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中晚熟柑橘品种提早花芽分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84025发布日期:2022-10-12 12:0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促进中晚熟柑橘品种提早花芽分化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柑橘设施加温促成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中晚熟柑橘品种提早花芽分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柑橘加温促成栽培技术是利用现代化连栋温室、循环化蒸汽管道、自动化温光控制等系统,创新性提前打破柑橘常规休眠期,并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运用温、光、水、肥等一系列人工调节,使柑橘提早到6~9月份上市的一项先进农业栽培技术。加温促成栽培一般于冬末加温,春初开花,夏初即可采收,在6~9月可完熟上市,由于错季上市,加温促成栽培的柑橘最高销售价格可达到160元/公斤,亩产值可达到50~80万元,极具市场发展前景。
3.柑橘加温促成栽培多见于国外,国内鲜有应用。日本、韩国是国外运用柑橘加温促成栽培较多的国家,也取得了较大推广面积,但国外加温促成栽培品种多局限于上野、宫川等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国内对早熟的温州蜜柑也有对应的论文发表,但是针对中晚熟柑橘品种加温促成栽培,尚无研究报道,这与中晚熟柑橘品种加温促成过程中易出现梢果矛盾和夏梢分化难等问题有关,不但会影响当年产量、品质与直接经济效益,还对加温促成栽培的连贯性有直接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中晚熟柑橘品种提早花芽分化的方法,补充原有柑橘加温促成栽培仅为普通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的品种结构缺陷,并保证夏梢的促生和花芽分化,保证了当年产量与栽培的连贯性。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促进中晚熟柑橘品种提早花芽分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进行柑橘加温促成栽培的中晚熟品种,于当年7月下旬采收后,促发新梢;8月上旬疏梢放枝;9月份加快新梢充实,促进花芽分化;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抑制秋梢抽发;11月下旬促进花芽萌动。
7.优选的,所述中晚熟柑橘品种包括红美人、晴姬等中晚熟柑橘品种。
8.优选的,7月下旬采收后,采用重水重肥促发新梢,每株灌水100l,每7天灌水一次,灌溉4次;每株用高氮复合肥0.6kg,所述高氮复合肥中n、p2o5和k2o的质量比为(22-28):(8-12):(8-12),所述高氮复合肥使用一次。
9.优选的,8月上旬枝梢抽生后抹除徒长枝和细弱枝,每个萌芽枝条上保留直径2mm以上的夏梢3~4根;
10.水分管理上,9月上旬开始灌溉量减少为40l/株,每5天灌溉一次,灌溉10次;新稍老熟后每株使用三元复合肥0.4kg,所述三元复合肥中n、p2o5和k2o的质量比为(18-20):(15-17):(15-17),所述三元复合肥间隔50~60天使用一次,共使用三次。
11.优选的,所述促进花芽分化的方法包括干旱胁迫和补施叶面肥。
12.优选的,所述干旱胁迫包括从10月下旬起至加温开始前,控制土壤含水量为12~
15%。
13.优选的,所述叶面肥包括磷酸二氢钾和硼镁锌中微量元素肥;
14.所述磷酸二氢钾每20天喷5g,共喷施5次;
15.所述硼镁锌中微量元素肥每50天喷3g,共喷施2次。
16.优选的,10月上旬和11月上旬分别通过naa处理控梢促花。
17.优选的,10月上旬喷施一次150ppm的naa,11月上旬喷施一次200ppm的naa。
18.优选的,在11月下旬加温前,喷施一次100ppm的6-ba,从而促进花芽萌动。
19.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中晚熟柑橘品种提早花芽分化的方法,通过多技术结合,使得中晚熟柑橘品种同样能够采用加温促成栽培模式,并能取得可观的效益。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构建中晚熟柑橘品种的加温促成栽培连年丰产模式,可实现杂柑在6~7月份上市,较正常栽培提早4个月以上,补充原有柑橘加温促成栽培仅为普通温州蜜柑的品种结构缺陷;还在不影响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解决了杂柑加温促成春梢结果母枝量少,且易出现梢果矛盾的问题;同时还克服了红美人杂柑加温促成栽培夏梢花芽分化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柑橘加温促成栽培模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称“中晚熟柑橘品种”,因在不同地区物候条件不同,成熟期略有差异,如在实施例中完成实验的浙江地区,红美人杂柑于11月中旬-12月份成熟采收,因此将其划入中熟柑橘品种中,而在云南、四川等地,红美人杂柑于10-11月份成熟采收,因此划为早中熟柑橘品种。
2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中晚熟柑橘品种提早花芽分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进行柑橘加温促成栽培的中晚熟品种,于当年7月下旬采收后,促发新梢;8月上旬疏梢放枝;9月份加快新梢充实,促进花芽分化;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抑制秋梢抽发;11月下旬促进花芽萌动。
23.本发明所述中晚熟柑橘品种,优选包括中晚熟的杂柑,更优选包括红美人、晴姬、春香等中晚熟的杂柑进行柑橘加温促成栽培前,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以促发夏梢,控发秋梢,同时促进花芽分化和花芽萌动。
24.本发明优选在7月下旬采收后,采用重水重肥的方式促发新梢,每株灌水100l,每7天灌水一次,共灌溉4次;每株用高氮复合肥0.6kg,共用肥一次,所述高氮复合肥中n、p2o5和k2o的质量比优选为(22-28):(8-12):(8-12),更优选为25:10:10。本发明所述灌水的方式优选包括透水喷灌。
25.本发明优选于8月上旬枝梢抽生后抹除徒长枝和细弱枝,每个萌芽枝条上保留中等粗度(2mm以上)的夏梢3~4根;水分管理上,灌溉量为40l/株,每5天灌溉一次。在本发明中,单个枝条优选不短截,采用放长枝、促进自然自剪。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案促进新发的夏梢老熟,所述夏梢老熟的标准,优选包括:新稍完全展叶从嫩绿色转为深绿色,即为老熟完成,一般春梢需要25天左右,夏梢需要20天左右。
26.本发明优选于9月中旬促进花芽分化,所述促进花芽分化的方法优选包括干旱胁
迫和补施叶面肥。本发明优选在9月中旬待枝梢老熟后(一般为萌芽后45天),进行严格的控水管理,原则上不浇水,所述干旱胁迫包括从10月下旬起至加温开始前,控制土壤含水量为12~15%,控水时间截止到加温开始前,一般在30天左右,原则上全过程停止灌溉,但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按照10l/株的量补充水分,防止橘树衰败。本发明优选还在9月中旬待枝梢老熟后(一般为萌芽后45天),还包括每株使用磷酸二氢钾5g(使用浓度为0.15%),每二十天喷一次所述叶面肥,共喷施5次;使用硼镁锌中微量元素肥(净含量分别为5%、4%、5%)3g,间隔50天喷施2次。
27.本发明优选在10月上旬和11月上旬分别通过naa处理控梢促花,更优选在10月上旬喷施一次150ppm的naa从而控制早秋梢抽发,11月上旬喷施一次200ppm的naa,从而控制迟秋梢抽发,通过两次控梢促花处理,可阻止秋梢抽发对花芽分化的不利影响。
28.本发明优选在11月下旬加温前,喷施一次100ppm的6-ba,从而促进花芽萌动。
29.本发明在上述处理后,即可对中晚熟柑橘品种进行加温,具体的加温操作并没有特殊限定,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即可,实施例中优选按照图1所示标准进行控温。
3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促进中晚熟柑橘品种提早花芽分化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31.实施例1
32.针对红美人和晴姬:
33.1、重肥重水催枝梢
34.7月下旬采收后,水分管理上采用透水喷灌,用水量在100l/株,亩用水量在10立方米,用水间隔期在7天一次。肥料管理上采用重肥逼梢,肥料种类为高氮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25:10:10,用量为0.6公斤/株,亩用量在60公斤。(温州蜜柑加温促成栽培用量仅为其2/3)
35.2、疏梢放枝促老熟
36.8月上旬枝梢抽生后抹除徒长枝、细弱枝,每个萌芽枝条上保留中等粗度的夏梢3-4根。单个枝条不短截,采用放长枝、促进自然自剪。水分管理上,用水量控制在40l/株,亩用水量在4立方米,用水间隔在5天一次。新稍老熟标准:新稍完全展叶从嫩绿色转为深绿色,即为老熟完成,一般春梢需要25天左右,夏梢需要20天左右。
37.3、严格控水促花芽
38.9月中旬待枝梢老熟后(一般为萌芽后45天),进行严格的控水管理,原则上不浇水,将土壤含水量逐步下降到12%-15%区间,从而进行干旱胁迫促进花芽分化及抑制秋梢抽发。但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需要采用10l/株的补水,防止橘树衰败。
39.4、叶面补肥促花芽
40.9月中旬待枝梢老熟后(一般为萌芽后45天),使用0.3%的磷酸二氢钾及中微量元素肥进行叶面喷施,间隔期为10天,使用次数为5次,从而补充柑橘花芽分化所需的磷、钾、锌、硼、锰等元素。
41.naa处理控梢促花
42.10月份上旬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150ppm进行喷施,从而控制早秋梢抽发,11月上旬再次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200ppm进行喷施,从而控制迟秋梢抽发,从而阻止秋梢抽发对花芽分化的不利影响。
43.6、6-ba处理枝梢促萌动
44.11月下旬,加温前,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6-ba)100ppm进行喷施,从而促进花芽萌动,使用次数为1次。
45.针对上野温州蜜柑不使用上述处理。
46.而后根据图1所示流程进行加温。
47.表1柑橘不同品种及不同栽培模式物候期区别
[0048][0049][0050]
表2不同柑橘品种加温促成栽培成熟期及品质对比
[0051][005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