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罗氏沼虾的原位净化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359253发布日期:2022-08-31 14:16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罗氏沼虾的原位净化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罗氏沼虾的原位净化生态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名淡水长臂大虾,原产东南亚的热带、亚热带水域,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生产周期短等优点,因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现已在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广西、湖北等多个省市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养殖。
3.目前,在市场利益驱动下,养殖户通常通过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以及粗放投入方式来提高产量与利润,但高密度养殖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氮、磷营养盐,引起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高温季节蓝藻频发,致使水体氧缺乏,有毒有害物质增加,已不同程度地对养殖水体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苗种质量不稳定,商品虾品质口感下降等,造成虾农养殖收益受损。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以及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的提高,迫切需要转变现有养殖模式,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4.目前尝试探索了生态异位修复与原位修复两类减排模式。异位修复模式虽然可有效改善养殖水环境,但是由于需要独立的净化区域以及配套设施,前期投入及其后期运维成本较高,更适应于罗氏沼虾连片集中区。对于以家庭为单位的“一家一户”罗氏沼虾养殖模式,采用原位修复模式更为可行,但当前虾蟹混养、虾鱼套养等原位修复模式对于养殖管理要求较高,而现有原位修复模式并不能有效改变罗氏沼虾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因此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罗氏沼虾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水体富营养化高的突出问题,提供一种罗氏沼虾的原位净化生态养殖方法,该方法可有效改善养殖水环境,提高苗种成活率,并且在养殖过程中无需换水。
6.技术方案
7.一种罗氏沼虾的原位净化生态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1)养殖场地准备:
9.2月份,清塘结束后抽干池塘底部积水,暴晒10~15d,清除淤泥整修塘埂,用生石灰全池化水泼洒消毒,5d后排掉池塘老水,加注新水,然后开始种植伊乐藻,4月份上旬种植轮叶黑藻,4月份中旬种植苦草,水草总覆盖度控制在养殖面积50~60%;
10.(2)苗种投放:
11.4月下旬投放罗氏沼虾苗种,苗种规格4~6cm,投放密度为1~3万尾/亩;
12.(3)养殖管理:
13.虾苗投放后第二天开始投喂,以蛋白质含量为35%~45%的人工配合饲料为主,饲料沿池塘四周进行均匀散投,投饵量占体重的3~5%,每天投饲1~2次,以2~3小时以内
吃完为宜;
14.在罗氏沼虾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位控制和水质管理,每隔15~30d使用生石灰100 千克/亩消毒改底,增加水中钙离子,促进罗氏沼虾的蜕壳生长,避免罗氏沼虾因蜕壳困难而死亡;每隔15~20d,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15.(4)捕捞:
16.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捕捞,先拉网捕捞,最后采用干塘捕捞。
17.进一步,步骤(1)中,种植伊乐藻时,控制水深10~15cm,伊乐藻种植面积占养殖水面的10%~20%;补种轮叶黑藻时,控制水深25~35cm,轮叶黑藻种植面积占养殖水面的 20%~30%;补种苦草时,控制水深40~50cm,苦草种植面积占养殖水面的10%~20%。
18.进一步,步骤(1)中,轮叶黑藻与伊乐藻间隔种植,轮叶黑藻行株距4米
×
4米,伊乐藻行株距4米
×
4米,轮叶黑藻与伊乐藻轮行间播种苦草,池塘中间与池塘四周留出1~2米宽的投喂食道。
19.进一步,步骤(3)中,在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在气温骤变和持续高温的季节,将em 菌液均匀泼洒于要投喂的饲料上,搅拌均匀后自然风干半个小时,再进行投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养殖对虾的抗病力和抗逆能力。
20.进一步,步骤(3)中,在罗氏沼虾养殖中后期,在每天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同时,补充投喂1~3kg/亩黑水牤,为罗氏沼虾补充活性动物性饵料。
21.进一步,步骤(3)中,在罗氏沼虾养殖中后期,一次性投放100kg/亩螺类,既为罗氏沼虾补充动物性饵料,又起到净化水体作用。
22.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水位控制的方法为:养殖前期保持浅水位30~50cm,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养殖中期前10~15天注水10cm,保证水草草头距离水面15~20cm,直到水位达1米,保持水位;养殖后期,为高温期,每隔10~15天注水10~15cm,直到水位达1.5米,保持水位,割除露出水面的伊乐藻、轮叶黑藻草头。
23.进一步,步骤(3)中,在罗氏沼虾的养殖过程中,控制水质指标:透明度30~50厘米, ph值7.0~9.0,溶解氧大于5mg/l,氨氮低于0.5mg/l,亚硝基盐低于0.02mg/l。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罗氏沼虾的原位净化生态养殖方法,通过优化多品种水草组合及布局,并配以科学的养殖管理,养殖周期过程中无需换水,提高了苗种成活率,改善了养殖环境。与传统罗氏沼虾池塘精养相比,本发明通过引入多品种水草搭配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有效地改善了养殖环境;与循环水养殖、人工湿地净化等异位净化模式相比,本发明方法不额外增加生态修复净化面积,降低了运维成本;与现有技术的虾蟹混养、虾鱼套养等原位净化模式相比,本发明通过优化水草组合与布局,提高了苗种成活率。本发明方法可有效解决当前罗氏沼虾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水体富营养化高的突出问题,特别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家庭为单位)罗氏沼虾的养殖。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27.实施例1
28.一种罗氏沼虾的原位净化生态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9.(1)养殖场地准备:
30.养殖场地点位于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罗氏沼虾养殖区,选用3个养殖池塘做平行试验,每个池塘养殖面积3亩,2021年2月份,清塘结束后抽干池塘底部积水,暴晒10~15d,清除淤泥整修塘埂,用生石灰全池化水泼洒消毒,5d后排掉池塘老水,加注新水,控制水深 10~15cm,然后开始种植伊乐藻,伊乐藻种植面积占养殖水面的15%;4月份上旬种植轮叶黑藻,种植轮叶黑藻时,控制水深30cm,轮叶黑藻种植面积占养殖水面的25%;4月份中旬种植苦草,种植苦草时,控制水深45cm,苦草种植面积占养殖水面的15%,水草总覆盖度控制在养殖面积55%;
31.水草种植布局方案为:轮叶黑藻与伊乐藻间隔种植,轮叶黑藻行株距4米
×
4米,伊乐藻行株距4米
×
4米,轮叶黑藻与伊乐藻轮行间播种苦草,池塘中间与池塘四周留出1~2米宽的投喂食道;
32.伊乐藻种植方式:移植扦插。池塘清整结束后,在温室大棚池底栽种伊乐藻,将伊乐藻新鲜茎叶扎成束,按行株距4
×
4米种植,插入泥底5厘米左右,或是用底泥覆盖。养护管理:在水温4℃及可萌发,10℃开始正常生长,为早期罗氏沼虾放苗温室大棚强化培育提供了栖息环境与饵料来源。在养殖中后期当水温高于30℃,伊乐藻生长基本停滞,植株顶端露出水面马上枯萎,这个时期可以根据罗氏沼虾养殖密度以及水草覆盖度,适当调整或移除伊乐藻。
33.轮叶黑藻种植方式:种植芽孢。将轮叶黑藻芽苞与黏性底泥包裹,按行株距4米
×
4米种植,每穴3~5粒芽孢沉入池底,每亩芽孢用量1千克左右。养护管理:约20天轮叶黑藻生根生长,此时调节水位至40厘米,以后逐步加深,不使水草露出水面为宜,随着水温升高轮叶黑藻长生根长叶,为罗氏沼虾苗种提供了栖息与饵料,捕捞上市时期,将轮叶黑藻移入保草池暂养,为下一次轮叶黑藻种植提供芽孢。
34.苦草种植方式:播种法。在轮叶黑藻移植扦插之后,采用播种方式种植。播种前提前浸泡一天后,将苦草果实揉碎,释放出苦草种子,用底泥与苦草种子掺拌后,均匀撒开于全塘,播种量为每20亩水面用量1千克左右。养护管理:苦草与轮叶黑藻相似,早期生长缓慢,夏季生长迅速,需要适当调节水位,控制茎叶过密、过度生长。在池塘四周留出宽2米左右摄食区域,池塘中间间隔通道疏通,增强水体的流行性和光合作用,提高水体溶氧水平,促进底层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利于罗氏沼虾摄食与生长。
35.池塘配备增氧设施,增氧设施以纳米微孔增氧为基础,辅配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增氧,确保养殖过程水体中溶氧量充足。10亩水面,每口池塘配备1.5kw的水车式增氧机2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1台。同时在池塘底部配置微孔管增氧(增氧功率3kw,主要由罗斯鼓风机、主管道、支管道以及微孔管构成),微孔增氧主管道与支管道成“非”字型排列,管道下面离池底15厘米,主管径8~10cm,支管径为2cm,微孔管孔径20um,支管间距6~8m。
36.(2)苗种投放:
37.4月下旬投放虾苗,苗种规格4~6cm,投放密度为2万尾/亩;
38.(3)养殖管理:
39.虾苗投放后第二天开始投喂,以蛋白质含量为42%的人工配合饲料(饲料购自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红东方饲料有限公司,饲料主要原料为鱼粉、鱼油、大豆磷脂油、豆粕、花
生粕、面粉;添加剂组成有磷酸二氢钙、维生素、矿物元素、抗氧化剂、防霉剂等)。饲料沿池塘四周进行均匀散投,投饵量占体重的3~5%,每天投饲2次,以2~3小时以内吃完为宜,在养殖池塘边设置2~3个饵料台,便于及时观察掌握饵料摄食与利用情况;在罗氏沼虾养殖中后期,一次性投放100kg/亩螺类,在每天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同时,补充投喂1~3kg/亩黑水牤,为罗氏沼虾补充活性动物性饵料;在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在气温骤变和持续高温的季节,将em菌液均匀泼洒于要投喂的饲料上(菌液与饲料比例1:200),搅拌均匀后自然风干半个小时,再进行投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养殖对虾的抗病力和抗逆能力;若遇不良天气,水质恶化,吃食减少,大量蜕壳等情况,减少投饲量或者停止投饲。
40.在罗氏沼虾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位控制和水质管理,所述水位控制的方法为:养殖前期保持浅水位30~50cm,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养殖中期前10~15天注水10cm,保证水草草头距离水面15~20cm,直到水位达1米,保持水位;养殖后期,为高温期,每隔10~15天注水10~15cm,直到水位达1.5米,保持水位,割除露出水面的伊乐藻、轮叶黑藻草头;所述水质管理包括:每隔15~30d使用生石灰100千克/亩消毒改底,增加水中钙离子,促进罗氏沼虾的蜕壳生长,避免罗氏沼虾因蜕壳困难而死亡;每隔15~20d,使用微生物制剂(em 复合菌+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调节水质。整个养殖过程控制水质指标:透明度30~50厘米,ph值7.0~9.0,溶解氧大于5mg/l,氨氮低于0.5mg/l,亚硝基盐低于0.02mg/l。
41.水体溶氧量是影响罗氏沼虾规格及产量的关键环境因子。种植水生植物白天通过光合作用增氧水体溶氧,夜晚氧化作用消耗水体溶氧。增氧设施开机时间视气温、天气、季节等情况灵活处理,正常情况下为22:00~次日7:00,闷热天气下为18:00~次日7:00,连续阴雨天要全天开机增氧。有条件的进行溶氧检测,适时开机,以保证水体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
42.(4)捕捞:
43.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捕捞,先拉网捕捞,最后采用干塘捕捞,平均每个养殖池塘收获罗氏沼虾872kg,将罗氏沼虾挑选后上市销售。
44.本实施例中,罗氏沼虾平均成活率为71.2%。
45.对比例1
46.传统集约化养殖模式
47.(1)养殖场地准备:养殖场地点位于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罗氏沼虾养殖区,选用3个养殖池塘做平行试验,每个池塘养殖面积3亩。2021年2月份排水干塘,充分暴晒后,用生石灰100~125kg/亩消毒,加注新水50~60cm,使用生物有机肥进行肥水,不种植水生植物;
48.(2)苗种投放:4月下旬投放虾苗,苗种规格4~6cm,投放密度为2万尾/亩;
49.(3)养殖管理:下午放苗后,当天不投喂,次日开始投喂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42%),上午和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为虾体质量的3%~5%,在池塘中设置食台,检查吃食情况;养殖中后期增加动物性饵料投喂,动物性饵料为螺蛳肉和蚌肉。每日早中晚及夜间巡塘,查看水色,检查水质,7~8月的高温季节,每3~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0cm,换水时要保持水位相对稳定。检查微孔增氧设施,水体溶解氧含量低于5mg/l时及时开启增氧设施,连续阴雨天提前并延长开机时间,定期使用微制剂改底调水。
50.(4)捕捞:养殖周期120~150天左右,罗氏沼虾长至商品规格后,每15~25天拉网捕捞一次,拉网捕捞前降低水位30~60cm,采用捕大留小方式,选留达到商品虾规格个体,
未达到商品虾规格的放回池塘进行养殖,至10月上旬完全排空水后,彻底清塘捕捞,平均每个养殖池塘收获罗氏沼虾387kg,将罗氏沼虾挑选后上市销售。
51.对比例1中,罗氏沼虾平均成活率为35.4%。
52.对比测试实施例1的养殖方法与对比例1的传统集约化养殖方法的水体理化因子以及罗氏沼虾规格与营养品质:
53.1.水质测试
54.于养殖高峰期取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两种养殖模式下的养殖水体测试水质指标(实验取样日期2021年7月19日),使用5l采水器在水面下0.5m处采集水样,每个养殖池塘取上风口,下风口以池中间3个采样点混样,测试结果取平均值。测试结果见表1:
55.表1养殖前期的水质指标测试结果
[0056][0057]
表1的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例1的养殖模式下,水体中的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和水体叶绿素a含量(chl-a)均低于对比例1的集约化养殖组,养殖水体溶解氧(do)浓度高于对比例1的集约化养殖模式,水质达到《db32/4043-2021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0058]
2.罗氏沼虾品质测试
[0059]
2021年9月27日拉网捕捞,采集了实施例1养殖(n=5)与对比例1集约化养殖(n=5) 两种养殖条件下罗氏沼虾商品虾肌肉组织,采用液相色谱法(安捷伦液相色谱ag1100)测定了水解氨基酸种类与含量。
[0060]
结果见表2、表3:
[0061]
表2
[0062][0063]
表3
[0064][0065]
表2和表3的结果显示:种草生态养殖罗氏沼虾肌肉组织水解氨基酸含量略高于集约化养殖。
[0066]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