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草与乔灌木混合式绿化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632697发布日期:2023-03-28 23:33阅读:19来源:国知局
植草与乔灌木混合式绿化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绿化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植草与乔灌木混合式绿化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绿化混凝土是一种环保新技术,是一种既适合植物生长,又具有高强度,还能现场快速施工的混凝土。实现了在混凝土上种草的愿望,是对传统护坡技术的一次革命。具有高强度、高透气性、耐久性、抗冲刷力强、抗冻融性好等优势。适用于江河湖海水系、黑臭河道治理、硬质护坡改造、道路交通、绿色建筑及海绵城市等工程,起到固土护坡、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传统的绿化混凝土上开设有大量的连续的孔洞提供了植被正常生长所需的空间,但是上述绿化混凝土本身的孔隙较大,水份和营养成分可能会直接从孔隙中流失;因此专利“cn112851210a”中提出“一种绿化混凝土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案中通过设置螺旋体混凝土,种植植株时将大型植株栽种在混凝土柱体中,将小型的植株种植在混凝土螺旋体中,以增加植株种植的美观性;同时通过布水管对混凝土柱体内部进行浇灌,保证大型植株的正常生长;但是该方案中对对于混凝土的配比中添加多种添加剂,因此会在植株的生长产生影响,同时连续旋转的混凝土螺旋体极易造成水土的流失,螺旋体的底部土壤厚度高,上方泥土较薄,以此植被的生长受限,且浇灌的水量不易控制;鉴于此,我们提出植草与乔灌木混合式绿化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植草与乔灌木混合式绿化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植草与乔灌木混合式绿化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包括混凝土模型,所述混凝土模型包括生长架本体,所述生长架本体包括灌木生长区、植草生长区一和植草生长区二,所述灌木生长区的一侧设置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的另一端与植草生长区二连接,所述导水板的一侧开设有透水孔二,所述灌木生长区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一,所述植草生长区二的底部开设有透水孔三,所述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s1、混凝土配比:准备混凝土模型成型的以下质量份原料:碎石80-90份、水泥6-12份、保水剂1.5-3.5份、速凝剂0.5-1.5份、木质纤维0.6-0.8份、石灰粉0.1-0.3份、钢筋3-9根,其余余量为水;
6.s2、混凝土模具成型:准备的原料通过模具制备成生长架本体,并静置46h后拆模;
7.s3、模型处理:成型后的生长架本体开设透水孔一、透水孔二和透水孔三,并将透水孔一、透水孔二和透水孔三的内圈打磨;
8.s4、栽种植株:在生长架本体中铺设植草与灌木生长所需泥土和养料,在灌木生长区中栽种乔灌木植株,在植草生长区一和植草生长区二中撒上草种。
9.优选的,所述s1中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碎石80份、水泥6份、保水剂1.5份、速凝剂
0.5份、木质纤维0.6份、石灰粉0.1份、钢筋3根,其余余量为水。
10.优选的,所述s1中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碎石90份、水泥12份、保水剂3.5份、速凝剂1.5份、木质纤维0.8份、石灰粉0.3份、钢筋9根,其余余量为水。
11.优选的,所述s1中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碎石85份、水泥9份、保水剂2.5份、速凝剂1份、木质纤维0.7份、石灰粉0.2份、钢筋6根,其余余量为水。
12.优选的,所述碎石的粒径为4-8mm,所述水泥选用c25型,所述保水剂选用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具体为淀粉、丙烯酸盐、水和交联剂,所述淀粉、丙烯酸盐、水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2-1.3):(0.5-0.7):(0.35-0.36):(0.9-0.12),所述交联剂为三烯丙基。
13.优选的,所述速凝剂选用铝氧熟料,所述木质纤维为稻、麦秸秆的组合物,所述钢筋选用hrb400、rrb400中的任意一项。
14.优选的,所述盖帽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用于过滤泥土,避免泥土流失,所述导水板每层有四组。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6.1、本发明在混凝土的原料选取中,通过速凝剂掺入混凝土中能使混凝土迅速凝结硬化的外加剂,通过保水剂的添加使得种植区域内的水分能够吸收、释水,形成微型的水库,有利于植株的种植,同时选用粒径较小的使用替代砂的使用,可以提高绿化混凝土的透气性和透水性;
17.2、本发明生长架本体中通过多层植草生长区二、植草生长区一的设置适合种植较矮的植草,通过灌木生长区的设置种植乔灌木类的植株,种植种类多,适应性高,同时设置有灌木生长区和透水孔二在对灌木生长区浇灌的同时水会通过透水孔一流经导水板中,透水孔二将水流到植草生长区一和植草生长区二中,并逐级渗透,使得每层植株都能浇灌,多余的水会从导水管和盖帽中流出,避免水过多造成植株受害,盖帽中过滤网的设置避免泥土流失;
18.3、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对混凝与原料的选取和配比使用,制备的混凝土生长架透水性和透气性佳,有利于植株的生长,且原料易于获得成本低,生长架的结构设置,使得每层植株均能控制灌溉的水量,避免水量多造成植株受淹,避免土壤流失,有利于植株的生长,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9.图1是植草与乔灌木混合式绿化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20.图2是混凝土生长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生长架本体;11、灌木生长区;12、植草生长区一;13、植草生长区二;14、导水板;15、透水孔一;16、透水孔二;17、透水孔三;18、导水管;19、盖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植草与乔灌木混合式绿化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包括混凝土模型,混凝土模型包括生长架本体1,生长架本体1包括灌木生长区11、植草生长区一12
和植草生长区二13,灌木生长区11的一侧设置有导水板14,导水板14的另一端与植草生长区二13连接,导水板14的一侧开设有透水孔二16,灌木生长区11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一15,植草生长区二13的底部开设有透水孔三17,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5.s1、混凝土配比:准备混凝土模型成型的以下质量份原料:碎石80份、水泥6份、保水剂1.5份、速凝剂0.5份、木质纤维0.6份、石灰粉0.1份、钢筋3根,其余余量为水;
26.s2、混凝土模具成型:准备的原料通过模具制备成生长架本体1,并静置46h后拆模;
27.s3、模型处理:成型后的生长架本体1开设透水孔一15、透水孔二16和透水孔三17,并将透水孔一15、透水孔二16和透水孔三17的内圈打磨;
28.s4、栽种植株:在生长架本体1中铺设植草与灌木生长所需泥土和养料,在灌木生长区11中栽种乔灌木植株,在植草生长区一12和植草生长区二13中撒上草种。
29.本实施例中,碎石的粒径为7mm,水泥选用c25型,保水剂选用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具体为淀粉、丙烯酸盐、水和交联剂,淀粉、丙烯酸盐、水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2:0.6:0.35:0.11,交联剂为三烯丙基,速凝剂选用铝氧熟料,木质纤维为稻、麦秸秆的组合物,钢筋选用hrb400,植草生长区二13和植草生长区一12有多层,最底层植草生长区二1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导水管18,导水管18的一端安装有盖帽19,盖帽19与导水管18的外圈转动连接,盖帽19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过滤网用于过滤泥土,避免泥土流失,导水板14每层有四组。
30.实施例二
31.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植草与乔灌木混合式绿化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混凝土模型,混凝土模型包括生长架本体1,生长架本体1包括灌木生长区11、植草生长区一12和植草生长区二13,灌木生长区11的一侧设置有导水板14,导水板14的另一端与植草生长区二13连接,导水板14的一侧开设有透水孔二16,灌木生长区11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一15,植草生长区二13的底部开设有透水孔三17,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2.s1、混凝土配比:准备混凝土模型成型的以下质量份原料:碎石90份、水泥12份、保水剂3.5份、速凝剂1.5份、木质纤维0.8份、石灰粉0.3份、钢筋9根,其余余量为水;
33.s2、混凝土模具成型:准备的原料通过模具制备成生长架本体1,并静置46h后拆模;
34.s3、模型处理:成型后的生长架本体1开设透水孔一15、透水孔二16和透水孔三17,并将透水孔一15、透水孔二16和透水孔三17的内圈打磨;
35.s4、栽种植株:在生长架本体1中铺设植草与灌木生长所需泥土和养料,在灌木生长区11中栽种乔灌木植株,在植草生长区一12和植草生长区二13中撒上草种。
36.本实施例中,碎石的粒径为7mm,水泥选用c25型,保水剂选用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具体为淀粉、丙烯酸盐、水和交联剂,淀粉、丙烯酸盐、水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2:0.6:0.35:0.11,交联剂为三烯丙基,速凝剂选用铝氧熟料,木质纤维为稻、麦秸秆的组合物,钢筋选用hrb400,植草生长区二13和植草生长区一12有多层,最底层植草生长区二1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导水管18,导水管18的一端安装有盖帽19,盖帽19与导水管18的外圈转动连接,盖帽19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过滤网用于过滤泥土,避免泥土流失,导水板14每层有
四组。
37.实施例三
38.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植草与乔灌木混合式绿化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相较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本实施例还包括混凝土模型,混凝土模型包括生长架本体1,生长架本体1包括灌木生长区11、植草生长区一12和植草生长区二13,灌木生长区11的一侧设置有导水板14,导水板14的另一端与植草生长区二13连接,导水板14的一侧开设有透水孔二16,灌木生长区11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一15,植草生长区二13的底部开设有透水孔三17,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9.s1、混凝土配比:准备混凝土模型成型的以下质量份原料:碎石85份、水泥9份、保水剂2.5份、速凝剂1份、木质纤维0.7份、石灰粉0.2份、钢筋6根,其余余量为水;
40.s2、混凝土模具成型:准备的原料通过模具制备成生长架本体1,并静置46h后拆模;
41.s3、模型处理:成型后的生长架本体1开设透水孔一15、透水孔二16和透水孔三17,并将透水孔一15、透水孔二16和透水孔三17的内圈打磨;
42.s4、栽种植株:在生长架本体1中铺设植草与灌木生长所需泥土和养料,在灌木生长区11中栽种乔灌木植株,在植草生长区一12和植草生长区二13中撒上草。
43.本实施例中,碎石的粒径为7mm,水泥选用c25型,保水剂选用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具体为淀粉、丙烯酸盐、水和交联剂,淀粉、丙烯酸盐、水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2:0.6:0.35:0.11,交联剂为三烯丙基,速凝剂选用铝氧熟料,木质纤维为稻、麦秸秆的组合物,钢筋选用hrb400,植草生长区二13和植草生长区一12有多层,最底层植草生长区二1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导水管18,导水管18的一端安装有盖帽19,盖帽19与导水管18的外圈转动连接,盖帽19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过滤网用于过滤泥土,避免泥土流失,导水板14每层有四组。
44.将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制备的生长架的抗压强度(mpa)和透水率(%)进行测试,并通过同样的铺设泥土方案撒上草种,相同环境下养护30d,草种的成活率如下表所示:
[0045][0046][0047]
结合上述表格可以得知,本方案中实施例三制备的生长架抗压强度高,透水率高,草种成活率高,以此本方案中实施例三为最优方案。
[0048]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