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鱼虾混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227838发布日期:2022-06-01 02:4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鱼虾混养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鱼虾混养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中国小龙虾产业加快发展,养殖面积突破1000万亩,产量突破100 万吨,经济总产值突破2600亿元,小龙虾养殖已成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
3.鱼虾混养技术是生物防控技术的一种,是养殖户把鱼和虾混合起来养殖,当出现虾病时,鱼可以把病死的虾吃掉,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达到防止虾病的目的,从而促进水产品的高产稳产。近年来关于虾鱼混养模式的研究较多,如对虾与肉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以及杂食性鱼类混养,其中同滤食性或杂食性鱼类混养,鱼类可通过摄食直接影响浮游生物的种群密度,也可以通过排泄、释放,加速水体营养盐的循环来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因此,鱼类能够对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理化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4.中国专利文献cn 111543358 a公开了一种鱼虾混养方法,通过进行池塘消毒、水体调控、投放鱼苗和虾苗和水质管理等步骤,提高了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中国专利文献cn 106719160 a公开了一种鱼虾混养方法,通过进行基建准备、标苗工作、打底和喂料、虾苗出塘和成虾养殖和收获等步骤,有效提高虾苗存活率,缩短虾苗投放量,降低虾苗成本。但是,上述混养方法仍然存在鱼虾病害、养殖产量不高和水体污染等问题。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生态鱼虾混养方法,减少病害传播,提高养殖成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态鱼虾混养方法。解决现有的鱼虾混养方法仍然存在鱼虾病害、养殖产量不高和水体污染等问题。
7.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8.一种生态鱼虾混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s1、池塘的选址、改造和清塘:选择水源丰富、地势较高、平坦开阔的位置进行池塘改造,然后加入防逃设施、进排水设施后,进行清塘改底;
10.s2、水草种植:每年4月开始,在所述池塘的养殖区内撒播小米草、浮萍和皇冠草的混合种子,蓄水,并控制所述小米草、所述浮萍和所述皇冠草占池塘面积的50~60%;
11.s3、虾苗投放及投喂管理:每年4月底,向步骤s2中所述池塘投放幼虾,然后每日傍晚投喂一次龙虾饲料;
12.s4、鱼苗投放及投喂管理:每年5月初,向步骤s3中所述池塘投放草鱼苗、鲢鱼苗和鳜鱼苗,然后每日傍晚投喂一次鱼饲料;
13.s5、水位调节与水质管理:控制池塘的水位,使所述小米草高于所述池塘水面0.2~0.3m,同时,在养殖期间水体透明度应为30~40cm;
14.s6、鱼虾捕捞:每年6月开始,对池塘中的龙虾进行捕捞,一直持续至8 月中旬;每年11月初开始起捕,对池塘中的鱼类进行捕捞,12月底前捕捞完毕。
15.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池塘改造具体为:沿池塘外缘向田内8~10m 处,开挖环形沟,沟底间距2~3m,沟垂直深度2.4~2.5m,池塘中间不另开挖田间沟;所述池塘可以为若干个单元,并且一个单元的面积大小为30~50亩。
16.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防逃设施具体为:田埂处加设0.3~0.4m的60 目网片,网片上方加设0.1~0.2m的塑料膜。
17.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进排水设施具体为:进水口加设两层滤网清杂,内网选择20目网具,延伸1m,外网选择60~80目网具,延伸5~6m;排水口设置的防逃网应为20目网片或具有相同网目数的铁丝网。
18.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水口的管道采用u型管,两端可拆卸以便控制水位,并且埋进土壤0.5~1m深。
19.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清塘改底具体为:将池塘水位排干进行晒塘处理,晒至出现裂口,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70~100kg/亩清塘消毒;在培育区施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每亩用量为100~150kg。
20.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小米草、所述浮萍和所述皇冠草种子的配比为 1:1:1,所述混合种子的播撒量为0.75kg/亩,撒播时1~2m为一行,行距3~ 4m;所述蓄水0.3~0.5m。
21.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幼虾的投放规格为1.5~2cm,投放量为30~ 50斤/亩;所述龙虾饲料的投放量为幼虾总重的3~5%。
22.进一步地,步骤s4中,所述草鱼苗的投放规格为2~3cm,投放量为80000~ 150000尾/亩;所述鲢鱼苗的投放规格为2~3cm,投放量为40000~50000尾/ 亩;所述鳜鱼苗的投放规格为2~3cm,投放量为10000~20000尾/亩;所述鱼饲料的投放量为幼虾总重的3~5%。
23.进一步地,步骤s3和/或s4中,所述投喂管理还可以添加黄豆投喂,所述黄豆的投放量为鱼类总重的1~3%,每周投喂2~3次即可。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25.1)本发明中,通过在所述池塘的养殖区内种植小米草、浮萍和皇冠草的混合水草,其中,小米草高于所述池塘水面0.2~0.3m,具有耐高温的效果,还可以净化水质、遮荫避阳;浮萍漂浮在所述池塘水面上,一方面为鱼虾提供栖息场所,同时也可以净化水质、遮荫避阳;皇冠草生长在所述池塘水中,净化水质的同时,也可以为鱼虾提供栖息场所,由于上述三种水草均可以作为鱼虾的饵料,三者依次分布在池塘水面上、中和下,使得鱼虾随时随地都可以良好的进食,极大的促进了鱼虾的生长,并且混合的水草丰富了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对减少病害的发生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利用养殖生物之间不同食性和生态位,有机地把小龙虾、鲢鱼、鳜鱼和草鱼结合起来,小龙虾的饲料残饵和粪便为浮游生物和水草提供了营养来源,鲢鱼以浮游生物为食,鳜鱼以鲢鱼水花以及小龙虾为食,草鱼以水草为食,这样减少了养殖中饲料、化肥和动保产品的投入,达到环保、减排以及增产的目的;
26.2)本发明中,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形成生物多样化,充分利用饵料,减少污染,使水体更趋于稳定,运用生物防控减少病害传播,提高养殖成功率;相比较单一小龙虾养殖有额外的经济效益,合理的生产管理不仅能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也能促进产业经济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本发明所使用的常规试剂和设备,如无特殊说明,均可市售获得。
29.实施例1
30.一种生态鱼虾混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1.s1、池塘的选址、改造和清塘:选择水源丰富、地势较高、平坦开阔的位置进行池塘改造,所述池塘改造具体为:沿池塘外缘向田内8~10m处,开挖环形沟,沟底间距2~3m,沟垂直深度2.4~2.5m,池塘中间不另开挖田间沟;所述池塘可以为若干个单元,并且一个单元的面积大小为30~50亩;然后加入防逃设施,所述防逃设施具体为:田埂处加设0.3~0.4m的60目网片,网片上方加设0.1~0.2m的塑料膜;接着加入进排水设施,所述进排水设施具体为:进水口加设两层滤网清杂,内网选择20目网具,延伸1m,外网选择60~80目网具,延伸5~6m;排水口设置的防逃网应为20目网片或具有相同网目数的铁丝网,另外,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水口的管道采用u型管,两端可拆卸以便控制水位,并且埋进土壤0.5~1m深;最后进行清塘改底,将池塘水位排干进行晒塘处理,晒至出现裂口,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70~100kg/亩清塘消毒;在培育区施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每亩用量为100~150kg;
32.s2、水草种植:每年4月开始,在所述池塘的养殖区内撒播小米草、浮萍和皇冠草的混合种子,所述小米草、所述浮萍和所述皇冠草种子的配比为1:1: 1,所述混合种子的播撒量为0.75kg/亩,撒播时1~2m为一行,行距3~4m,蓄水0.3~0.5m,并控制所述小米草、所述浮萍和所述皇冠草占池塘面积的60%;
33.s3、虾苗投放及投喂管理:每年4月底,向步骤s2中所述池塘投放幼虾,所述幼虾的投放规格为1.5cm,投放量为50斤/亩;然后每日傍晚投喂一次龙虾饲料,所述龙虾饲料的投放量为幼虾总重的5%;
34.s4、鱼苗投放及投喂管理:每年5月初,向步骤s3中所述池塘投放草鱼苗、鲢鱼苗和鳜鱼苗,所述草鱼苗的投放规格为2cm,投放量为150000尾/亩;所述鳜鱼苗的投放规格为2cm,投放量为50000尾/亩;所述鳜鱼苗的投放规格为2cm,投放量为20000尾/亩;然后每日傍晚投喂一次鱼饲料,所述鱼饲料的投放量为幼虾总重的5%;
35.s5、水位调节与水质管理:控制池塘的水位,使所述小米草高于所述池塘水面0.2~0.3m,同时,在养殖期间水体透明度应为30~40cm;
36.s6、鱼虾捕捞:每年6月开始,对池塘中的龙虾进行捕捞,一直持续至8 月中旬;每年11月初开始起捕,对池塘中的鱼类进行捕捞,12月底前捕捞完毕。
37.实施例2
38.一种生态鱼虾混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9.s1、池塘的选址、改造和清塘:选择水源丰富、地势较高、平坦开阔的位置进行池塘改造,所述池塘改造具体为:沿池塘外缘向田内8~10m处,开挖环形沟,沟底间距2~3m,沟垂直深度2.4~2.5m,池塘中间不另开挖田间沟;所述池塘可以为若干个单元,并且一个单元的面积大小为30~50亩;然后加入防逃设施,所述防逃设施具体为:田埂处加设0.3~
0.4m的60目网片,网片上方加设0.1~0.2m的塑料膜;接着加入进排水设施,所述进排水设施具体为:进水口加设两层滤网清杂,内网选择20目网具,延伸1m,外网选择60~80目网具,延伸5~6m;排水口设置的防逃网应为20目网片或具有相同网目数的铁丝网,另外,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水口的管道采用u型管,两端可拆卸以便控制水位,并且埋进土壤0.5~1m深;最后进行清塘改底,将池塘水位排干进行晒塘处理,晒至出现裂口,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70~100kg/亩清塘消毒;在培育区施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每亩用量为100~150kg;
40.s2、水草种植:每年4月开始,在所述池塘的养殖区内撒播小米草、浮萍和皇冠草的混合种子,所述小米草、所述浮萍和所述皇冠草种子的配比为1:1: 1,所述混合种子的播撒量为0.75kg/亩,撒播时1~2m为一行,行距3~4m,蓄水0.3~0.5m,并控制所述小米草、所述浮萍和所述皇冠草占池塘面积的55%;
41.s3、虾苗投放及投喂管理:每年4月底,向步骤s2中所述池塘投放幼虾,所述幼虾的投放规格为1.7cm,投放量为40斤/亩;然后每日傍晚投喂一次龙虾饲料,所述龙虾饲料的投放量为幼虾总重的4%;
42.s4、鱼苗投放及投喂管理:每年5月初,向步骤s3中所述池塘投放草鱼苗、鲢鱼苗和鳜鱼苗,所述草鱼苗的投放规格为2.5cm,投放量为120000尾/亩;所述鲢鱼苗的投放规格为2.5cm,投放量为45000尾/亩;所述鳜鱼苗的投放规格为2.5cm,投放量为15000尾/亩;然后每日傍晚投喂一次鱼饲料,所述鱼饲料的投放量为幼虾总重的4%;
43.s5、水位调节与水质管理:控制池塘的水位,使所述小米草高于所述池塘水面0.2~0.3m,同时,在养殖期间水体透明度应为30~40cm;
44.s6、鱼虾捕捞:每年6月开始,对池塘中的龙虾进行捕捞,一直持续至8 月中旬;每年11月初开始起捕,对池塘中的鱼类进行捕捞,12月底前捕捞完毕。
45.实施例3
46.一种生态鱼虾混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7.s1、池塘的选址、改造和清塘:选择水源丰富、地势较高、平坦开阔的位置进行池塘改造,所述池塘改造具体为:沿池塘外缘向田内8~10m处,开挖环形沟,沟底间距2~3m,沟垂直深度2.4~2.5m,池塘中间不另开挖田间沟;所述池塘可以为若干个单元,并且一个单元的面积大小为30~50亩;然后加入防逃设施,所述防逃设施具体为:田埂处加设0.3~0.4m的60目网片,网片上方加设0.1~0.2m的塑料膜;接着加入进排水设施,所述进排水设施具体为:进水口加设两层滤网清杂,内网选择20目网具,延伸1m,外网选择60~80目网具,延伸5~6m;排水口设置的防逃网应为20目网片或具有相同网目数的铁丝网,另外,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水口的管道采用u型管,两端可拆卸以便控制水位,并且埋进土壤0.5~1m深;最后进行清塘改底,将池塘水位排干进行晒塘处理,晒至出现裂口,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70~100kg/亩清塘消毒;在培育区施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每亩用量为100~150kg;
48.s2、水草种植:每年4月开始,在所述池塘的养殖区内撒播小米草、浮萍和皇冠草的混合种子,所述小米草、所述浮萍和所述皇冠草种子的配比为1:1: 1,所述混合种子的播撒量为0.75kg/亩,撒播时1~2m为一行,行距3~4m,蓄水0.3~0.5m,并控制所述小米草、所述浮萍和所述皇冠草占池塘面积的50%;
49.s3、虾苗投放及投喂管理:每年4月底,向步骤s2中所述池塘投放幼虾,所述幼虾的投放规格为2cm,投放量为30斤/亩;然后每日傍晚投喂一次龙虾饲料,所述龙虾饲料的投放
量为幼虾总重的3%;
50.s4、鱼苗投放及投喂管理:每年5月初,向步骤s3中所述池塘投放草鱼苗、鲢鱼苗和鳜鱼苗,所述草鱼苗的投放规格为2cm,投放量为80000尾/亩;所述鲢鱼苗的投放规格为2,投放量为40000尾/亩;所述鳜鱼苗的投放规格为2cm,投放量为10000尾/亩;然后每日傍晚投喂一次鱼饲料,所述鱼饲料的投放量为幼虾总重的3%;
51.s5、水位调节与水质管理:控制池塘的水位,使所述小米草高于所述池塘水面0.2~0.3m,同时,在养殖期间水体透明度应为30~40cm;
52.s6、鱼虾捕捞:每年6月开始,对池塘中的龙虾进行捕捞,一直持续至8 月中旬;每年11月初开始起捕,对池塘中的鱼类进行捕捞,12月底前捕捞完毕。
53.对比例1
54.所述生态鱼虾混养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水草种植不包括小米草。
55.对比例2
56.所述生态鱼虾混养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水草种植不包括浮萍。
57.对比例3
58.所述生态鱼虾混养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水草种植不包括皇冠草。
59.对比例4
60.所述生态鱼虾混养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水草种植只含有小米草。
61.对比例5
62.所述生态鱼虾混养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水草种植只含有浮萍。
63.对比例6
64.所述生态鱼虾混养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水草种植只含有皇冠草。
65.实施例4
66.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6饲养所得的鱼虾进行产量和病害的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
67.表1鱼虾产量和病害的发生率统计结果
[0068][0069]
从表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3饲养所得的鱼虾产量均高于对比例1~ 6,病害的发生率均低于对比例1~6,结果进一步表明,上述三种水草均可以作为鱼虾的饵料,三者依次分布在池塘水面上、中和下,使得鱼虾随时随地都可以良好的进食,极大的促进了鱼虾的生长,并且混合的水草丰富了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对减少病害的发生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0070]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