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地龙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323082发布日期:2022-08-31 03:08阅读:117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蚯蚓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广地龙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2.蚯蚓营养丰富,繁殖迅速,食性杂,人工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蚯蚓可作为珍贵药物治疗多种疾病,还可以用作高蛋白食品和饲料。蚯蚓挖穴松土、分解有机物,为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许多国家利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有机废物和净化污水。
3.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粪)、分泌(粘液)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是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主要是蚯蚓、螨和蚂蚁)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4.广地龙为中药名,出自《药材资料汇编》。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ergillum(e.perrier)习称“广地龙”。参环毛蚓体较大,长110~380mm,宽5~12mm。体背部灰紫色,腹面稍淡。前端较尖,后端较圆,长圆柱形。头部退化,口位在体前端。全体由100多个体节组成。每节有一环刚毛,刚毛圈稍白。第14~16节结构特殊,形成环带,无刚毛。雌性生殖孔1个位于第14节腹面正中,雄性生殖也1对位于第18节腹面两侧,受精囊孔3对位于6~7,7~8,8~9节间(《中华本草》)。参环毛蚓生于潮湿、疏松之泥土中,行运迟缓。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中华本草》)。
5.目前蚯蚓常见养殖方法:
6.盆养法
7.此法饲养简便。容易管理,操作方便,饲养条件易于控制。试验数据测定方便,适于室内进行试验研究的小规模饲养。饲养容器可以选用花盆、塑料盆及其他废旧陶瓷器。盆养时,饲料高度要求为盆高的3/4,饲养量以100-200条,盆为宜。由于盆体较小,盆内的温湿度易受环境影响。因此,为了保持盆内湿度适宜,防止盆内饲料干燥以及温度变化较大,可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用塑料薄膜覆盖盆口,并经常喷水;或为了调节盆内的温度,盆的摆放位置可以随着外界气温变化经常移动。此外,盆养的饲养时间不宜太长,以30-60d为宜。
8.箱筐养法箱筐的制作材料有木材、竹、荆条、藤条、塑料等,但是木制、竹制的箱筐容易受湿腐烂,故最好采用塑料。饲养箱可采用以下几种规格(长
×

×
高):60cm
×
30cm
×
20cm、60cm
×
40cm
×
20cm、60cm
×
5ocm
×
20cm、60cm
×
20cm
×
30cm、60cm
×
40cm
×
30cm。饲养规模较大时,可采用立体箱式饲养,即将箱层叠4-5层。为了便于手提操作,箱体两侧要有对称的拉手把柄。每个箱筐的底部和侧面还要有直径0.7-1.2cm的排水和通气小孔,小孔总面积可占箱底或箱侧的20%-30%。为使箱内通气良好,箱内装料不宜太多,堆放高度约16cm即可,这个高度也不会使饲料干燥,有利于地龙的生长繁殖。这种饲养方法占地面积少,使用人力少,管理方便,生产效率较高。
9.池养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室内外饲养,国内多采用此法饲养蚯蚓,用砖砌成的饲养池规格(长
×

×
高)为2.0m
×
1.0m
×
0.2m。为了保持通气,池的内外壁不要涂抹水泥或石
灰。池底要打实铲平,采用水泥或泥地面。养殖床放入含水量60%的腐熟混合饲料,多余的水分可由池的四角底部的小1:5渗出。并用塑料网或铁丝网将洞口盖住,以防蚯蚓外逃或有害动物入侵。饲养量较少时,可把池分隔成若干个小池,既便于饲养管理,又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一般每个池放养1000-2000条。可以选择旧猪房、鸡舍作为室内饲养池,必须保持室内阴暗、潮湿,且通风良好,以免影响蚯蚓的生长繁殖。
10.土沟养法土沟饲养法必须选择背光、潮湿、排水良好的地方,如养鱼、养鳖、养青蛙等饲养场内或周围,或者甘薯、白菜、玉米等作物的农田中。沟的规格(长
×

×
高)为100cm
×
60cm
×
40cm。为了防止地面水流入,土沟周围必须修筑土埂,土埂高度以高出地面20cm为宜。打实沟底和四壁后,放入高30cm的饲料,再放入3000-5000条蚯蚓。为了防止日晒雨淋,应在饲料上铺一层杂草,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并定期喷水保湿。这种方法投资少,收效大。
11.地槽养殖
12.在房前屋后选择地势稍高、不积水的地方,挖长3-4m、宽1m、深0.3-0.4m的槽,底层放腐熟的混合饲料,浇水后放人蚯蚓1000-2000条,表层用麦秸或稻草覆盖,经常浇水,保持适宜湿度。
13.架式养殖
14.用木架或铁架分4层养殖,每层可放塑料箱或木箱(规格为60cm
×
48cm
×
15cm),每箱放10kg腐熟的混合饲料,保持含水量60%-70%,放入蚯蚓300-500条。


技术实现要素:

1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广地龙生态养殖方法,以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
16.本发明提供一种广地龙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1)选地,将土地旋耕或深翻,做10厘米至35厘米高畦,果树种在高畦正中;
18.(2)向高畦施有机肥,畦面种植草本药材;
19.(3)高畦中投放广地龙种蚯蚓养殖;
20.(4)果树果实成熟时正常采收,草本药材达到采收标准后割取茎叶干燥;
21.(5)雨后捕捉广地龙。
22.所述步骤(1)中选地为选择柑橘类果园、桑园、荔枝园、杨梅园或枇杷园。
23.所述步骤(2)中有机肥包括发酵好的牛粪、鸡粪、甘蔗渣中的一种或几种。
24.所述步骤(2)中有机肥用量为:有机肥在畦面铺平后平均厚度5厘米至20厘米。
25.所述步骤(2)中草本药材为绞股蓝。
26.所述步骤(3)中广地龙种蚯蚓的投放密度为每亩20-50公斤。
27.所述步骤(5)中捕捉广地龙;广地龙养殖到体长大于15厘米程度进行捕捉。
28.所述步骤(5)中捕捉广地龙:利用落地果堆积诱集广地龙进行捕捉。
29.本发明在果园等经济林下做高畦种植草本类药材,大量施用有机肥,同时投放广地龙。
30.有益效果
31.(1)本发明实现果树、草本药材、动物药材的立体生态种养殖。
32.(2)本发明大量发酵有机肥的使用和蚯蚓排泄物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够改
善果实品质和产量,同时增加林下绞股蓝药材的产量。
33.(3)本发明大量发酵有机肥平铺于畦面,可有效防治杂草,减少果园除草用工和除草剂的使用。
34.(4)本发明充分利用空间,实现树木、草本药材和动物药材的立体化生产,提高了土地整体的生物产出率,有利于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36.实施例1
37.本实施例提供广地龙生态养殖方法,包括:
38.(1)选地,选择桑园;整地,将土地旋耕或深翻,做25厘米高畦,果树种在高畦正中;
39.(2)向高畦施有机肥(发酵好的牛粪、鸡粪、甘蔗渣),有机肥用量为:有机肥在畦面铺平后平均厚度15厘米;畦面种植绞股蓝;
40.(3)高畦中投放广地龙苗养殖,广地龙苗的投放密度为每亩30公斤,自然温湿度;
41.(4)果树果实成熟时正常采收,果实亩产1500公斤,含糖量大于12%。绞股蓝达到采收标准后割取茎叶干燥,亩产绞股蓝药材大于300公斤;
42.(5)雨后巡园捕捉广地龙,捉大留小,体长大于15厘米的进行采收。另外利用落地果堆积诱集广地龙进行捕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