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品质杞柳选育方法

文档序号:31513539发布日期:2022-09-14 11:36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品质杞柳选育方法

1.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品质杞柳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2.杞柳为杨柳科、柳属灌木。柳编技术在我国的历史悠久,杞柳的栽培和加工已有上千年历史。阜南县杞柳资源丰富,地处沿淮行蓄洪区,行蓄洪区20万亩河滩洼地非常适宜杞柳生长,阜南县杞柳品质优于其他地区,适合编织各种柳编工艺品。目前,已建成8万亩杞柳种植基地,年产柳条5.6亿斤。随着柳编技艺的创新,草、竹、木、藤、植物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原材料都可就地取材,为柳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阜南县柳编产业已经演变成变废为宝、节能低碳的绿色环保产业。
3.近年来,阜南县对发展柳编产业高度重视,珍惜“中国杞柳之乡”荣誉,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挖掘柳编产业文化内涵,推进柳编产业转型发展。但杞柳种源混杂,良萎不齐,缺乏优良的种质资源,严重制约杞柳产业的快速发展。
4.因此,发明一种高品质杞柳选育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品质杞柳选育方法,通过株系选择,收集引进阜南、山东等地品种资源,在试验基地进行扦插扩繁,考察其特征特性如抗病性、丰产性、少分叉、杆形等性状考察,发现一些变异单株,进一步对杞柳变异单株进行试验筛选;选出性状稳定,品质优良、抗病、抗倒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系,安排新品系进行品系比较试验和多点试验,在水淹到株高70%条件下,一个月水退后,仍然恢复正常生长;或在最低温-15℃的自然条件下能安全越冬;选育得到高品质品种,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品质杞柳选育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7.步骤一:株系选择,收集引进阜南、山东等地品种资源,在试验基地进行扦插扩繁,考察扦插苗木种植后的生长特征及特性,寻找变异单株,进一步对杞柳变异单株进行试验筛选;
8.步骤二:进行单株选择,株系比较,混系繁殖,种植条件为:
9.深翻土壤20-30cm,耕耙整畦,且畦宽150-200cm,在畦内栽5行杞柳,畦埂宽45cm,畦内杞柳扦插行距30-40cm,畦长设置为30m,并在畦内均匀施肥,扦插后浇水使杞柳根系成活;
10.步骤三:待杞柳成活后,观察其生长情况,筛选出存活植株中性状稳定、品质优良、抗病、抗倒性强、产量高的杞柳,培养获得植株新品系,安排新品系进行品系比较试验和多点试验,试验条件如下
11.在水淹到株高70%条件下,一个月水退后,仍然恢复正常生长;
12.在最低温-15℃的自然条件下能安全越冬;
13.经上述实验后能够存活且正常生长的植株作为优选新品系;
14.步骤四:进一步优选,在上述优选新品系中选育得到品种表现突出,性状稳定、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柳杆形直立、色泽亮白、柔韧度强、抗病虫能力强、产量高、一致性好、增产显著的杞柳苗作为种苗培育繁殖并完成高品质杞柳的选育。
15.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步骤一中选择杞柳品种中抗病性、丰产性、少分叉、杆形直的扦插苗木。
16.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步骤二中施肥标准为每亩施复合肥3100-4100kg,其中
17.优质圈肥3000-4000kg;
18.尿素20kg;
19.碳铵20kg;
20.复合肥60kg。
2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杞柳选育中对杞柳的柔韧度进行比较,比较方法为选用相同直径的杞柳条,将其弯折成圈口,并记录满足其环绕的最小圈口直径。
22.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杞柳选育后进行比较实验,实验中分别进行稀植和密植对比,获得最佳的种植环境。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4.通过株系选择,收集引进阜南、山东等地品种资源,在试验基地进行扦插扩繁,考察其特征特性如抗病性、丰产性、少分叉、杆形等性状考察,发现一些变异单株,进一步对杞柳变异单株进行试验筛选;选出性状稳定,品质优良、抗病、抗倒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系,安排新品系进行品系比较试验和多点试验,在水淹到株高70%条件下,一个月水退后,仍然恢复正常生长;或在最低温-15℃的自然条件下能安全越冬;选育得到品种表现突出,性状稳定、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柳杆形直立、色泽亮白、柔韧度强、抗病虫能力强、产量高、一致性好、增产显著,且抗病虫害,适宜在低洼地区广泛推广和栽植。
附图说明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图1为本发明杞柳2号杞柳杆展示图;
27.图2为本发明普通杞柳杆展示图;
28.图3为本发明杞柳2号环绕圈口测柔韧度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普通杞柳环绕圈口测柔韧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3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品质杞柳选育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32.步骤一:株系选择,收集引进阜南、山东等地品种资源,选择杞柳品种中抗病性、丰
产性、少分叉、杆形直的扦插苗木,在试验基地进行扦插扩繁,考察扦插苗木种植后的生长特征及特性,寻找变异单株,进一步对杞柳变异单株进行试验筛选;
33.步骤二:进行单株选择,株系比较,混系繁殖,种植条件为:
34.深翻土壤20-30cm,耕耙整畦,且畦宽150-200cm,在畦内栽5行杞柳,畦埂宽45cm,畦内杞柳扦插行距30-40cm,畦长设置为30m,并在畦内均匀施肥,扦插后浇水使杞柳根系成活;
35.上述施肥标准为每亩施复合肥3100-4100kg,其中
36.优质圈肥3000-4000kg;
37.尿素20kg;
38.碳铵20kg;
39.复合肥60kg;
40.步骤三:待杞柳成活后,观察其生长情况,筛选出存活植株中性状稳定、品质优良、抗病、抗倒性强、产量高的杞柳,培养获得植株新品系,安排新品系进行品系比较试验和多点试验,试验条件如下
41.在水淹到株高70%条件下,一个月水退后,仍然恢复正常生长;
42.在最低温-15℃的自然条件下能安全越冬;
43.经上述实验后能够存活且正常生长的植株作为优选新品系;
44.步骤四:进一步优选,在上述优选新品系中选育得到品种表现突出,性状稳定、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柳杆形直立、色泽亮白、柔韧度强、抗病虫能力强、产量高、一致性好、增产显著的杞柳苗作为种苗培育繁殖并完成高品质杞柳的选育。
45.杞柳选育中对杞柳的柔韧度进行比较,比较方法为选用相同直径的杞柳条,将其弯折成圈口,并记录满足其环绕的最小圈口直径。
46.杞柳选育后进行比较实验,实验中分别进行稀植和密植对比,获得最佳的种植环境。
47.经过2019-2021年连续3年的物候期、产量的比较,生物学特性、等的观测记载,依据各项性状的表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顺利完成了对高品质杞柳的选育工作,获得杞柳2号新品种,对其做对比试验测试如下
48.引入杞柳1号和杞柳3号作为对照组,杞柳1号和杞柳3号为选育过程中发现的较优品种。
49.参照附图1-4:杞柳2号杆直较白,普通杞柳杆弯曲色泽较黑,杞柳2号环绕圈口相对于普通杞柳环绕圈口较小,说明其柔韧度更好。
50.三个品种的杞柳苗木生长记录数据如下
51.杞柳试验生育期记载表:
[0052][0053]
杞柳试验农艺性状田间记载表:
[0054][0055]
试验农艺性状田间记载表:
[0056][0057]
杞柳试验农艺性状田间记载表:
[0058][0059][0060]
结合附图以及上述记载表可知:杞柳2号的枝条品质更优,其外观和柔韧度明显优于杞柳1号和杞柳3号以及现有的品种,便于柳编加工使用,且杞柳2号新品种在进行密植后,长势较好,成活率依旧较高,且具有病虫害少的优点,另外对杞柳锈病、杞柳跳甲、蓝目天蛾、柳瘿蚊虫瘿抗逆性强,适宜于在安徽省沿淮低洼地区广泛栽植;
[0061]
通过种植实验后发现:杞柳2号新品种喜温暖强光,茎直立粗壮,群体整齐一致,且少分叉、产量高、柳条杆形直立、色泽亮白、柔韧度强、抗病虫能力强、表现一致性,产量比对照(杞柳1号)显著增产高12%。
[0062]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