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复合有益藻的生态养鱼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126511发布日期:2022-08-13 03:39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复合有益藻的生态养鱼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复合有益藻的生态养鱼方法。


背景技术:

2.传统养鱼是在同一水体中进行多种鱼类混养,既投喂一定量的人工饲料,又充分利用水体本身的食料资源,同时又把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相衔接,起到互补互利的作用。而生态养鱼属生态农业的一个分支,是以水体为依托,以养鱼为核心来组织生态经济系统。
3.生态养鱼是利用水中丰富的有益微生物建立完整的水质净化、生态循环系统的养鱼。生态养鱼通过运用在线传感器立体监测水质、系统控制增氧机立体增氧,避免恶劣天气对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监测分析平衡水中的组成成分 (有机质类和无机物类)并维持分解者(菌相)、生产者(藻相)、消费者(虫相浮游动物及鱼类)三者之间四相的平衡与稳定;系统定量投喂易消化的优质全价浮性饵料,定期投放有益菌(em菌、芽孢杆菌、光合菌等)分解残饵粪便、培养有益藻类(硅藻、小球藻、栅列藻等)、培养有益虫类(浮游动物)、以水草充当饵料并制造溶氧,投放足够的滤食性花白鲢等摄食天然饵料循环利用。如此,既提高了鱼的品质质量、还增加了鱼的产量,又净化了水质,实现双赢。
4.微藻也称单细胞藻类,是一种在显微镜下才能辨别其形态的微小的藻类群体,约占全球已知3万余种藻类的70%。微藻是以水为电子供体的光能自养生物,以光能作为能源,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合成复杂的有机质。被藻细胞吸收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铵盐可以用于氨基酸和蛋白质、叶绿素等含氮物质的合成,而微藻又为多种鱼类提供食饵,因此,微藻的生长可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对氮和磷吸收效果最好的微藻是螺旋藻、小球藻、栅藻、颤藻,栅列藻等,尤以小球藻的降氮能力最强。
5.养殖水体中的有益藻类,既可起到除氮增氧的作用,又起到增饵肥水作用,当其形成优势群体时,还能抑制有害藻类(微囊藻)生长。水产养殖中适合养鱼的最佳水色为油绿色(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隐藻、硅藻、金黄藻和绿球藻等)和浅褐色(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硅藻、金黄藻、黄绿藻等),而这两类水中所含的藻类均易被鱼类消化吸收利用,是鱼类等养殖品种非常好的天然饵料。藻类的光合作用还能产生大量的氧气,水体中的溶氧80%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氧充足能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同时,可减少水体因缺氧而形成的恶臭气味,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抑制和减轻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提高鱼类食欲和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发育。
6.然而传统的养殖理念,没有定向培养有益藻类,仅靠自然水体中原有的藻类加入料肥繁殖生长。无法根据池塘环境条件和养殖品种需要,培育对养殖品种有益的藻种,使其成为优势种,并长期稳定在水中。而光照对于藻类生长及其重要,对于四川这个多阴雨缺光照的盆地来说尤为重要。
7.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复合有益藻的生态养鱼方法,以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复合有益藻的生态养鱼方法,以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0.一种利用复合有益藻的生态养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s1、复合藻一级保种培养:将复合藻种接种至第一培养容器中进行培养,得到一级培养复合藻;
12.s2、复合藻二级生产培养:将一级培养复合藻接种至第二培养容器中进行扩培,得到二级培养复合藻;
13.s3、复合藻的投入与留种:将二级培养复合藻的五分之四投入养殖池塘,为养殖池塘复合藻,剩余五分之一为留种复合藻;
14.s4、复合藻三级持续培养:将留种复合藻接种至第三培养容器中进行扩培,得到三级培养复合藻;
15.s5、养殖池塘复合藻的管理:定期全池塘泼洒em菌用于养殖池塘复合藻的稳定生长;
16.s6、养殖池塘复合藻的补充投放:根据鱼类的生长周期,不断向养殖池塘投入二级培养复合藻或三级培养复合藻。
17.进一步地,复合藻种至少包括小球藻种和栅列藻种。
18.进一步地,复合藻一级保种培养具体包括:在第一培养容器中加入水和第一培养基并搅拌均匀,然后使用恒温棒加热、水产用紫外线杀菌并持续30min,再静置30min,最后接种复合藻种,打开led光源和潜水泵恒温曝气培养3~4 天;
19.培养3~4天后,使用显微镜检测对藻类密度、纯度镜检,藻类的密度、纯度99%,即可进行复合藻二级生产培养。
20.进一步地,水和复合藻种的质量比为9:1,第一培养基为bg11培养基或 f/2培养基,恒温棒加热温度为25℃,led光源最适光照强度为36~90 μmol/m2/s,培养温度为20~30℃。
21.进一步地,复合藻二级生产培养具体包括:在第二培养容器中加入水和第二培养基并搅拌均匀,然后使用水产用紫外线杀菌并持续60min,最后接种一级培养复合藻,打开led光源和潜水泵恒温曝气培养2~5天;
22.培养2~5天后,使用显微镜检测对藻类密度、纯度镜检,藻类的密度、纯度99%,即可进行复合藻的投入与留种。
23.进一步地,水和一级培养复合藻的质量比为9:1,第二培养基包括碳酸氢铵750g/t、磷酸二氢钾100g/t、水产水质微量元素1g/t,培养基ph值为 6.5~7.5,led光源最适光照强度为36~90μmol/m2/s,培养温度为20~30℃。
24.进一步地,水产水质微量元素至少包括钙、镁、锌、硒、铜、铁和锰。
25.进一步地,复合藻三级持续培养具体包括:在第三培养容器中加入水和第三培养基并搅拌均匀,然后使用水产用紫外线杀菌并持续60min,最后接种留种复合藻,打开潜水泵曝气培养5~7天;
26.培养5~7天后,使用显微镜检测对藻类密度、纯度镜检,藻类的密度、纯度99%,
即可进行养殖池塘复合藻的补充投放,三级培养复合藻还可继续用做留种复合藻,并参与复合藻三级持续培养。
27.进一步地,水和留种复合藻的质量比为5:1,第三培养基为第二培养基或有机氨基酸育藻膏。
28.进一步地,em菌至少包括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本发明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将有益于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发展的复合藻定向培养并投放至养殖池塘中,使其可快速成为优势种,并长期稳定在水中,用于维护池塘生态系统的平衡、健康,以此进一步增强鱼类机体的免疫力,提高了鱼类的产量。
31.本发明包括复合藻一级保种培养、复合藻二级生产培养、复合藻的投入与留种、复合藻三级持续培养、养殖池塘复合藻的管理以及养殖池塘复合藻的补充投放。三次培养分别具有保种、高密度扩大和二次保种的功能,使复合藻处于持续培养状态,便于不断为养殖池塘供给以满足池塘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复合藻投放至养殖池塘后,会快速形成以“植物合成,动物消费,微生物分解”自然界闭合状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系统,使其内部处于有序且良性的环境,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随着鱼类不断生长,由复合藻三级持续培养可持续向养殖池塘输入复合藻,以此使系统达到长期动态平衡,使鱼类整个生长周期始终处于优良的环境中。复合藻不仅可作为滤食性鱼类、浮游动物的天然饵料,还由于自身老化或者死亡后被细菌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藻类生长,无需人为清理,真正做到了生态养殖。除此之外,在此期间投入有em菌,更有利于复合藻的稳定生长。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复合有益藻的生态养鱼方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将有益于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发展的复合藻定向培养并投放至养殖池塘中,使其可快速成为优势种,并长期稳定在水中,用于维护池塘生态系统的平衡、健康,以此进一步增强鱼类机体的免疫力,提高了鱼类的产量。
35.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36.s1、复合藻一级保种培养:将复合藻种接种至第一培养容器中进行培养,得到一级培养复合藻;
37.s2、复合藻二级生产培养:将一级培养复合藻接种至第二培养容器中进行扩培,得到二级培养复合藻;
38.s3、复合藻的投入与留种:将二级培养复合藻的五分之四投入养殖池塘,为养殖池塘复合藻,剩余五分之一为留种复合藻;
39.s4、复合藻三级持续培养:将留种复合藻接种至第三培养容器中进行扩培,得到三级培养复合藻;
40.s5、养殖池塘复合藻的管理:定期全池塘泼洒em菌用于养殖池塘复合藻的稳定生长;
41.s6、养殖池塘复合藻的补充投放:根据鱼类的生长周期,不断向养殖池塘投入二级培养复合藻或三级培养复合藻。
42.本发明所述的三次培养分别具有保种、高密度扩大和二次保种的功能,使复合藻处于持续培养状态,便于不断为养殖池塘供给以满足池塘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复合藻投放至养殖池塘后,会快速形成以“植物合成,动物消费,微生物分解”自然界闭合状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系统,使其内部处于有序且良性的环境,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随着鱼类不断生长,由复合藻三级持续培养可持续向养殖池塘输入复合藻,以此使系统达到长期动态平衡,使鱼类整个生长周期始终处于优良的环境中。复合藻不仅可作为滤食性鱼类、浮游动物的优质天然饵料,还由于自身老化或者死亡后被细菌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藻类生长,无需人为清理,真正做到了生态养殖。除此之外,在此期间投入em菌,如芽孢杆菌、光合菌等,更有利于复合藻的稳定生长。
43.藻类的种类很多,有些藻类对水产养殖来说有益,为有益藻类,而有些藻类对水产养殖来说是有害,为有害藻类。如绿藻类中的小球藻、栅列漢、卵素藻都是目前大量培养的有益藻类。而水绵、刚毛藻也是绿藻类的藻类,但它属于青苔类,对养殖来说是有害藻类。本发明复合藻种至少包括小球藻种和栅列藻种。小球藻为绿藻门小球藻属普生性单细胞绿藻,是一种球形单细胞淡水藻类。栅列藻是绿藻门绿球藻目栅藻科中的一个属,呈草绿色。小球藻和栅列藻在水体自净和污水净化中有一定作用,是有机污水氧化塘生物相中的优势种类。小球藻和栅列藻可与细菌同时附着在水中有机物碎片和其他水生植物体上,形成胶质层,吸附有机物;并且其可进行光合作用,一方面产生氧气供细菌分解有机质和鱼的生长需要,另一方面还可直接利用有机质作为碳源和氮源,使水中有机物迅速降解,从而净化水体。小球藻和栅列藻细胞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鱼类很好的饲料。小球藻种和栅列藻种可直接在市场上购买用于后续的各级培养。
44.由市场上购买的复合藻种需进行一级保种培养。复合藻一级保种培养具体包括:在第一培养容器中加入水和第一培养基并搅拌均匀,然后使用恒温棒加热、、水产用紫外线杀菌并持续30min,再静置30min,最后接种复合藻种,打开led光源和潜水泵恒温曝气培养3~4天。恒温棒可用于水体升温,加速第一培养基的溶解,恒温棒加热温度为25℃。同时,藻类生长需要氮源等营养需求,第一培养基可提供培养所需氮源,第一培养基为bg11培养基或f/2培养基,bg11 培养基或f/2培养基可直接购买或按标准方法配置,故不做赘述。除此之外,水和复合藻种的质量比为9:1,led光源最适光照强度为36~90μmol/m2/s,培养温度为20~30℃。led光源培养3~4天后,使用显微镜检测对藻类密度、纯度镜检,藻类的密度、纯度99%,表示培养为所需藻类,无其他杂藻,即可进行复合藻二级生产培养。
45.复合藻一级保种培养的具体实施例
46.在100升的亚克力桶内依次加入桶容积的90%的井水、bg11培养基或f/2 培养基配置原料,充分搅拌混匀;然后将400瓦的恒温棒25℃恒温、以及12v 小型潜水泵开启并置入混合液中,并使用水产用紫外线杀菌灯对亚克力桶和混合液杀菌,上述操作持续30分钟;
然后加入小球藻和栅列藻的复合藻种10升,最后打开led光源培养3~4天。
47.经复合藻一级保种培养后的一级培养复合藻需复合藻二级生产培养进行扩大培养。复合藻二级生产培养具体包括:在第二培养容器中加入水和第二培养基并搅拌均匀,然后使用水产用紫外线杀菌并持续60min,最后接种一级培养复合藻,打开led光源和潜水泵恒温曝气培养2~5天。水和一级培养复合藻的质量比为9:1,第二培养基包括碳酸氢铵750g/t、磷酸二氢钾100g/t、水产水质微量元素2g/t,培养基ph值为6.5~7.5,led光源最适光照强度为36~90 μmol/m2/s,培养温度为20~30℃。水产水质微量元素至少包括钙、镁、锌、硒、铜、铁和锰。二级生产培养在一级保种培养的基础上,可快速实现复合藻的繁殖。led光源培养5~7天后,使用显微镜检测对藻类密度、纯度镜检,藻类的密度、纯度99%,表示培养为所需藻类,无其他杂藻,即可进行复合藻的投入与留种。
48.复合藻二级生产培养的具体实施例
49.在1000升的塑料桶或水泥藻类培养池中依次加入容积90%的900升井水、第二培养基配置原料,充分搅拌混匀;然后将12v小型潜水泵开启并置入混合液中,并使用水产用紫外线杀菌灯对塑料桶/水泥藻类培养池和混合液杀菌,上述操作持续60分钟;然后加入一级培养复合藻100升,最后打开led光源培养5~7天。
50.由于四川盆地一年中阴雨天多,天空中经常阴云密布,所以光照少,太阳辐射能贫乏,藻类培育生长所需阳光匮乏,为此复合藻一级保种培养和二级生产培养中均采用了led灯来补充光源。并且为保证藻类光照均匀,采用了潜水泵曝气,其扰流能避免藻类沉淀,使其能均匀接受光照。
51.经二级生产培养后的复合藻可直接用于养殖池塘。同时为使养殖池塘内有益藻在鱼类生长周期始终处于优势生长,要培养有益藻占优势并保存有益藻持续稳定。有益藻的生物量以及每天的光合作用速率必须与池塘的载鱼量相匹配。由于养殖前期各种鱼虾的生物量小,饲料投入也少,“污染”自然也小,不需要太高的藻类生产力来维护。相反,如果藻类的生产力太高,而消费藻类的鱼虾生物量小,有可能反过来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和紊乱。为此,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有益藻的数量也需与之增加,由此向养殖池塘及时补充复合藻,使其达到动态平衡。将二级培养复合藻的五分之四投入养殖池塘,为养殖池塘复合藻,剩余五分之一为留种复合藻。复合藻三级持续培养具体包括:在第三培养容器中加入水和第三培养基并搅拌均匀,然后使用水产用紫外线杀菌并持续60min,最后接种留种复合藻,打开潜水泵曝气培养5~7天。水和留种复合藻的质量比为9:1,第三培养基为第二培养基或有机氨基酸育藻膏。培养5~7天后,使用显微镜检测对藻类密度、纯度镜检,藻类的密度、纯度99%,即可进行养殖池塘复合藻的补充投放,三级培养复合藻还可继续用做留种复合藻,并参与复合藻三级持续培养,如此重复培养,即可实现复合藻的长期培育已备所需。
52.特别地,经三级培养复合藻培育出的留种复合藻在后续培养过程中不能不能用紫外线等消毒方式,以避免杀死其中的复合藻。可采用干净(消毒)的塑料扫帚把将第三培养容器底部及四周粘壁的藻类刷掉并搅拌一分钟,并取出潜水泵再静置10分钟,用扰流吸底水泵连接一根塑料软管,尽量除去底部沉淀的藻类。留下1/3的藻液作种用,不用恒温,直接加第三培养基和水培养三天,如此循环使用。
53.复合藻三级持续培养的具体实施例
54.在1000升的塑料桶或水泥藻类培养池中依次加入容积90%的900升井水、第三培
养基配置原料,充分搅拌混匀;然后使用水产用紫外线杀菌灯对塑料桶/ 水泥藻类培养池和混合液杀菌,上述操作持续60分钟;然后加入留种复合藻180 升,最后打开led光源和12v吸底小型潜水泵恒温曝气培养5~7天。
55.作为优选,复合藻一级保种培养、复合藻二级生产培养以及复合藻三级持续培养的培养条件ph值为6.5~7.5,夏季中午应适当遮阴避免烫死藻种,露天扩培的晚上或室内扩培可用(60w)的led灯补光,温度为20~30℃,早春低温可用控温棒升温恒温到25℃。藻类密度和纯度镜检为现有已知技术,故此不做赘述。
56.随着藻类的生长,水体中的营养素越来越匮乏,为此需及时补充藻类所需水产用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其他营养,以保持其稳定生长。养殖池塘复合藻的管理为定期全池塘泼洒em菌用于养殖池塘复合藻的稳定生长。em菌为一种混合菌,一般包括光合菌、em菌、乳酸菌等有益菌类。在水产养殖中,em菌渗入水体后利用群体作用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从而起来调整养殖环境、增加水中溶氧量、促进养殖系中的正常菌群和有益藻类活化生长、保持养殖水体的平衡的作用。em菌可直接在市场上购买使用。
57.em菌至少包括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em菌泼洒使用前需活化。其中芽孢杆菌可用于分解死亡老化的藻类和有机质,每个月泼洒两次,选择好天气(连续的晴天上午)使用,芽孢杆菌+红糖+水、充气激活1天(25-35℃)进行活化,活化后全塘泼洒,芽孢杆菌、红糖和水的使用量参考其现有活化方法。光合细菌可用于稳定水质、防控蓝藻、补虾青素、晴雨两用、降氨脱硝、降解药残用,光合细菌+光合细菌培养基+光合细菌接种剂+水,光合细菌、光合细菌培养基和水的使用量参考其现有活化方法。光合细菌培养基、光合细菌接种剂均可在市场上直接购买。
58.本发明池塘中投入的有益藻不需要人工清理。一部分藻类可成为滤食性鱼类(花白鲢)的天然饵料,直接转化成花白鲢的体重;一部分藻类则被浮游动物,轮虫等吃掉,转化成浮游动物的体重,成为杂食性的鱼类(鲫鱼、鲤鱼) 的天然饵料,由通过杂食性的鱼类的消化转化成鱼塘的亩产量;还有一部分藻类自身老化或者死亡后被细菌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藻类生长。为此,本发明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生态养鱼方法。
5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优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当然更不是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也就是说,但凡在本发明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发明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