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海捕野生梭子蟹暂养成活率的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39108发布日期:2022-09-16 23:2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海捕野生梭子蟹暂养成活率的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海捕野生梭子蟹养殖成活率的养殖池。


背景技术:

2.海捕野生梭子蟹暂养过程中,极大死亡率来自病害,主要包括“牛奶”病,甲壳溃疡病,水印病等。传统的海捕野生梭子蟹经过长距离的运输,受到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再加上养殖地远离捕捞地,养殖场不具备有捕捞地水质和新鲜饵料,蟹的生长环境也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且摄食不均,导致梭子蟹极易生病而死亡,同时品质不好,从而大大降低养殖人员收入,因此设计一种能够精准给药、提高暂养成活率的养殖池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3.现有技术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例如现有专利:marine aquaculture system wo2010017172a2该专利提供一种用于种植海洋生物的海水养殖系统,提高了养殖对象成活率,实现了高效养殖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提高海捕野生梭子蟹暂养成活率的养殖池。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海捕野生梭子蟹暂养成活率的养殖池,包括:第一池体,所述第一池体下方设有总开关阀,所述第一池体侧方水平均布设有四个养殖场所,所述养殖场所与第一池体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养殖场所上方设有一清洁系统控制板,所述养殖场所与第一池体之间连接的管道上布设有第一马达泵,所述养殖场所进口端的管道上均布设有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第三开关阀。
6.第一池体能够存放各类药物以及梭子蟹日常所需的食物,将养殖场所主要划分为四个区域,一是为了区别不同生长周期的梭子蟹,区别不同健康程度、不同大小的蟹;二是不同生长周期的梭子蟹所需食物与处理疾病的用药不同,划分区域是为了进行差异化给药和除菌保护,布设不同的开关阀能够达到单独给药的效果,进行差异化给药的方法也很简捷,例如,需要单独给三号养殖场所供药时,则需关闭第三开关阀,待第一池体内溶液排尽时关闭总开关阀和第一马达泵即可完成单独给三号养殖场所供药。
7.污水处理系统,所述污水处理系统设于养殖场所外侧,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输入管道,所述废水输入管道与顶盖焊接,所述顶盖下方设有废水处理滚筒,所述废水处理滚筒内部垂直设有滑动支撑架,所述滑动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一片滤网,所述废水处理滚筒内壁环绕设置加热模组,所述废水处理滚筒下端一侧设有废水输出通道,所述废水输出通道下方设有滚筒下端内胆,且滚筒下端内胆与废水处理滚筒位于同一轴线并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所述滚筒下端内胆下方设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方均布设有三处通孔,所述通孔以底部支撑座中心为圆心呈三角形分布,所述滚筒下端内胆下方设有三处底部支撑圆柱,所述底部支撑圆柱通过通孔与支撑底座固定连接。
8.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清理从养殖场所输送来的水体中的细小污染物,设于污水处理器下方的废水处理滚筒能够独立于滚筒下端内胆旋转,与废水处理滚筒连接的滑动支撑架随滚筒一起旋转,由于滑动支撑架上固定连接一片滤网,由于细小污染物易吸附的特性,因此能在网片在旋转时会将细小污染物吸附于网片上,达到充分过滤污染物的目的,又因为废水处理滚筒旋转时会产生离心力,因此在滚筒下端内胆下方设置的三处底部支撑圆柱与位于底部支撑座上方的三处通孔固定连接,此外,通孔底部安置有海绵垫,能够极大程度缓解由于废水处理滚筒旋转带来的磨损。
9.滑动支撑架两端各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动支撑架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滑块呈水平放置于废水处理滚筒内壁上的t型槽内。
10.滑动支撑架的尺寸厚度恰好贴合t型槽深度,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废水处理滚筒工作时将滑动支撑架甩飞出装置,同时,滑动支撑架在工作时由于流动水体的内力作用下会发生沿着t型槽y轴方向的位移,使有效过滤的面积增大,有利于剔除水体中的杂质,同时在滑动作用下上下位移的滑动支撑架以及其上部的滤网能够较大程度与旋转中心的水体接触,水中的颗粒物与滤网接触被截留,在滤网上下位移过程中滤网上的截留的颗粒物分布均匀程度能够得到提高,避免颗粒物集中在滤网上某一区域造成该区域的滤网截留效果下降,同时,未被截留的颗粒物由于滤网的拦截效果,其向底部落下,在底部的水流再次与未被截留的颗粒物混合并带动颗粒物上移,促进颗粒物再次与滤网接触,以此实现过滤效果的提升。
11.滚筒下端内胆内部设有电机主体,所述电机主体左端设有转轴,所述废水处理滚筒能够相对滚筒下端内胆旋转,即两者连接端设有圆锥滚子轴承,所述转轴上设有与齿圈对应的直齿圆柱齿轮,同时废水处理滚筒内壁设有与直齿圆柱齿轮相对应的齿圈。
12.当污水处理系统工作时,主要工作即废水处理滚筒旋转带动滤网过滤水体中的杂质,因此需要在滚筒下端内胆处放置一个电机主体以控制滚筒旋转,考虑到滚筒旋转时会产生晃动,因此滚筒下端内胆采用圆锥滚子轴承以及外包络的形式限制滚筒旋转时产生的晃动,保护废水处理滚筒。
13.养殖场所内壁设有一个射流装置,所述养殖场所内底部设有底部清洁装置,所述养殖场所内底部设有喷淋系统,且喷淋系统与底部清洁装置水平对应设置,所述养殖场所内侧上方设有一滤网,所述养殖场所正上方设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位于清洁系统控制板上方,所述滤网呈圆盘状且被输送管道包裹,管道尽头设有第二马达泵,所述滤网连接的管道与污水处理系统进水管连接,且连接处设有第二马达泵,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出口端通过管道连接有废水池且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三马达泵。
14.射流装置被清洁系统控制板控制,射流装置的喷嘴朝向下方且能够排出流速较快的水流,促使养殖场所内部水体循环,水体循环一是能够利用水流将细小污染物带离养殖场所,进行下一步污水处理;二是能够利用循环流动的水体增加水体的含氧量,流动的水体在第二马达泵的作用下穿过滤网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设置滤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较大的污染物和梭子蟹进入管道,此外,清洁系统控制板能够控制整个清洁系统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底部清洁装置等,位于清洁系统控制板上方的太阳能板为各个清洁系统的执行装置供电,起到节约用电绿色环保的作用,同时还能极大程度为养殖场所遮蔽太阳光避免水体过热不适于梭子蟹生长生活的情况发生。
15.底部清洁装置包括交互清洁装置,所述交互清洁装置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上方均布设有交互通孔,所述盖板两侧均布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位于底盘四个角落处,所述盖板与底盘铰连接,所述盖板底部设有用于清洁的明矾。
16.在射流装置的作用下产生的水体循环能够透过交互通孔与设置于盖板底部的明矾充分接触,使水体中较大的污染物吸附于明矾上,以便于进行下一步去污处理,若需要更换明矾,则需打开盖板,将明矾放入后再关闭盖板即可完成更换的操作。
17.交互清洁装置内部设有储物间,所述储物间中心设有一处可张开、闭合的通孔,所述储物间下方设有底部储液仓,所述底部储液仓内部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位于底部储液仓中心处且通过连杆与底部储液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内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切割装置,所述底部储液仓底部右侧位置设有废水输送通道。
18.当需要处理储物间内的污染物时,清洁系统控制板控制设于储物间下方中心处的通孔张开,将污染物投放至切割装置与外壳间的狭窄空间中,同时启动切割装置,切割装置与外壳之间仅留有较小冗余,目的是为了充分挤压污染物达到更好的切削效果,切割装置工作时会与外壳发生碰撞,填充的污染物恰好能避免这一点,污染物覆盖在刀具上能够保护外壳避免受到刀具的直接碰撞,由污染物一起进入切割装置的水体也能一定程度清洁覆盖于刀具表面的污染物,同时,外壳上套有固定环能够起到定位、稳固的效果,切削完成的污染物会顺着水流排放到底部储液仓内,底部储液仓内壁环绕设有一层厚实的海绵垫,能够相当程度地消减因切割装置工作时发出的噪音,避免梭子蟹因噪音产生不良生活习性,当底部储液仓内的水体达到指定高度时,将沿着废水输送管道排放至污水处理系统处。
19.切割装置包括切割装置主体,所述切割装置主体上方均布设有切割刀片,所述切割刀片与切割装置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切割装置主体下方环绕有螺纹刀片,所述螺纹刀片竖直方向间隔处均布设有喷气装置,所述喷气装置均匀布设在切割装置主体四个正方向处且与切割装置主体固定连接,此外,与喷气装置连接一气缸,气缸置于养殖场所外侧。
20.切割装置主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主要是切割刀片,切割刀片呈弧形均匀布设在切割装置主体四周,呈弧形的刀片旋转时能够形成一个闭合区域,使得较大的污染物无法穿过,而细小的污染物成功通过上半部分,下半部分设置螺纹刀片与喷气装置,螺纹刀片设计为多层结构,刀片上设有螺纹且环绕于切割装置主体,且切割装置下方与外壳间的冗余较上方而言更小,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切削污染物以便于污染物能顺着水流排放进污水处理系统,喷气装置主要是运用现有技术中的喷气头与气泵,喷气装置排出大量气体使细小污染物从下方管道离开切割装置,此外该装置还有另一个技术效果即射流装置外部连接有气泵同时气泵与切割装置主体连接,在需要清除大颗粒物时,通过启动气泵以及在养殖箱内水体循环流动的情况下,利用底部喷气装置喷气形成的虹吸效果,将储物间内部的颗粒物向下引导,并且在水流以及气流的作用下可促使切割装置旋转,进而对颗粒物旋转破坏,避免使用电机,额外耗能。
21.废水池包括池体,盖设于池体上部的顶部盖板,所述顶部盖板上方铺设有遮光保护垫,所述顶部盖板两侧均布有u型蓄水槽,所述顶部盖板下方的池体内设有浮动体,所述浮动体位于池体上方,所述池体四周设有防渗板,所述防渗板底部铺设有保护垫,位于池体内部左侧设有污水入口,位于下方的防渗板上设有空气压缩机,此外,位于右侧的防渗板设有排水管道,同时,该防渗板上方设有一泄压阀。
清洁系统控制板;8-射流装置;9-滤网;10-第一开关阀;11-第二开关阀;12-第三开关阀;13-底部清洁装置;14-第二马达泵;15-喷淋系统;16-污水处理系统;17-第三马达泵;100-交互清洁装置;101-交互通孔;102-螺纹孔;103-盖板;104-储物间;105切割装置;106-外壳;107-固定环;108-底部储液仓;109-废水输送通道;201-单向导通阀;202-连接通道;203-雾化装置;204-进水通道;205-雾化器;206-连接柱;301-遮光保护垫;302-浮动体;303-泄压阀;304-u型蓄水槽;305-污水入口;306空气压缩机;307-排水管道;308-防渗板;309-保护垫;310-顶部盖板;311-池体;401-切割装置主体;402-切割刀片;403-螺纹刀片;404-喷气装置;501-废水输入管道;502-顶盖;503-废水处理滚筒;504-滑动支撑架;505-加热模组;506-底部支撑圆柱;507-通孔;508-支撑底座; 509-t型槽;510-滑块;511-滚筒下端内胆;512-电机主体;513-转轴;514-直齿圆柱齿轮;515-圆锥滚子轴承;516-废水输出通道。
具体实施方案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9.实施例1:一种提高梭子蟹暂养成活率的养殖池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1,一种提高梭子蟹暂养成活率的养殖池包括:第一池体1,所述第一池体1下方设有总开关阀2,所述第一池体1侧方水平均布设有四个养殖场所6,所述养殖场所6与第一池体1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养殖场所6上方设有一清洁系统控制板7,所述养殖场所6与第一池体1之间连接的管道上布设有第一马达泵3,所述养殖场所6进口端的管道上均布设有第一开关阀10、第二开关阀11、第三开关阀12。
30.第一池体能够存放各类药物以及梭子蟹日常所需的食物,将养殖场所6主要划分为四个区域,一是为了区别不同生长周期的梭子蟹,区别不同健康程度、不同大小的蟹;二是不同生长周期的梭子蟹所需食物与处理疾病的用药不同,划分区域是为了进行差异化给药和除菌保护,布设不同的开关阀能够达到单独给药的效果,进行差异化给药的方法也很简捷,例如,需要单独给三号养殖场所6供药时,则需关闭第三开关阀12,待第一池体1内溶液排尽时关闭总开关阀2和第一马达泵3即可完成单独给三号养殖场所6供药。
31.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7,污水处理系统16,所述污水处理系统16设于养殖场所6外侧,污水处理系统16包括废水输入管道501,所述废水输入管道501与顶盖502焊接,所述顶盖502下方设有废水处理滚筒503,所述废水处理滚筒503内部垂直设有滑动支撑架504,所述滑动支撑架504上固定连接有一片滤网,所述废水处理滚筒503内壁环绕设置加热模组505,所述废水处理滚筒503下端一侧设有废水输出通道516,所述废水输出通道516下方设有滚筒下端内胆511,且滚筒下端内胆511与废水处理滚筒503位于同一轴线并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所述滚筒下端内胆511下方设有支撑底座508,所述支撑底座508上方均布设有三处通孔507,所述通孔507以底部支撑座508中心为圆心呈三角形分布,所述滚筒下端内胆511下方设有三处底部支撑圆柱506,所述底部支撑圆柱506通过通孔507与支撑底座508固定连接。
32.污水处理系统16主要用于清理从养殖场所6输送来的水体中的细小污染物,设于污水处理器下方的废水处理滚筒503能够独立于滚筒下端内胆511旋转,与废水处理滚筒
503连接的滑动支撑架504随滚筒一起旋转,由于滑动支撑架504上固定连接一片滤网,由于细小污染物易吸附的特性,因此能在网片在旋转时会将细小污染物吸附于网片上,达到充分过滤污染物的目的,又因为废水处理滚筒503旋转时会产生离心力,因此在滚筒下端内胆511下方设置的三处底部支撑圆柱506与位于底部支撑座508上方的三处通孔507固定连接,此外,通孔507底部安置有海绵垫,能够极大程度缓解由于废水处理滚筒503旋转带来的磨损。
33.滑动支撑架与t型槽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8,滑动支撑架504两端各设有滑块510,所述滑块510与滑动支撑架504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滑块510呈水平放置于废水处理滚筒503内壁上的t型槽509内。
34.滑动支撑架504的尺寸厚度恰好贴合t型槽509深度,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废水处理滚筒503工作时将滑动支撑架504甩飞出装置,同时,滑动支撑架504在工作时由于流动水体的内力作用下会发生沿着t型槽509y轴方向的位移,使有效过滤的面积增大,有利于剔除水体中的杂质,同时在滑动作用下上下位移的滑动支撑架504以及其上部的滤网能够较大程度与旋转中心的水体接触,水中的颗粒物与滤网接触被截留,在滤网上下位移过程中滤网上的截留的颗粒物分布均匀程度能够得到提高,避免颗粒物集中在滤网上某一区域造成该区域的滤网截留效果下降,同时,未被截留的颗粒物由于滤网的拦截效果,其向底部落下,在底部的水流再次与未被截留的颗粒物混合并带动颗粒物上移,促进颗粒物再次与滤网接触,以此实现过滤效果的提升。
35.滚筒与下端内胆及电机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9、10、11,滚筒下端内胆511内部设有电机主体512,所述电机主体512左端设有转轴513,所述废水处理滚筒503能够相对滚筒下端内胆511旋转,即两者连接端设有圆锥滚子轴承515,所述转轴513上设有与齿圈对应的直齿圆柱齿轮514,同时废水处理滚筒503内壁设有与直齿圆柱齿轮514相对应的齿圈。
36.当污水处理系统16工作时,主要工作即废水处理滚筒503旋转带动滤网过滤水体中的杂质,因此需要在滚筒下端内胆511处放置一个电机主体512以控制滚筒旋转,考虑到滚筒旋转时会产生晃动,因此滚筒下端内胆511采用圆锥滚子轴承515以及外包络的形式限制滚筒旋转时产生的晃动,保护废水处理滚筒503。
37.养殖场所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1,养殖场所6内壁设有一个射流装置8,所述养殖场所6内底部设有底部清洁装置13,所述养殖场所6内底部设有喷淋系统15且喷淋系统15与底部清洁装置13水平对应设置,所述养殖场所6内侧上方设有一滤网9,所述养殖场所6正上方设有太阳能板4,所述太阳能板4位于清洁系统控制板7上方,所述滤网9呈圆盘状且被输送管道包裹,管道尽头设有第二马达泵14,所述滤网9连接的管道与污水处理系统16进水管连接,且连接处设有第二马达泵14,所述污水处理系统16出口端通过管道连接有废水池5且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三马达泵17。
38.射流装置8被清洁系统控制板7控制,射流装置8的喷嘴朝向下方且能够排出流速较快的水流,促使养殖场所6内部水体循环,水体循环一是能够利用水流将细小污染物带离养殖场所6,进行下一步污水处理;二是能够利用循环流动的水体增加水体的含氧量,流动的水体在第二马达泵14的作用下穿过滤网9进入污水处理系统16,设置滤网9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较大的污染物和梭子蟹进入管道,此外,清洁系统控制板7能够控制整个清洁系统
包括,污水处理系统16,底部清洁装置13等,位于清洁系统控制板7上方的太阳能板4为各个清洁系统的执行装置供电,起到节约用电绿色环保的作用,同时还能极大程度为养殖场所6遮蔽太阳光避免水体过热不适于梭子蟹生长生活的情况发生。
39.底部清洁装置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2,底部清洁装置13包括交互清洁装置100,所述交互清洁装置100包括盖板103,所述盖板103上方均布设有交互通孔101,所述盖板103两侧均布设有螺纹孔102,所述螺纹孔102位于底盘四个角落处,所述盖板103与底盘铰连接,所述盖板103底部设有用于清洁的明矾。
40.在射流装置8的作用下产生的水体循环能够透过交互通孔101与设置于盖板103底部的明矾充分接触,使水体中较大的污染物吸附于明矾上,以便于进行下一步去污处理,若需要更换明矾,则需打开盖板103,将明矾放入后再关闭盖板103即可完成更换的操作。
41.交互清洁装置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3,交互清洁装置100内部设有储物间104,所述储物间104中心设有一处可张开、闭合的通孔,所述储物间104下方设有底部储液仓108,所述底部储液仓内部设有固定环107,所述固定环107位于底部储液仓108中心处且通过连杆与底部储液仓108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107内设有外壳106,所述外壳106内设有切割装置105,所述底部储液仓108底部右侧位置设有废水输送通道109。
42.当需要处理储物间104内的污染物时,清洁系统控制板7控制设于储物间104下方中心处的通孔张开,将污染物投放至切割装置105与外壳106间的狭窄空间中,同时启动切割装置105,切割装置105与外壳106之间仅留有较小冗余,目的是为了充分挤压污染物达到更好的切削效果,切割装置105工作时会与外壳106发生碰撞,填充的污染物恰好能避免这一点,污染物覆盖在刀具上能够保护外壳106避免受到刀具的直接碰撞,由污染物一起进入切割装置105的水体也能一定程度清洁覆盖于刀具表面的污染物,同时,外壳106上套有固定环105能够起到定位、稳固的效果,切削完成的污染物会顺着水流排放到底部储液仓108内,底部储液仓108内壁环绕设有一层厚实的海绵垫,能够相当程度地消减因切割装置105工作时发出的噪音,避免梭子蟹因噪音产生不良生活习性,当底部储液仓108内的水体达到指定高度时,将沿着废水输送管道109排放至污水处理系统16处。
43.切割装置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6,切割装置105包括切割装置主体401,所述切割装置主体401上方均布设有切割刀片402,所述切割刀片402与切割装置主体401固定连接,所述切割装置主体401下方环绕有螺纹刀片403,所述螺纹刀片403竖直方向间隔处均布设有喷气装置404,所述喷气装置404均匀布设在切割装置主体401四个正方向处且与切割装置主体401固定连接,此外,与喷气装置404连接一气缸,气缸置于养殖场所6外侧。
44.切割装置105主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主要是切割刀片402,切割刀片402呈弧形均匀布设在切割装置主体401四周,呈弧形的刀片旋转时能够形成一个闭合区域,使得较大的污染物无法穿过,而细小的污染物成功通过上半部分,下半部分设置螺纹刀片403与喷气装置404,螺纹刀片403设计为多层结构,刀片上设有螺纹且环绕于切割装置主体401,且切割装置105下方与外壳106间的冗余较上方而言更小,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切削污染物以便于污染物能顺着水流排放进污水处理系统16,喷气装置404主要是运用现有技术中的喷气头与气泵,喷气装置404排出大量气体使细小污染物从下方管道离开切割装置105,此外该装置还有另一个技术效果即射流装置8外部连接有气泵同时气泵与切割装置主体401连接,在需要清除大颗粒物时,通过启动气泵以及在养殖箱内水体循环流动的情况下,利用底
部喷气装置404喷气形成的虹吸效果,将储物间104内部的颗粒物向下引导,并且在水流以及气流的作用下可促使切割装置105旋转,进而对颗粒物旋转破坏,避免使用电机,额外耗能。
45.废水池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5,废水池5包括池体311,盖设于池体311上部的顶部盖板310,所述顶部盖板310上方铺设有遮光保护垫301,所述顶部盖板310两侧均布有u型蓄水槽304,所述顶部盖板310下方的池体311内设有浮动体302,所述浮动体302位于池体311上方,所述池体311四周设有防渗板308,所述防渗板308底部铺设有保护垫309,位于池体311内部左侧设有污水入口200,位于下方的防渗板308上设有空气压缩机306,此外,位于右侧的防渗板308设有排水管道307,同时,该防渗板308上方设有一泄压阀303。
46.盖板310上方铺设有遮光保护垫301,如果盖板310暴露在强烈阳光下,不仅会被紫外线辐射降解,同时还容易使废水池5内温度变得过高,因此,在盖板310上铺设遮光保护垫301,盖板310主要由位于左右两侧的防渗板308和浮动体302支撑,由于废水池5内细菌分解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与甲烷气体,使得废水池5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力,这个压力能将盖板310保持在一个向上膨胀的状态,使得降雨或者积雪不会积聚在盖板310上,因此,雨水和积雪会滑落至位于盖板310两侧的u型蓄水槽304中,当废水池5内部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泄压阀303释放内部的压力;在气温较低的天气中,废水池5内部气压可能会降低,小于大气压力,如若发生降雨降雪天气或是水位下降至浮动体302未与盖板310直接接触,未起到支撑作用时,可以在废水池5底部设置空气压缩机306,该装置可以将空气压入废水池5内保持废水池5内部的压力大于空气压力使盖板310保持向上膨胀的状态,同时废水池5四周通过防渗板308覆盖,防渗板308由钢化玻璃制成,板与板之间通过热容接进行连接,采用玻璃的目的一是为了能够有效防止污水渗入地下,二是为了能够直观便捷地观察到废水池5内部的处理情况,此外,防渗板308下方还需铺设一层保护垫309,保护垫可以是20毫米厚的编织袋,铺设保护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防渗板308被尖锐的物体损坏,处理完毕的废水可以通过排水管道307离开废水池5。
47.喷淋系统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4,喷淋系统15包括雾化装置203,所述雾化装置203右侧设有单向导通阀201,所述雾化装置203内部中轴线处设有进水通道204,所述进水通道204左侧设有雾化器205,所述单向导通阀201内中轴线处设有连接通道202,所述连接通道202与进水通道204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单向导通阀201上下两侧均设有连接柱206。
48.雾化装置203采用的是现有技术,该装置能够将输送进装置内部的水流变化成雾气的形式喷出,水体先是进入连接通道202,再由连接通道202进入进水通道204,进水通道204的直径小于连接通道202,目的是为了缩小通道直径增大水体的压强和流速,将位于雾化装置203内部的雾化器205轻微顶出,以防止其余水体从雾化器205两侧漏出,水体经由雾化器205化为水雾状态溶于养殖场所6的水体中,不容易对生活习性为栖底的梭子蟹造成应激和损伤,同时也能减少喷淋系统15内部的药物残留,节约成本。
49.实施例2:养殖池工作时,第一池体1每日定时定量为不同养殖场所6内的梭子蟹提供食物和药物,同时,需要控制养殖场所6内梭子蟹养殖密度适中,喷淋系统15与射流装置8持续工作,确保养殖场所6水体循环与养料供给。
50.根据养殖场所6内水体的浑浊程度选择是否开启清洁系统,若养殖场所6水体出现
轻微浑浊则需启动清洁系统,启动清洁系统时,位于养殖场所6底部的底部清洁装置13启动,将储物间104内的较大固体污染物进行切削,与未被切削的细小污染物顺着水流一同进入污水处理系统16,此时污水处理系统16工作,废水处理滚筒503带动滤网旋转将水体中的细小污染物过滤,随后排放出的水体进入废水池5,进入废水池5的水体几乎不含有固体污染物,通过人工处理,最后经由排水管道307排放出废水池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