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枝黄花的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78812发布日期:2022-05-18 03:5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育苗方法,特别是一种一枝黄花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2.中药材一枝黄花为菊科(compositae)一枝黄花属(solidago)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 lour.)的干燥全草,具有抗炎、疏风解热、退热行血、消肿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喉痹、乳蛾、咽喉肿痛、疮疖肿毒,风热感冒等病症。由于一枝黄花药用价值较高,国内市场对一枝黄花原药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然而其生长环境遭到较大的威胁,年产量无法满足年需求量。
3.目前专门针对药用一枝黄花的育苗技术研究报道甚是匮乏,在实际生产中,野生变家种刚刚起步,优质种苗的匮乏是限制扩大生产的首要问题。在实际走访调研中发现,由于一枝黄花的种子细小质轻,采用传统的自然育苗方式难以均匀播种,导致一枝黄花的发芽率及出苗率极低。而现有公开资料中报道的一枝黄花的育苗方式,要求在大棚内先挖育苗池,再往育苗池里注入清洁水,用孔型育苗塑料盘育苗,流程复杂,操作麻烦,成本高。
4.因此,现有的一枝黄花种子育苗方法中,自然育苗的方式则存在播种不均匀,发芽率及出苗率极低,难以保证规模化生产对优质种苗的需求的问题;塑料盘育苗的方式存在流程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枝黄花的育苗方法。本发明具有播种均匀、发芽率和出苗率高、操作流程简易、成本较低的特点。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一枝黄花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a种子准备:于11月中下旬,待一枝黄花的种子成熟,收取一枝黄花的带籽枝条,倒挂于通风透气的环境下;
8.b育苗场地选择:选择含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的插地棚;
9.c整地:深翻土地20~30cm,耙细土块,以厢宽为1.0~1.2m、厢高为20~25cm、厢沟宽为30~40cm开厢起垄并浇苗床底水,用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混用作底肥,均匀撒施于厢面后将土壤与底肥充分混合,再耙平厢面;
10.d撒种:12月中下旬,先用育苗基质与细泥土按照体积比为1:1充分混合形成混合基质土,再将种子与混合基质土按重量比为1:250~300充分混合后均匀地撒在厢面上;
11.e田间管理:
12.(1)水分管理;
13.(2)追肥;
14.(3)间苗除草;
15.(4)病虫害综合防治;
16.f起苗:培育5~6个月,至苗高为15~20cm,根长为10~15cm时,将种苗连根拔起即
可。
17.前述的一枝黄花的育苗方法中,步骤a中,成熟的一枝黄花的种子,呈栗褐色的饱满状。
18.前述的一枝黄花的育苗方法中,步骤e的水分管理具体为:在播种前,保证苗床底水充足,播种后保持苗床水分充足,发芽之前土壤的含水量为18.5%~20%,出苗之后保持土壤的含水量为12%~18%。
19.前述的一枝黄花的育苗方法中,步骤e的追肥具体为:4片真叶时,用尿素均匀地撒施于厢面作追肥,此后每15~20天同量追肥一次。
20.前述的一枝黄花的育苗方法中,所述的尿素中总氮的含量≥46.4%,尿素的用量为5~6kg/亩。
21.前述的一枝黄花的育苗方法中,步骤e的间苗除草具体为:以早间、勤间、均匀留苗为间苗原则,结合除草进行间苗,2片真叶时,去除过密苗,4片真叶时,除去过大苗、过小苗、病苗或弱苗,同时定苗或假植,保留大小适中无病虫害壮苗,间苗后最终保留苗距为5~6cm。
22.前述的一枝黄花的育苗方法中,步骤e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具体为:以精甲霜
·
锰锌水分散粒剂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猝倒病,用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或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炭疽病;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维盐微乳剂防治斜纹夜蛾及小菜蛾。
23.前述的一枝黄花的育苗方法中,步骤e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具体为:以68%精甲霜
·
锰锌水分散粒剂100~120g/亩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猝倒病;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炭疽病;用10亿pib/毫升核型多角体病毒500~800倍液或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维盐微乳剂12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斜纹夜蛾及小菜蛾。
24.前述的一枝黄花的育苗方法中,步骤c中,所述的复合肥中n的含量≥15%、p2o5的含量≥15%、k2o的含量≥15%且总养分的含量≥45%,复合肥的用量为20~30kg/亩,所述的生物有机肥中有机质的含量≥45%,有益微生物菌的含量≥2亿/克,生物有机肥的用量为150~200kg/亩。
25.前述的一枝黄花的育苗方法中,步骤d中,所述的细泥土的粗细度为过8目筛的粗细度,所述的种子用量为3~3.5kg/亩。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7.本发明的育苗方法,播种均匀,利于整齐出苗,便于规模化、示范化种植;本发明的大棚条件、苗床条件、间苗保留密度适宜一枝黄花的稳定快速生长,利于培育健壮优质种苗,用以制药的药材品质更稳定;本发明的田间管理方式,可确保一枝黄花苗生长期间的水肥需要,极大地提高了发芽率和出苗率,并有效防治病虫草害。按3~3.5kg/亩的播种密度下,一枝黄花苗可以实现12~15万株/亩的产量,移栽成活率为90%以上,为一枝黄花的药材品质提供基础保障,大大提高了一枝黄花苗生产效率;
28.本发明的育苗方式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本发明播种更均匀,有效避免种子被吹散,出苗更整齐;与一枝黄花大棚塑料盘育苗方式相比,在保证出苗率的前提下,育苗操作流程更简单,成本更低。
29.本发明操作简易,成本较低,出苗整齐,发芽率和出苗率高,种苗健壮,移栽成活率高,有利于提升一枝黄花药材质量,适用于规模化生产,能为规模化生产提供充足的优质种苗,利于大面积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31.本发明中的复合肥、尿素、生物有机肥和农药是市售产品,复合肥、尿素和农药可在农资店购买,生物有机肥是贵州百灵企业集团生物科技肥业有限公司产品。
32.实施例1:
33.一种一枝黄花的育苗方法,采用插地棚培育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34.a种子准备:
35.(1)采种时间:11月中旬,待一枝黄花的种子自然成熟,呈栗褐色、饱满状时采集种子;
36.(2)采种方法:用彩条布平铺在植株下方,用镰刀轻轻割取一枝黄花的带籽枝条,用绳索捆成小把,倒挂于通风透气的室内或仓库内;整个过程需轻拿轻放;
37.b育苗场地选择:
38.(1)大棚选择:选择含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的通用的插地棚,插地棚的总高度为3.5m,跨度为8m,拱距为1m,棚膜用透明白色塑料薄膜,侧面安装手动卷膜器,并安装有防虫网;
39.(2)环境选择:土壤条件:符合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大气条件:符合gb 3095-2012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水质条件:符合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40.c整地:
41.(1)翻耕:深翻土地20~25cm,去除碎石、宿根类杂物,耙细土块;
42.(2)起厢:以厢宽为1.0~1.2m、厢高为20~25cm、厢沟宽为30~40cm开厢起垄;
43.(3)肥料打底:浇苗床底水,用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混用作底肥,均匀撒施于厢面后,用钉耙耙土将土壤与底肥充分混合,再耙平厢面;
44.其中,复合肥中n的含量≥15%、p2o5的含量≥15%、k2o的含量≥15%且总养分的含量≥45%,复合肥的用量为20~25kg/亩;生物有机肥中有机质的含量≥45%,有益微生物菌的含量≥2亿/克,生物有机肥的用量为150~180kg/亩。
45.d撒种:
46.(1)撒种时间:12月中旬;
47.(2)材料与方法:先用育苗基质与细泥土按照体积比为1:1充分混合形成混合基质土,其中,细泥土的粗细度为过8目筛的粗细度,再将种子与混合基质土按重量比为1:250~280充分混合后均匀地撒在厢面上;
48.(3)种子用量:种子用量为3~3.2kg/亩。
49.e田间管理:
50.(1)水分管理:在播种前,保证苗床底水充足,播种后保持苗床水分充足,主要通过观察墒情用喷雾器喷雾补水,发芽之前土壤的含水量为18.5%~19.5%,土壤墒情为饱墒,
出苗之后保持土壤的含水量为12%~15%,土壤墒情为适墒或黄墒;
51.(2)追肥:4片真叶时,用尿素按5~5.5kg/亩均匀地撒施于厢面作追肥,此后每15~18天同量追肥一次;其中,尿素中总氮的含量≥46.4%;
52.(3)间苗除草:以早间、勤间、均匀留苗为间苗原则,结合除草进行间苗,2片真叶时,去除过密苗,4片真叶时,除去过大苗、过小苗、病苗或弱苗,同时定苗或假植,保留大小适中无病虫害壮苗,最终的间苗苗距为5~6cm;
53.(4)病虫害综合防治:以68%精甲霜
·
锰锌水分散粒剂100~120g/亩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猝倒病;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炭疽病;用10亿pib/毫升核型多角体病毒500~800倍液或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维盐微乳剂12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斜纹夜蛾及小菜蛾;
54.f起苗:培育5~5.5个月,至苗高为15~20cm,根长为10~15cm时,将种苗连根拔起即可。
55.实施例2:
56.一种一枝黄花的育苗方法,采用插地棚培育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57.a种子准备:
58.(1)采种时间:11月下旬,待一枝黄花的种子自然成熟,呈栗褐色、饱满状时采集种子;
59.(2)采种方法:用彩条布平铺在植株下方,用镰刀轻轻割取一枝黄花的带籽枝条,用绳索捆成小把,倒挂于通风透气的室内或仓库内;整个过程需轻拿轻放;
60.b育苗场地选择:
61.(1)大棚选择:选择含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的通用的插地棚,插地棚的总高度为3.5m,跨度为8m,拱距为1m,棚膜用透明白色塑料薄膜,侧面安装手动卷膜器,并安装有防虫网;
62.(2)环境选择:土壤条件:符合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大气条件:符合gb 3095-2012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水质条件:符合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63.c整地:
64.(1)翻耕:深翻土地25~30cm,去除碎石、宿根类杂物,耙细土块;
65.(2)起厢:以厢宽为1.0~1.2m、厢高为20~25cm、厢沟宽为30~40cm开厢起垄;
66.(3)肥料打底:浇苗床底水,用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混用作底肥,均匀撒施于厢面后,用钉耙耙土将土壤与底肥充分混合,再耙平厢面;
67.其中,复合肥中n的含量≥15%、p2o5的含量≥15%、k2o的含量≥15%且总养分的含量≥45%,复合肥的用量为25~30kg/亩;生物有机肥中有机质的含量≥45%,有益微生物菌的含量≥2亿/克,生物有机肥的用量为180~200kg/亩。
68.d撒种:
69.(1)撒种时间:12月下旬;
70.(2)材料与方法:先用育苗基质与细泥土按照体积比为1:1充分混合形成混合基质土,其中,细泥土的粗细度为过8目筛的粗细度,再将种子与混合基质土按重量比为1:280~
300充分混合后均匀地撒在厢面上;
71.(3)种子用量:种子用量为3.2~3.5kg/亩。
72.e田间管理:
73.(1)水分管理:在播种前,保证苗床底水充足,播种后保持苗床水分充足,主要通过观察墒情用喷雾器喷雾补水,发芽之前土壤的含水量为19.5%~20%,土壤墒情为饱墒,出苗之后保持土壤的含水量为15%~18%,土壤墒情为适墒或黄墒;
74.(2)追肥:4片真叶时,用尿素按5.5~6kg/亩均匀地撒施于厢面作追肥,此后每18~20天同量追肥一次;其中,尿素中总氮的含量≥46.4%;
75.(3)间苗除草:以早间、勤间、均匀留苗为间苗原则,结合除草进行间苗,2片真叶时,去除过密苗,4片真叶时,除去过大苗、过小苗、病苗或弱苗,同时定苗或假植,保留大小适中无病虫害壮苗,最终的间苗苗距为5~6cm;
76.(4)病虫害综合防治:以68%精甲霜
·
锰锌水分散粒剂100~120g/亩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猝倒病;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炭疽病;用10亿pib/毫升核型多角体病毒500~800倍液或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维盐微乳剂12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斜纹夜蛾及小菜蛾;
77.f起苗:培育5.5~6个月,至苗高为15~20cm,根长为10~15cm时,将种苗连根拔起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