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密度螃蟹养殖池的水面造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81460发布日期:2022-04-30 20:5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密度螃蟹养殖池的水面造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螃蟹养殖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密度螃蟹养殖池的水面造流装置。


背景技术:

2.螃蟹(p
á
ng xi
è
)属软甲纲,十足目,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常见的螃蟹有梭子蟹、远海梭子蟹、青蟹和中华绒螯蟹(河蟹、毛蟹、清水蟹)等。
3.现有技术中,高密度螃蟹养殖池在使用时,其内部的水流需要进行流动,而现在的水面造流设备在使用时,水流流动至池内端部时,水流会由于反作用力朝向反方向流动,从而降低了水面造流的效果,且现有的水面造流多为在水的端面或者中部进行流动,从而使得水的流动性较差,无法较好地模拟水域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高密度螃蟹养殖池在使用时,其内部的水流需要进行流动,而现在的水面造流设备在使用时,水流流动至池内端部时,水流会由于反作用力朝向反方向流动,从而降低了水面造流的效果,且现有的水面造流多为在水的端面或者中部进行流动,从而使得水的流动性较差,无法较好地模拟水域的状态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高密度螃蟹养殖池的水面造流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密度螃蟹养殖池的水面造流装置,包括养殖池结构,所述养殖池结构包括螃蟹养殖池,所述螃蟹养殖池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螃蟹养殖池的内部开设有养殖池,所述螃蟹养殖池的内部设置有水面造流结构,所述水面造流结构包括水体流动块,所述水体流动块固定连接在螃蟹养殖池左右两侧养殖池的内部,所述水体流动块的内部开设有进流腔与出流腔,所述出流腔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出水孔,所述进流腔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水孔,所述水体流动块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出流通道与进流通道,所述进流通道与进流腔连通,所述出流通道与出流腔连通,所述螃蟹养殖池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盛放侧槽,所述盛放侧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流动水泵,所述流动水泵的输入端与进流通道固定连通,所述流动水泵的输出端与出流通道固定连通。
6.优选的,所述盛放侧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检测侧板,所述检测侧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温度检测器与湿度检测器。
7.优选的,所述盛放侧槽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端封盖。
8.优选的,所述螃蟹养殖池前后侧养殖池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温检测探头。
9.优选的,所述分隔板的内部开设有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隔板,所述过滤隔板的内部开设有流通孔。
10.优选的,所述分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筛网。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螃蟹养殖池与水体流动块的设置,在使用时,通过流动水泵带动水体流动块,通过进水孔进入水流,由出水孔喷出,配合螃蟹养殖池,可使得水流进行循环流动,且通过进水孔与出水孔的排布,使得螃蟹养殖池内水流可整体进行流动,从而更好地模拟螃蟹的生存环境。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温度检测器、湿度检测器的设置,用于对盛放侧槽的状态进行检测,防止流动水泵的温度过高,影响流动水泵的正常使用,同时防止盛放侧槽内湿度过高,导致流动水泵容易被俯视损坏,同时可起到监测水流是否泄漏,从而及时对流动水泵进行维修,通过水温检测探头的设置,用于对水温进行监测,用于在水温发生变化时,及时对水温进行调整,通过过滤筛网的设置,用于防止螃蟹在繁殖时的幼崽被水流带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高密度螃蟹养殖池的水面造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高密度螃蟹养殖池的水面造流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高密度螃蟹养殖池的水面造流装置中螃蟹养殖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高密度螃蟹养殖池的水面造流装置中水体流动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例说明:
19.1、养殖池结构;11、螃蟹养殖池;12、分隔板;13、养殖池;14、水温检测探头;15、流通通道;16、过滤隔板;17、流通孔;18、过滤筛网;
20.2、水面造流结构;21、端封盖;22、水体流动块;23、出水孔;24、进水孔;25、盛放侧槽;26、流动水泵;27、检测侧板;28、温度检测器;29、湿度检测器;210、进流通道;211、出流腔;212、进流腔;213、出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密度螃蟹养殖池的水面造流装置,包括养殖池结构1,养殖池结构1包括螃蟹养殖池11,螃蟹养殖池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隔板12,螃蟹养殖池11的内部开设有养殖池13,螃蟹养殖池11的内部设置有水面造流结构2,水面造流结构2包括水体流动块22,水体流动块22固定连接在螃蟹养殖池11左右两
侧养殖池13的内部,水体流动块22的内部开设有进流腔212与出流腔211,出流腔211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出水孔23,进流腔212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水孔24,水体流动块22的一侧固定连通有出流通道213与进流通道210,进流通道210与进流腔212连通,出流通道213与出流腔211连通,螃蟹养殖池11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盛放侧槽25,盛放侧槽2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流动水泵26,流动水泵26的输入端与进流通道210固定连通,流动水泵26的输出端与出流通道213固定连通。
24.下面具体说一下其水面造流结构2的具体设置和作用,通过螃蟹养殖池11与水体流动块22的设置,在使用时,通过流动水泵26带动水体流动块22,通过进水孔24进入水流,由出水孔23喷出,配合螃蟹养殖池11,可使得水流进行循环流动,且通过进水孔24与出水孔23的排布,使得螃蟹养殖池11内水流可整体进行流动,从而更好地模拟螃蟹的生存环境。
25.如图1-3所示,盛放侧槽2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检测侧板27,检测侧板2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温度检测器28与湿度检测器29,盛放侧槽2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端封盖21,螃蟹养殖池11前后侧养殖池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温检测探头14,分隔板12的内部开设有流通通道15,流通通道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隔板16,过滤隔板16的内部开设有流通孔17,分隔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筛网18。
26.其整个养殖池结构1与水面造流结构2达到的效果为,通过温度检测器28、湿度检测器29的设置,用于对盛放侧槽25的状态进行检测,防止流动水泵26的温度过高,影响流动水泵26的正常使用,同时防止盛放侧槽25内湿度过高,导致流动水泵26容易被俯视损坏,同时可起到监测水流是否泄漏,从而及时对流动水泵26进行维修,通过水温检测探头14的设置,用于对水温进行监测,用于在水温发生变化时,及时对水温进行调整,通过过滤筛网18的设置,用于防止螃蟹在繁殖时的幼崽被水流带走。
27.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流动水泵26开启,使得水流从进水孔24进入,经过流动水泵26注入出流腔211内,从出水孔23流出,从而带动水流的流动,通过温度检测器28与湿度检测器29分别检测盛放侧槽25内的温度和湿度,通过水温检测探头14检测养殖池13内水域的温度。
28.本技术方案中,流动水泵26、温度检测器28、湿度检测器29以及水温检测探头14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29.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