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黄瓜抗病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850681发布日期:2022-04-30 07:4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强黄瓜抗病性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黄瓜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黄瓜抗病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2.黄瓜,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茎、枝伸长,有棱沟,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须细。叶柄稍粗糙,有糙硬毛;叶片宽卵状心形,膜质,裂片三角形,有齿。雌雄同株。雄花:常数朵在叶腋簇生;花梗纤细,被微柔毛;花冠黄白色,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雌花:单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壮,被柔毛;子房粗糙。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熟时黄绿色,表面粗糙。黄瓜为中国各地夏季主要菜蔬之一。茎藤药用,能消炎、祛痰、镇痉。
3.丝瓜,是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藤本;茎、枝粗糙,有棱沟,被微柔毛。卷须稍粗壮,被短柔毛,通常2-4歧。叶柄粗糙,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上面深绿色,粗糙,有疣点,下面浅绿色,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的短柔毛。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5-20朵花,生于总状花序上部;雄蕊通常5,花初开放时稍靠合,最后完全分离。雌花单生,花梗长2-10厘米;子房长圆柱状,有柔毛,柱头膨大。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呈网状纤维。果为夏季蔬菜,成熟时里面的网状纤维称丝瓜络,可代替海绵用作洗刷灶具及家具;还可供药用,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效。
4.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1192826.7的“一种黄瓜枯萎病抗性育种方法”中,其在说明中记载有“该育种方法的步骤包括:s1选择育种主干亲本和抗源亲本;s2杂交育种;s3制备粗毒素提取液;s4对黄瓜育种主干亲本和抗源亲本分别进行花药诱导培养;s5确定粗毒素筛选浓度;s6杂种f1代花药培养;s7花培幼苗生根后移栽;s8枯萎病抗性鉴定与后代筛选。
5.该专利文献将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技术结合起来,显著提高了黄瓜枯萎病抗性育种效率,缩短了育种年限,育成的黄瓜枯萎病抗性新品系不仅抗性好,而且农艺性状优良,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可以减少农药的施用量,降低环境污染,是一种快速选育黄瓜枯萎病抗性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6.上述专利文献虽然能够实现培育抗病性黄瓜幼苗的效果,但是其培育过程复杂,可操作性不佳,无法满足人们对于黄瓜种植的需求。
7.综上所述,研发一种增强黄瓜抗病性的方法,仍是黄瓜种植技术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培育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的增强黄瓜抗病性的方法。
9.一种增强黄瓜抗病性的方法,是将黄瓜幼苗培育至两叶一心后,向培养皿中加入诱导剂,培育黄瓜幼苗长出4-5片真叶,将诱导后的黄瓜幼苗嫁接到砧木上,培育具有抗病
性的黄瓜幼苗,使所培育的黄瓜幼苗在接种菌液后,其根系不会受到影响,能够正常生长,同时,其可溶性糖含量能够与正常培育的黄瓜相当,其抗枯萎病性能得到提升,使培育的黄瓜幼苗具有抗病性。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11.一种增强黄瓜抗病性的方法,所述的方法是将诱导后的黄瓜幼苗嫁接到砧木上培育具有抗病性的黄瓜幼苗。
12.进一步的,所述的砧木为长出3-4片真叶的丝瓜幼苗。
13.进一步的,所述的诱导是将黄瓜幼苗培育至两叶一心后,向培养皿中的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剂,培育黄瓜幼苗长出4-5片真叶。
14.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诱导剂是将美国白芹根切块浸提、过滤后,离心、过筛所获取的。
15.所述的浸提是将美国白芹根切块后,在蒸馏水中浸提24h。
16.所述的离心是在12000-13000rpm的管式离心机离心。
17.所述的过筛是过100目筛。
18.进一步的,所述的诱导剂的添加量为培养液的1.5-2.5%。
19.作为优选,所述的诱导剂的添加量为培养液的2%。
20.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诱导剂置于4℃冰箱中保存。
21.有益效果
22.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本发明所提供的增强黄瓜抗病性的方法,是将黄瓜幼苗培育至两叶一心后,向培养皿中加入诱导剂,培育黄瓜幼苗长出4-5片真叶,将诱导后的黄瓜幼苗嫁接到砧木上培育具有抗病性黄瓜幼苗的,使所培育的黄瓜幼苗在接种菌液后,其根系不会受到影响,能够正常生长,同时,其可溶性糖含量能够与正常培育的黄瓜相当,与现有的黄瓜幼苗相比,其抗枯萎病性能得到了提升,使培育的黄瓜幼苗具有抗病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4黄瓜的单株根系总长度的统计图;
25.图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4黄瓜的可溶性糖含量的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28.实施例1:培育黄瓜幼苗
29.(1)取美国白芹根,将美国白芹根切成块状,置于蒸馏水中,浸提24h,用纱布过滤;
30.(2)过滤液在12000-13000rpm的管式离心机离心,取上清液,将上清液过100目筛,制得诱导剂;
31.(3)将诱导剂置于4℃冰箱中保存;
32.(4)挑选颗粒饱满的黄瓜种子,将黄瓜种子在50℃水中浸泡20min,捞出黄瓜种子后,用湿布包裹,置于26℃恒温箱内催芽24h;
33.(5)出芽后再置于常规营养皿(盛有常规培养液)中培育至两叶一心;
34.(6)向常规营养皿中的培养液中加入2%的诱导剂,培育黄瓜幼苗长出4-5片真叶。
35.实施例2:培育丝瓜幼苗
36.(1)挑选颗粒饱满的丝瓜种子,将丝瓜种子在55℃水中浸泡60min,捞出丝瓜种子后,均匀撒播在育苗盘中,并覆盖土厚度为1-1.5cm;
37.(2)将播好种子的育苗盘置于催芽室中催芽;
38.(3)待丝瓜子叶完全拱出时移栽至50孔穴盘中,一穴一株;
39.(4)在大棚中培育丝瓜幼苗至长出3-4片真叶。
40.实施例3:嫁接培育黄瓜
41.(1)将长出3-4片真叶的丝瓜幼苗作为砧木,长出4-5片真叶的黄瓜幼苗作为接穗;
42.(2)用竹木签尖端插入砧木幼苗两片子叶基部,由一侧向另一侧以45
°
角向下插出嫁接孔;
43.(3)将接穗胚根下方0.4-0.5cm处用刀片以45
°
角斜切出楔形切口;
44.(4)将接穗的楔形切口插入到砧木的嫁接孔内,并由棉布包裹嫁接处,用固定夹子固牢;
45.(5)培育嫁接的黄瓜至成苗,移种至种植田内即可。
46.实施例4:嫁接黄瓜的抗病性
47.1)根系长度测定
48.病原菌:尖孢镰刀菌。
49.菌悬液制备:将病原菌从4℃生化箱中取出,常温活化2h,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中扩繁,于恒温箱中直至病原菌菌丝长满培养皿后,用无菌水清洗培养皿中的菌落,并过滤得到的菌液即为菌悬液母液,于血球计数板中计算菌液浓度,并调至1
×
106cfu/ml。
50.接种方法:采用伤根灌注法进行接种,每株接种10ml菌液。
51.实验过程:取150颗饱满的黄瓜种子,从中随机挑选50颗黄瓜种子,采用实施例3中的方法,培育50株黄瓜幼苗,作为实验组,同时,从剩余100颗黄瓜种子中再随机挑选50颗,直接培育成50株黄瓜幼苗,作为对比组,将剩余的黄瓜种子也直接培育成50株黄瓜幼苗,作为空白组。分别向实验组和对比组接种菌液,在培育28d后,测量各组黄瓜的单株根系总长度,记录于表1,并将相关数据进行柱状图统计,见图1。
52.表1各组黄瓜的单株根系总长度表
53.组别n根系长度(cm)实验组50157.6
±
1.2对比组5096.5
±
1.3空白组50155.3
±
1.4
54.由表1和图1可知,与对比组相比,空白组和实验组的在接种菌液后其根系长度明显长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与空白组相比,其根系长度与空白组差异并不明显(p》
0.05),本发明诱导后的嫁接黄瓜具有抗枯萎病的效果,其根系不会受到影响,能够正常生长。
55.2)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56.测试方法:采用蒽酮法测定。
57.实验过程:取60颗饱满的黄瓜种子,从中随机挑选20颗黄瓜种子,采用实施例3中的方法,培育20株黄瓜幼苗,作为实验组,同时,从剩余40颗黄瓜种子中再随机挑选20颗,直接培育成20株黄瓜幼苗,作为对比组,将剩余的颗黄瓜种子也直接培育成20株黄瓜幼苗,作为空白组。分别向实验组和对比组接种菌液,在培育28d后,测量各组黄瓜的可溶性糖含量,记录于表2,并将相关数据进行柱状图统计,见图2。
58.表2各组黄瓜的可溶性糖含量表
59.组别n可溶性糖含量(μg/gfw)实验组200.83
±
0.12对比组200.27
±
0.11空白组200.84
±
0.11
60.由表2和图2可知,与对比组相比,实验组和空白组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与空白组相比,其可溶性糖含量与空白组差异并不明显(p》0.05),本发明诱导后的嫁接黄瓜具有抗枯萎病的效果,其可溶性糖含量能够与正常培育的黄瓜相当。
61.本发明所提供的增强黄瓜抗病性的方法,是将黄瓜幼苗培育至两叶一心后,向培养皿中加入诱导剂,培育黄瓜幼苗长出4-5片真叶,将诱导后的黄瓜幼苗嫁接到砧木上培育具有抗病性黄瓜幼苗的,使所培育的黄瓜幼苗在接种菌液后,其根系不会受到影响,能够正常生长,同时,其可溶性糖含量能够与正常培育的黄瓜相当,与现有的黄瓜幼苗相比,其抗枯萎病性能得到了提升,使培育的黄瓜幼苗具有抗病性。
6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