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及其制备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2224发布日期:2022-09-23 23:3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及其制备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背景技术:

2.蝗虫是严重威胁农牧业生产的重大害虫,目前防治该害虫的方法主要是化学农药防治,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尽管可以有效地控制蝗害,但是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农产品化学农药残留量超标、损害生物多样性、蝗虫抗药性增加、防治成本增加、时常引起人畜中毒的严重事件等不良后果,因此采用可以替代化学农药的防治方法。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的,现有防治蝗虫的方法具有以下问题:1.需要进一步降低对环境毒害和残余毒害;2需要提高对蝗虫作用特异性减少或避免对生态系统其他生物影响;3.优化方法使被毒杀的蝗虫便于集中处理,避免毒素或污染扩散。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研究并优选蝗虫极为敏感的昆虫信息素,在较低使用量下即可取得良好的诱导效果,且属于自然界物质因此不易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污染,也不易使得害虫产生抗药性,对人畜无毒;并且具有多种灵活应用方式,可以和传统农药结合并大大减少农药用量,同时便于集中处理减少了毒素扩散和处理难度;同时通过对蝗虫吸食植物中几种潜在诱导物质进行筛选并结合额外添加剂进一步优化了诱食效果。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蝗虫取食引诱剂,包含1-30wt%先导诱食剂、1-30wt%主诱食剂、1-30wt%辅助诱食剂和0.01-0.5wt%稳定剂;所述先导诱食剂包含碳酰胺类物质;所述稳定剂为沸点150-300℃非极性溶剂;所述主诱食剂包含2-己酮及组分一;所述组分一包含碳原子数5、6、8、9和10的2-烷基酮中任一种及其两种及以上混合物。
5.优选的,还包含10-60wt%增效剂。
6.优选的,所述辅助诱食剂包含己醛、顺-3-己烯醇、苯甲醛、反,反-2,4-己二烯醛、2-甲基-2-戊烯醛、反-2-戊烯醛和反-2-戊醛中一种及其两种及以上混合物。
7.优选的,所述增效剂包含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淀粉中任一种及其两种及以上混合物。
8.优选的,所述增效剂为蔗糖;所述辅助诱食剂为己醛。
9.优选的,所述碳酰胺类物质包含尿素、马尿素中的任一种或二者组合物;所述非极性溶剂包含石蜡油、硅油或植物油脂。
10.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将先导诱食剂、主诱食剂和稳定剂按比例配比混匀,得到所述引诱剂。
11.优选的,所述引诱剂原料还包括辅助诱食剂和增效剂和所述先导诱食剂、主诱食剂和稳定剂按比例配比混匀,得到所述引诱剂。
12.优选的,所述先导诱食剂由动物尿液中直接提取;所述动物尿液包括猪尿。
13.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应用,用于和农药结合化学或生物诱杀,融合入农药中,主动引诱蝗虫接触农药。
14.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应用,用于蝗虫监测,放入蝗虫监测装置,引诱蝗虫进入蝗虫监测区域便于进行监测和图像拍照收集。
15.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应用,放入蝗虫灭杀装置,引诱蝗虫进入蝗虫灭杀装置的灭杀区域从而便于进行集中灭杀。
16.有益效果
17.本发明提出提供一种蝗虫取食引诱剂,具有以下特点:研究并优选蝗虫极为敏感的昆虫信息素,在较低使用量下即可取得良好的诱导效果,且属于自然界物质因此不易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污染,也不易使得害虫产生抗药性,对人畜无毒;并且具有多种灵活应用方式,可以和传统农药结合并大大减少农药用量,同时便于集中处理减少了毒素扩散和处理难度;同时通过对蝗虫吸食植物中几种潜在诱导物质进行筛选并结合额外添加剂进一步优化了诱食效果;2-己酮与其余酮类搭配使用具有优于2-己酮单独使用的作用;碳酰胺类物质例如尿素、马尿素具有更强的挥发性,和酮类搭配使用时可以增大酮类影响范围;酮类和多醛类或烯醇类搭配使用对蝗虫成虫、若虫各阶段综合防治;加入小分子糖类和淀粉物质在和农药等搭配使用时,可以增加蝗虫对毒素摄入量进而增大灭杀率和灭杀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实施例4试验吸引蝗虫实况图;
19.图2为实施例5试验布置图;
20.图3为实施例6试验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22.蝗虫可依靠分布在其触角上的特殊嗅觉器官,获取外界散发信息气味,由于自然选择结果,蝗虫通过对营养丰富植物具有取食倾向,根本原因是对喜食植物部分信息素敏感,通过对植物内信息物质研究,提取具有可引诱蝗虫接近或者取食接触的物质。
23.本文采用液相色谱分析蝗虫喜食的两种作物-玉米和苜蓿茎叶中分子量100-1000之间具有潜在诱食作用的化学物质如下表:
[0024][0025]
发现蝗虫主要诱导信息物质为小分子醛酮及糖类物质,经过对常见农牧作物内部信息素物质筛选并对蝗虫进行诱导试验,定量对表征蝗虫诱食效果表征,具体试验过程如下:取两片a、b等面积试验封闭区,每个区域平均再分为两个a、b区域,a、b区域中心距约50米,分别在在a、b试验区的a区域中心放入100只蝗虫,且在a试验区的b区域中心放置单组分诱食引诱剂物质,b试验区b区域不放置认识物质作为空白对照。过8小时后,分别测算a、b试验区的a区域向b区域蝗虫移动的个数。
[0026]
进一步地发现,小分子酮类具有最优的诱导效果,其效果排序为酮类》醛类》烯醇类》糖类,其根本原因为植物在幼年期内部酮类物质含量较高,且幼年期植物往往营养丰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蝗虫对幼年植物喜食倾向决定了其对酮类诱导物质敏感。
[0027]
进一步地发现,2-戊酮、2-己酮、2-庚酮、2-辛酮、2-壬酮及2-癸酮中2-己酮具有最优的诱导作用;且2-己酮与其余酮类搭配使用具有优于2-己酮单独使用的作用。
[0028]
进一步地研究发现,蝗虫对碳酰胺类物质敏感,且由于碳酰胺类物质例如尿素、马尿素具有更强的挥发性,在自然条件下试验时具备最大的影响范围,和酮类搭配使用时可以增大酮类影响范围,具体试验方式如下:在一片宜蝗区随机放入20片0.5米*0.5米宽的pvc正方形白板,各白板距离相隔10米。随机取5片在白板上涂抹本专利一种2-己酮与其余酮类搭配使用诱食引诱剂,编号1-5,作为试验组一;随机另取5片在白板上涂抹碳酰胺类物质例如尿素、马尿素,编号6-10,作为试验组二;随机另取5片在白板上涂抹碳酰胺类物质和2-己酮与其余酮类搭配使用诱食引诱剂,编号11-15,作为试验组三;最后5片不喷,编号16-20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0片白板正中上方50米左右摆一个垂直向下的摄像头,从早8点-晚6点每隔1小时分别对白板进行拍照,记录照片中蝗虫个数,结果如下表:
[0029]
[0030][0031]
进一步地研究发现,酮类对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成虫诱导能力较强,而对若虫较弱;这是因为若虫不具备飞行迁徙能力,不便于寻找高大的植株,倾向于单子叶牧草和禾本科植物,这和植物组份信息素差别是对应的:苜蓿中含有较多醛类或烯醇类,玉米种则是酮类物质较多。因而出于对蝗虫各阶段综合防治要求,应选择酮类和多醛类或烯醇类搭配使用。
[0032]
进一步地研究发现,小分子糖类和淀粉物质主要对进食量有影响,其原因是淀粉和小分子糖类是高效供能物质,便于生物体迅速补充能量;但由于其挥发性不强,不能直接对嗅觉感知的蝗虫造成影响。其意义在于在和农药等搭配使用时,可以增加蝗虫对毒素摄入量进而增大灭杀率和灭杀效率。
[0033]
在以上基础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蝗虫取食引诱剂,包含1-30wt%先导诱食剂、1-30wt%主诱食剂和0.01-0.5wt%稳定剂;所述先导诱食剂包含碳酰胺类物质;所述稳定剂为沸点150-300℃非极性溶剂;所述主诱食剂包含2-己酮及组分一;所述组分一包含碳原子数5、6、8、9和10的2-烷基酮中任一种及其两种及以上混合物。
[0034]
优选的,还包含1-30wt%辅助诱食剂和10-60wt%增效剂。
[0035]
优选的,所述辅助诱食剂包含己醛、顺-3-己烯醇、苯甲醛、反,反-2,4-己二烯醛、2-甲基-2-戊烯醛、反-2-戊烯醛和反-2-戊醛中一种及其两种及以上混合物。
[0036]
优选的,所述增效剂包含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淀粉中任一种及其两种及以上混合物。
[0037]
优选的,所述碳酰胺类物质包含尿素、马尿素中的任一种或二者组合物;所述非极性溶剂包含石蜡油、硅油或植物油脂。
[0038]
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将先导诱食剂、主诱食剂和稳定剂按比例配比混匀,得到所述引诱剂。
[0039]
优选的,所述引诱剂原料还包括辅助诱食剂和增效剂和所述先导诱食剂、主诱食剂和稳定剂按比例配比混匀,得到所述引诱剂。
[0040]
优选的,所述先导诱食剂由动物尿液中直接提取;所述动物尿液包括猪尿。
[0041]
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应用,用于和农药结合化学或生物诱杀,融合入农药中,主动引诱蝗虫接触农药。
[0042]
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应用,用于蝗虫监测,放入蝗虫监测装置,引诱蝗虫进入
蝗虫监测区域便于进行监测和图像拍照收集。
[0043]
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应用,放入蝗虫灭杀装置,引诱蝗虫进入蝗虫灭杀装置的灭杀区域从而便于进行集中灭杀。
[0044]
实施例1
[0045]
在已公开实施例基础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蝗虫取食引诱剂,包含1wt%先导诱食剂、30wt%主诱食剂、1wt%辅助诱食剂和0.01wt%稳定剂;所述先导诱食剂包含碳酰胺类物质;所述稳定剂为沸点150℃非极性溶剂;所述主诱食剂包含2-己酮及2-辛基酮。
[0046]
优选的,还包含60wt%增效剂。
[0047]
优选的,所述辅助诱食剂包含己醛。
[0048]
优选的,所述增效剂为蔗糖。
[0049]
优选的,所述碳酰胺类物质为尿素。
[0050]
优选的,所述非极性溶剂为石蜡油。
[0051]
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将先导诱食剂、主诱食剂和稳定剂按比例配比混匀,得到所述引诱剂。
[0052]
优选的,所述引诱剂原料还包括辅助诱食剂和增效剂和所述先导诱食剂、主诱食剂和稳定剂按比例配比混匀,得到所述引诱剂。
[0053]
优选的,所述先导诱食剂由动物尿液中直接提取。
[0054]
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应用,可用于和农药结合化学或生物诱杀,融合入农药中,主动引诱蝗虫接触农药。
[0055]
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应用,可用于蝗虫监测,放入蝗虫监测装置,引诱蝗虫进入蝗虫监测区域便于进行监测和图像拍照收集。
[0056]
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应用,可放入蝗虫灭杀装置,引诱蝗虫进入蝗虫灭杀装置的灭杀区域从而便于进行集中灭杀。
[0057]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研究并优选蝗虫极为敏感的昆虫信息素,在较低使用量下即可取得良好的诱导效果,且属于自然界物质因此不易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污染,也不易使得害虫产生抗药性,对人畜无毒;
[0058]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具有多种灵活应用方式,可以和传统农药结合并大大减少农药用量,同时便于集中处理减少了毒素扩散和处理难度;
[0059]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同时通过对蝗虫吸食植物中几种潜在诱导物质进行筛选并结合额外添加剂进一步优化了诱食效果;
[0060]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2-己酮与其余酮类搭配使用具有优于2-己酮单独使用的作用;
[0061]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碳酰胺类物质例如尿素、马尿素具有更强的挥发性,和酮类搭配使用时可以增大酮类影响范围;
[0062]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酮类和多醛类或烯醇类搭配使用对蝗虫成虫、若虫各阶段综合防治;
[0063]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加入小分子糖类和淀粉物质在和农药等搭配使用时,可以增加蝗虫对毒素摄入量进而增大灭杀率和灭杀效率。
[0064]
实施例1a
[0065]
在已公开实施例基础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蝗虫取食引诱剂,包含1wt%先导诱食剂、30wt%主诱食剂、1wt%辅助诱食剂、0.01wt%稳定剂、60wt%增效剂;先导诱食剂为碳酰胺类物质;稳定剂为沸点150℃非极性溶剂;主诱食剂为质量比1:1的2-己酮及2-辛基酮;辅助诱食剂为己醛;增效剂为蔗糖;碳酰胺类物质为尿素;非极性溶剂为石蜡油。
[0066]
实施例1b
[0067]
在已公开实施例基础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蝗虫取食引诱剂,包含1wt%先导诱食剂、30wt%主诱食剂、1wt%辅助诱食剂、0.01wt%稳定剂、60wt%增效剂;先导诱食剂为碳酰胺类物质;稳定剂为沸点150℃非极性溶剂;主诱食剂为质量比1:1的2-己酮及2-辛基酮;辅助诱食剂为己醛;碳酰胺类物质为尿素;非极性溶剂为石蜡油;增效剂为葡萄糖。
[0068]
实施例1c
[0069]
在已公开实施例基础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蝗虫取食引诱剂,包含1wt%先导诱食剂、30wt%主诱食剂、1wt%辅助诱食剂、0.01wt%稳定剂、60wt%增效剂;先导诱食剂为碳酰胺类物质;稳定剂为沸点150℃非极性溶剂;主诱食剂为质量比1:1的2-己酮及2-辛基酮;辅助诱食剂为己醛;碳酰胺类物质为尿素;非极性溶剂为石蜡油;增效剂为果糖。
[0070]
实施例1d
[0071]
在已公开实施例基础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蝗虫取食引诱剂,包含1wt%先导诱食剂、30wt%主诱食剂、1wt%辅助诱食剂、0.01wt%稳定剂、60wt%增效剂;先导诱食剂为碳酰胺类物质;稳定剂为沸点150℃非极性溶剂;主诱食剂为质量比1:1的2-己酮及2-辛基酮;辅助诱食剂为己醛;碳酰胺类物质为尿素;非极性溶剂为石蜡油;增效剂为麦芽糖。
[0072]
实施例1e
[0073]
在已公开实施例基础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蝗虫取食引诱剂,包含1wt%先导诱食剂、30wt%主诱食剂、1wt%辅助诱食剂、0.01wt%稳定剂、60wt%增效剂;先导诱食剂为碳酰胺类物质;稳定剂为沸点150℃非极性溶剂;所述主诱食剂为质量比1:1的2-己酮及2-辛基酮;辅助诱食剂为己醛;增效剂为蔗糖;碳酰胺类物质为尿素;非极性溶剂为石蜡油;增效剂为淀粉。
[0074]
实施例1f
[0075]
在已公开实施例基础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蝗虫取食引诱剂,包含1wt%先导诱食剂、30wt%主诱食剂、1wt%辅助诱食剂、0.01wt%稳定剂、60wt%增效剂;先导诱食剂为碳酰胺类物质;稳定剂为沸点150℃非极性溶剂;主诱食剂为质量比1:1的2-己酮及2-辛基酮;辅助诱食剂为顺-3-己烯醇;增效剂为蔗糖;碳酰胺类物质为尿素;非极性溶剂为石蜡油。
[0076]
实施例1g
[0077]
在已公开实施例基础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蝗虫取食引诱剂,包含1wt%先导诱食剂、30wt%主诱食剂、1wt%辅助诱食剂、0.01wt%稳定剂、60wt%增效
剂;先导诱食剂为碳酰胺类物质;稳定剂为沸点150℃非极性溶剂;主诱食剂为质量比1:1的2-己酮及2-辛基酮;辅助诱食剂为己醛、顺-3-己烯醇质量比1:1混合物;增效剂为蔗糖;碳酰胺类物质为尿素;非极性溶剂为石蜡油。
[0078]
实施例2
[0079]
在已公开实施例基础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蝗虫取食引诱剂,包含30wt%先导诱食剂、1wt%主诱食剂、30wt%辅助诱食剂和0.5wt%稳定剂;所述先导诱食剂包含碳酰胺类物质;所述稳定剂为沸点300℃非极性溶剂;所述主诱食剂包含2-己酮及2-庚酮和2-壬酮。
[0080]
优选的,还包含10wt%增效剂。
[0081]
优选的,所述辅助诱食剂包含己醛、顺-3-己烯醇、苯甲醛、反,反-2,4-己二烯醛、2-甲基-2-戊烯醛、反-2-戊烯醛和反-2-戊醛的混合物。
[0082]
优选的,所述增效剂包含蔗糖、葡萄糖。
[0083]
优选的,所述碳酰胺类物质为马尿素。
[0084]
优选的,所述非极性溶剂为硅油。
[0085]
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将先导诱食剂、主诱食剂和稳定剂按比例配比混匀,得到所述引诱剂。
[0086]
优选的,所述引诱剂原料还包括辅助诱食剂和增效剂和所述先导诱食剂、主诱食剂和稳定剂按比例配比混匀,得到所述引诱剂。
[0087]
优选的,所述先导诱食剂由猪尿液中直接提取。
[0088]
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应用,可用于和农药结合化学或生物诱杀,融合入农药中,主动引诱蝗虫接触农药。
[0089]
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应用,可用于蝗虫监测,放入蝗虫监测装置,引诱蝗虫进入蝗虫监测区域便于进行监测和图像拍照收集。
[0090]
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应用,可放入蝗虫灭杀装置,引诱蝗虫进入蝗虫灭杀装置的灭杀区域从而便于进行集中灭杀。
[0091]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研究并优选蝗虫极为敏感的昆虫信息素,在较低使用量下即可取得良好的诱导效果,且属于自然界物质因此不易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污染,也不易使得害虫产生抗药性,对人畜无毒;
[0092]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具有多种灵活应用方式,可以和传统农药结合并大大减少农药用量,同时便于集中处理减少了毒素扩散和处理难度;
[0093]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同时通过对蝗虫吸食植物中几种潜在诱导物质进行筛选并结合额外添加剂进一步优化了诱食效果;
[0094]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2-己酮与其余酮类搭配使用具有优于2-己酮单独使用的作用;
[0095]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碳酰胺类物质例如尿素、马尿素具有更强的挥发性,和酮类搭配使用时可以增大酮类影响范围;
[0096]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酮类和多醛类或烯醇类搭配使用对蝗虫成虫、若虫各阶段综合防治;
[0097]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加入小分子糖类和淀粉物质在和农药等搭配使用时,可以增
加蝗虫对毒素摄入量进而增大灭杀率和灭杀效率。
[0098]
实施例3
[0099]
在已公开实施例基础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蝗虫取食引诱剂,包含15wt%先导诱食剂、15wt%主诱食剂、20wt%辅助诱食剂和0.2wt%稳定剂;所述先导诱食剂包含碳酰胺类物质;所述稳定剂为沸点200℃非极性溶剂;所述主诱食剂包含2-己酮及2-壬基酮。
[0100]
优选的,还包含50wt%增效剂。
[0101]
优选的,所述辅助诱食剂为己醛、顺-3-己烯醇、苯甲醛混合物。
[0102]
优选的,所述增效剂为蔗糖和淀粉混合物。
[0103]
优选的,所述碳酰胺类物质为尿素、马尿素组合物。
[0104]
优选的,所述非极性溶剂为植物油脂。
[0105]
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将先导诱食剂、主诱食剂和稳定剂按比例配比混匀,得到所述引诱剂。
[0106]
优选的,所述引诱剂原料还包括辅助诱食剂和增效剂和所述先导诱食剂、主诱食剂和稳定剂按比例配比混匀,得到所述引诱剂。
[0107]
优选的,所述先导诱食剂由动物尿液中直接提取。
[0108]
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应用,可用于和农药结合化学或生物诱杀,融合入农药中,主动引诱蝗虫接触农药。
[0109]
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应用,可用于蝗虫监测,放入蝗虫监测装置,引诱蝗虫进入蝗虫监测区域便于进行监测和图像拍照收集。
[0110]
一种农林草蝗虫引诱剂的应用,可放入蝗虫灭杀装置,引诱蝗虫进入蝗虫灭杀装置的灭杀区域从而便于进行集中灭杀。
[0111]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研究并优选蝗虫极为敏感的昆虫信息素,在较低使用量下即可取得良好的诱导效果,且属于自然界物质因此不易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污染,也不易使得害虫产生抗药性,对人畜无毒;
[0112]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具有多种灵活应用方式,可以和传统农药结合并大大减少农药用量,同时便于集中处理减少了毒素扩散和处理难度;
[0113]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同时通过对蝗虫吸食植物中几种潜在诱导物质进行筛选并结合额外添加剂进一步优化了诱食效果;
[0114]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2-己酮与其余酮类搭配使用具有优于2-己酮单独使用的作用;
[0115]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碳酰胺类物质例如尿素、马尿素具有更强的挥发性,和酮类搭配使用时可以增大酮类影响范围;
[0116]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酮类和多醛类或烯醇类搭配使用对蝗虫成虫、若虫各阶段综合防治;
[0117]
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加入小分子糖类和淀粉物质在和农药等搭配使用时,可以增加蝗虫对毒素摄入量进而增大灭杀率和灭杀效率。
[0118]
实施例4
[0119]
选取实施例1公开方法制备取食引诱剂,如图1所示,在一片宜蝗区随机放入10片
0.5米*0.5米宽的pvc正方形白板,各白板距离相隔10米。随机取5片在白板上涂抹诱食引诱剂,编号1-5,作为试验组。另5片不喷,编号6-10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0片白板正中上方50米左右摆一个垂直向下的摄像头,从早8点-晚6点每隔1小时分别对白板进行拍照,记录照片中蝗虫个数。
[0120]
试验数据如下:
[0121][0122]
试验数据表明结果,试验组涂抹本专利一种农林草蝗虫诱食引诱剂的白板的蝗虫合计监测到267只,平均每次5.34只,对照组白板上的蝗虫合计监测到29只,平均每次0.58只。试验组蝗虫的引诱数量是对照组的9倍以上,二者差异极显著,说明该农林草蝗虫诱食引诱剂可以有效引诱蝗虫。
[0123]
实施例4a
[0124]
选取实施例1a-1g公开方法制备取食引诱剂,如图1所示,在一片宜蝗区随机放入10片0.5米*0.5米宽的pvc正方形白板,各白板距离相隔10米。随机取5片在白板上涂抹诱食引诱剂,编号1-5,作为试验组。分别在35片白板正中上方50米左右摆一个垂直向下的摄像头,从早8点-晚6点每隔1小时分别对白板进行拍照,统计记录照片中蝗虫总数。
[0125]
试验数据如下:
[0126]
组别实施例1a实施例1b实施例1c实施例1d实施例1e实施例1f实施例1g合计185168159173164172232
[0127]
实施例1a-实施例1c显示以蔗糖为增效剂的样品吸引了最多的蝗虫数量,具有最优的诱食效果;进一步地,实施例1e-实施例1g显示,样品中包含辅助诱食剂包含质量比1:1的己醛、顺-3-己烯醇的方案优于分别以己醛、顺-3-己烯醇做单一辅助诱食剂的方案,其吸
引了最多的蝗虫数量,具有最优的诱食效果。
[0128]
实施例5
[0129]
如图2所示,取两片a、b等面积试验封闭区,每个区域平均再分为两个a、b区域,a、b区域中心距约50米,分别在在a、b试验区的a区域中心放入100只蝗虫,且在a试验区的b区域中心放置本发明农林草蝗虫诱食引诱剂,b试验区b区域不放置认识物质作为空白对照。过8小时后,分别测算a、b试验区的a区域向b区域蝗虫移动的个数。
[0130]
试验数据如下:
[0131]
试验区abb区蝗虫个数76只23只
[0132]
试验数据表明结果,试验a区是试验区b区蝗虫诱集移动个数的3倍左右,二者差异极显著。在试验a区放置有本发明农林草蝗虫诱食引诱剂,能够明显引诱a区蝗虫向b区聚集。而对照组试验区b,则无明显引诱效果。说明该农林草蝗虫诱食引诱剂可以有效引诱蝗虫。
[0133]
实施例6
[0134]
如图3所示,取两片a、b等面积试验封闭区,每个区域平均再分为两个a、b区域,a、b区域中心距约100米,分别在在a、b试验区的a区域中心放入100只蝗虫,且在a试验区的b区域中心放置本发明农林草蝗虫诱食引诱剂,b试验区b区域不放置认识物质作为空白对照。过8小时后,分别测算a、b试验区的a区域向b区域蝗虫移动的个数。
[0135]
试验数据如下:
[0136]
试验区abb区蝗虫个数43只7只
[0137]
试验数据表明结果,试验a区是试验区b区蝗虫诱集移动个数的6倍左右,二者差异显著,在试验a区放置有本发明农林草蝗虫诱食引诱剂,在相聚100米的距离依然能够相较空白对照能够明显看出该农林草蝗虫诱食引诱剂可以有效引诱蝗虫。
[0138]
实施例7
[0139]
在已公开实施例基础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蝗虫取食引诱剂,不包含增效剂,其余同实施例1,取两片a、b、c、d等面积试验封闭区,每个区域平均再分为两个a、b区域,a、b区域中心距约100米,分别在在a、b、c、d试验区的a区域中心放入100只蝗虫,且在a试验区的b区域中心放置实施例1农林草蝗虫诱食引诱剂;b试验区b区域放置实施例7作为空白对照;c试验区同a并增加适量农药,其中农药90%致死量为虫体重0.05-0.1

;d试验区同b并增加适量农药,其中农药90%致死量为虫体重0.05-0.1

;过8小时后,分别测算a、b、c、d试验区的a区域向b区域蝗虫移动的个数。
[0140][0141]
试验结果发现,加入小分子糖类和淀粉物质的实施例1与农药结合杀虫效果明显
优于实施例1引诱剂产品,主要是因为小分子糖类和淀粉物质对蝗虫进食量及毒素摄入量有明显影响,其原因是淀粉和小分子糖类是高效供能物质,便于生物体迅速补充能量;但由于其挥发性不强,不能直接对嗅觉感知的蝗虫造成影响。其意义在于在和农药等搭配使用时,可以增加蝗虫对毒素摄入量进而增大灭杀率和灭杀效率。
[0142]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案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