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肥料改良中药材种植土壤的方法

文档序号:31796716发布日期:2022-10-14 17:4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种植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生物肥料改良中药材种植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2.中医在我国已经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可以说有文字记录以来,就有记录过关于中医的一些情况,直到目前为止,中医依然是我国最受欢迎的传统医疗方式,中医治疗方面,必须要用到大量的中药材,而现在各种资源正在急剧减少,环境保护的声音也越来越高,所以很多中药材不能仅仅只依靠野生采摘,必须要进行大量的人工栽培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中药材主要分布于山区、丘陵、平原等大陆地貌类型中,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及地形地貌等影响着中药材的分布、生长发育,因为地形引起母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进而引起光、热、水在母质和土壤中的再分配,各因子的综合作用,导致中药材随土壤呈现出纬度、经度、垂直地带性的“三向地带性”结合规律。
4.土壤是药材生长的根本,土壤质地的好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土壤酸碱程度等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药材的生长,土壤质地是土壤中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按砂、粉、粘粒的组成比例,可将土壤分为砂土、壤土及粘土类。不同中药材要求的土壤类型均有较大的差异,一般保水保肥力强、疏松、团粒结构优良的砂壤土均能适应大多数中药材的生长要求。
5.土壤有机质是中药材和微生物的养料源泉,也是土壤肥瘦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充分协调水、热、气关系起着巨大作用,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成分,是中药材生长发育所需水分最重要的来源。
6.土壤酸碱度对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影响很大,大多数中药材喜在中性或微酸、微碱度域值生长,故中药材栽培中应注意土壤酸碱度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调控以适应中药材生长及质量的要求。
7.土壤营养(碳、氮、磷、钾、微量元素、有机质等)是供中药材生长发育的“粮食”,是创造优质高产中药材必需的物质条件之一,植物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均有其营养元素的平衡问题,土壤营养元素除碳、氢、氧来自大气外,其余元素基本上都来自土壤,而施肥和土壤自身的营养富集是土壤营养的重要来源。因此,合理施肥是中药材产量水平的关键,高品位施肥是中药材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进行中药材产品生产时,结合中药材生长发育规律和土壤营养的实际水平,调理土壤,生根壮根;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升药材整齐度,提高活性成分,相互补充,交替施用,是中药材能达到高效优质丰产的重要措施。
8.中国专利cn201711140513.2公开了一种中药材种植土壤改良方法,它的改良方法为:首先对大田进行平地、深耕150-300mm,先往土地里均匀加入1吨/亩腐熟的动物粪便,放置5-8天后,采用喷雾器喷施杀虫药剂,再喷施杀虫药剂的过程中将土地搅翻一遍,放置一周后,再往土地里分三次均匀加入土壤改良剂,第一次100kg/亩,第二次100kg/亩,第三次
80kg/亩,每次间隔1个月,风化2-3个月后进行平整作畦,即可进行中药种植,现有技术没有对土壤进行针对性改良,中药材的生长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9.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肥料改良中药材种植土壤的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10.s1、对待改良药田进行土壤取样,对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分析,将分析数据汇总并平均,取得待改良药田的平均肥力指标;
11.s2、根据待种植中药材品种的生长需求,确定待改良药田的目标肥力指标,根据目标肥力指标和步骤s1中取得的平均肥力指标,计算出待改良药田单位体积土壤内需要的施肥分量;
12.s3、根据步骤s2中单位体积的土壤内需要的施肥分量,配比制备微生物肥料;
13.s4、根据待种植中药材品种的生长特点,确定30—80cm的翻土深度,并根据翻土深度,在单位面积的药田中均匀施以微生物肥料;
14.s5、按确定的翻土深度,对施肥后的药田进行多次翻土,使微生物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对施肥后的药田进行灌溉,然后使用有机质材料覆盖土壤表层。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将待改良药田均匀分成若干份田块,在每份田块的表面与剖面随机取3-7份土样。
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土样分析包括物理分析与化学分析,所述物理分析测定土壤含水量、非饱和导水度、土壤渗漏速度、土壤比重和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结构和微团聚体、土壤结持度、土壤空气组成和呼吸强度、土壤温度和导热率、土壤承载量,所述化学分析测定土样的矿质全量、有机质含量、全氮量、有效养分含量、土壤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组成。
17.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土壤结构和孔隙性、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热量和土壤耕性等,其中,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作为土壤肥力的构成要素直接影响着土壤的肥力状况,其余的物理性质则通过影响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制约着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矿质养分的转化、存在形态及其供给等,进而对土壤肥力状况产生间接影响。
18.土壤化学性质影响土壤中的化学过程、物理化学过程、生物化学过程以及生物学过程的进行,其中重要的有土壤的酸碱性、缓冲性、氧化还原性质、吸附性、表面电化学性质与胶体性能等,深刻影响土壤的形成与发育过程,对土壤的保肥能力、缓冲能力、自净能力和养分循环等也有显著影响。
1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肥力指标包括大量元素指标、中量元素指标、土壤ph值、容重、阳离子交换量,将所述目标肥力指标与所述平均肥力指标相减,得出待改良药田单位体积土壤内需要的所述施肥分量。
20.ph值小于6.5的为酸性土壤,在6.5-7.5的为中性土壤,大于7.5的为碱性土壤,对中药材种植来讲,酸碱度中性土壤最好。
2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大量元素指标包括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缓效钾含量;所述中量元素指标包括有效硅含量、有效硫含量、有效钙含量、有效镁含量、有效硼含量、有效铜含量、有效锌含量、有效锰含量、有
效钼含量、有效铁含量。
2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生物肥料中包括无机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菌剂、土壤改良剂。
23.无机肥料是由无机物组成的肥料,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单质肥料和复合肥料,此外,还有微量元素肥料,无机肥营养成分含量高,具有肥效快,便于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增产显著,以及施用和贮运方便的特点。
24.有机肥料是指由动物的排泄物或动植物残体等富含有机质的副产品资源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腐熟后而成的肥料,有机肥料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养分活力、净化土壤生态环境、保障蔬菜优质高产高效益等特点,是作物栽培不可替代的肥料。
25.微生物肥料又称生物肥料、接种剂或菌肥等,是指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核心,使农作物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的一类肥料制品,通过其中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但能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还能产生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或有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农作物病虫害而促进作物产量的增加。
26.土壤改良剂具有保墒和增温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墒情,增加耕层地温,使作物生育期提早,土壤湿度增加,同时还能改良土壤结构,协调土壤水、肥、气、热及生物之间的关系,防止水土流失,增强渠道防渗能力,抑制土壤次生盐渍化。
2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机肥料包括尿素、氯化铵、氯化钾、硫酸铵、硫酸钾、磷酸二氢钾;所述有机肥料包含鹿粪、鸡粪、羊粪、牛粪、猪粪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微生物肥料中包含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侧孢短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中的至少两种;所述土壤改良剂包含腐殖酸、碱性硅酸盐、聚丙烯酰胺、石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于2014年08月2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菌种保藏号cgmccno.9538。
2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有机质材料为农作物秸秆、泥炭土、生物粪便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29.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有机质具有矿化作用,在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并具有腐殖化作用,在分解的同时,形成腐殖质。
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土壤进行分块取样,并且对取样点进行随机取样的方法,测得中药材种植药田土壤中肥料的各项指标,根据中药材种植的营养要求,得出土壤中微生物肥料所需的含量,从而可针对性的进行微生物肥料的配比制备和施加,在中药材栽培之前对土壤进行改良,能够使得中药栽培过中,通过微生物提高营养元素的供应量,还能产生生长激素,促进中药材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减轻病虫害而促进中药产量的增加,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并且改善土壤的酸性环境,改良土地板结情况,增强土壤的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31.实施例1
3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肥料改良中药材种植土壤的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以下步骤:
33.s1、对待改良药田进行土壤取样,对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分析,将分析数据汇总并平均,取得待改良药田的平均肥力指标;
34.s2、根据待种植中药材品种的生长需求,确定待改良药田的目标肥力指标,根据目标肥力指标和步骤s1中取得的平均肥力指标,计算出待改良药田单位体积土壤内需要的施肥分量;
35.s3、根据步骤s2中单位体积的土壤内需要的施肥分量,配比制备微生物肥料;
36.s4、根据待种植中药材品种的生长特点,确定30cm的翻土深度,并根据翻土深度,在单位面积的药田中均匀施以微生物肥料;
37.s5、按确定的翻土深度,对施肥后的药田进行多次翻土,使微生物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对施肥后的药田进行灌溉,然后使用有机质材料覆盖土壤表层。
3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将待改良药田均匀分成若干份田块,在每份田块的表面与剖面随机取3份土样。
3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土样分析包括物理分析与化学分析,所述物理分析测定土壤含水量、非饱和导水度、土壤渗漏速度、土壤比重和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结构和微团聚体、土壤结持度、土壤空气组成和呼吸强度、土壤温度和导热率、土壤承载量,所述化学分析测定土样的矿质全量、有机质含量、全氮量、有效养分含量、土壤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组成。
4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肥力指标包括大量元素指标、中量元素指标、土壤ph值、容重、阳离子交换量,将所述目标肥力指标与所述平均肥力指标相减,得出待改良药田单位体积土壤内需要的所述施肥分量。
4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大量元素指标包括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缓效钾含量;所述中量元素指标包括有效硅含量、有效硫含量、有效钙含量、有效镁含量、有效硼含量、有效铜含量、有效锌含量、有效锰含量、有效钼含量、有效铁含量。
4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生物肥料中包括无机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菌剂、土壤改良剂。
4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机肥料包括尿素、氯化铵、氯化钾、硫酸铵、硫酸钾、磷酸二氢钾;所述有机肥料为羊粪、鹿粪的混合物;所述微生物肥料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的混合物;所述土壤改良剂为聚丙烯酰胺和石膏混合物;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于2014年 08月2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菌种保藏号cgmcc no.9538。
4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有机质材料为农作物秸秆、泥炭土、生物粪便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45.实施例2
4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肥料改良中药材种植土壤的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47.s1、对待改良药田进行土壤取样,对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分析,将分析数据汇总并平均,取得待改良药田的平均肥力指标;
48.s2、根据待种植中药材品种的生长需求,确定待改良药田的目标肥力指标,根据目标肥力指标和步骤s1中取得的平均肥力指标,计算出待改良药田单位体积土壤内需要的施肥分量;
49.s3、根据步骤s2中单位体积的土壤内需要的施肥分量,配比制备微生物肥料;
50.s4、根据待种植中药材品种的生长特点,确定80cm的翻土深度,并根据翻土深度,在单位面积的药田中均匀施以微生物肥料;
51.s5、按确定的翻土深度,对施肥后的药田进行多次翻土,使微生物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对施肥后的药田进行灌溉,然后使用有机质材料覆盖土壤表层。
5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将待改良药田均匀分成若干份田块,在每份田块的表面与剖面随机取7份土样。
5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土样分析包括物理分析与化学分析,所述物理分析测定土壤含水量、非饱和导水度、土壤渗漏速度、土壤比重和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结构和微团聚体、土壤结持度、土壤空气组成和呼吸强度、土壤温度和导热率、土壤承载量,所述化学分析测定土样的矿质全量、有机质含量、全氮量、有效养分含量、土壤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组成。
5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肥力指标包括大量元素指标、中量元素指标、土壤ph值、容重、阳离子交换量,将所述目标肥力指标与所述平均肥力指标相减,得出待改良药田单位体积土壤内需要的所述施肥分量。
5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大量元素指标包括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缓效钾含量;所述中量元素指标包括有效硅含量、有效硫含量、有效钙含量、有效镁含量、有效硼含量、有效铜含量、有效锌含量、有效锰含量、有效钼含量、有效铁含量。
5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生物肥料中包括无机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菌剂、土壤改良剂。
5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机肥料包括尿素、氯化铵、氯化钾、硫酸铵、硫酸钾、磷酸二氢钾;所述有机肥料为鸡粪和猪粪;所述微生物肥料为枯草芽孢杆菌、侧孢短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的混合物;所述土壤改良剂为腐殖酸与碱性硅酸盐的混合物。
5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有机质材料为农作物秸秆与泥炭土的混合。
59.实施例3
60.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肥料改良中药材种植土壤的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61.s1、对待改良药田进行土壤取样,对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分析,将分析数据汇总并平均,取得待改良药田的平均肥力指标;
62.s2、根据待种植中药材品种的生长需求,确定待改良药田的目标肥力指标,根据目标肥力指标和步骤s1中取得的平均肥力指标,计算出待改良药田单位体积土壤内需要的施肥分量;
63.s3、根据步骤s2中单位体积的土壤内需要的施肥分量,配比制备微生物肥料;
64.s4、根据待种植中药材品种的生长特点,确定50cm的翻土深度,并根据翻土深度,在单位面积的药田中均匀施以微生物肥料;
65.s5、按确定的翻土深度,对施肥后的药田进行多次翻土,使微生物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对施肥后的药田进行灌溉,然后使用有机质材料覆盖土壤表层。
6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将待改良药田均匀分成若干份田块,在每份田块的表面与剖面随机取5份土样。
6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土样分析包括物理分析与化学分析,所述物理分析测定土壤含水量、非饱和导水度、土壤渗漏速度、土壤比重和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结构和微团聚体、土壤结持度、土壤空气组成和呼吸强度、土壤温度和导热率、土壤承载量,所述化学分析测定土样的矿质全量、有机质含量、全氮量、有效养分含量、土壤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组成。
6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肥力指标包括大量元素指标、中量元素指标、土壤ph值、容重、阳离子交换量,将所述目标肥力指标与所述平均肥力指标相减,得出待改良药田单位体积土壤内需要的所述施肥分量。
6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大量元素指标包括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缓效钾含量;所述中量元素指标包括有效硅含量、有效硫含量、有效钙含量、有效镁含量、有效硼含量、有效铜含量、有效锌含量、有效锰含量、有效钼含量、有效铁含量。
7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生物肥料中包括无机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菌剂、土壤改良剂。
7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机肥料包括尿素、氯化铵、氯化钾、硫酸铵、硫酸钾、磷酸二氢钾;所述有机肥料为鸡粪、羊粪、鹿粪、猪粪的混合物;所述微生物肥料中包含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侧孢短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的混合物;所述土壤改良剂为腐殖酸、碱性硅酸盐、聚丙烯酰胺、石膏的混合物;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于2014 年08月2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菌种保藏号cgmcc no.9538。
7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有机质材料为农作物秸秆、泥炭土、生物粪便的混合。
73.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