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防虫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66288发布日期:2022-05-18 01:0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烟叶防虫法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烟草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烟叶防虫法。


背景技术:

2.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烟草生产国,烟草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农药类型选择及使用一直备受重视和限制。随着育苗、栽培模式的改变,危害烟草的主要病虫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的“三病三虫”(病害:黑胫病/青枯病、病毒病、野火病/赤星病;虫害:地老虎、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为主,已经演变为“三病四虫”(病害:黑胫病/青枯病、病毒病、野火病/赤星病;虫害:地老虎、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烟粉虱)为主的新格局,同时,根结线虫、根黑腐病的为害也有上升趋势。
3.目前,化学防治依然是我国防治烟草病害虫的主要手段,长期过量、不合理施用化学农药造成了如下问题:烟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烟田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使得化学农药的施用量逐年增加,污染环境加剧,也增加了烟农的种植成本;烟叶农药残留量普遍超标或者使用的农药会对叶片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烟叶品质降低,最终影响烟叶的商品价值。
4.专利cn103848690b公开了一种烟叶增产防虫降解农残专用液体药肥及其制备方法,该药肥的原料包括:微生物菌群、腐殖酸、氮肥、磷肥、钾肥、钙肥、硼酸、杀虫剂、水溶性隔离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该专利的不足:使用了杀虫剂,会造成污染环境加剧,还会造成烟叶品质降低。
5.专利cn110036803a公开了一种烟草病虫害的防控方法,包括:烟田冬耕,冬耕深度大于或等于25

,深松深度大于40cm,所述烟田采用轮作模式,所述烟田亩均施太阳岛发酵饼肥20公斤以上,增施豆饼20公斤;对烟田设置隔离带,安装诱捕器;采取病虫的天敌昆虫繁殖释放;喷施生物农药;烟田清洁生产,所述清洁生产包括降解地膜、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及揭膜培土;该专利的不足:使用的生物农药波尔多液容易糙化叶片,降低光合作用,影响烟叶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烟叶防虫法,来解决烟草种植过程中的虫害问题,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同时保护烟田微生态环境,降低烟叶中的农药残留。
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烟叶防虫法包括利用烟蚜茧蜂防治蚜虫、喷播营养液、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利用赤眼蜂防治烟青虫/棉铃虫、利用蠋蝽防治烟青虫/棉铃虫、防虫后处理。
8.所述利用烟蚜茧蜂防治蚜虫,4月底进行烟苗移栽后,在大田内搭建养蜂的小棚,放蜂棚的数量按每300-320亩设置一个,采用持续放蜂的方式进行放蜂,每天放蜂70-75头,持续放蜂10-12天,亩持续放蜂量700-900头。
9.所述喷播营养液,5月上旬向烟田喷施营养液,每亩营养液的使用量为10-15kg。
10.所述营养液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30-32份水,1-1.2份氯化钠,0.5-0.7份硫酸铵,0.5-0.6份柠檬酸钠,0.3-0.4份粉煤灰,0.2-0.3份硝酸镁,0.1-0.3份瓜尔胶,0.03-0.05份茶皂素,0.02-0.05份硫酸镁,0.01-0.03份维生素a,0.01-0.04份花青素。
11.所述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利用烟草作为寄主植物,在温室内饲养烟粉虱来繁殖丽蚜小蜂;采用5室繁蜂法,在温室中分别设置烟苗培育室、烟粉虱饲养接种室、烟粉虱若虫发育室、丽蚜小蜂接种及繁殖室、丽蚜小蜂保种室,来进行丽蚜小蜂的人工繁殖。
12.所述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包括培育健康烟苗,接烟粉虱,粉虱若虫大量繁殖,丽蚜小蜂繁殖。
13.所述培育健康烟苗,每间繁蜂室放烟苗50-55盆,当烟苗长出5-6片真叶时移栽至直径30-35cm的花盆中,待烟苗长出8-9片真叶时用于接种烟粉虱;所述接烟粉虱,在烟粉虱饲养接种室内饲养烟粉虱用于烟苗接种;所述粉虱若虫大量繁殖,将长到8-9片真叶的烟苗搬入烟粉虱饲养接种室内,烟粉虱成虫飞到清洁苗上产卵,接种24-26h后赶走烟苗上的烟粉虱成虫并将烟苗搬入烟粉虱若虫发育室,2周后烟粉虱若虫发育至2-3龄时即可用于接种小蜂;所述丽蚜小蜂繁殖,接种小蜂后,进行保种,繁殖,得到丽蚜小蜂。
14.所述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在5月中旬,采用分2-4次放蜂的方式进行,每次放蜂间隔5-8天,每次每亩放蜂量为2000-2200头。
15.所述利用赤眼蜂防治烟青虫/棉铃虫,在5月下旬,在每亩烟田设放赤眼蜂点3-4个,放蜂时,将赤眼蜂卡按点次放蜂量撕成小块,然后将植株叶片卷成一个小圆筒,把小片蜂卡固定在其中;分两次释放赤眼蜂,两次赤眼蜂的释放时间间隔为5-7天,第一批赤眼蜂的释放密度为 6-8卡/亩;第二批赤眼蜂的释放密度为4-6卡/亩。
16.所述利用蠋蝽防治烟青虫/棉铃虫,在6月上旬,利用蠋蝽可以直接捕食烟青虫/棉铃虫幼虫的习性,释放蠋蝽,于傍晚释放,按照20-22头/亩释放蠋蝽5-6龄若虫。
17.所述防虫后处理,在释放蠋蝽后的第15天,向烟田喷施防虫后处理液,每亩防虫后处理液的使用量15-18kg。
18.所述防虫后处理液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40-45份水,3-4份丙醇,2-3份醋酸,1-1.5份杀虫菊酯,0.5-0.7份山梨糖醇,0.5-0.8份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0.4-0.6份柠檬酸钠,0.3-0.5份氯化铵。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的烟叶防虫法,通过在烟田释放烟蚜茧蜂、丽蚜小蜂、赤眼蜂与蠋蝽等生物防治手段,达到对烟种植过程中虫害的绿色防控,极大地降低了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烟叶质量的影响,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善烟田小环境;(2)本发明的烟叶防虫法,在烟株生长的不同时期释放不同的天敌昆虫,可以针对烟株生长的不同时期虫害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寄生或捕食,防效明显;(3)本发明的烟叶防虫法,通过生物防治,喷播营养液,防虫后处理结合,防治害虫效果显著,综合预防效果达到75.97%-77.14%;(4)本发明的烟叶防虫法,通过生物防治,喷播营养液,防虫后处理结合,在保证烟
叶快速生长,提高防治害虫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农药残留,采用gb/t 13595-2004标准规定的方法检测,烟叶内未检出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和含氮农药。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1烟叶防虫法包括:利用烟蚜茧蜂防治蚜虫、喷播营养液、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利用赤眼蜂防治烟青虫/棉铃虫、利用蠋蝽防治烟青虫/棉铃虫、防虫后处理。
22.1.利用烟蚜茧蜂防治蚜虫:当年4月底进行烟苗移栽后,在大田内搭建养蜂的小棚,放蜂棚的数量按每300亩设置一个,采用持续放蜂的方式进行放蜂,每天放蜂70头,持续放蜂10天,亩持续放蜂量700头。
23.2020年,潍坊诸城烟区推广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达到9.75万亩,覆盖率达到100%。根据大田放蜂调查结果,烟田平均生物防治效果达到76.4%,防治蚜虫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100%。
24.2.喷播营养液:当年5月上旬向烟田喷施营养液,每亩营养液的使用量为10kg。
25.所述营养液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30份水,1份氯化钠,0.5份硫酸铵,0.5份柠檬酸钠,0.3份粉煤灰,0.2份硝酸镁,0.1份瓜尔胶,0.03份茶皂素,0.02份硫酸镁,0.01份维生素a,0.01份花青素。
26.3.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利用烟草作为寄主植物,在温室内饲养烟粉虱来繁殖丽蚜小蜂;采用5室繁蜂法,在温室中分别设置烟苗培育室、烟粉虱饲养接种室、烟粉虱若虫发育室、丽蚜小蜂接种及繁殖室、丽蚜小蜂保种室,来进行丽蚜小蜂的人工繁殖,具体的繁殖过程为:(1)培育健康烟苗:每间繁蜂室放烟苗50盆,当烟苗长出5片真叶时移栽至直径30cm的花盆中,待烟苗长出8片真叶时用于接种烟粉虱;(2)接烟粉虱:在烟粉虱饲养接种室内饲养烟粉虱用于烟苗接种;(3)粉虱若虫大量繁殖:将长到8片真叶的烟苗搬入烟粉虱饲养接种室内,烟粉虱成虫飞到清洁苗上产卵,接种24 h后赶走烟苗上的烟粉虱成虫并将烟苗搬入烟粉虱若虫发育室,2周后烟粉虱若虫发育至2龄时即可用于接种小蜂;(4)丽蚜小蜂繁殖:接种小蜂后,进行保种,繁殖,得到丽蚜小蜂。
27.在当年5月中旬,采用分2次放蜂的方式进行,每次放蜂间隔5天,每次每亩放蜂量为2000头,平均生物防治效果可达到66.3%。
28.2020年,潍坊诸城烟区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推广面积1.5万亩,平均生物防治效果可达到69.3%。
29.与未使用丽蚜小蜂的常规烟田比较:
4.利用赤眼蜂防治烟青虫/棉铃虫:当年5月下旬,在每亩烟田设放赤眼蜂点3个,放蜂时,将赤眼蜂卡按点次放蜂量撕成小块,然后将植株叶片卷成一个小圆筒,把小片蜂卡固定在其中。
30.分两次释放赤眼蜂,两次赤眼蜂的释放时间间隔为5天,第一批赤眼蜂的释放密度为 6卡/亩;第二批赤眼蜂的释放密度为4 卡/亩。
31.利用赤眼蜂可以高效寄生害虫卵的特性,2020年,潍坊诸城烟区利用赤眼蜂防治烟青虫/棉铃虫技术在诸城推广7000亩,平均防治效果达到63.5%。
32.与未使用赤眼蜂的常规烟田比较:5.利用蠋蝽防治烟青虫/棉铃虫:当年6月上旬,利用蠋蝽可以直接捕食烟青虫/棉铃虫幼虫的习性,释放蠋蝽,于傍晚释放,按照20头/亩释放蠋蝽5龄若虫。
33.2020年,潍坊诸城烟区推广该项技术3500亩,防治效果达到73.8%,防治烟青虫/棉铃虫农药平均减少45%。
34.与未使用蠋蝽的地块比较结果如下:
6.防虫后处理:在释放蠋蝽后的第15天,向烟田喷施防虫后处理液,每亩防虫后处理液的使用量15kg。
35.所述防虫后处理液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40份水,3份丙醇,2份醋酸,1份杀虫菊酯,0.5份山梨糖醇,0.5份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0.4份柠檬酸钠,0.3份氯化铵。
36.实施例2烟叶防虫法包括:利用烟蚜茧蜂防治蚜虫、喷播营养液、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利用赤眼蜂防治烟青虫/棉铃虫、利用蠋蝽防治烟青虫/棉铃虫、防虫后处理。
37.1.利用烟蚜茧蜂防治蚜虫:当年4月底进行烟苗移栽后,在大田内搭建养蜂的小棚,放蜂棚的数量按每310亩设置一个,采用持续放蜂的方式进行放蜂,每天放蜂72头,持续放蜂11天,亩持续放蜂量720头。
38.2019年,潍坊诸城烟区推广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达到10.5万亩,覆盖率达到100%。根据大田放蜂调查结果,烟田平均生物防治效果达到78.1%,防治蚜虫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100%。
39.2.喷播营养液:当年5月上旬向烟田喷施营养液,每亩营养液的使用量为12kg。
40.所述营养液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31份水,1.1份氯化钠,0.6份硫酸铵,0.5份柠檬酸钠,0.3份粉煤灰,0.2份硝酸镁,0.1份瓜尔胶,0.03份茶皂素,0.02份硫酸镁,0.01份维生素a,0.01份花青素。
41.3.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利用烟草作为寄主植物,在温室内饲养烟粉虱来繁殖丽蚜小蜂;采用5室繁蜂法,在温室中分别设置烟苗培育室、烟粉虱饲养接种室、烟粉虱若虫发育室、丽蚜小蜂接种及繁殖室、丽蚜小蜂保种室,来进行丽蚜小蜂的人工繁殖,具体的繁殖过程为:(1)培育健康烟苗:每间繁蜂室放烟苗52盆,当烟苗长出5片真叶时移栽至直径32cm的花盆中,待烟苗长出8片真叶时用于接种烟粉虱;(2)接烟粉虱:在烟粉虱饲养接种室内饲养烟粉虱用于烟苗接种;(3)粉虱若虫大量繁殖:将长到8片真叶的烟苗搬入烟粉虱饲养接种室内,烟粉虱成虫飞到清洁苗上产卵,接种25h后赶走烟苗上的烟粉虱成虫并将烟苗搬入烟粉虱若虫发育室,2周后烟粉虱若虫发育至2龄时即可用于接种小蜂;(4)丽蚜小蜂繁殖:接种小蜂后,进行保种,繁殖,得到丽蚜小蜂。
42.在当年5月中旬,采用分3次放蜂的方式进行,每次放蜂间隔6天,每次每亩放蜂量为2100头,平均生物防治效果可达到65.7%。
43.2019年,潍坊诸城烟区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推广面积2万亩,平均生物防治效果可达到72.4%。
44.与未使用丽蚜小蜂的常规烟田比较:
4.利用赤眼蜂防治烟青虫/棉铃虫:当年5月下旬,在每亩烟田设放赤眼蜂点3个,放蜂时,将赤眼蜂卡按点次放蜂量撕成小块,然后将植株叶片卷成一个小圆筒,把小片蜂卡固定在其中。
45.分两次释放赤眼蜂,两次赤眼蜂的释放时间间隔为6天,第一批赤眼蜂的释放密度为 7卡/亩;第二批赤眼蜂的释放密度为5卡/亩。
46.利用赤眼蜂可以高效寄生害虫卵的特性,2019年,潍坊诸城烟区利用赤眼蜂防治烟青虫/棉铃虫技术在诸城推广5000亩,平均防治效果达到65.7%。
47.与未使用赤眼蜂的常规烟田比较:5.利用蠋蝽防治烟青虫/棉铃虫:当年6月上旬,利用蠋蝽可以直接捕食烟青虫/棉铃虫幼虫的习性,释放蠋蝽,于傍晚释放,按照21头/亩释放蠋蝽5龄若虫。
48.2019年,潍坊烟区在诸城推广该项技术1000亩,防治效果达到75.7%,防治烟青虫/棉铃虫农药平均减少49.2%。
49.与未使用蠋蝽的地块比较结果如下:
6.防虫后处理:在释放蠋蝽后的第15天,向烟田喷施防虫后处理液,每亩防虫后处理液的使用量16kg。
50.所述防虫后处理液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42份水,34份丙醇,2份醋酸,1.2份杀虫菊酯,0.6份山梨糖醇,0.6份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0.5份柠檬酸钠,0.4份氯化铵。
51.实施例3烟叶防虫法包括:利用烟蚜茧蜂防治蚜虫、喷播营养液、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利用赤眼蜂防治烟青虫/棉铃虫、利用蠋蝽防治烟青虫/棉铃虫、防虫后处理。
52.1.利用烟蚜茧蜂防治蚜虫:当年4月底进行烟苗移栽后,在大田内搭建养蜂的小棚,放蜂棚的数量按每320亩设置一个,采用持续放蜂的方式进行放蜂,每天放蜂75头,持续放蜂12天,亩持续放蜂量900头。
53.2021年,潍坊烟区推广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达到10万亩,覆盖率达到100%。根据大田放蜂调查结果,烟田平均生物防治效果达到79.31%,防治蚜虫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100%。
54.2.喷播营养液:当年5月上旬向烟田喷施营养液,每亩营养液的使用量为15kg。
55.所述营养液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32份水,1.2份氯化钠,0.7份硫酸铵,0.6份柠檬酸钠,0.4份粉煤灰,0.3份硝酸镁,0.3份瓜尔胶,0.05份茶皂素,0.05份硫酸镁,0.03份维生素a,0.04份花青素。
56.3.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利用烟草作为寄主植物,在温室内饲养烟粉虱来繁殖丽蚜小蜂;采用5室繁蜂法,在温室中分别设置烟苗培育室、烟粉虱饲养接种室、烟粉虱若虫发育室、丽蚜小蜂接种及繁殖室、丽蚜小蜂保种室,来进行丽蚜小蜂的人工繁殖,具体的繁殖过程为:(1)培育健康烟苗:每间繁蜂室放烟苗55盆,当烟苗长出6片真叶时移栽至直径35cm的花盆中,待烟苗长出9片真叶时用于接种烟粉虱;(2)接烟粉虱:在烟粉虱饲养接种室内饲养烟粉虱用于烟苗接种;(3)粉虱若虫大量繁殖:将长到9片真叶的烟苗搬入烟粉虱饲养接种室内,烟粉虱成虫飞到清洁苗上产卵,接种26h后赶走烟苗上的烟粉虱成虫并将烟苗搬入烟粉虱若虫发育室,2周后烟粉虱若虫发育至3龄时即可用于接种小蜂;(4)丽蚜小蜂繁殖:接种小蜂后,进行保种,繁殖,得到丽蚜小蜂。
57.在当年5月中旬,采用分4次放蜂的方式进行,每次放蜂间隔8天,每次每亩放蜂量为2200头,平均生物防治效果可达到68.72%。
58.2021年,潍坊诸城烟区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推广面积2万亩,平均生物防治效果可达到67.8%。
59.与未使用丽蚜小蜂的常规烟田比较:
4.利用赤眼蜂防治烟青虫/棉铃虫:当年5月下旬,在每亩烟田设放赤眼蜂点4个,放蜂时,将赤眼蜂卡按点次放蜂量撕成小块,然后将植株叶片卷成一个小圆筒,把小片蜂卡固定在其中。
60.分两次释放赤眼蜂,两次赤眼蜂的释放时间间隔为7天,第一批赤眼蜂的释放密度为8卡/亩;第二批赤眼蜂的释放密度为6卡/亩。
61.利用赤眼蜂可以高效寄生害虫卵的特性,2021年,潍坊诸城烟区利用赤眼蜂防治烟青虫/棉铃虫技术在诸城推广5000亩,平均防治效果达到65.6%。
62.与未使用赤眼蜂的常规烟田比较:5.利用蠋蝽防治烟青虫/棉铃虫:当年6月上旬,利用蠋蝽可以直接捕食烟青虫/棉铃虫幼虫的习性,释放蠋蝽,于傍晚释放,按照22头/亩释放蠋蝽6龄若虫。
63.2020年,潍坊烟区在诸城推广该项技术5000亩,防治效果达到72.2%,防治烟青虫/棉铃虫农药平均减少44%。
64.与未使用蠋蝽的地块比较结果如下:
6.防虫后处理:在释放蠋蝽后的第15天,向烟田喷施防虫后处理液,每亩防虫后处理液的使用量18kg。
65.所述防虫后处理液的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45份水,4份丙醇,3份醋酸,1.5份杀虫菊酯,0.7份山梨糖醇,0.8份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0.6份柠檬酸钠,0.5份氯化铵。
66.对实施例1-3的综合防治效果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所示:采用gb/t 13595-2004标准规定的方法对实施例1-3种植的烟叶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所示: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6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