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型水库滤食性鱼类的放牧式养殖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66902发布日期:2022-05-18 01:0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型水库滤食性鱼类的放牧式养殖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大型水库滤食性鱼类的放牧式养殖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对水库、湖泊等大面积水域保护的重视,许多地方的水库、湖泊等水域都清除了网箱、围栏等水产养殖设施。虽然网箱、围栏投喂养殖不像传统的施肥养鱼对水质造成的较严重的富营养化危害,但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养殖方式也会导致原来水体的透明度逐渐减少,呈现出富营养化的趋势,即水域中水的营养物质将增多。且当水体中的营养化到一定程度后,将会曝发蓝藻污染。而且,一些水域还会受到工农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将更容易步向水藻型水体的演化。所以,大面积水域的富营养化是个严峻问题,且不易于治理。为确保水域中的水质,清除网箱、围栏等水产养殖设施从而禁止人工投喂养殖是最直接的手段。
3.然而,拆除网箱、围栏等养殖设施后,如何确保渔民的生计,同时兼顾水域的水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做法一般是在水库里放养大量的滤食性鱼类,通过轮捕轮放的方式,降低大面积水域内的营养元素,从而减缓富营养化的进程或修复水域水质,达到利用与保护双重目的。但是在实际中,由于水库、湖泊等水域的深度很深、库容大且地型极其复杂,从而导致放入的鱼种成活率低,同时还存在着管理困难、投放量很大、投放的鱼无法即时起捕的问题。最终使得这种净水渔业效果大打折扣,达不到相应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大型水库滤食性鱼类的放牧式养殖方法和系统,既能达到优化大面积水域水质的作用,也提高了养殖的产量,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5.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水库滤食性鱼类的放牧式养殖方法,包括:
6.放牧式养殖场构建步骤,用于构建一可移动至水域范围内任一位置的养殖渔场,并在所述养殖渔场中设置容积可变的养殖区以及用于捕获养殖区中滤食性鱼种的捕捞区;
7.养殖步骤,用于将滤食性鱼种投放至养殖区中,根据所述水域中营养物质的分布移动养殖渔场,以使滤食性鱼种可摄食营养物质充足区域中的营养物质;
8.捕获步骤,用于在所述滤食性鱼种养殖完成后,通过缩小所述养殖区容积的方式使滤食性鱼种进入到捕捞区,以对所述捕捞区内的滤食性鱼种进行捕获。
9.作进一步的改进,若所述水域中的营养物质分布均匀,则采用微流动养殖法对滤食性鱼种进行养殖。
10.进一步的,所述微流动养殖法具体为:
11.当所述水域中有自然风流动时,将所述养殖渔场定位在水域中,同时调整所述养殖渔场的方向,使所述养殖渔场的长度方向与自然风的风向垂直,以增加所述养殖渔场水
的流通量;
12.当所述水域中无自然风流动时,使所述养殖渔场在水域中自由移动。
13.进一步的,投放至所述养殖区中的滤食性鱼种包括若干尾鲢鱼和若干尾鳙鱼,且所述鲢鱼和鳙鱼的数量一致。
14.进一步的,所述养殖区中滤食性鱼种的养殖密度为5m3-10m3的养殖水域中至多分布两尾鲢鱼和两尾鳙鱼。
15.进一步的,所述养殖区中还投放有团头鲂,所述团头鲂的数量为鲢鱼和鳙鱼总量的5%-10%。
16.一种用于大型水库滤食性鱼类的放牧式养殖系统,包括牵引装置、固定网箱和伸缩网箱;所述固定网箱上安装有多个支撑装置,所述伸缩网箱上安装有多个支撑工字梁和动力工字梁,所述支撑工字梁和动力工字梁间隔布置,且所述动力工字梁上安装有动力装置,所述伸缩网箱的伸缩端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固定网箱与牵引装置连接,所述固定网箱中安装有起捕装置;
17.所述伸缩网箱用于应用如所述的放牧式养殖方法的养殖步骤对滤食性鱼种进行养殖;并通过所述的放牧式养殖方法的捕获步骤使滤食性鱼种进入到固定网箱中,完成对所述滤食性鱼种的捕获。
18.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绞索机、绞索盘和绞索;所述动力工字梁的两端均安装有绞索机,所述绞索盘安装在绞索机的驱动端,所述绞索盘的两侧均安装有绞索,所述绞索的末端安装在与动力工字梁相邻的支撑工字梁上。
19.进一步的,所述动力工字梁的两侧均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上方安装有椭圆环,所述绞索活动穿插在椭圆环中,所述椭圆环内侧的底部安装有压力感应装置。
20.进一步的,所述起捕装置包括设在固定网箱四个端角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活动插接在固定网箱中,且所述固定网箱的网衣安装在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安装有齿条,所述齿条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齿轮,所述固定网箱上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齿轮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的驱动端。
21.有益效果
22.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3.1、通过可任意移动的养殖渔场的设置,可使滤食性鱼种摄食营养物质充足区域中的营养物质,利于滤食性鱼种的生长,能有效的缩短养殖周期,实现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实现了对水质的优化。此外,养殖渔场中容积可变的养殖区的设置,使养殖渔场能更好的适应于养殖数量以及环境的改变,从而起到降低养殖渔场运营成本的作用。捕捞区的设置则利于对养殖区中滤食性鱼种的捕捉,避免了投放的鱼无法即时起捕的问题。
24.2、在养殖区中投放团头鲂以摄食水域中水草片段和丝状藻类,能进一步对水域中的其他营养物质进行清理,避免其他物质生长过快的问题,起到进一步优化水质的作用。
25.3、通过微流动养殖法在营养物质分布均匀的水域对滤食性鱼种进行养殖,既能避免固定养殖导致食物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运营成本的问题。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的放牧式养殖系统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的放牧式养殖系统主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的伸缩网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的动力装置安装结构侧视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的动力装置安装结构主视示意图。
31.其中:1-牵引装置、2-固定网箱、3-伸缩网箱、4-支撑装置、5-支撑工字梁、6-动力工字梁、7-动力装置、8-绞索机、9-绞索盘、10-绞索、11-固定柱、12-椭圆环、13-压力感应装置、14-支撑杆、15-牵引平台、16-连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33.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大型水库滤食性鱼类的放牧式养殖方法,包括:
34.放牧式养殖场构建步骤,用于构建一可移动至水域范围内任一位置的养殖渔场。可任意移动的养殖渔场可使滤食性鱼种能食取到水域中任一位置的营养物质,利于对水质的优化。在养殖渔场中设置容积可变的养殖区以及用于捕获养殖区中滤食性鱼种的捕捞区。
35.在养殖产业,渔民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或水域中水位的改变而对鱼种的养殖数量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使养殖出来的鱼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如市场对鱼的需求处于淡季或水域处于枯水期,需要减少对鱼的养殖,以避免大量养殖造成的市场价格低迷或鱼的品质较差的问题。而在需求旺季或丰水期,则可大量养殖滤食性鱼种。本实施例养殖区的容积可变使得其可根据滤食性鱼种的数量以及水域在丰水或枯水期改变自身容积的大小,使养殖渔场能更好的适应于养殖数量以及环境的改变,从而起到降低养殖渔场运营成本的作用。捕捞区的设置则利于对养殖区中滤食性鱼种的捕捉,避免了投放的鱼无法即时起捕的问题。
36.养殖步骤,用于将滤食性鱼种投放至养殖区中,根据水域中营养物质的分布移动养殖渔场,以使滤食性鱼种可摄食营养物质充足区域中的营养物质。
37.传统的网箱、围栏等水产养殖设施均为固定式养殖。也就是说,在养殖的过程中,其并不会移动。而在大面积水域中,若采用这样的养殖方式养殖滤食性鱼类,不仅起不到优化水质的作用,还会造成鱼种的食物不足,导致鱼种难以长大的问题。而通过可任意移动的养殖渔场的设置,能有效的解决了该问题,利于滤食性鱼种的生长,能有效的缩短养殖周期,实现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38.在放养滤食性鱼种时,投放至养殖区中的滤食性鱼种包括若干尾鲢鱼和若干尾鳙鱼,且鲢鱼和鳙鱼的数量一致。即鲢鱼和鳙鱼各占50%,放养鱼种重量在0.5斤/尾左右,以摄食水域中的浮游生物和悬浮有机物质。实现在养殖滤食性鱼种的同时清除水域中营养物质的目的。
39.关于鱼种密度的问题。本实施例养殖区中滤食性鱼种的养殖密度为5m
3-10m3的养殖水域中至多分布两尾鲢鱼和两尾鳙鱼。具体为每8m3鲢鱼和鳙鱼各一尾。这样的养殖密度设置主要是考虑到目前的大多数水域中浮游生物和悬浮有机物质的密度并非很大,如采用高密度养殖鱼种的方式,则容易出现因食物不足导致鱼种之间相互抢食的问题,不利于鱼
种的生长。
40.此外,养殖区中还投放有团头鲂,团头鲂的数量为鲢鱼和鳙鱼总量的5%-10%。具体的,每100尾鲢鱼和鳙鱼的数量添加5尾3-4两团头鲂,以摄食水草片段和丝状藻类,能进一步对水域中的其他营养物质进行清理,避免其他物质生长过快的问题。
41.在养殖过程中,若水域中的营养物质分布均匀,则采用微流动养殖法对滤食性鱼种进行养殖。经研究发现,对于水的流动性较为均匀的水域,其中的营养物质分布较为均匀。针对这些水域,如何为滤食性鱼种提供更多的食物,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养殖渔场的运营成本,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微流动养殖法,使养殖渔场在水域以微流动的方式对滤食性鱼种进行养殖,既能避免固定养殖导致食物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运营成本的问题。
42.其中,微流动养殖法具体为:
43.当水域中有自然风流动时,将养殖渔场定位在水域中,同时调整养殖渔场的方向,使养殖渔场的长度方向与自然风的风向垂直,以增加养殖渔场水的流通量。这种情况下,只需使养殖渔场始终保持在于自然风风向垂直的位置即可,无需使养殖渔场在水域中运行移动,能有效的节省养殖渔场的运营成本。而且水域中的水在自然风的作用下,其流动性也将加强,使养殖渔场的水流通量最大,能有效的确保滤食性鱼种食物的来源。
44.当水域中无自然风流动时,使养殖渔场在水域中自由移动。对于大面积水域,当无自然风时,水域中水的流动性将较弱,固定养殖将容易导致食物短缺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养殖渔场进行缓慢移动,不断的改变养殖渔场的位置,进而确保滤食性鱼种的食物。
45.捕获步骤,用于在滤食性鱼种养殖完成后,通过缩小养殖区容积的方式使滤食性鱼种进入到捕捞区,以对捕捞区内的滤食性鱼种进行捕获。其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对滤食性鱼中的捕获,且能无损失的捕获到养殖完成后的滤食性鱼种,大大的降低了经济损失。
4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捕捞区的容积较养殖区的小,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也可在捕捞区内进行滤食性鱼种的养殖,以进一步提高养殖渔场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整体的养殖产量。
47.从滤食性鱼种的放养至收获,经过5个月的放牧式养殖,每8m3平均产量为5.1斤。而近几年水库鱼的价格在15元/斤左右,即产值为76.5元/m3。本实施例的养殖渔场以水深均为3m计算,则平均每亩养殖渔场的产值在1.8万元左右,因无饲料喂养,亩利润最高可达1.5万元。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养殖方法对滤食性鱼种的养殖,取得了显著经济的效益。
48.参阅图1-图5,一种用于大型水库滤食性鱼类的放牧式养殖系统,包括牵引装置1、固定网箱2和伸缩网箱3。其中,牵引装置1为牵引船。通过牵引船的牵引作用,可使整个养殖渔场能移动至水域中的任一位置。固定网箱2上安装有多个支撑装置4,支撑装置4为支撑船。伸缩网箱3上安装有多个支撑工字梁5和动力工字梁6。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工字梁5的数量为3个,动力工字梁6的数量为2个;也可采用支撑工字梁5的数量为2个,动力工字梁6的数量为3个的布置方式。且支撑工字梁5和动力工字梁6均由两个支撑船和一个连接横板组成。支撑工字梁5和动力工字梁6间隔布置,且伸缩网箱3两端设置的均为支撑工字梁5。动力工字梁6上安装有动力装置7,伸缩网箱3的伸缩端与动力装置7连接,用于对伸缩网箱3进行收缩或张开。
49.伸缩网箱3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网箱2,固定网箱2通过牵引平台15与牵引装置1连接。固定网箱2的上方安装有连板16,且连板16与固定网箱2上方的支撑船连接。连板16和连接横板均可供人行走,以便于养殖人员的走动,对网箱中的鱼种进行观察。固定网箱2中安装有起捕装置,用于收获固定网箱2中的鱼。
50.伸缩网箱3用于应用放牧式养殖方法的养殖步骤对滤食性鱼种进行养殖。即伸缩网箱3为养殖区。在养殖过程中,通过牵引装置1对伸缩网箱3的牵引,实现对滤食性鱼种的养殖。
51.通过的放牧式养殖方法的捕获步骤使滤食性鱼种进入到固定网箱2中,完成对滤食性鱼种的捕获。即固定网箱2为捕获区。在收获时,通伸缩网箱3的收缩,使滤食性鱼种进入到固定网箱2后,通过起捕装置升起固定网箱2,从而实现对固定网箱2中鱼种的收获,操作简单快捷。
52.本实施例的动力装置7包括绞索机8、绞索盘9和绞索10。动力工字梁6的两端均安装有绞索机8,绞索盘9安装在绞索机8的驱动端,绞索盘9的两侧均安装有绞索10,绞索10的末端安装在与动力工字梁6相邻的支撑工字梁5上。
53.其中,绞索10用于抬起伸缩网箱3的网衣,其长度等于相对应网衣上纲的长度,网衣的上纲反复重叠穿梭在绞索10上,并且可以左右滑动。绞索10中间固定在绞索机8上,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不带绞索机8的支撑船上。在绞索机8正转或反转时,可拉伸或缩短伸缩网箱3的长度,实现了伸缩网箱3的可伸缩功能,从而达到了改变伸缩网箱3容积的目的。
54.优选的,动力工字梁6的两侧均安装有固定柱11,固定柱11的上方安装有椭圆环12,绞索10活动穿插在椭圆环12中,椭圆环12内侧的底部安装有压力感应装置13。其中,压力感应装置13可采用压力传感器。在对滤食性鱼种的养殖过程中,当绞索下落处于松驰状态时,会压迫压力开关,使电源导通,绞索机工作,绞索收紧,从而保证网衣上纲高于水面一定位置。也可放松绞索,同时牵引船向两端移动,可把可伸缩网箱拉至最大,然后固定两端的牵引平台15,保持养殖渔场固定在浮游生物较多的特定位置。
55.起捕装置包括设在固定网箱2四个端角上的支撑杆14。支撑杆14活动插接在固定网箱2,且固定网箱2的网衣安装在支撑杆14上。支撑杆14的一侧安装有齿条,齿条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齿轮,固定网箱2上安装有驱动电机,齿轮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的驱动端。通过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实现了支撑杆14的升降,从而能方便的对固定网箱2中的鱼进行收获。
5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