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65425发布日期:2022-11-05 00:35阅读:29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杀菌组合物,杀菌组合物由噻霉酮、溴硝醇、增效剂和白炭黑混合物、助剂组成。


背景技术:

2.噻霉酮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和治疗黄瓜细菌性穿孔病、梨黑星病、苹果疮痂病、柑橘炭疽病、葡萄黑痘病等的多种细菌、真菌性病害。其杀菌作用机理,主要包括破坏病菌细胞核结构,使其失去心脏部位而衰竭死亡和干扰病菌细胞的新陈代谢,使其生理紊乱,最终导致死亡两个方面。
3.溴硝醇,可有效防治多种植物病原细菌。对棉花种子处理可防治棉花角斑病菌引起的棉花黑臂病、细菌性雕枯病,对棉花无药害。也可用于水稻恶苗病。
4.发明人通过试验发现,将作用机理不同的噻霉酮与溴硝醇按照一定比例制成可溶粒剂组合物,可以有效提高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效,降低防治成本,对作物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杀菌组合物。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用于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杀菌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为噻霉酮和溴硝醇,其中噻霉酮与溴硝醇的重量比为3:1~1:3,优选的重量比为1:1~3:1,最佳的重量比为3:1。
8.进一步的,杀菌组合物中噻霉酮与溴硝醇的总重量为10%~60%,优选的总重量为20%~40%,最佳的总重量为30%。
9.进一步的,杀菌组合物含有噻霉酮、溴硝醇及助剂,制成可溶粒剂。
10.进一步的,所述的助剂选自分散剂、润湿剂、粘结剂、消泡剂、ph调节剂、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11.进一步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用药量为50-75毫克/千克。
12.所述的分散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磷酸盐、亚甲基二萘磺酸钠、木质素钠盐或钙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烷基萘磺酸盐、eo-po嵌段聚醚、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嵌段共聚物、梳型聚羧酸盐、聚羧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13.所述的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二异丁基萘磺酸钠、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磺基琥珀辛酯钠盐、烷基丁二酸磺酸盐、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
聚合物、十二烷基硫酸钠、苯乙烯基苯酚甲醛树脂环氧丙烷嵌段聚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糖苷、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14.所述的粘结剂选自水、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葡萄糖、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所述的ph调节剂选自冰醋酸、柠檬酸、磷酸二氢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16.所述的消泡剂选自有机硅酮、脂肪醇、脂肪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17.所述的填料选自:硫酸铵、硫酸钾、硫酸镁、硫酸钠、氯化铵、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18.杀菌组合物制成可溶粒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及含量:噻霉酮2.5%~45%、溴硝醇2.5%~45%、分散剂1%~20%、润湿剂1%~10%、粘结剂1%~20%、消泡剂0~3%、ph调节剂0~4%、填料加至100%。
19.本发明的用于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杀菌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以下有益效果:(1)与单剂相比,该组合物对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具有更显著的效果;(2)两种不同作用机理化合物进行混配,能有效延缓病害抗药性产生,而且安全性好,对桃树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21.应用实施例一
22.实施例1 3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
23.98%噻霉酮原药229.60克、95%溴硝醇原药78.95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磷酸盐35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磷酸盐30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5克、水5克、葡萄糖5克、柠檬酸4克、硅酮类消泡剂2克、硫酸钠加至1000克,制得3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
24.实施例2 3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
25.98%噻霉酮原药229.60克、95%溴硝醇原药78.95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30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0克、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30克、苯乙烯基苯酚甲醛树脂环氧丙烷嵌段聚醚20克、聚乙二醇10克、磷酸二氢钾3克、脂肪醇4克、硫酸钾加至1000克,制得3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
26.实施例3 3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
27.98%噻霉酮原药229.60克、95%溴硝醇原药78.95克、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嵌段共聚物20克、聚羧酸钠40克、烷基糖苷50克、烷基萘磺酸盐20克、聚乙烯吡咯烷酮3克、柠檬酸8克、脂肪酸5克、硫酸铵150克、硫酸镁加至1000克,制得3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
28.实施例4 2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
29.98%噻霉酮原药153.06克、95%溴硝醇原药52.63克、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0克、十二烷基硫酸钠30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克、聚乙二醇4克、冰醋酸8克、有机硅酮5克、氯化铵100克、硫酸钾加至1000克,制得2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
30.实施例5 4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
31.98%噻霉酮原药204.08克、95%溴硝醇原药210.53克、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30克、梳型聚羧酸盐30克、磺基琥珀辛酯钠盐25克、苯乙烯基苯酚甲醛树脂环氧丙烷嵌段聚
醚25克、水5克、葡萄糖10克、脂肪醇4克、硫酸钠200克、硫酸钾加至1000克,制得4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
32.实施例6 6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
33.98%噻霉酮原药153.06克、95%溴硝醇原药473.68克、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0克、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嵌段共聚物30克、十二烷基硫酸钠25克、苯乙烯基苯酚甲醛树脂环氧丙烷嵌段聚醚25克、聚乙烯吡咯烷酮7克、脂肪酸4克、硫酸铵加至1000克,制得6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
34.实施应用例二:
35.噻霉酮和溴硝醇混配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毒力测定
36.根据ny/t1156.16-2008和ny/t1156.6-2006的标准,采用浑浊度法测定了噻霉酮与溴硝醇及其1∶3、1∶2、1∶1、2∶1和3∶1的比例混配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噻霉酮与溴硝醇以上述5个比例进行混配,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菌表现出增效作用。实验过程如下:
37.1试验目的
38.在室内测定了噻霉酮与溴硝醇及其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菌的毒力,并进行增效作用评价,明确二者的适配性,为噻霉酮与溴硝醇混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9.2试验条件
40.2.1供试靶标
41.桃树细菌性穿孔病菌,由湖南化工研究院农药生物测定研究中心保存和提供。
42.2.2培养条件
43.供试靶标及试验后靶标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
±
5℃,相对湿度65
±
5%以上。
44.2.3仪器设备
45.烧杯、移液管、三角瓶、高压灭菌锅、恒温震荡培养箱、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46.3试验设计
47.3.1试验药剂
48.噻霉酮(benziothiazolinone)98%原药;溴硝醇(bronopol)95%原药。
49.3.2药剂浓度设计及溶液配制
50.噻霉酮溶液:称取0.0100g噻霉酮98%原药,用0.5ml dmf溶解,加入含0.1%tween80乳化剂的清水195.5ml,搅拌均匀,配置成500mg/l母液,再用含0.1%tween80乳化剂无菌水释成250、125、62.5、31.25、15.625mg/l浓度备用;
51.溴硝醇溶液:称取0.0100g溴硝醇95%原药,用0.5ml dmf溶解,加入含0.1%tween80乳化剂清水189.5ml,搅拌均匀,配置成500mg/l母液,再用无菌水稀释成250、125、62.5、31.25、15.625mg/l浓度备用;
52.各混配溶液:分别取15、15、25、30、45ml的500mg/l溴硝醇溶液分别加入到45、30、25、15、15ml的500mg/l噻霉酮溶液中制成500mg/l溴硝醇
·
噻霉酮1∶3、1∶2、1∶1、2∶1和3∶1溶液,再用含0.1%tween80乳化剂的无菌水稀释成250、125、62.5、31.25、15.625mg/l浓度备用;
53.对照溶液:0.5ml dmf加99.5ml含0.1%tween80乳化剂的无菌水。
54.4试验方法
55.参照生测标准方法ny/t1156.16-2008,采用浑浊度法:取各单剂系列浓度的药液5ml,加入冷却至45℃的45ml的nb培养基中,制成所需要终浓度的含药培养基。将生长在na培养基斜面上的菌种用灭菌水稀释成1
×
107个孢子/ml浓度的悬浮液,向各处理培养基中分别接种100ul菌液,每处理4次重复。处理完毕,置于28℃-30℃条件下振荡培养(120r/min),12h后测量吸光值,计算生长抑制率。
56.5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57.5.1调查方法
58.开始培养前分别测定各处理的吸光值,待对照处理达到对数生长期时,测定并记录各处理的吸光值。测量的波长为660nm。计算生长抑制率(%)。
[0059][0060]
式中:p表示生长抑制率;a0表示空白对照吸光值增加值;a1表示药剂处理吸光值增加值。
[0061]
5.2增效作用评价方法
[0062]
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6-2006,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0063][0064]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药剂a的毒力指数
×
a药剂在混剂中所占的百分数(%)+药剂b的毒力指数xb药剂在混剂中所占的百分数(%)
[0065][0066]
5.3数据统计分析
[0067]
所有试验数据均采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和ec
50
(95%置信限)。
[0068]
6结果分析与讨论
[0069]
6.1药效评价
[0070]
溴硝醇及噻霉酮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噻霉酮与溴硝醇以1∶3、1∶2、1∶1、2∶1和3∶1的比例混配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菌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ec
50
值分别为7.23、6.41、5.81、5.24和4.84mg/l,共毒系数分别为134.41、145.64、148.96、153.93、161.17。其中二者以3∶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较好。
[0071]
表1噻霉酮与溴硝醇混配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毒力测定结果
[0072][0073]
6.2讨论与结论
[0074]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溴硝醇与噻霉酮以1∶3、1∶2、1∶1、2∶1和3∶1的比例进行混配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菌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二者以3∶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因此可以视3∶1为溴硝醇与噻霉酮混配的最佳配比。
[0075]
应用实施例三:实施例1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田间药效实验
[0076]
本试验遵从《农药登记试验质量管理规范》、《nwp-sop-f-o55杀菌剂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田间药效试验操作程序》。
[0077]
试验作物:桃树
[0078]
防治对象:细菌性穿孔病
[0079]
1试验基本信息
[0080]
1.1试验名称
[0081]
3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田间药效试验。
[0082]
1.2试验目的
[0083]
明确申请人提供的3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作用、适用剂量及安全性,为试验药剂的登记和推广提供依据。
[0084]
2环境和设施栽培条件
[0085]
2.1试验位置
[0086]
陕西省咸阳市。
[0087]
2.2试验靶标情况
[0088]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xanthomonas pruni)
[0089]
2.3试验作物、品种和生长情况
[0090]
桃树,品种为红密,长势良好。
[0091]
3试验设计和安排
[0092]
3.1试验用量与编号
[0093]
表2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0094][0095]
3.2施药方法
[0096]
3.2.1施药时期和方法
[0097]
共施药3次,第一次施药时间为2019年06月2日,6月9日第二次施药,第三次施药时间为06月16日。
[0098]
3.2.2使用容量
[0099]
喷雾,每公顷喷药液量约为1200升。
[0100]
3.3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0101]
3.3.1调查时间和次数
[0102]
试验于2019年6月2日第一次是要钱进行病情基数调查,末次药后7天调查防效,共调查2次。
[0103]
3.3.2调查方法
[0104]
每小区调查2株树,每株分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各选区2个新梢,记录总叶数和病叶数。叶片分级方法:
[0105]
0级:无病斑;
[0106]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0107]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
[0108]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
[0109]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011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0111]
3.3.3药效计算方法
[0112][0113][0114]
注:ck0、ck1分别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pt0、pt1分别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
[0115]
4结果与分析
[0116]
表3 3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试验结果
[0117][0118]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3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4000倍、5000倍和6000倍处理在末次药后7天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4.81%、79.83%和73.58%。对照药剂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处理和3%噻霉酮微乳剂1500倍处理在末次药后7天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73.39%和73.12%。
[0119]
2.对末次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生物统计学分
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重复间差异性不显著。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在0.05水平和0.01水平上,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一致。试验药剂3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4000倍处理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试验药剂3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5000倍处理与对照药剂处理间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试验药剂3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6000倍处理与对照药剂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处理和3%噻霉酮微乳剂1500倍处理间差异性不显著,但三者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
[0120]
应用实施例四:实施例2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药效试验
[0121]
具体实验依据、实验药剂及用量及计算方法参考应用实施例三。
[0122]
1试验位置
[0123]
江西省南昌市。
[0124]
2试验作物、品种和生长情况
[0125]
桃树,品种为硬肉桃系的晚熟品种凤露。生长良好。
[0126]
3施药方法
[0127]
3.1施药时期和方法
[0128]
试验于2018年5月17日第一次施药,5月28日第二次施药,6月10日第三次施药;共施药3次。
[0129]
3.2使用容量
[0130]
每公顷喷药液量约为1125升。
[0131]
3.3调查时间
[0132]
施药前密切关注桃树开花展叶情况,当谢花展叶后,进行第1次施药;药后不定期观察桃树长势长相及病害症状表现及发展情况,第3次施药后13天(即2018年6月23日)进行药效调查。(因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在桃树叶片生长的前期,叶片上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的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症状,故前两次施药后未进行防效调查,当空白对照区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症状表现明显时,进行防效调查,即第3次施药13天,进行防效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
[0133]
3.4调查方法
[0134]
每小区每株果树分东西南北中五点取样,每点调查两条新枝梢的全部叶片,记录总叶数、各级病叶数和病级指数。叶片分级方法:
[0135]
0级:整叶无病;
[0136]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0137]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0138]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0139]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014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0141]
4结果与分析
[0142]
表4 3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试验结果
[0143][0144]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3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发生前或初期制剂用水稀释4000倍至6000倍(有效成分浓度50~75毫克/千克)喷雾防治,药后11天和24天,再施药2次,第3次药后13天,进行防治效果调查,试验药剂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效可达78.02%~82.64%,其防效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噻霉酮微乳剂制剂用水稀释1500倍,即有效浓度20毫克/千克处理的防效(70.53%),但与对照药剂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制剂用水稀释1500倍,即有效浓度133.3毫克/千克处理的防效(81.10%)基本相当,未达显著差异。试验药剂对桃树生长安全,且对桃树疮痂病有一定的兼治作用,该药剂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0145]
应用实施例五:实施例3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药效试验
[0146]
具体实验依据、实验药剂及用量、调查方法及计算方法参考应用实施例三。
[0147]
1试验位置
[0148]
江西省南昌市。
[0149]
2试验作物、品种和生长情况
[0150]
桃树,品种为品种为硬肉桃系的晚熟品种凤露,生长状况较好。
[0151]
3施药方法
[0152]
3.1施药时期和方法
[0153]
试验于2019年5月10日第一次施药,此时正值桃树谢花展叶后不久;5月20日第二次施药,此时正值桃树枝梢生长旺盛期;5月30日第三次施药,共此时,桃树部分叶片开始表现出零星的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症状,共施药3次。
[0154]
3.2使用容量
[0155]
每公顷喷药液量约为1350升。
[0156]
3.3调查时间
[0157]
试验于2019年7月12日第一次施药前进行病情基数调查,末次药后7天进行一次防效调查,共调查2次。
[0158]
4结果与分析
[0159]
表5 3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试验结果
[0160]
[0161]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30%噻霉酮
·
溴硝醇可溶粒剂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发生前制剂用水稀释4000倍至6000倍(有效成分浓度50~75毫克/千克)喷雾防治,第1次药后10天和20天,再施药2次,第3次药后15天,进行防治效果调查,试验药剂对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效可达80.96%~84.99%,其防效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噻霉酮微乳剂制剂用水稀释1500倍,即有效浓度20毫克/千克处理的防效(72.17%),但与对照药剂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制剂用水稀释1500倍,即有效浓度133.3毫克/千克处理的防效(82.19%)基本相当,未达显著差异。试验药剂对桃树生长安全,且对桃树疮痂病(黑星病)有一定的兼治作用,该药剂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0162]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