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薯机械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32048820发布日期:2022-11-03 08:13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甘薯机械种植方法

1.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薯机械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甘薯又名甜薯,旋花科薯蓣属缠绕草质藤本。地下块茎顶分枝末端膨大成卵球形的块茎,外皮淡黄色,光滑;茎左旋,基部有刺,被丁字形柔毛。单叶互生,阔心脏形;雄花序为穗状花序,单生,雄花无梗或具极短的梗;苞片卵形,顶端渐尖;花被浅杯状,被短柔毛;蒴果三棱形,顶端微凹,基部截形,每棱翅状;种子圆形,具翅。花期初夏。
3.甘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之一,种植甘薯的地区也非常多,但是,在种植的过程中,大部分种植者依然选用传统的种植方法,即经过育苗后,在雨天之后,或者下雨天直接在种植田里种植薯苗,并施肥等,使其自然成长,这种种植方式会使它的产量、质量以及效益都有所欠缺。并且,甘薯是一种产量高、抗旱、耐盐碱的作物,非常适合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进行开荒种植。如何通过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干旱缺水地区甘薯种植的产量,成为了提高干旱缺水地区农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手段。
4.另外,现有甘薯种植多采用人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甘薯大规模种植的需求。因此,开发一种高效高产的甘薯种植方法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薯机械种植方法,以简化种植流程以及开发一种适合于干旱地区种植的甘薯机械种植方法。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甘薯机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选择土质为砂壤土或者轻质粘土的地块,分别按1000~1500kg/亩和2~5kg/亩的用量撒施发酵农家肥和保水剂,再依次进行翻耕、旋耕和起垄处理;
8.s2:将预先培育的甘薯藤切段,先将甘薯藤段在浓度为1~5wt%的双氧水中浸泡5min,然后将浸泡后的甘薯藤段按15~20cm的间距扦插到垄体顶部,扦插深度为3~5cm;
9.s3:甘薯藤蔓长至20~35cm时,进行中耕除草;
10.s4:收获甘薯。
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2.进一步,地块的坡度不大于8度,地块中土壤的绝对含水率为15~25%。
13.进一步,翻耕采用鑫庆丰1lyf-427系列翻转犁进行,旋耕采用1gn-1800旋耕机进行,起垄采用1qlgs-1型起垄施肥多功能机进行。
14.进一步,发酵农家肥经过以下步骤制得:
15.s1:将甘薯收获后余下的藤蔓粉碎成长度不超过5cm的碎段,然后将碎段与农家肥按1:60~80的质量比混合;
16.s2:向混合物中接种芽孢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然后将混合物堆成高度
不超过1m,底面直径不超过2m的小堆,并用薄膜覆盖小堆;芽孢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接种量分别为0.01~0.1wt%、0.05~0.2wt%、0.1~0.3wt%和0.01~0.05wt%;
17.s3:待小堆中部温度达到55~65℃时,翻堆,继续覆膜发酵3~5天,再翻堆,露天发酵3~5天,即得。
18.进一步,s1中碎段与农家肥的质量比为1:70;s2中芽孢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接种量分别为0.05wt%、0.1wt%、0.2wt%和0.04wt%。
19.进一步,保水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丙烯酸65~75份、氢氧化钠8~10份、过硫酸钾3~6份、硼砂1~5份、淀粉10~15份、乙酸铵1~5份和复合肥20~40份。
20.进一步,s2中甘薯藤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1)将保水剂、化肥和含水量为25~30%的细砂土按1:10~15:250~300的质量比混合,得培养基质;
22.(2)在苗床上铺设厚度为10~15cm的培养基质,然后将种薯成排铺设到培养基质上,再用培养基质覆盖种薯,常规培育,至甘薯苗长至40~60cm,从根部剪断,得甘薯藤。
23.进一步,甘薯藤段的长度为10~15cm,甘薯藤段上带有3~5片叶。
24.进一步,垄体的高度为30~35cm,垄间距为80~90cm。
25.进一步,中耕除草采用日农850型中耕管理机进行;中耕除草率不低于85%,伤苗率不超过5%,碎土率不低于85%。
26.进一步,s4中收获甘薯时垄顶留茬长度不超过8cm。
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8.1、本发明在整地前撒施发酵农家肥和保水剂,发酵农家肥和保水剂在整地过程中与土壤均匀混合,不仅土壤的肥力得以提升,而且可以使土壤具有优良的持水性能,可以将雨水、露水等保存于土壤中,在甘薯整个生长过程中无需多次浇水,即使在干旱地区也能保证甘薯的正常生长。
29.2、本发明中并不是直接撒施农家肥,而是先对农家肥和甘薯藤的混合物进行发酵。在农家肥中添加甘薯藤,不仅可以实现甘薯藤的回收利用,而且甘薯藤发酵后可以增加农家肥营养成分和粗纤维的含量,在显著提升农家肥肥力的同时,能够改善土壤透性,可有效避免土壤板结。
30.3、本发明采用培养基质培育甘薯藤,培养基质由保水剂、化肥和细砂土组成,培养基质中含有保水剂,可以减少浇水量,并且苗床培育也便于管理,能够在短时间内培育出优质的奶干旱的甘薯苗。
具体实施方式
31.本发明中的甘薯机械种植方法采用机械化装置进行,所用机械装置和操作规程具体如下:
32.一、所用机械装置
33.1、翻转犁
34.与拖拉机配套使用,由双联分配器控制犁的升降和犁的翻转。翻转犁包括悬挂架、翻转油缸、止回机构、地轮机构、犁架和犁体,通过油缸中活塞杆的伸缩带动犁架上的正反向犁体作垂直翻转运动,交替更换到工作位置;地轮是丝杠调节耕深的一轮两用机构。
35.2、旋耕机
36.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
37.3、甘薯起垄机
38.可完成适宜甘薯种植的施肥、筑垄、镇压等起垄作业的设备。
39.4、甘薯中耕机
40.可完成甘薯中耕除草、松土、培土等作业的机械设备。
41.5、甘薯切蔓机
42.可完成甘薯收获前的薯蔓去除、粉碎还田作业的机具。
43.6、甘薯收获机
44.可完成甘薯挖掘、起薯、清土、铺放作业的机具,包括甘薯挖掘机(犁)和收获机。
45.机械安装与调试对照《产品使用说明书》,将机器的各配套件安装号,并按规定加注润滑油。将起垄机、中耕机、秧蔓粉碎还田机、收获机通过万向节和悬挂装置安装在拖拉机后方,方轴夹叉应装在机具的动力输入轴端;方套夹叉装在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端,并使方轴和方套两夹叉的开口位于同一平面内。安装完毕后,检查各紧固件的紧固情况及润滑部位的润滑情况是否符合要求等。
46.二、机械起垄、中耕、收获操作规程
47.1、机械化耕整地作业
48.耕整地采用80~110马力四轮驱动、带强压升降装置的拖拉机;配套最大耕深为26~30cm的悬挂铧式翻转犁犁地;配套耕幅180~230cm的旋耕机碎土,耕整地采用梭形耙或回形耙,旋耕可重复2~3遍,最后1~2遍启动强压升降装置,选择土壤含水率≤25%时进行作业。
49.2、机械起垄、人工栽插作业
50.起垄采用40~50马力、前后轮距均为90cm、地隙大于285mm的四轮驱动拖拉机,配套工作幅宽为90cm的起垄施肥多功能机进行作业。调整起垄机左右起垄铲的入土深度、作业宽度,使垄距、垄高达到相应要求,肥料箱添加肥料;选择适宜天气和土壤墒情时,进行起垄作业,保证垄距一致,误差不超过5cm,垄形饱满。
51.3、机械化中耕作业
52.在甘薯封垄以前,蔓长约30cm时使用中耕机进行除草培土等操作,中耕机的技术要求:中耕后沟垄整齐,垄形饱满,行间杂草要除干净,除草率要大于85%,伤苗率不超过5%;中耕深浅一致,碎土率要大于85%。
53.4、机械化收获作业
54.低损伤机械化收获是甘薯生产机械化的关键。主要分为甘薯藤蔓粉碎和甘薯块茎收获两步。甘薯收获的基本技术要求:藤蔓粉碎效果达到90%以上,垄顶留茬长度小于8cm,甘薯收获明薯率达到95%以上,伤薯率小于5%。
55.机械化作业的主要指标如表1所示。
56.表1主要作业质量指标
[0057][0058]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59]
实施例1
[0060]
一种甘薯机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1]
s1:选择坡度不大于8度、土质为砂壤土并且砂壤土的绝对含水率为20%左右以及土壤硬度(坚实度)为1mpa左右的地块(地块所处区域年降水量250毫米左右),分别按1200kg/亩和4kg/亩的用量撒施发酵农家肥和保水剂,再依次进行翻耕、旋耕和起垄处理;起垄后垄体的高度为35cm,垄间距为85cm。
[0062]
其中,发酵农家肥经过以下步骤制得:
[0063]
(1)将甘薯收获后余下的藤蔓粉碎成长度不超过5cm的碎段,然后将碎段与农家肥按1:70的质量比混合;
[0064]
(2)向混合物中接种芽孢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然后将混合物堆成高度不超过1m,底面直径不超过2m的小堆,并用薄膜覆盖小堆;芽孢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乳酸
菌的接种量分别为0.05wt%、0.1wt%、0.2wt%和0.04wt%;
[0065]
(3)待小堆中部温度达到60℃时,翻堆,继续覆膜发酵4天,再翻堆,露天发酵4天,即得。
[0066]
s2:将预先培育的甘薯藤切成长度为10cm的甘薯藤段,每根甘薯藤段上带有3片叶;先将甘薯藤段在浓度为3wt%的双氧水中浸泡5min,然后将浸泡后的甘薯藤段按20cm的间距扦插到垄体顶部,扦插深度为4cm,浇窝水300ml。
[0067]
甘薯藤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8]
(1)将保水剂、化肥(尿素)和含水量为25%的细砂土按1:10:250的质量比混合,得培养基质;
[0069]
(2)在苗床上铺设厚度为10cm的培养基质,然后将种薯(渝薯17)成排铺设到培养基质上,每排种薯之间的间距为20cm;再用培养基质覆盖种薯,常规培育,至甘薯苗长至50cm,从根部剪断,得甘薯藤。
[0070]
s3:甘薯藤蔓长至30cm时,采用日农850型中耕管理机进行中耕除草;中耕除草率不低于85%,伤苗率不超过5%,碎土率不低于85%。
[0071]
s4:收获甘薯,分为甘薯藤蔓粉碎和甘薯块茎收获两步。甘薯藤蔓粉碎效果达到90%以上,垄顶留茬长度小于8cm,甘薯收获明薯率达到95%以上,伤薯率小于5%。
[0072]
本实施例中所用保水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丙烯酸70份、氢氧化钠8份、过硫酸钾5份、硼砂3份、淀粉10份、乙酸铵3份和复合肥30份。其经过以下步骤制得:将丙烯酸、淀粉、乙酸铵以及硼砂混合,并在室温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1小时后加入引发剂过硫酸钾,催化剂氢氧化钠,然后升温至70℃,保温反应4小时,出料,烘干脱水,并粉碎至0.2mm,然后将粉碎后的粉末与复合肥混合,即得。
[0073]
实施例2
[0074]
一种甘薯机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5]
s1:选择坡度不大于8度、土质为砂壤土并且砂壤土的绝对含水率为15%左右以及土壤硬度(坚实度)为0.5mpa左右的地块(地块所处区域年降水量250毫米左右),分别按1000kg/亩和2kg/亩的用量撒施发酵农家肥和保水剂,再依次进行翻耕、旋耕和起垄处理;起垄后垄体的高度为30cm,垄间距为80cm。
[0076]
其中,发酵农家肥经过以下步骤制得:
[0077]
(1)将甘薯收获后余下的藤蔓粉碎成长度不超过5cm的碎段,然后将碎段与农家肥按1:60的质量比混合;
[0078]
(2)向混合物中接种芽孢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然后将混合物堆成高度不超过1m,底面直径不超过2m的小堆,并用薄膜覆盖小堆;芽孢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接种量分别为0.01wt%、0.2wt%、0.1wt%和0.05wt%;
[0079]
(3)待小堆中部温度达到55℃时,翻堆,继续覆膜发酵5天,再翻堆,露天发酵3天,即得。
[0080]
s2:将预先培育的甘薯藤切成长度为10cm的甘薯藤段,每根甘薯藤段上带有4片叶;先将甘薯藤段在浓度为1wt%的双氧水中浸泡5min,然后将浸泡后的甘薯藤段按15cm的间距扦插到垄体顶部,扦插深度为3cm,浇窝水300ml。
[0081]
甘薯藤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2]
(1)将保水剂、化肥(尿素)和含水量为30%的细砂土按1:15:300的质量比混合,得培养基质;
[0083]
(2)在苗床上铺设厚度为15cm的培养基质,然后将种薯(广薯87)成排铺设到培养基质上,每排种薯之间的间距为20cm;再用培养基质覆盖种薯,常规培育,至甘薯苗长至60cm,从根部剪断,得甘薯藤。
[0084]
s3:甘薯藤蔓长至35cm时,采用日农850型中耕管理机进行中耕除草;中耕除草率不低于85%,伤苗率不超过5%,碎土率不低于85%。
[0085]
s4:收获甘薯,分为甘薯藤蔓粉碎和甘薯块茎收获两步。甘薯藤蔓粉碎效果达到90%以上,垄顶留茬长度小于8cm,甘薯收获明薯率达到95%以上,伤薯率小于5%。
[0086]
本实施例中所用保水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丙烯酸65份、氢氧化钠8份、过硫酸钾3份、硼砂1份、淀粉10份、乙酸铵1份和复合肥20份。其经过以下步骤制得:将丙烯酸、淀粉、乙酸铵以及硼砂混合,并在室温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1小时后加入引发剂过硫酸钾,催化剂氢氧化钠,然后升温至65℃,保温反应5小时,出料,烘干脱水,并粉碎至0.2mm,然后将粉碎后的粉末与复合肥混合,即得。
[0087]
实施例3
[0088]
一种甘薯机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9]
s1:选择坡度不大于8度、土质为砂壤土并且砂壤土的绝对含水率为15%左右以及土壤硬度(坚实度)为2mpa左右的地块(地块所处区域年降水量250毫米左右),分别按1500kg/亩和5kg/亩的用量撒施发酵农家肥和保水剂,再依次进行翻耕、旋耕和起垄处理;起垄后垄体的高度为35cm,垄间距为90cm。
[0090]
其中,发酵农家肥经过以下步骤制得:
[0091]
(1)将甘薯收获后余下的藤蔓粉碎成长度不超过5cm的碎段,然后将碎段与农家肥按1:80的质量比混合;
[0092]
(2)向混合物中接种芽孢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然后将混合物堆成高度不超过1m,底面直径不超过2m的小堆,并用薄膜覆盖小堆;芽孢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接种量分别为0.1wt%、0.05wt%、0.3wt%和0.01wt%;
[0093]
(3)待小堆中部温度达到65℃时,翻堆,继续覆膜发酵3天,再翻堆,露天发酵5天,即得。
[0094]
s2:将预先培育的甘薯藤切成长度为15cm的甘薯藤段,每根甘薯藤段上带有4片叶;先将甘薯藤段在浓度为5wt%的双氧水中浸泡5min,然后将浸泡后的甘薯藤段按20cm的间距扦插到垄体顶部,扦插深度为5cm,浇窝水300ml。
[0095]
甘薯藤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6]
(1)将保水剂、化肥(尿素)和含水量为25%的细砂土按1:15:250的质量比混合,得培养基质;
[0097]
(2)在苗床上铺设厚度为10cm的培养基质,然后将种薯(南紫薯018)成排铺设到培养基质上,每排种薯之间的间距为20cm;再用培养基质覆盖种薯,常规培育,至甘薯苗长至60cm,从根部剪断,得甘薯藤。
[0098]
s3:甘薯藤蔓长至35cm时,采用日农850型中耕管理机进行中耕除草;中耕除草率不低于85%,伤苗率不超过5%,碎土率不低于85%。
[0099]
s4:收获甘薯,分为甘薯藤蔓粉碎和甘薯块茎收获两步。甘薯藤蔓粉碎效果达到90%以上,垄顶留茬长度小于8cm,甘薯收获明薯率达到95%以上,伤薯率小于5%。
[0100]
本实施例中所用保水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丙烯酸75份、氢氧化钠10份、过硫酸钾6份、硼砂5份、淀粉15份、乙酸铵5份和复合肥40份。其经过以下步骤制得:将丙烯酸、淀粉、乙酸铵以及硼砂混合,并在室温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1小时后加入引发剂过硫酸钾,催化剂氢氧化钠,然后升温至70℃,保温反应5小时,出料,烘干脱水,并粉碎至0.2mm,然后将粉碎后的粉末与复合肥混合,即得。
[0101]
对比例1
[0102]
与实施例1相比,在整地前只撒施了发酵农家肥,而未撒施保水剂,其余操作完全相同。
[0103]
对比例2
[0104]
与实施例1相比,在整地前撒施普通农家肥和保水剂,其余操作完全相同。
[0105]
对比例3
[0106]
与实施例1相比,采用常规育苗方式进行甘薯藤培育,其余操作完全相同。
[0107]
统计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甘薯的亩产量,结果列于表2。
[0108]
表2甘薯亩产量
[0109] 鲜薯亩产量(kg/亩)实施例12228实施例22334实施例32224对比例11897对比例21901对比例31930
[0110]
虽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