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海产品养殖领域,详细地讲是一种牡蛎与海带海上生态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2.众所周知,海水养殖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长期单一品种高密度养殖,造成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同时导致养殖品种产量及品质的下降。牡蛎养殖就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养殖品种单一,养殖规模增长迅速,而且牡蛎食量特别大,一只4两的牡蛎一天可滤食400l海水,在没有外部营养补充的情况下,牡蛎养殖海区基础生物量下降较快,牡蛎“吃不饱”、肥满度下降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若无有效措施,将严重影响牡蛎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已成为牡蛎产业发展的“瓶颈”。牡蛎养殖是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要保证牡蛎产品品质,必须解决牡蛎肥满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牡蛎与海带海上生态养殖的方法,该方法可提高牡蛎的肥满度和养殖产量,而且操作简单。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牡蛎与海带海上生态养殖的方法,采用筏式吊养,筏式吊养主体部分由浮漂、平行设置的筏架、养殖笼、梗绳、木桩组成,每台筏架由两组梗绳和木桩固定,木桩打入海底土层,梗绳绑在木桩上,浮漂用系绳固定在筏架上,使筏架浮在海面上,其特征是,
5.a.养殖笼用系绳间隔吊挂在筏架上,相邻的养殖笼之间的距离为1.0m-1.5m,养殖笼为12~15层,每层装入牡蛎苗15~25个;
6.b.在每台筏架上相邻养殖笼中间的筏架上用系绳固定海带苗绳,每年的11月份,水温为0~19℃,在海带苗绳上夹海带苗,进行垂养,或者,在相邻的两台筏架之间用系绳固定有海带苗绳,每年的11月份,水温为0~19℃,在海带苗绳上夹海带苗,进行平养;
7.c.一根海带苗绳上夹海带苗25~30株,海带苗长15cm以上;
8.d.海带苗挂养在筏架上,一直不收获,至海带停止生长,叶片边缘加剧脱落直至死亡;
9.e.海带生长过程中叶片不断脱落,形成有机碎屑为牡蛎提供饵料,牡蛎滤食海水中的单胞藻和有机碎屑,为牡蛎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饵料,同时牡蛎的排泄物还可为海带生长提供氮肥;
10.f.到次年11月份再系养海带苗,重复牡蛎和海带生态养殖;
11.g.当牡蛎出肉率≥15%时即可收获,牡蛎收获后可继续通过养殖笼3装入牡蛎苗进行养殖。
12.所述的筏架的设置要求筏向与海水流向垂直。
13.所述的筏架有效长度为85~95m,筏间距≥12m。
14.所述的海带苗绳与养殖笼固定点的间距0.5~0.75m。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可提高牡蛎的肥满度和养殖产量,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同时有利于碳汇渔业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7.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浮漂,2.筏架,3.养殖笼,4.海带苗绳,5.梗绳,6.木桩。
具体实施方式
19.在图中,本发明采用筏式吊养,筏式吊养主体部分由浮漂1、平行设置的筏架2、养殖笼3、梗绳5、木桩6组成,每台筏架的设置要求筏向与海水流向垂直,筏架有效长度为85~95m,筏间距≥12m,每台筏架2由两组梗绳5和木桩6固定,木桩6打入海底土层约3m~4m深,,梗绳5绑在木桩6下端二分之一处,浮漂1用系绳固定在筏架2上,使筏架2浮在海面上,养殖笼3用系绳间隔吊挂在筏架2上,相邻的养殖笼3之间的距离为1.0m-1.5m,养殖笼3为12~15层,每层装入牡蛎苗15~25个;在每台筏架2上相邻养殖笼3中间的筏架2上用系绳固定海带苗绳4,所述的海带苗绳与养殖笼固定点的间距0.5~0.75m,每年的11月份,水温为0~19℃,在海带苗绳4上夹海带苗,进行垂养,或者,在相邻的两台筏架2之间用系绳4固定有海带苗绳4,每年的11月份,水温为0~19℃,在海带苗绳4上夹海带苗,进行平养;一根海带苗绳4上夹海带苗25~30株,海带苗长15cm以上;海带苗挂养在筏架2上,一直不收获,至海带4停止生长,叶片边缘加剧脱落直至死亡;海带生长过程中叶片不断脱落,形成有机碎屑为牡蛎提供饵料,牡蛎滤食海水中的单胞藻和有机碎屑,为牡蛎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饵料,同时牡蛎的排泄物还可为海带生长提供氮肥;到次年11月份再系养海带苗,重复牡蛎和海带生态养殖;当牡蛎出肉率≥15%时即可收获,牡蛎收获后可继续通过养殖笼装入牡蛎苗进行养殖。
20.海带的生长特性是居间生长,即在其柄与叶片连接处分化出生长部,生长部不断分生出新细胞,使叶片长度增加;当海带长度达到15cm以上时,叶梢开始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当海带长到1m左右的薄嫩期阶段,藻体生长速度加快,梢部脱落也加快,一般在5月上旬藻体生长速度达到平衡,其鲜重也接近最大值;随着水温的升高,生长速度减慢,脱落速度加快,其干重增长加快,到6月上旬干重达到最大值。海带生长的最高温度是20℃,当7月水温上升到20℃以上,海带叶片脱落速度加剧,藻体由大变小,直到全部脱落死亡。因此海带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其叶片是边生长边脱落。
21.本发明充分利用海带的生长特点,将海带挂养在牡蛎筏架上,一直不收获。在11月至翌年5月,海水水温适宜,一般在0~19℃,海带4正常生长,叶梢虽然脱落,但叶片不断增长可达2~4米长,至6~9月份,当海水水温达到至20℃以上,海带4停止生长,叶片边缘加剧脱落直至死亡。因此,在海带的整个生长期间,叶梢不断脱落产生的有机碎屑,为牡蛎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饵料,海带成为天然的“缓释饵料”,促进牡蛎增肥,提高牡蛎产品品质。到11月份再系养海带苗,重复牡蛎和海带和生态养殖。
22.裙带菜和海带类似,其叶片也是边生长边脱落,但裙带菜生长的适温范围是5~15℃,一般是在5月份开始成熟,6月份以后水温升高,裙带菜停止生长,叶片加剧脱落直至死
亡。其耐高温能力比海带低,因而叶片脱落持续时间比海带短。
23.因此本发明的海带也可换成裙带菜,或者同时挂养海带和裙带菜。
24.牡蛎筏架的设置应在高潮时也能够保持较为松弛的状态为好,且能够随风浪有一定的浮动幅度。绑浮漂的绳扣要结紧结死,系绳与筏架的衔接处要绑紧。养殖笼应用系绳固定在筏架上,不能左右滑动。
25.牡蛎养殖海域附近还可投放深水网箱进行海水鱼类养殖,建立鱼贝藻混养的生态体系。
26.以下是专利申请人的实验资料:
27.1.养殖海域:在乳山南部海域,离岸18km,水域开阔、海流通畅、风浪较小,水深15m~25m,盐度约30
‰
,底质为平坦的泥沙质底。养殖区周边没有工业废水、农业或生活污水的排放,水质符合ny5362-2010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
28.2.养殖筏架及生态养殖
29.设置牡蛎养殖面积100亩(每亩设置4台筏架),养殖筏架400台,主体部分由浮漂1、筏架2、养殖笼3、梗绳5、木桩6组成,一台筏架2由两组梗绳5和木桩6固定,木桩6打入海底土层约3m~4m深,梗绳5绑在木桩6下端二分之一处,浮漂1用系绳固定在筏架2上,使筏架2浮在海面上。
30.一台牡蛎养殖筏架2长度约100m,筏架2上吊挂牡蛎养殖笼3的数量80个,在11月份,将牡蛎苗(体长5-7cm,体重约100g/个)装入养殖笼3内,养殖笼为14层,每层装牡蛎苗15个,每笼装牡蛎苗210个,重约21kg;在牡蛎养殖筏架2上的两个养殖笼3之间系养海带苗绳4,每根海带苗绳4夹养海带苗约25株,海带苗长15cm以上,每台牡蛎养殖筏架2可系养海带苗绳80根,夹养海带约2000株,吊养牡蛎苗1680kg。400台筏架可吊养牡蛎苗672000kg,夹养海带800000株。筏架之间的间距约25m,养殖笼之间间距约1.2m,海带与养殖笼的固定点的间距约0.6m,养殖水层为1m左右。
31.海带生长过程中叶片不断脱落,形成有机碎屑为牡蛎提供饵料,牡蛎滤食海水中的单胞藻和有机碎屑,提高海水透明度,有利于海带进行光合作用,同时牡蛎的排泄物还可为海带生长提供氮肥,海带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提高海水中的溶氧量,有利于牡蛎的生长,因此,牡蛎和海带之间互相促进生长,建立友好的生态体系。
32.在一年的生产过程中海带一直不收获,作为天然的“缓释饵料”,其叶片脱落产生的有机碎屑为海区内的牡蛎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饵料,促进牡蛎增肥,提高牡蛎产品品质。
33.到11月份再继续夹养海带4,重复牡蛎和海带和生态养殖。
34.3.日常管理
35.每隔3天~5天到海上巡查,检查浮漂、筏架、养殖笼等是否牢固,确保每台筏架松紧一致,保证生产安全,各个养殖笼保持在同一水层,并保证海带受光均匀。随着笼内牡蛎和海带的生长及时补加浮漂,避免筏架载重过重造成下沉。注意观察天气变化,强风来临前,应注意筏架的浮力不要过大,可采取减漂、压石等办法对筏架进行防护;强风过后,要及时检查,修整受损的设施。在高温期及附着生物大量附着的季节,应适当调至深水层。
36.由于养殖海区风浪冲击或者夹苗不牢等原因,不时有海带脱落,故在挂苗后需经常检查,适时补苗。
37.牡蛎养殖时间超过4个月,养殖笼附着的杂藻、淤泥等影响到笼内水交换或牡蛎个体增大后生长空间受限时,如不能及时出售,应进行分笼操作,不同规格的牡蛎装笼挂于相应的海区继续养殖,同时在分笼过程中注意清除各种附着生物以及肉食性腹足类、甲壳类等敌害生物。
38.4.收获
39.当牡蛎出肉率≥15%时即可收获,11月投放的牡蛎苗可从12月开始收获,一直持续至翌年5月。牡蛎可全年养殖,收获后可继续放苗养殖。海带一直不收获,类似种树,在适宜的时间补充缺损的海带苗。
40.5.产量增长
41.通过上述养殖方式养殖的牡蛎个体大、肥满度高、品质好,海上养殖100亩牡蛎设置400台筏架,每台筏架可产牡蛎3360kg,亩产约13400kg,而传统养殖方式每台筏架可产牡蛎2560kg,亩产量约10240kg,产量提高31.25%。牡蛎产品品质高,市场价值也高,竞争力强。
42.海上养殖100亩牡蛎设置400台筏架,可挂养海带800000株,海带在生长过程中按每株平均2kg计算,总重约1600000kg,亩产量约16000kg。按10kg海带转化1kg牡蛎肉,海带有效转化率50%计算,16000kg海带可转化牡蛎肉800kg,牡蛎肉的重量约占整个牡蛎的20%,即可转化牡蛎4000kg,牡蛎苗到成品牡蛎以增重一倍计算,可增肥牡蛎8000kg。
43.6.生态效益
44.上述牡蛎和海带生态养殖方法,海上养殖100亩牡蛎设置400台筏架,可挂养海带800000株,海带一直不收获,还要定期补充缺损的海带苗,类似在海上种树,不断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可形成海带养殖碳汇。海带干重中碳的平均含量为31.2%,800000株海带按每株平均2kg计算,总重约160000kg,海带干鲜比按1:6计算,可换算成干海带约26667kg,即可固碳8320kg,折合成固定二氧化碳约29714kg。
45.7.总结
46.上述牡蛎和海带生态养殖的方法,在不影响牡蛎养殖现有规模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牡蛎养殖产量和产品品质,同时缩短牡蛎育肥期,降低人工、燃料、养殖材料等成本,经济效益显著;而且海带养殖形成一定量的海带碳汇,生态效益显著。该方法可大面积推广,调动渔民养殖积极性,促进就业,有利于牡蛎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渔业碳汇经济发展,同时可带动运输、加工、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