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大口黑鲈水花工厂化转食成功率的方法

文档序号:31366218发布日期:2022-08-31 15:4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大口黑鲈水花工厂化转食成功率的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农业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提高大口黑鲈水花工厂化转食成功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大口黑鲈是一种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生长迅速、适温较广的肉食性鱼类,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名优淡水经济养殖鱼类之一。大口黑鲈为肉食性鱼类,且喜食鲜活饵料,在早期养殖过程中需要饵料鱼或冰鲜鱼作为饵料的主要蛋白源来抛投饲喂。但“以鱼养鱼”不仅养殖成本高,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冰鲜鱼容易腐败产生生物胺等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经济损失。
3.转食是大口黑鲈养殖中人工饲料代替冰鲜鱼一个必经过程,然而在生产上转食常常会造成肠炎、消化不良和应激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转食是人工鱼苗养殖阶段高死亡率的时期之一,这极大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目前对大口黑鲈苗种转食培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食技巧、规程方面,但转食成功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4.在现有工厂化大口黑鲈水花转食中,由于其不能对饲料进行消化而吸收,结果其肠道被不消化的饲料塞满而堵塞致死。在转食阶段若未经过循循诱食,而是直接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鱼苗,往往会因鱼苗仔鱼采食率直线下降并且消化营养不良,导致仔鱼生长变差和存活率降低,育苗效果差。而较多研究表明转食时间长短会影响转食成功率。若转食时间较短,生物饵料则不能很好诱导仔鱼适应配合饲料,常常表现营养不良,转食效果差,死亡率高。然而转食时间过长,不仅会增加饵料生物的经济成本,而且会因转食的推迟增加转食的难度。
5.除此以外,在传统的工厂化大口黑鲈水花转食过程中,是通过人工全池泼洒饵料从而对大口黑鲈水花进行缓慢训食,但是这样不仅不能保证能够使全池水花都能接受驯食,并且还延长了训食时间。所以如何在较短的转食时间内提高转食成功率,是工厂化大口黑鲈水花转食的关键。
6.现有申请号为202011060270.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大口黑鲈仔鱼转食驯化的方法,其中虽然提及了,温棚水泥池上方设置有黑色遮光顶棚,黑色遮光顶棚中部设置有一盏聚光灯,但仅仅粗浅的利用了大口黑鲈的趋光性,实际上,对于大口黑鲈水花来说,不同的光照强度和光照颜色,对其生长有特殊影响,现目前还未见有对此进行相关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大口黑鲈的转食成功率,从而降低大口黑鲈水花的死亡率,增加养殖效益的提高大口黑鲈水花工厂化转食成功率的方法。
8.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提高大口黑鲈水花工厂化转食成功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池清洁、消毒;
(2)调节养殖池内的养殖水,并提前培训浮游动物;(3)选苗;(4)放苗;(5)早期训食;(6)光照驯养:将紫红色的led光源安置在养殖池上方,调整光照强度在10-30lx,在工厂化驯食的整个阶段都保持黑暗,只有在投喂饵料时打开光源,诱使大口黑鲈幼鱼聚集,方便进行饲料投喂;(7)后期训食;(8)根据鱼苗大小进行多次分级饲育;(9)扩大养殖,完成大口黑鲈水花的转食。
9.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重点在于利用大口黑鲈水花的趋光性,在驯食池内安装紫红色的led光源,并且控制光照强度在10-30lx。从而将大口黑鲈水花聚集在一起,方便于投喂饲料,从而使更多大口黑鲈水花受到转食训练,并且减少驯食时间,从而提高转食成功率以及养殖收益。在养殖过程中基本是避光养殖,在常规养殖时间维持黑暗,利用大口黑鲈底栖的特性,最大程度模仿野外环境,从而增加存活率。
10.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对养殖池内的养殖水的调节过程为,在放苗的前三天进行养水,在养殖池内提前培育的所述浮游动物为轮虫、枝角类浮游动物、桡足类浮游动物中的至少一种。
11.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选苗的具体过程为,观察大口黑鲈水花活力,选择强壮而有顶水现象的大口黑鲈水花,并且观察大口黑鲈水花是否规格整齐,选择规格差异小的大口黑鲈水花。
12.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放苗的具体过程为,早上9点钟左右投放,投放前开充氧机,保证养殖池氧气充足,将装有大口黑鲈水花的氧气袋或桶水放置养殖池内15-30分钟,待氧气袋或桶水内水温与养殖池水温相近再放苗,放苗后5-6小时,再泼洒一次抗应激产品;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抗应激产品为白藜芦醇或姜黄素。
13.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早期驯食的具体过程为,在驯食的早期阶段,主要是以步骤(2)中的提前培育的轮虫、枝角类浮游动物或桡足类浮游动物为食,每隔3天亩用2~3公斤黄豆浆全池泼洒,尽量维持浮游动物的生物数量和存在时间。
14.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7)中,后期训食的具体过程为,在大口黑鲈吃完养殖池中培育的浮游动物后,可以按照10%饲料混合90%鱼浆比例投喂,然后逐渐增加饲料的比例,14~18天后就可以全部转为饲料。
15.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后期训食采用的饲料刚开始为较细的破碎料,以使饲料破碎大小需要与鱼体口裂相适应,确保食性顺利转化。
16.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8)中,根据鱼苗大小进行多次分级饲育的具体过程为,水花经15~20天左右培育,鱼苗体长已达2~3厘米左右,当鱼苗鳞片生长较完整时,为防止鱼苗互相残杀就要及时拉网捕起分筛,按大、中、小三级进行多次分级育饲养,在分筛前后都泼洒抗应激产品,过筛后注意预防有伤口导致细菌性感染。
17.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8)中,扩大养殖,完成大口黑鲈水花的转食的具体过程为,在完成步骤(7)根据鱼苗大小进行多次分级饲育后,再经过10~15天培育,直至大口黑鲈水花的体长达到4~5厘米就可以放到水面扩大养殖。
1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了增加工厂化大口黑鲈水花转食中转食成功率的方法,其转食过程基本是避光养殖,在常规养殖时间维持黑暗,利用大口黑鲈底栖的特性,最大程度模仿野外环境,从而增加存活率;(2)本发明利用大口黑鲈水花的趋光性,在驯食池内安装紫红色的led光源,并且控制光照强度在10-30lx,从而将大口黑鲈水花聚集在一起,方便于投喂饲料,从而使更多大口黑鲈水花受到转食训练,并且减少驯食时间,从而提高转食成功率以及养殖收益;(3)本发明探究了光照强度和颜色对于大口黑鲈水花的聚集作用,利用特殊光照,实现对鲈鱼的摄食、生长和生存率进行明显的改善,其过程简单,成本较低,但是经济效益显著,适宜广泛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工艺条件及优点作用更加清楚明白,结合以下实施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实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0.实施例1:本实施例主要提供提高大口黑鲈水花工厂化转食成功率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养殖池消毒:提前进行养殖池的清洁、消毒,并且进行调水改底。
21.2.调水:在放苗的前三天进行养水,提前培育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
22.3.选苗:首先进行选苗,观察水花活力,选择强壮而有顶水现象的水花为宜;并且观察水花是否规格整齐,优先选择规格差异小的水花。
23.4.放苗:早上9点钟左右投放,投放前开充氧机,保证养殖池氧气充足,将装有水花的氧气袋或桶水放置养殖池内15-30分钟,待氧气袋或桶水内水温与养殖池水温相近再放苗。放苗后5-6小时,再泼洒一次抗应激产品。
24.5.早期驯食:在驯食的早期阶段,主要是以养殖池中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为食,每隔3天亩用2~3公斤黄豆浆全池泼洒,尽量维持浮游动物的生物数量和存在时间。
25.6.“光配方”驯养:将紫红色的led光源安置在养殖池上方,调整光照强度在10-30lx。在工厂化驯食的整个阶段都保持黑暗,只有在投喂饵料时打开光源,诱使大口黑鲈幼鱼聚集,方便进行饲料投喂。
26.7.后期驯食:在大口黑鲈吃完养殖池中的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后,可以按照10%饲料+90%鱼浆比例投喂,然后逐渐增加饲料的比例,大概半个月后就可以全部转为饲料。驯食刚开始为较细的破碎料,以使饲料破碎大小需要与鱼体口裂相适应,确保食性顺利转化。
27.8.分筛:水花经15~20天左右培育,鱼苗体长已达2~3厘米左右,当鱼苗鳞片生长
较完整时,为防止鱼苗互相残杀就要及时拉网捕起分筛,按大、中、小三级进行多次分级育饲养,有利于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在分筛前后都泼洒抗应激产品,过筛后注意预防有伤口导致细菌性感染。
28.9.再经过约10~15天培育至体长达到4~5厘米就可以放到水面扩大养殖。
29.至此,完成大口黑鲈水花的转食。
30.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光照对大口黑鲈水花转食的影响,特别进行如下实验:(1)实验材料实验在大棚内的养殖池内进行,实验用大口黑鲈稚鱼全人工繁育获得。
31.(2)实验过程设置三个完全相同的养殖池,每个养殖池内体积为283m
³
,每个养殖池放样3000尾生长规格整齐的大口黑鲈水花幼苗置于养殖池内。
32.每个养殖池的转食养殖条件相同,均在遮光的孵化大棚内进行。其中一个养殖池为黑暗组,一个养殖池为对照组,一个养殖池为光照组。
33.黑暗组采用不透明的pvc板遮住养殖池,对照组采用大棚内自然光,光照组为在养殖池上方约50cm处添加1个60w的白炽灯,昼夜节律控制为12l:12d。
34.其他转食养殖过程与实施例1提供的养殖过程相同,最后计量每个养殖池内的转食成功的大口黑鲈水花幼苗,计算出转食成功率,结果如下表:表一 每组的转食成功率情况(3)实验结论根据表一内容可知,大口黑鲈水花在完全黑暗环境,具有更高的转食成功率,分析具体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口黑鲈是底栖生物,在黑暗环境中和野外环境更类似,因此,在完全黑暗环境下,转食成功率更高。
35.而对照组的转食成功率高于光照组转食成功率,说明大口黑鲈水花不适宜强光照环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难以想到通过该光照方式提高大口黑鲈转食成功率。
36.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光照颜色对大口黑鲈水花转食的影响,特别进行如下实验:(1)实验材料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37.(2)实验过程设置六个完全相同的养殖池,每个养殖池内体积为283m
³
,每个养殖池放样3000尾生长规格整齐的大口黑鲈水花幼苗置于养殖池内。
38.每个养殖池的转食养殖条件相同,均在遮光的孵化大棚内进行。
39.在每个养殖池上方设置光照强度均为30lx的不同颜色的光照,其中一个养殖池采
用大棚内自然光作为对照组,每日投喂饲料打开光源半个小时。
40.其他转食养殖过程与实施例1提供的养殖过程相同,最后计量每个养殖池内的转食成功的大口黑鲈水花幼苗,计算出转食成功率,结果如下表:表二 每组的转食成功率情况(3)实验结论根据表二内容可知,相较于自然光照的对照组,在喂食的时候进行光照,能够提升大口黑鲈水花的转食成功率,说明大口黑鲈水花虽然畏惧强光,但对于短暂光源,仍具有趋光性。
41.另外,不同颜色光组对大口黑鲈水花转食成功率存在差异,说明大口黑鲈对不同色彩的光源又不同的趋光性,且大口黑鲈水花对紫光组和红光组的适应性最强,可以利用这两种光色来聚集喂食大口黑鲈水花,实现提升大口黑鲈水花的转食成功率。
42.实施例4: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光照强度对大口黑鲈水花转食的影响,特别进行如下实验:(1)实验材料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43.(2)实验过程设置七个完全相同的养殖池,每个养殖池内体积为283m
³
,每个养殖池放样3000尾生长规格整齐的大口黑鲈水花幼苗置于养殖池内。
44.每个养殖池的转食养殖条件相同,均在遮光的孵化大棚内进行。
45.在每个养殖池上方均设置紫红色的led灯,不同养殖池根据光照强度梯度进行照明,其中一个养殖池采用大棚内自然光作为对照组,昼夜节律控制为每日投喂饲料时打开光源半个小时。
46.其他转食养殖过程与实施例1提供的养殖过程相同,最后计量每个养殖池内的转食成功的大口黑鲈水花幼苗,计算出转食成功率,结果如下表:表三 每组的转食成功率情况
(3)实验结论根据表三内容可知,大口黑鲈水花对紫红色led灯的光照强度10~30lx时具有最好的适应性,因此趋光性最强。光照强度过弱的光,无法让大口黑鲈水花感知到,光照强度过大的光会让大口黑鲈躲避。因此可以通过改善大口黑鲈水花喂食的光照颜色和光照轻度,使得大口黑鲈水花进行趋光聚集,实现大口黑鲈水花转食成功率的显著提升。
4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