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猪肉品质的育肥猪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133201发布日期:2022-08-13 07:5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猪肉品质的育肥猪养殖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猪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善猪肉品质的育肥猪养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促进育肥猪快速生长,又可调控肌内脂肪代谢,改善肉质的育肥猪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2.为了提高养殖效益,猪的遗传改良一直注重提高生长速度、增加瘦肉率等,并取得了明显的改良效果。但是,随着猪生长速度的提高,肉质也随着逐渐变劣。猪在生长发育阶段,尤其是在育肥阶段,猪体大量沉积脂肪,将饲粮中的能量物质转化为胴体脂肪。猪胴体脂肪的2/3贮存在皮下,皮下脂肪组织70%是脂类。为满足猪的育肥期的快速生长,往往在猪的常规日粮中还额外添加豆油、磷脂油(70%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等常规油脂,导致猪体脂沉积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多。但猪肉中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使得猪肉呈油状,体脂软,产品不容易成型,而且脂肪易发生氧化,产生异味,影响肉的品质。
3.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产优质猪肉已迫在眉睫。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营养和饲养、屠宰及加工等。其中营养作为一种重要影响因素,与猪的肉质品质直接相关,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
4.例如cn103734543a公开了一种改善肉质和促生长的育肥猪用生物饲料添加剂,该添加剂由精制山药粉、乌梅粉、甘草粉、黄芪粉、枸杞粉、刺五加粉、茶多酚、微生态制剂、复合维生素、复合酶制剂、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和载体组成。该添加剂能明显提高育肥猪的瘦肉率,使肉质红润细嫩,对改善育肥猪的肉质具有非常突出的帮助,同时对提高育肥猪的日增重和降低料肉比也有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5.例如cn109315617a公开了一种改善育肥猪肉质的饲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玉米60-70份、豆粕5-20份、麸皮0-18份、米糠6-13份、磷酸氢钙0-1份、石粉0.5-2份、食盐0.1-0.5份、矿物质元素0.01-0.1份、维生素0.01-0.05份、钙0.1-1份、磷0.1-1份、果渣发酵料2-6份;制成的饲料能显著提高育肥猪的消化能力,营养吸收能力,促进育肥猪的生长发育,瘦肉率提高了9.01%;肉质鲜艳、滴水损失少、系水力提高了5%;嫩度提高了7.27%;鲜味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有所提高。
6.猪的饲养管理不仅影响猪的健康与生长,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猪肉的品质,然而,在猪肉质改善研究中,猪的饲养管理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更多的还是针对营养对肉质的改善,忽略了饲养管理及养殖技术,从而导致肉质的改善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猪肉品质的育肥猪养殖方法,具体提供一种促进育肥猪快速生长,又可调控肌内脂肪代谢,改善肉质的育肥猪养殖方法。
8.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猪肉品质的育肥猪养殖方法,所述改善猪肉品质的育肥猪养
殖方法包括:
10.饲喂育肥猪专用饲料:所述育肥猪专用饲料包括基料、脂肪复合物、氨基酸复合物、抗氧化功能复合物、发酵复合物;
11.饲养模式:育肥猪自由采食至50-70kg后进行间歇式限饲;
12.环境调控:育肥猪体重50-70kg前控温为20-25℃,之后至出栏为每1-5天进行一次冷刺激处理。
13.所述“体重50-70kg前”是指体重达到50-70kg之前或者达到50-70kg时。
14.上述50-70kg中的具体数值可以选择50kg、52kg、54kg、55kg、56kg、58kg、60kg、62kg、64kg、65kg、68kg、70kg等。
15.上述20-25℃中的具体数值可以选择为20℃、21℃、22℃、23℃、24℃、25℃等。
16.上述每1-5天是指每1天、每2天、每3天、每4天或每5天等。
17.上述各项数值范围内的其他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18.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改善猪肉品质的育肥猪养殖方法针对育肥猪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及饲养管理特点,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饲养方式,将营养、间歇式定量限饲与自由采食、间歇式冷刺激等进行有机结合,同时科学复配了育肥猪专用饲料,制定出一种更加合理、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即同时通过营养和饲养管理进行防控,有效促进机体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增加蛋白及肌内脂肪的沉积,减少腹部及皮下脂肪沉积,且改善肉质脂肪组成,提高肉质的嫩度,增加肉质风味物质,从而提高猪肉的品质。克服了目前猪场养殖中出现的育肥猪腹脂率高,体脂软,肉质差等问题。
19.其中饲养模式的特定选择是考虑到生长中后期的猪只以脂肪沉积为主,间歇式限饲可以调节机体糖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有效减少猪腹部及皮下脂肪沉积,改善猪酮体形状,提高肉质品质。其中环境调控的特定选择是考虑到适宜的低温刺激可以促进机体脂肪代谢,增加蛋白沉积,减少腹部及皮下脂肪沉积,提高猪肉的品质。
20.其中育肥猪专用饲料是在基料中进一步添加脂肪复合物、氨基酸复合物、抗氧化功能复合物和发酵复合物,脂肪复合物不仅增加了促进肉品挥发性风味的脂肪酸的含量,还促进了其他影响肉品的风味成分的重要前体物的合成;氨基酸复合物和脂肪复合物可协同促进脂肪代谢,避免因脂肪的合成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肌肉风味物质,提高肉质品质;发酵复合物富含多种功能性营养物质,为机体提高优质蛋白、优质脂肪及优质纤维,即可显著改善机体肠道微生态环境,有效增加有益菌生长、减少有害菌定植,保护肠黏膜屏障,还可避免高脂肪的摄入导致肠道菌群有益菌减少,脂肪代谢障碍等问题,最终促进肌内脂肪沉积,增加肌内脂肪含量,减少腹部及皮下脂肪的积累,从而提高肉质品质;抗氧化功能复合物能通过提高机体内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发挥抗氧化作用,可改善机体内脂代谢紊乱,调节脂肪代谢,促进肌内脂肪的生成,抑制脂质氧化,提高肉质风味。即该育肥猪专用饲料通过将脂肪复合物、氨基酸复合物、抗氧化功能复合物和发酵复合物以特定组合进行复配,四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可有效促进机体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增加肌内蛋白及脂肪的沉积,减少腹部及皮下脂肪沉积,且改善肉质脂肪组成,提高肉质的硬度,增加肉质风味物质,从而提高猪肉的品质。
21.优选地,所述间歇式限饲的方式为:1-3周(例如1周、10天、2周、18天、3周等)自由采食,1周自由采食量的70-90%(例如70%、75%、80%、85%、90%等),以此往复。
22.选择上述间歇式限饲的方式可以有效调节机体糖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促进风味物质的生成,有效减少猪腹部及皮下脂肪沉积,进一步改善猪酮体形状,提高肉质品质。
23.优选地,所述冷刺激处理的方式为:温度低于冷刺激处理前3-7℃(例如3℃、4℃、5℃、6℃、7℃等),每次时间为1-5h(例如1h、1.5h、2h、2.5h、3h、3.5h、4h、4.5h、5h等)。
24.选择上述冷刺激处理的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机体脂肪代谢,增加蛋白沉积,减少腹部及皮下脂肪沉积,还可减少机体有害自由基的含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肉质品质。
25.优选地,所述环境的湿度控制在60-70%(例如60%、62%、64%、65%、67%、68%、70%等)。
26.上述各项数值范围内的其他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27.优选地,所述脂肪复合物包括磷酸甘油酯、月桂酸单甘脂或棕榈酸单甘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28.优选地,所述脂肪复合物包括磷酸甘油酯、月桂酸单甘脂和棕榈酸单甘脂中的组合。
29.优选地,所述磷酸甘油酯、月桂酸单甘脂与棕榈酸单甘脂的质量比为(4-16):(1-2):(1-2);其中(4-16)中的具体点值可以选择4、6、8、10、12、13、14、16等,其中(1-2)中的具体点值可以选择1、1.2、1.5、2等。
30.由磷酸甘油酯、月桂酸单甘脂、棕榈酸单甘脂三种特定组分构成的脂肪复合物不仅为猪的生长提供能量补给,还增加了促进肉品挥发性风味的脂肪酸的含量,促进了其他影响肉品的风味成分的重要前体物的合成,此外还提高了肉中高饱和长链脂肪酸的含量,避免了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易氧化变质,且有效改善了肉的硬度,避免了软脂,从而提升猪肉的风味和品质。
31.优选地,所述磷酸甘油酯中与甘油的羟基连接的脂肪酸为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的组合。
32.优选地,所述棕榈酸、硬脂酸与油酸的质量比为(3-5):(2-3):(1-2);其中(3-5)中的具体点值可以选择3、3.5、4、4.5、5等,其中(2-3)中的具体点值可以选择2、2.2、2.5、3等,其中(1-2)中的具体点值可以选择1、1.2、1.5、2等。
33.所述棕榈酸、硬脂酸与油酸的质量比是指合成磷酸甘油酯所需的棕榈酸原料、硬脂酸原料与油酸原料的质量比。
34.本发明涉及的育肥猪专用饲料通过优化磷酸甘油酯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猪体脂软,容易氧化,脂肪在皮下及腹部沉积,肌内脂肪含量低的问题,增加肌间脂肪中磷脂的含量,改善肉质风味。
35.在本发明中,所述氨基酸复合物包括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谷氨酸或甘氨酸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36.优选地,所述氨基酸复合物包括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谷氨酸和甘氨酸的组合。
37.优选地,所述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谷氨酸与甘氨酸的质量比为(1-10):(1-5):(1-5):(1-5);其中(1-10)中的具体点值可以选择1、2、3、4、5、6、7、8、9、10等,其中(1-5)中的具体点值可以选择1、2、3、4、5等。
38.所述氨基酸复合物通过上述特定的方式进行组合时,其辅助促进脂肪代谢,增加
肌肉风味物质,提升肉质品质的效果更加显著。
39.优选地,所述氨基酸复合物与脂肪复合物的质量比为1:(10-40),例如1:10、1:15、1:20、1:25、1:30、1:35、1:40等。
40.上述各项数值范围内的其他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41.在本发明中,所述抗氧化功能复合物包括槲皮素、茶多酚、姜黄素或桑叶多酚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42.优选地,所述抗氧化功能复合物包括槲皮素20-30份、茶多酚15-30份、姜黄素10-20份或桑叶多酚20-40份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更优选槲皮素20-30份、姜黄素10-20份和桑叶多酚20-40份的组合。
43.所述抗氧化功能复合物通过上述特定的方式进行组合时,其提高机体内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发挥抗氧化作用,可改善机体脂代谢紊乱,调节脂肪代谢,促进肌内脂肪的生成,抑制脂质氧化,提高肉质风味的效果更加显著。
44.所述槲皮素的重量份数可以选择20份、21份、22份、23份、24份、25份、26份、27份、28份、29份、30份等。
45.所述茶多酚的重量份数可以选择15份、17份、18份、20份、22份、23份、24份、25份、27份、28份、30份等。
46.所述姜黄素的重量份数可以选择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0份等。
47.所述桑叶多酚的重量份数可以选择20份、22份、25份、28份、30份、32份、34份、35份、37份、38份、40份等。
48.优选地,所述抗氧化功能复合物为脂肪复合物质量的0.5-5%,例如0.5%、1%、2%、3%、4%、5%等。
49.上述各项数值范围内的其他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50.在本发明中,所述发酵复合物是由植物发酵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得到的产物;
51.所述微生物为丁酸梭菌、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的组合。
52.本发明创造性地进行细菌真菌联合发酵处理,并选择上述特定的四种菌种,其在调节肠道健康,促进脂肪沉积,增加肌内脂肪含量方面的效果更加优越。
53.优选地,所述微生物为丁酸梭菌30-50份、乳酸杆菌10-30份、枯草芽孢杆菌20-40份和酿酒酵母20-40份的组合。
54.所述丁酸梭菌的重量份数可以选择30份、32份、35份、38份、40份、42份、44份、45份、47份、48份、50份等。
55.所述乳酸杆菌的重量份数可以选择10份、12份、15份、18份、20份、22份、24份、25份、27份、28份、30份等。
56.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重量份数可以选择20份、22份、25份、28份、30份、32份、34份、35份、37份、38份、40份等。
57.所述酿酒酵母的重量份数可以选择20份、22份、25份、28份、30份、32份、34份、35份、37份、38份、40份等。
58.上述各项数值范围内的其他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59.优选地,所述微生物的质量为所述植物发酵原料质量的5-10%,例如5%、6%、
7%、8%、9%、10%等,该数值范围内的其他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60.优选地,所述植物发酵原料包括棕榈粕、椰子粕、葡萄渣、木薯皮、辣木叶粉、银杏叶粉、魔芋粉或岩藻粉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61.优选地,所述植物发酵原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棕榈粕10-30份、椰子粕5-15份、葡萄渣5-10份、木薯皮1-5份、辣木叶粉1-5份、银杏叶粉1-5份、魔芋粉0.5-3份和岩藻粉1-5份的组合。
62.所述植物发酵原料通过上述特定的方式进行组合时,优化日粮营养组成,为机体提高优质蛋白、优质脂肪酸及优质纤维,即可显著改善机体肠道微生态环境,有效增加有益菌生长、减少有害菌定植,保护肠黏膜屏障,还可避免高脂肪的摄入导致肠道菌群有益菌减少,脂肪代谢障碍等问题的效果更加显著。
63.所述棕榈粕的重量份数可以选择10份、12份、15份、18份、20份、22份、24份、25份、27份、28份、30份等。
64.所述椰子粕的重量份数可以选择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等。
65.所述葡萄渣的重量份数可以选择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等。
66.所述木薯皮的重量份数可以选择1份、2份、3份、4份、5份等。
67.所述辣木叶粉的重量份数可以选择1份、2份、3份、4份、5份等。
68.所述银杏叶粉的重量份数可以选择1份、2份、3份、4份、5份等。
69.所述魔芋粉的重量份数可以选择0.5份、1份、1.5份、2份、2.5份、3份等。
70.所述岩藻粉的重量份数可以选择1份、2份、3份、4份、5份等。
71.上述各项数值范围内的其他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72.优选地,所述发酵复合物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73.将植物发酵原料先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进行好氧发酵,再与丁酸梭菌、乳酸杆菌和酿酒酵母混合进行厌氧发酵,干燥,即得。
74.优选地,所述好氧发酵的条件为:发酵温度25-40℃(例如25℃、30℃、32℃、33℃、35℃、37℃、38℃、40℃等),含水量30-45%(例如30%、32%、35%、38%、40%、43%、45%等),发酵时间为24-72h(例如24h、30h、36h、42h、60h、68h、72h等);
75.优选地,所述厌氧发酵的条件为:发酵温度25-40℃(例如25℃、30℃、32℃、33℃、35℃、37℃、38℃、40℃等),含水量30-45%(例如30%、32%、35%、38%、40%、43%、45%等),发酵时间为48-96h(例如48h、52h、55h、60h、70h、80h、90h、96h等)。
76.所述发酵复合物通过上述特定的发酵工艺制得,在改善脂肪再分配和代谢方面的效果更加显著。
77.优选地,在本发明中,所述育肥猪专用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78.将脂肪复合物加热溶解,与抗氧化功能复合物混合均匀,再与载体混合进行吸附,冷却,然后与氨基酸复合物和发酵复合物混合,最后与基料混合,即得。
79.本发明所涉及的育肥猪专用饲料的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具有实用性。
80.优选地,所述加热是指加热至60-100℃,例如60℃、65℃、70℃、75℃、80℃、85℃、90℃、95℃、100℃等。
81.优选地,所述冷却是指冷却至15-40℃,例如15℃、20℃、25℃、30℃、35℃、40℃等。
82.优选地,所述载体选自膨化玉米粉和/或膨化玉米芯粉。
83.优选地,所述载体为所述脂肪复合物质量的30-50%,例如30%、32%、35%、38%、40%、42%、45%、48%、50%等。
84.优选地,所述基料包括玉米。
85.优选地,所述育肥猪专用饲料还包括钙补充剂、预混料或食盐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86.优选地,所述钙补充剂包括碳酸氢钙、碳酸钙或乳酸钙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87.优选地,所述预混料包括维生素预混料和微量元素预混料。
88.优选地,所述维生素预混料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生物素、胆碱、核黄素、叶酸或尼克酸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89.优选地,所述微量元素预混料包括i、fe、mn、se或zn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90.优选地,所述育肥猪专用饲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玉米20-40份、食盐0.3-0.5份、钙补充剂1-5份、预混料1-5份、脂肪复合物3-8份、氨基酸复合物0.075-0.8份、抗氧化功能复合物0.015-0.4份、发酵复合物40-80份。
9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2.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改善猪肉品质的育肥猪养殖方法针对育肥猪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及饲养管理特点,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饲养方式,将营养、定量限饲与自由采食、间歇式冷刺激等进行有机结合,同时科学复配了育肥猪专用饲料,制定出一种更加合理、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即同时通过营养和饲养管理进行防控,有效促进机体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增加肌内蛋白及脂肪的沉积,减少腹部及皮下脂肪沉积,且改善肉质脂肪组成,提高肉质的嫩度,增加肉质风味物质,从而提高猪肉的品质。克服了目前猪场养殖中出现的育肥猪腹脂率高,体脂软,肉质差等问题。
93.其中饲养模式的特定选择是考虑到生长中后期的猪只以脂肪沉积为主,间歇式限饲可以调节机体糖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有效减少猪腹部及皮下脂肪沉积,改善猪酮体形状,提高肉质品质。其中环境调控的特定选择是考虑到适宜的低温刺激可以促进机体脂肪代谢,增加蛋白沉积,减少腹部及皮下脂肪沉积,提高猪肉的品质。
94.其中育肥猪专用饲料是在基料中进一步添加脂肪复合物、氨基酸复合物、抗氧化功能复合物和发酵复合物,脂肪复合物为猪的生长提供能量补给,为较高的肌内脂肪含量提供原料支持;氨基酸复合物能辅助促进脂肪代谢,增加肌肉风味物质,提升肉质品质;发酵复合物可显著改善机体肠道微生态环境,有效增加有益菌生长、减少有害菌定植,保护肠黏膜屏障,避免高脂肪的摄入导致肠道菌群有益菌减少,脂肪代谢障碍等问题,最终促进脂肪沉积,增加肌内脂肪含量,从而提高肉质品质;抗氧化功能复合物能通过提高机体内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发挥抗氧化作用,可改善高脂诱导的脂代谢紊乱,调节脂肪代谢,促进肌内脂肪的生成,抑制脂质氧化,提高肉质风味。即该育肥猪专用饲料通过将脂肪复合物、氨基酸复合物、抗氧化功能复合物和发酵复合物进行组合以特定的比例组成,四者
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协同发挥优化日粮脂肪酸营养,促进育肥猪快速生长,同时调控肌内脂肪代谢,促进肌内脂肪的生成,保护肠道健康,改善肉质的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9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并非局限在实施例范围内。
96.下述制备例及实施例及对比例所涉及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途径购买得到或通过现有技术已公开的内容、公知常识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常规技术方法获得。
97.下述制备例涉及的丁酸梭菌原料中活菌数为5
×
109cfu/g、乳酸杆菌原料中植物乳酸杆菌活菌数为1
×
10
10
cfu/g、枯草芽孢杆菌原料中活菌数为10
11
cfu/g、酿酒酵母中活菌数为2
×
10
10
cfu/g。
98.制备例1
99.本制备例提供一种育肥猪专用饲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玉米30份、食盐0.4份、钙补充剂3份、预混料3份、发酵复合物60份、脂肪复合物5份、膨化玉米粉3份、氨基酸复合物0.5份、抗氧化功能复合物0.2份;
100.其中,脂肪复合物中包含磷酸甘油酯60份(其中与甘油连接的脂肪酸由棕榈酸60%、硬脂酸20%和油酸20%组成)、月桂酸单甘脂10份、棕榈酸单甘脂10份;氨基酸复合物中包含γ-氨基丁酸5份、谷氨酰胺1份、谷氨酸2份、甘氨酸1份;抗氧化功能复合物中包含槲皮素30份、姜黄素20份、桑叶多酚30份。
101.其中,钙补充剂以重量份数计由碳酸钙30份、碳酸氢钙40份、乳酸钙20份组成;预混料以在饲料中的浓度计包括va 15000iu/kg、vd3 3000iu/kg、ve 100mg/kg、vk 2mg/kg、维生素b1 3mg/kg、vb6 1mg/kg、vb12 30μg/kg、生物素0.5mg/kg、胆碱0.4g/kg、核黄素3mg/kg、叶酸3mg/kg、尼克酸20mg/kg、i 0.3mg/kg,fe 80mg/kg,mn 30mg/kg,se 0.5mg/kg,zn 60mg/kg。
102.其中,发酵复合物由如下方法制得:
103.将棕榈粕20份、椰子粕10份、葡萄渣5份、木薯皮5份、辣木叶粉3份、银杏叶粉2份、魔芋粉2份和岩藻粉3份混合均匀后与枯草芽孢杆菌20份混合,在35℃下进行好氧发酵,含水量40%,发酵时间为48h;然后再与丁酸梭菌40份、乳酸杆菌20份、酿酒酵母30份混合,在35℃下进行厌氧发酵,含水量35%,发酵时间为72h,干燥,即得。
104.上述育肥猪专用饲料的制备方法为:
105.将磷酸甘油酯、月桂酸单甘脂、棕榈酸单甘脂加热至70℃溶解,搅拌均匀,与槲皮素、姜黄素、桑叶多酚混合,再与载体材料混合进行吸附,冷却至30℃,然后与发酵复合物以及氨基酸复合物混合均匀,最后与粉碎的玉米、钙补充剂、食盐、预混料混合,即得。
106.制备例2
107.本制备例提供一种育肥猪专用饲料,其配方与制备例1的区别仅在于发酵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不同,将相同组成配方的发酵原料混合均匀后进行相同好氧发酵过程;然后再与丁酸梭菌60份、乳酸杆菌30份混合,在35℃下进行厌氧发酵,含水量35%,发酵时间为72h,干燥,即得。饲料的制备方法参照制备例1。
108.制备例3
109.本制备例提供一种育肥猪专用饲料,其配方与制备例1的区别仅在于发酵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不同,将相同组成配方的发酵原料混合均匀后进行相同好氧发酵过程;然后再与乳酸杆菌36份、酿酒酵母54份混合,在35℃下进行厌氧发酵,含水量35%,发酵时间为72h,干燥,即得。饲料的制备方法参照制备例1。
110.制备例4
111.本制备例提供一种育肥猪专用饲料,其配方与制备例1的区别仅在于发酵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不同,将相同组成配方的发酵原料混合均匀后进行相同好氧发酵过程;然后再与丁酸梭菌50份、酿酒酵母40份混合,在35℃下进行厌氧发酵,含水量35%,发酵时间为72h,干燥,即得。饲料的制备方法参照制备例1。
112.制备例5
113.本制备例提供一种育肥猪专用饲料,其配方与制备例1的区别仅在于磷酸甘油酯的脂肪酸构成不同,由硬脂酸50%和油酸50%组成,但磷酸甘油酯的含量保持不变,其他组分及含量均保持不变。饲料的制备方法参照制备例1。
114.制备例6
115.本制备例提供一种育肥猪专用饲料,其配方与制备例1的区别仅在于磷酸甘油酯的脂肪酸构成不同,由棕榈酸75%和油酸25%组成,但磷酸甘油酯的含量保持不变,其他组分及含量均保持不变。饲料的制备方法参照制备例1。
116.制备例7
117.本制备例提供一种育肥猪专用饲料,其配方与制备例1的区别仅在于磷酸甘油酯的脂肪酸构成不同,由棕榈酸75%和硬脂酸25%组成,但磷酸甘油酯的含量保持不变,其他组分及含量均保持不变。饲料的制备方法参照制备例1。
118.制备例8
119.本制备例提供一种育肥猪专用饲料,其配方与制备例1的区别仅在于抗氧化功能复合物的组成方式不同,即为不含有槲皮素,将其减少的份数按照比例分摊至姜黄素和桑叶多酚的份数上,其他组分及含量均保持不变。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
120.制备例9
121.本制备例提供一种育肥猪专用饲料,其配方与制备例1的区别仅在于抗氧化功能复合物的组成方式不同,即为不含有姜黄素,将其减少的份数按照比例分摊至槲皮素和桑叶多酚的份数上,其他组分及含量均保持不变。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
122.制备例10
123.本制备例提供一种育肥猪专用饲料,其配方与制备例1的区别仅在于抗氧化功能复合物的组成方式不同,即为不含有桑叶多酚,将其减少的份数按照比例分摊至槲皮素和姜黄素的份数上,其他组分及含量均保持不变。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
124.实施例1
12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善猪肉品质的育肥猪养殖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26.饲喂制备例1的育肥猪专用饲料;
127.采用如下饲养模式:育肥猪自由采食至60kg后进行限饲,限饲的方式为:进行2周自由采食,再进行1周饲喂自由采食量的80%,以此往复至出栏;
128.环境调控方式如下:育肥猪体重60kg前控温为23℃左右,之后至出栏为每3天进行
一次冷刺激处理,冷刺激处理的方式为:温度降至18℃,每次时间为4h;环境的湿度控制在65%左右。
129.实施例2-10
130.本实施例提供九种改善猪肉品质的育肥猪养殖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制备例1的育肥猪专用饲料替换为制备例2-10的育肥猪专用饲料,其他操作均保持不变。
131.实施例11
13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善猪肉品质的育肥猪养殖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环境调控方式不同:育肥猪体重45kg前控温为23℃左右,之后至出栏为每7天进行一次冷刺激处理,冷刺激处理的方式为:温度降至15℃,每次时间为2h;环境的湿度控制在65%左右。
133.实施例12
13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善猪肉品质的育肥猪养殖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环境调控方式不同:育肥猪体重75kg前控温为23℃左右,之后至出栏为每2天进行一次冷刺激处理,冷刺激处理的方式为:温度降至21℃,每次时间为5h;环境的湿度控制在65%左右。
135.对比例1
136.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改善猪肉品质的育肥猪养殖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环境调控方式不同:维持猪舍温度为23℃左右,湿度65%左右。
137.对比例2
138.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改善猪肉品质的育肥猪养殖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采用如下饲养模式:育肥猪自由采食至出栏。其他操作均保持不变。
139.测试例
140.选取150头健康、体重约6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15个处理组,处理组1-14分别采用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2的育肥猪养殖方法进行养殖,对照组采用常规饲养方式进行养殖(饲喂市售育肥猪配合料(广州傲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由采食,控温为20-25℃),全部试验猪饲喂至平均约100kg体重时结束,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5头进行屠宰,屠宰后,现场进行胴体性能测定,并取背最长肌样带回实验室进行肉质测定。其中背最长肌肉用于大理石纹评定、肉色评定与测定、失水率测定、肌肉嫩度值测定、肌内脂肪含量测定、粗蛋白含量测定。
141.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142.(1)胴体性能测定
143.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联合点前缘间的长度;单位:cm。
144.背膘厚:屠宰胴体在6-7胸椎结合处测定垂直于背部的皮下脂肪层厚度(不包括皮厚);单位:cm。
145.(2)大理石纹评定
146.大理石纹参照美国标准大理石纹5级评分图对照评定,1分为脂肪痕量,2分为脂肪微量,3分为脂肪中量,4分为脂肪多量,5分为脂肪过量,两分之间允许设0.5分值。最后取平均数。
147.(3)肉色评定与测定
148.肉色的评定:肉色参照美国标准肉色5级评分图对照评定,1分为灰白色,2分为微
红色或轻度灰白色,3分为正常鲜红色,4分为微暗红色,5分为暗红或暗紫色,两分之间允许设0.5分值。最后取平均数。
149.(4)失水率测定
150.取面积为5.0cm2,厚度为1cm的肉样,称压前重(w1),肉样上下各垫1层滤纸和16层吸水纸,加压35kg,保持5min,称压后重(w2)。失水率(%)=[(w1-w2)/w1]
×
100%。最后取平均数。
[0151]
(5)肌肉嫩度值测定
[0152]
将温度计插入肉的中央,然后把肉放入80℃恒温水浴锅中加热,直到肌肉中心温度达到70℃为止,取出肌肉后等其冷却到20℃。垂直肌纤维方向切取表面积为1cm
×
1cm,长为5cm的肉立方体,按照嫩度测定仪使用说明,记录8个肉块的剪切力值,计算平均数。单位用牛顿(n)表示。
[0153]
(6)肌肉肌内脂肪(imf)测定
[0154]
采用传统索氏抽提法测定。将烘干后的肉样,用滤纸包好放入萃取套管中,套管最上部塞上脱脂棉,将套管放入脂肪收集瓶,加入石油醚约160毫升,将收集瓶大半部分浸入数显水浴锅中,启动冷凝水,水浴锅温度设置在50℃,虹吸循环在10次/h以上,连续萃取6小时。然后取下脂肪收集瓶置于干燥器中过夜,于次日将收集瓶置于80℃真空干燥箱(13千帕以下)中处理1.5小时,再将收集瓶取出后称重。计算公式:肌内脂肪=(带有脂肪瓶重-空瓶重)/样本重
×
100%。
[0155]
(7)粗蛋白含量测定
[0156]
标准凯式定氮法测定。
[0157]
结果如表1-3所示:
[0158]
表1
[0159]
[0160][0161]
表2
[0162][0163][0164]
表3
[0165][0166][0167]
由表1-3数据结果可知:与对照组即常规饲养方式相比,采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养殖方法能够促进育肥猪快速生长,调控肌内脂肪代谢,改善肉色、嫩度、失水率、粗蛋白含量、肌内脂肪在内的各方面猪肉品质。且发酵复合物、抗氧化功能复合物、脂肪复合物的组成方式也会显著影响上述指标,同时环境调控的方式以及限制饲养的方式也对上述指标产生重要影响。
[0168]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改善猪肉品质的育肥猪养殖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实施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0169]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170]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