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角梅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225187发布日期:2022-08-23 19:0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角梅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三角梅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2.三角梅为紫茉莉科叶子花属植物,又称宝巾花、叶子花、勒杜鹃等,为常绿木质藤本,原产于巴西。作为观赏部分而具备色彩的部分,为三角梅的苞叶,属于变态叶。三角梅常见的花色为红色,另外还有白色、粉色、黄色等。通常单株只能开一种颜色。在20世纪初引入我国后,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园林绿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植物素材。
3.鉴于目前社会对景观用三角梅苗木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众多学者开展了三角梅多目标育苗研究。对三角梅的品种进行选育,选取叶片色彩鲜艳,观赏性好的三角梅进行嫁接繁殖培育苗木,使能保持其品种的优良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一株三角梅开多种颜色,以满足于市场需求。
4.由于三角梅喜光,属强光照花卉,一年四季都要给子充足的阳光,若光照不足或在荫蔽环境下,则枝条生长细弱,叶色变淡或脱落,常不开花或花少且不艳。冬季在温室内养护,需要经常清洁薄膜或玻璃上的灰尘,以保证室内光线充足。有美国学者的报告说明,栽培三角梅的环境光度至少要在43000lux以上才能使其快速生长、开花紧密与苞片着色良好,且在较低光线下会有不开花、开花延迟或花朵数较少且所开放的花朵会有苞片变大和颜色变浅的问题发生,严重影响观赏品质,光度若只有全日照下的40%或遮阴60%则会使之生长减缓且造成开花不良甚至无法开花。三角梅属于非绝对性短日植物,也就是说较短的日长,即日出晚、日落早、夜间长,如冬天则有利于开花,但至少仍要每日光照6小时以上。当然,即使在长日的条件下,即日出早、日落晚、夜间短,如夏天则若环境光强度够高,亦能使三角梅开花。
5.目前,在三角梅的培育中,通常直接放置在温室中进行固定位置的培育,然而由于季节更替的影响,每日的光照强度和时长均难以保证,且不同区域位置对于三角梅的培育均需要因地制宜,进而影响到三角梅的培育难度,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角梅的培育方法,该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具有在显著降低培育难度的同时提升三角梅的培育品质的效果。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包括

将多柱三角梅分为至少一组三角梅培育组,且每组三角梅培育组均由多柱三角梅沿水平方向等间距排列;

将三角梅培育组固定在转动保持培育器上,保持三角梅竖直朝上状态并驱动三角梅培育组周向转动,控制转动一周的时间为12h,且从早晨6点开始转动至夜间6点复位停止;

将每组三角梅培育组均匹配反射补光板,分光光度仪检测三角梅培育组的环境光度,若环境光度小于设定阈值则通过补光灯增加环境光度。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转动保持培育器在从早晨6点起开始转动至夜间6点复位之间控制运行12h,以在有效控制转动保持培育器上的三角梅培育组的日照时长的同时,通过反射补光板增加光强和风光光度计与补光灯的配合避免环境光度低于设定阈值,达到令三角梅培育组处于较短的日长和较高的环境光度下生长,适于不同地域环境进行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从而使得该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具有在显著降低培育难度的同时提升三角梅的培育品质的效果。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保持培育器包括呈半圆柱状的转动底座和与所述转动底座匹配且呈半圆柱状的转动盖体;所述转动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开窗,并形成有用于放置三角梅培育组的半圆柱状容纳槽;所述转动盖体与所述容纳槽匹配并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盖体在所述容纳槽内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转动底座的外侧;所述转动盖体连接有至少一根位于所述转动盖体外侧的连接轴杆,所述连接轴杆转动连接有用于固定放置三角梅培育组的水平支撑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保持培育器在运行过程中,通过驱动电机的运行驱动转动盖体转动,由于转动盖体和转动底座均呈半圆柱状,以使得转动盖体在转动时将由逐渐转动至转动底座的容纳槽内和从容纳槽内逐渐转出两步骤进行,并在转动盖体的转动过程中,三角梅培育组固定放置在水平支撑板上,且由于水平支撑板与连接轴杆转动连接,进而当连接轴杆随着转动盖体转动时,水平支撑板在三角梅培育组的重心作用下做相对于连接轴杆的转动运动,以使得三角梅培育组保持稳定的竖直方向的固定效果,并使得转动保持培育器具有结构简单、生产便捷和适于大规模量产以进行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的效果。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盖体包括呈半圆柱状且内侧空心的匹配罩体和与所述匹配罩体轴线重合的驱动轴柱,所述转动底座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耳,且所述驱动轴柱的两端插接在相应的所述转动耳内且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盖体在转动过程中首先逐渐转动至转动底座的容纳槽内,再从容纳槽内逐渐转出至初始状态,且转动中由转动耳对驱动轴柱限位,并在驱动电机驱使驱动轴柱做周向转动时实现驱使固定放置的三角梅培育组的转动移动的效果,使得转动保持培育器具有结构简单、生产便捷和适于大规模量产以进行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的效果。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轴柱的外周侧壁上设置有多根间隔排列且与所述匹配罩体的内侧连接固定的连接直杆以及与相应的所述连接轴杆匹配连接的多根等间距分布的支撑轴杆;所述支撑轴杆远离所述驱动轴柱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轴杆匹配连接的转动接盘,所述转动接盘设置有转动接孔。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直杆起到稳定连接匹配罩体和驱动轴柱的作用,以在驱动轴柱做周向转动运动时带动匹配罩体做相应的转动运动;支撑轴杆则起到与连接轴杆连接的作用,并使得转动接盘起到提升连接强度与稳定性的效果,转动接孔供连接轴杆穿过后连接,从而实现结构简单和驱动便捷、稳定的效果。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轴杆设置有两根且对称分布在所述驱动轴柱外周侧壁远离所述匹配罩体的一侧,相邻两个所述支撑轴杆之间均设置有一块用于固定放置三角梅培育组的水平支撑板,且每根所述支撑轴杆上均设置有反射补光板。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射补光板起到反射光强以提升三角梅培育组接受的光强的作用,且通过两根连接轴杆固定放置两组三角梅培育组,从而提升该转动保持培育器在进行三角梅培育组培育时的经济效益,并使得该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具有在显著降低培育难度的同时提升三角梅的培育品质的效果。
1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轴杆设置有连接转孔,所述反射补光板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转孔匹配连接的转接轴部,所述驱动轴柱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反射补光板做以所述转接轴部为轴的周向摆动运动的摆动驱动件。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摆动驱动件运行时起到驱动反射补光板做以转接轴部为轴的周向摆动运动,以根据不同时间段调整反射补光板而进一步提升三角梅培育组接受的光强的效果,从而提升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效果,使得该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具有在显著降低培育难度的同时提升三角梅的培育品质的效果。
2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射补光板呈l状且位于所述支撑轴杆转动方向的另一侧,所述摆动驱动件的活动端与所述反射补光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轴柱转动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状反射补光板具有反射光强和补光效果的同时,在三角梅培育组从转动底座外转移至转动底座内时将起到遮盖三角梅培育组的作用,以在有效控制转动保持培育器上的三角梅培育组的日照时长的同时,通过反射补光板增加光强和风光光度计与补光灯的配合避免环境光度低于设定阈值,达到令三角梅培育组处于较短的日长和较高的环境光度下生长,适于不同地域环境进行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从而使得该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具有在显著降低培育难度的同时提升三角梅的培育品质的效果。
2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保持培育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3.步骤1、保持静止:当时间为夜间6点至早晨6点之间时,匹配罩体的内侧空心的开口朝下并与转动底座的开窗匹配,三角梅培育组位于转动底座和匹配罩体之间静止;
24.步骤2、转动培育:当时间为早晨6点时,驱动电机启动并驱动转动盖体转动,且匹配罩体朝西一侧向容纳槽内转动,并于匹配罩体和转动底座之间形成朝东一侧的开口,以供阳光进入容纳槽中;
25.步骤3、复位培育:当时间为早晨6点至夜间6点时,驱动电机保持恒定转速驱动匹配罩体转动,且驱动轴柱带动连接轴杆做以驱动轴柱为轴的周向转动运动,并带动水平支撑板上的三角梅培育组转动,此时水平支撑板保持水平并做相对于连接轴杆的周向转动运动,反射补光板反射光强至三角梅培育组,并在三角梅培育组转动至容纳槽内时,反射补光板遮挡阳光。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保持培育器的控制方法将在有效控制转动保持培育器上的三角梅培育组的日照时长的同时,通过反射补光板增加光强和风光光度计与补光灯的配合避免环境光度低于设定阈值,达到令三角梅培育组处于较短的日长和较高的环境光度下生长,适于不同地域环境进行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从而使得该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具有在显著降低培育难度的同时提升三角梅的培育品质的效果。
2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射补光板设置有分光光度仪检测和补光灯,所述分光光度仪用于检测三角梅培育组的环境光度,并当环境光度小于设定阈值时,所述补光灯启动并增加环境光度。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分光光度仪检测到环境光度低于设定阈值时,采取反射补光板进行光强的补充和开启补光灯的方式增加环境光度,从而将使得三角梅培育组在培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设定阈值至上的环境光强中,从而通过转动保持培育器实现有效提升三角梅的培育品质的效果。
2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底座以及转动驱动件,所述转动驱动件的活动端与所述转动底座的外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物转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底座做以轴线为轴的周向摆动运动。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三角梅培育组的固定放置和从转动保持培育器中取出时,采用转动驱动件驱动转动底座做以轴线为轴的周向摆动运动,并在转动底座向一侧倾斜后降低三角梅培育组的固定放置和取出难度,以使得该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具有在显著降低培育难度的同时提升三角梅的培育品质的效果。
31.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取控制三角梅培育组的日照时长和环境光强,从而在降低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难度的同时实现提升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品质的效果;其中,通过将三角梅培育组防止在转动保持培育器中进行培育,转动保持培育器通过转动底座支撑,并在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盖体转动时,实现令三角梅培育组位于匹配罩体和转动底座之间或位于匹配罩体外以接受环境光强的效果,又由于转动底座在转动过程中将使得连接轴杆做以驱动轴柱为轴的周向转动运动,进而将在带动水平支撑板做以驱动轴柱为轴的周向转动运动的同时,令固定放置在水平支撑板上的三角梅培育组做相对于连接轴杆的周向转动运动,并保持稳定的竖直固定状态;与此同时,当匹配罩体从转动底座的一端插入容纳槽内时,转动底座的另一端开窗开启,以使得光强进入转动保持培育器而被三角梅培育组吸收,且在相应的三角梅培育组从最低处移动至最高处的过程中,反射补光板始终位于三角梅培育组的下侧,进而将起到反射光强以提供三角梅培育组光强的作用,并在三角梅培育组随着匹配罩体的转动而从最高处向最低处移动时,反射补光板在起到光强反射的同时,具备遮挡光强的作用,以在三角梅培育组进入容纳槽内时,反射补光板将相应的三角梅培育组完全遮盖,从而达到控制日照时长以提升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本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本实施例的转动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转动底座;11、开窗;12、容纳槽;13、转动耳;2、转动盖体;21、匹配罩体;22、驱动轴柱;23、连接直杆;24、支撑轴杆;241、转动接盘;242、转动接孔;243、连接转孔;25、摆动驱动件;3、驱动电机;4、支撑立座;5、转动驱动件;6、连接轴杆;7、水平支撑板;8、反射补光板;81、转接轴部。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
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8.一种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包括

将多柱三角梅分为至少一组三角梅培育组,且每组三角梅培育组均由多柱三角梅沿水平方向等间距排列;

将三角梅培育组固定在转动保持培育器上,保持三角梅竖直朝上状态并驱动三角梅培育组周向转动,控制转动一周的时间为12h,且从早晨6点开始转动至夜间6点复位停止;

将每组三角梅培育组均匹配反射补光板8,分光光度仪检测三角梅培育组的环境光度,若环境光度小于设定阈值则通过补光灯增加环境光度。
39.因此,由转动保持培育器在从早晨6点起开始转动至夜间6点复位之间控制运行12h,以在有效控制转动保持培育器上的三角梅培育组的日照时长的同时,通过反射补光板8增加光强和风光光度计与补光灯的配合避免环境光度低于设定阈值,达到令三角梅培育组处于较短的日长和较高的环境光度下生长,适于不同地域环境进行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从而使得该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具有在显著降低培育难度的同时提升三角梅的培育品质的效果。
40.如图1所示,在该三角梅的培育方法的

中,转动保持培育器包括呈半圆柱状的转动底座1和与转动底座1匹配且呈半圆柱状的转动盖体2。其中,转动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开窗11,并形成有用于放置三角梅培育组的半圆柱状容纳槽12(见图2)。其中,转动盖体2与容纳槽12匹配并连接有用于驱动转动盖体2在所述容纳槽12内转动的驱动电机3,且驱动电机3固定在所述转动底座1的外侧。与此同时,转动盖体2连接有至少一根位于转动盖体2外侧的连接轴杆6(见图3),所述连接轴杆6转动连接有用于固定放置三角梅培育组的水平支撑板7(见图3)。因此,转动保持培育器在运行过程中通过驱动电机3的运行驱动转动盖体2转动,由于转动盖体2和转动底座1均呈半圆柱状,以使得转动盖体2在转动时将由逐渐转动至转动底座1的容纳槽12内和从容纳槽12内逐渐转出两步骤进行,并在转动盖体2的转动过程中,三角梅培育组固定放置在水平支撑板7上,且由于水平支撑板7与连接轴杆6转动连接,进而当连接轴杆6随着转动盖体2转动时,水平支撑板7在三角梅培育组的重心作用下做相对于连接轴杆6的转动运动,以使得三角梅培育组保持稳定的竖直方向的固定效果,并使得转动保持培育器具有结构简单、生产便捷和适于大规模量产以进行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的效果。
41.需要提及的是,转动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底座以及转动驱动件5。转动驱动件5的活动端与转动底座1的外侧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物转动连接,并用于驱动转动底座1做以轴线为轴的周向摆动运动,进而在三角梅培育组的固定放置和从转动保持培育器中取出时,采用转动驱动件5驱动转动底座1做以轴线为轴的周向摆动运动,并在转动底座1向一侧倾斜后降低三角梅培育组的固定放置和取出难度,以使得该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具有在显著降低培育难度的同时提升三角梅的培育品质的效果。
42.如图2、图3、图4所示,转动盖体2包括呈半圆柱状且内侧空心的匹配罩体21和与匹配罩体21轴线重合的驱动轴柱22。在转动底座1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耳13。驱动轴柱22的两端插接在相应的转动耳13内,且一端与驱动电机3连接,进而将使得转动盖体2在转动过程中首先逐渐转动至转动底座1的容纳槽12内,再从容纳槽12内逐渐转出至初始状态,且转动
中由转动耳13对驱动轴柱22限位,并在驱动电机3驱使驱动轴柱22做周向转动时实现驱使固定放置的三角梅培育组的转动移动的效果,使得转动保持培育器具有结构简单、生产便捷和适于大规模量产以进行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的效果。
43.需要提及的是,在驱动轴柱22的外周侧壁上设置有多根间隔排列且与匹配罩体21的内侧连接固定的连接直杆23以及与相应的连接轴杆6匹配连接的多根等间距分布的支撑轴杆24。其中,在支撑轴杆24远离驱动轴柱2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连接轴杆6匹配连接的转动接盘241,并在转动接盘241上设置有转动接孔242。其中,连接直杆23起到稳定连接匹配罩体21和驱动轴柱22的作用,以在驱动轴柱22做周向转动运动时带动匹配罩体21做相应的转动运动;支撑轴杆24则起到与连接轴杆6连接的作用,并使得转动接盘241起到提升连接强度与稳定性的效果,转动接孔242供连接轴杆6穿过后连接,从而实现结构简单和驱动便捷、稳定的效果。
4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轴杆6设置有两根且对称分布在驱动轴柱22外周侧壁远离匹配罩体21的一侧。且连接轴杆6之间的夹角为30-180
°
。并当两根连接轴杆6之间的夹角为120
°
时,将获得培育品质最优的三角梅培育组。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个支撑轴杆24之间均设置有一块用于固定放置三角梅培育组的水平支撑板7,且每根支撑轴杆24上均设置有反射补光板8。反射补光板8起到反射光强以提升三角梅培育组接受的光强的作用,且通过两根连接轴杆6固定放置两组三角梅培育组,从而提升该转动保持培育器在进行三角梅培育组培育时的经济效益,并使得该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具有在显著降低培育难度的同时提升三角梅的培育品质的效果。
45.为了达到稳定连接和进一步提升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品质的目的,在支撑轴杆24上设置有连接转孔243。反射补光板8设置有与连接转孔243匹配连接的转接轴部81,并在驱动轴柱22设置有用于驱动反射补光板8做以转接轴部81为轴的周向摆动运动的摆动驱动件25。其中,摆动驱动件25运行时起到驱动反射补光板8做以转接轴部81为轴的周向摆动运动,以根据不同时间段调整反射补光板8而进一步提升三角梅培育组接受的光强的效果,从而提升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效果,使得该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具有在显著降低培育难度的同时提升三角梅的培育品质的效果。
46.且在本实施例中,摆动驱动件25和转动驱动件5均为油缸或气缸。反射补光板8呈l状且位于支撑轴杆24转动方向的另一侧。其中,摆动驱动件25的活动端与反射补光板8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轴柱22转动连接。因此,l状反射补光板8在具有反射光强和补光效果的同时,在三角梅培育组从转动底座1外转移至转动底座1内时将起到遮盖三角梅培育组的作用,以在有效控制转动保持培育器上的三角梅培育组的日照时长的同时,通过反射补光板8增加光强和风光光度计与补光灯的配合避免环境光度低于设定阈值,达到令三角梅培育组处于较短的日长和较高的环境光度下生长,适于不同地域环境进行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从而使得该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具有在显著降低培育难度的同时提升三角梅的培育品质的效果。
47.与此同时,反射补光板8设置有分光光度仪检测和补光灯。分光光度仪用于检测三角梅培育组的环境光度,并当环境光度小于设定阈值时,补光灯启动并增加环境光度。因此,当分光光度仪检测到环境光度低于设定阈值时,采取反射补光板8进行光强的补充和开启补光灯的方式增加环境光度,从而将使得三角梅培育组在培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设定阈值
至上的环境光强中,从而通过转动保持培育器实现有效提升三角梅的培育品质的效果。
48.其中,转动保持培育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9.步骤1、保持静止:当时间为夜间6点至早晨6点之间时,匹配罩体21的内侧空心的开口朝下并与转动底座1的开窗11匹配,三角梅培育组位于转动底座1和匹配罩体21之间静止;
50.步骤2、转动培育:当时间为早晨6点时,驱动电机3启动并驱动转动盖体2转动,且匹配罩体21朝西一侧向容纳槽12内转动,并于匹配罩体21和转动底座1之间形成朝东一侧的开口,以供阳光进入容纳槽12中;
51.步骤3、复位培育:当时间为早晨6点至夜间6点时,驱动电机3保持恒定转速驱动匹配罩体21转动,且驱动轴柱22带动连接轴杆6做以驱动轴柱22为轴的周向转动运动,并带动水平支撑板7上的三角梅培育组转动,此时水平支撑板7保持水平并做相对于连接轴杆6的周向转动运动,反射补光板8反射光强至三角梅培育组,并在三角梅培育组转动至容纳槽12内时,反射补光板8遮挡阳光。
52.由此可知,转动保持培育器的控制方法将在有效控制转动保持培育器上的三角梅培育组的日照时长的同时,通过反射补光板8增加光强和风光光度计与补光灯的配合避免环境光度低于设定阈值,达到令三角梅培育组处于较短的日长和较高的环境光度下生长,适于不同地域环境进行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从而使得该三角梅的培育方法具有在显著降低培育难度的同时提升三角梅的培育品质的效果。
53.综上,本技术通过采取控制三角梅培育组的日照时长和环境光强,从而在降低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难度的同时实现提升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品质的效果;其中,通过将三角梅培育组防止在转动保持培育器中进行培育,转动保持培育器通过转动底座1支撑,并在驱动电机3驱动转动盖体2转动时,实现令三角梅培育组位于匹配罩体21和转动底座1之间或位于匹配罩体21外以接受环境光强的效果,又由于转动底座1在转动过程中将使得连接轴杆6做以驱动轴柱22为轴的周向转动运动,进而将在带动水平支撑板7做以驱动轴柱22为轴的周向转动运动的同时,令固定放置在水平支撑板7上的三角梅培育组做相对于连接轴杆6的周向转动运动,并保持稳定的竖直固定状态;与此同时,当匹配罩体21从转动底座1的一端插入容纳槽12内时,转动底座1的另一端开窗11开启,以使得光强进入转动保持培育器而被三角梅培育组吸收,且在相应的三角梅培育组从最低处移动至最高处的过程中,反射补光板8始终位于三角梅培育组的下侧,进而将起到反射光强以提供三角梅培育组光强的作用,并在三角梅培育组随着匹配罩体21的转动而从最高处向最低处移动时,反射补光板8在起到光强反射的同时,具备遮挡光强的作用,以在三角梅培育组进入容纳槽12内时,反射补光板8将相应的三角梅培育组完全遮盖,从而达到控制日照时长以提升三角梅培育组的培育效果的目的。
54.本技术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5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6.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