一种寄生蜂收集与饲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1154发布日期:2022-07-09 02:0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寄生蜂收集与饲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饲养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寄生蜂收集与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2.寄生蜂是最常见的一类寄生性昆虫,属膜翅目,它们有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是膜翅目细腰亚目中金小蜂科、姬蜂科、小蜂科等靠寄生生活的多种昆虫。这种蜂寄生在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的幼虫、蛹和卵里,能够消灭被寄生的寄主昆虫。
3.亮腹釉小蜂是柑橘木虱的优势寄生蜂,寄主专化性高,不会对引入地物种造成危害,能有效控制柑橘木虱种群数量。而且,防治柑橘木虱是防控柑橘黄龙病传播蔓延的有效措施之一。在生物学实验研究中,研究人员会对亮腹釉小蜂进行收集与饲养,再进行其他操作。现用的收集与饲养方法是分开的,先将被亮腹釉小蜂寄生的柑橘木虱放入一个盒子中,等其羽化为成虫,钻出寄主外壳后。再用吸虫管将其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管要提前戳几个小孔,然后将适合大小的滤纸条(带有蜂蜜水)伸入离心管中。并且每天要进行更换蜂蜜水。操作麻烦,且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容易造成亮腹釉小蜂数量的减少。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寄生蜂人工饲养收集装置,包括饲养笼,所述饲养笼内设有用于寄主植物养殖的寄养盘和提供寄主植物光照的光源;饲养笼的顶部中央设有饲养通孔;还包括与饲养笼的顶部可拆卸连接的收集笼,收集笼的顶部设有黄灯;收集笼的底部中央设有收集通孔,收集通孔上设有自动的开合机构;饲养通孔上设有用于控制开合机构开启的触发机构,虽然所述装置可用于寄生蜂成熟后的收集,但是却无法长时间用于饲养寄生蜂。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具有收集与饲养功能且可长时间饲养寄生蜂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合理,投入成本低,操作方便,集收集和饲养功能于一体的寄生蜂收集与饲养装置,且可用于长时间饲养寄生蜂。
5.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寄生蜂收集与饲养装置,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相互连接的顶盖、饲养盒、孵化盒与底盖;所述饲养盒与孵化盒连接处设有隔板,隔板边缘设有若干个上下贯通供寄生蜂通过的开口,隔板中间用于放置供寄生蜂取食的食物。
7.本实用新型由位于上层的饲养盒及位于下层的孵化盒组成,饲养盒用于收集和饲养寄生蜂,孵化盒用于放置被寄生蜂寄生的小型昆虫,当寄生蜂化蛹后,钻出寄主外壳,寄生蜂有向上的趋向性,同时饲养盒与孵化盒隔板中间放置的取食物能吸引下层孵化盒中的寄生蜂通过开口直接进入到上层的饲养盒中,不需要转移寄生蜂,方便且减少对其的破坏,从而保证对寄生蜂的收集和饲养作用,并可用于长时间饲养寄生蜂;例如当对象为亮腹釉小蜂时,所述隔板中间部位放置带有蜂蜜的棉花进行饲养亮腹釉小蜂,可以起到吸引其从
下层的孵化盒中飞上来,从而保证对亮腹釉小蜂的收集、饲养作用。
8.优选地,所述顶盖、饲养盒、孵化盒、底盖与隔板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方便操作。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顶盖、饲养盒、孵化盒、底盖、隔板的尺寸大小相互匹配。
10.优选地,所述饲养盒与孵化盒均为圆柱形,易于操作。
11.优选地,所述顶盖与底盖上设有透气组件。可以保证装置内的气体是流通的,可以让寄生蜂正常的生长发育。
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顶盖和饲养盒通过螺纹接口旋合或卡扣连接。
13.进一步优选地,所孵化盒与底盖通过螺纹接口旋合或卡扣连接。
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顶盖和饲养盒通过螺纹接口旋合或卡扣连接。
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隔板嵌入连接在装置中,盒体壁上设有与隔板厚度大小相匹配的凹槽。
16.优选地,所述透气组件为纱网;所述纱网的目数应保证气流正常流通,同时可以防止寄生蜂逃逸。
17.优选地,所述饲养盒与孵化盒为透明材质。例如,为透明的塑料盒,既便于观察昆虫,又能保持干燥的环境。
18.优选地,所述开口为4个。
1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开口处设有自动的开合机构,用于保证寄生蜂由下层孵化盒通往上层饲养盒,而无法使寄生蜂从上层饲养盒返回下层孵化盒。
20.优选地,所述隔板中间用于放置带有蜂蜜的棉花或者滤纸来供寄生蜂取食,滤纸或者棉球可更换。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组合式寄生蜂收集和饲养装置,解决了目前对寄生蜂的收集与饲养的麻烦,一体化的解决收集与饲养的问题,可长期用于长时间饲养寄生蜂,便于对其的观察和研究。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操作简易,方便实用,可用于多种寄生蜂的饲养。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亮腹釉小蜂收集与饲养装置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亮腹釉小蜂收集与饲养装置的饲养盒底部的截面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亮腹釉小蜂收集与饲养装置的顶盖图。
26.图注:1-顶盖,2-饲养盒,3-孵化盒,4-底盖,5-隔板,6-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针对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如有术语“长度”、“宽度”、“厚度”、“高
度”“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实施例1
30.一种组合式亮腹釉小蜂收集与饲养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上至下设有相互可拆卸连接的顶盖1、饲养盒2、孵化盒3与底盖4;所述饲养盒2与孵化盒3连接处设有隔板5,隔板5通盒体壁上设置的与隔板厚度大小相匹配的凹槽嵌入连接在盒体中;隔板5边缘靠近盒体壁处设有4个上下贯通供寄生蜂通过的开口6,隔板中间用于放置带有蜂蜜的棉花,可供亮腹釉小蜂取食。所述装置下层的孵化盒3用于放置被亮腹釉小蜂寄生的小型昆虫,从底盖4直接放入。上层的饲养盒2用于收集和饲养亮腹釉小蜂,当亮腹釉小蜂在孵化盒3中化蛹后,钻出寄主外壳,亮腹釉小蜂有向上的趋向性,同时饲养盒2与孵化盒3隔板中间放置的带有蜂蜜的棉花能吸引下层孵化盒3中的亮腹釉小蜂通过开口6直接进入到上层的饲养盒2中,同时实现对亮腹釉小蜂收集与饲养,且可用于长时间饲养亮腹釉小蜂,便于对其的观察和研究。
31.为了便于观察亮腹釉小蜂,所述饲养盒2、孵化盒3均为透明的塑料盒,既便于观察昆虫,又能保持干燥的环境。
32.所述组合式亮腹釉小蜂收集与饲养装置中饲养盒2与孵化盒3连接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饲养盒底面的四个开口6均可允许亮腹釉小蜂的通过。在孵化盒3中,亮腹釉小蜂化蛹后,钻出寄主外壳。亮腹釉小蜂有向上的趋向性,可以通过饲养盒2底面的四个开口直接进入饲养盒2中,饲养盒底面的中间部位4用带有蜂蜜的棉花进行饲养亮腹釉小蜂。
33.组合式亮腹釉小蜂饲养装置的顶盖1如图3所示,顶盖1与底盖4中间均为透气的细网纱盖子,可以保证装置内的气体是流通的,可以让亮腹釉小蜂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网纱的目数需要保证防止寄生蜂逃逸。
34.为了便于操作,所述顶盖1、饲养盒2、孵化盒3与底盖4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纹接口旋合,方便操作。
35.所述底盒1和饲养盒2设置为圆柱形,例如常用的圆柱形透明塑料盒,既简单、方便,同时还成本低廉。
36.实施例2
37.一种组合式亮腹釉小蜂收集与饲养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上至下设有相互可拆卸连接的顶盖1、饲养盒2、孵化盒3与底盖4;所述饲养盒2与孵化盒3连接处设有隔板5,隔板5通盒体壁上设置的与隔板厚度大小相匹配的凹槽嵌入连接在盒体中;隔板5边缘靠近盒体壁处设有4个上下贯通供寄生蜂通过的开口6,隔板中间用于放置带有蜂蜜的滤纸,可供亮腹釉小蜂取食。所述装置下层的孵化盒3用于放置被亮腹釉小蜂寄生的小型昆虫,从底盖4直接放入。上层的饲养盒2用于收集和饲养亮腹釉小蜂,当亮腹釉小蜂在孵化盒3中化蛹后,钻出寄主外壳,亮腹釉小蜂有向上的趋向性,同时饲养盒2与孵化盒3隔板中间放置的带有蜂蜜的滤纸能吸引下层孵化盒3中的亮腹釉小蜂通过开口6直接进入到上层的饲养盒2中,同时实现对亮腹釉小蜂收集与饲养,且可用于长时间饲养亮腹釉小蜂,便于对其的观察和研究。
38.为了便于观察亮腹釉小蜂,所述饲养盒2、孵化盒3均为透明的塑料盒,既便于观察昆虫,又能保持干燥的环境。
39.所述组合式亮腹釉小蜂收集与饲养装置中饲养盒2与孵化盒3连接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饲养盒底面的四个开口6均可允许亮腹釉小蜂的通过。在孵化盒3中,亮腹釉小蜂化蛹后,钻出寄主外壳。亮腹釉小蜂有向上的趋向性,可以通过饲养盒2底面的四个开口直接进入饲养盒2中,饲养盒底面的中间部位4用带有蜂蜜的滤纸进行饲养亮腹釉小蜂。
40.组合式亮腹釉小蜂饲养装置的顶盖1如图3所示,顶盖1与底盖4中间均为透气的细网纱盖子,可以保证装置内的气体是流通的,可以让亮腹釉小蜂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网纱的目数需要保证防止寄生蜂逃逸。
41.为了便于操作,所述顶盖1、饲养盒2、孵化盒3与底盖4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纹接口旋合,方便操作。
42.所述底盒1和饲养盒2设置为圆柱形,例如常用的圆柱形透明塑料盒,既简单、方便,同时还成本低廉。
43.实施例3
44.一种组合式亮腹釉小蜂收集与饲养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上至下设有相互可拆卸连接的顶盖1、饲养盒2、孵化盒3与底盖4;所述饲养盒2与孵化盒3连接处设有隔板5,隔板5通盒体壁上设置的与隔板厚度大小相匹配的凹槽嵌入连接在盒体中;隔板5边缘靠近盒体壁处设有4个上下贯通供寄生蜂通过的开口6,隔板中间用于放置带有蜂蜜的棉花,可供亮腹釉小蜂取食。所述装置下层的孵化盒3用于放置被亮腹釉小蜂寄生的小型昆虫,从底盖4直接放入。上层的饲养盒2用于收集和饲养亮腹釉小蜂,当亮腹釉小蜂在孵化盒3中化蛹后,钻出寄主外壳,亮腹釉小蜂有向上的趋向性,同时饲养盒2与孵化盒3隔板中间放置的带有蜂蜜的棉花能吸引下层孵化盒3中的亮腹釉小蜂通过开口6直接进入到上层的饲养盒2中,同时实现对亮腹釉小蜂收集与饲养,且可用于长时间饲养亮腹釉小蜂,便于对其的观察和研究。
45.为了便于观察亮腹釉小蜂,所述饲养盒2、孵化盒3均为透明的塑料盒,既便于观察昆虫,又能保持干燥的环境。
46.所述组合式亮腹釉小蜂收集与饲养装置中饲养盒2与孵化盒3连接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饲养盒底面的四个开口6均可允许亮腹釉小蜂的通过。在孵化盒3中,亮腹釉小蜂化蛹后,钻出寄主外壳。亮腹釉小蜂有向上的趋向性,可以通过饲养盒2底面的四个开口直接进入饲养盒2中,饲养盒底面的中间部位4用带有蜂蜜的棉花进行饲养亮腹釉小蜂。
47.组合式亮腹釉小蜂饲养装置的顶盖1如图3所示,顶盖1与底盖4中间均为透气的细网纱盖子,可以保证装置内的气体是流通的,可以让亮腹釉小蜂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网纱的目数需要保证防止寄生蜂逃逸。
48.为了便于操作,所述顶盖1、饲养盒2、孵化盒3与底盖4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卡扣连接,方便操作。
49.所述底盒1和饲养盒2设置为圆柱形,例如常用的圆柱形透明塑料盒,既简单、方便,同时还成本低廉。
50.实施例4
51.一种组合式亮腹釉小蜂收集与饲养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上至下设有
相互可拆卸连接的顶盖1、饲养盒2、孵化盒3与底盖4;所述饲养盒2与孵化盒3连接处设有隔板5,隔板5通盒体壁上设置的与隔板厚度大小相匹配的凹槽嵌入连接在盒体中;隔板5边缘靠近盒体壁处设有4个上下贯通供寄生蜂通过的开口6,隔板中间用于放置带有蜂蜜的棉花,可供亮腹釉小蜂取食。所述装置下层的孵化盒3用于放置被亮腹釉小蜂寄生的小型昆虫,从底盖4直接放入。上层的饲养盒2用于收集和饲养亮腹釉小蜂,当亮腹釉小蜂在孵化盒3中化蛹后,钻出寄主外壳,亮腹釉小蜂有向上的趋向性,同时饲养盒2与孵化盒3隔板中间放置的带有蜂蜜的棉花能吸引下层孵化盒3中的亮腹釉小蜂通过开口6直接进入到上层的饲养盒2中,同时实现对亮腹釉小蜂收集与饲养,且可用于长时间饲养亮腹釉小蜂,便于对其的观察和研究。
52.为了便于观察亮腹釉小蜂,所述饲养盒2、孵化盒3均为透明的塑料盒,既便于观察昆虫,又能保持干燥的环境。
53.所述组合式亮腹釉小蜂收集与饲养装置中饲养盒2与孵化盒3连接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饲养盒底面的四个开口6均可允许亮腹釉小蜂的通过。在孵化盒3中,亮腹釉小蜂化蛹后,钻出寄主外壳。亮腹釉小蜂有向上的趋向性,可以通过饲养盒2底面的四个开口直接进入饲养盒2中,饲养盒底面的中间部位4用带有蜂蜜的棉花进行饲养亮腹釉小蜂。
54.组合式亮腹釉小蜂饲养装置的顶盖1如图3所示,顶盖1与底盖4中间均为透气的细网纱盖子,可以保证装置内的气体是流通的,可以让亮腹釉小蜂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网纱的目数需要保证防止寄生蜂逃逸。
55.为了便于操作,所述顶盖1、饲养盒2、孵化盒3与底盖4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纹接口旋合,方便操作。
56.所述底盒1和饲养盒2设置为圆柱形,例如常用的圆柱形透明塑料盒,既简单、方便,同时还成本低廉。
57.所述开口6处设有自动的开合机构,用于保证寄生蜂由下层孵化盒通往上层饲养盒,而无法使寄生蜂从上层饲养盒返回下层孵化盒。
58.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及思路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