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捕梭子蟹分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09166发布日期:2022-11-09 05:04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捕梭子蟹分选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水产自动分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捕梭子蟹分选系统。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技术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3.梭子蟹属海产大型经济蟹类,是海洋渔业主要捕捞对象,我国梭子蟹的年平均捕捞量在50万吨左右。在梭子蟹捕捞过程中,通常采用实用简易的传输带配合人工分选的方式对捕捞后的梭子蟹进行以及相应作业,具体的:为防止海捕梭子蟹运输时蟹与蟹相互撕咬,也防止在梭子蟹销售时螯足会误伤人,因此捕捞后的梭子蟹需在捕捞作业船上第一时间将蟹的两个螯足进行捆绑;同时渔民会根据蟹的性别、大小、肥满度等特征进行分类盛装,但是现有常规的传输带配合人工操作的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蟹类损伤情况。
4.韩国发明专利,申请号kr1020140061823,公开了海鲜分选装置,该发明包括用于容纳螃蟹的螃蟹容纳构件;引入构件,用于感测从螃蟹容纳构件运输的螃蟹数量;重量测量部件,用于测量从引入部件转移的螃蟹的重量;分拣部件,用于根据测量的重量对螃蟹进行分拣;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各种信号并控制整个配置。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测量螃蟹的重量并基于重量自动分拣螃蟹来最小化由于螃蟹分拣操作而导致的成本增加,并且可以通过防止通过注入两个或更多螃蟹的重量测量误差来提高螃蟹分拣设备的精度。此外,通过防止在螃蟹分拣装置中转移或分拣螃蟹时对螃蟹造成损坏,可以提高螃蟹的适销性,并且可以提高测量螃蟹重量的准确性。但该装置在分拣时螃蟹长时间暴露外,在高温天气下,螃蟹极易缺水失活,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
5.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技术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蟹类进行接收和传输,且能对海捕梭子蟹进行麻醉和多级降温以便于人工捆绑的一种海捕梭子蟹分选系统。
7.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捕梭子蟹优化分选系统,包括接收部件,接收部件包括档护框架,档护框架侧壁开设有滑槽,档护框架底部设有升降支架,升降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液压柱,两个液压柱的上方末端之间连接有滑动滚轴,滑动滚轴穿过滑槽,档护框架在设有液压柱的两侧铰接连接有固定柱,档护框架在不设挡板的一侧布设有传输部件,档护框架在侧方间隔布设有两个第一喷淋装置,传输部件包括传输带,传输带下方固定有支撑架,传输带的输送带两侧架体上均设有安装槽,支撑架下方设有水泵,传输带上方设有第二喷淋装置,水泵通过流通总管连接第二喷淋装置,一种梭子蟹优化分选系统还包括转运框。档护框架用于接收梭子蟹,通过控制液压柱的升降使档护框架的一侧升高,有利于梭子蟹受重力影响从档护框
架缓慢滑落进入传输部件,避免梭子蟹在接收端堆积过多而产生挤压死亡,第一喷淋装置能对档护框架的梭子蟹进行首次喷淋降温,提升梭子蟹存活率的同时对其进行泥沙冲洗,增加提升蟹的品质,梭子蟹通过传输带向传动方向末端移动,便于传输带两侧员工的分拣和捆绑,支撑架架设传输带离地一定高度,降低地面热气对梭子蟹的影响,保证梭子蟹的活性,安装槽形成输送带的侧方防护,一方面避免工人的衣物搅入输送带,另一方面避免梭子蟹从输送带两侧掉落而损伤,第二喷淋装置在水泵作用下对传输带上的蟹二次降温,保证其活性同时降低对传输带两侧温度,避免工人中暑。
8.优选地,档护框架的底板上方设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板,缓冲板上阵列开设有滤砂孔,缓冲板上开设有多个矩形槽,任一矩形槽内可转动地设有滚轮,滚轮的旋转至高点位于缓冲板上端面上方,缓冲板底面阵列设置有泡沫板,档护框架底板上开设有多个滤水通槽,任一滤水通槽位于相邻泡沫板之间,档护框架在不设挡板的竖直端面上设有弹性弯板。第一喷淋装置将捕捞的梭子蟹携带的泥沙冲洗,通过滤砂孔向下以及下方的滤水通槽排出到地面,避免缓冲板上泥沙过多造成负载过重,部分露出缓冲板端面的滚轮,一方面能有效帮助缓冲板上的蟹类向传输装置方向移动,滚轮的滚动能有效清除蟹腹部的泥沙和污垢,提升蟹的品质,蟹类从运输装置倒在缓冲板上时,缓冲板下移挤压各个泡沫板,泡沫板通过其弹性形变来缓冲冲击,降低蟹身受损几率,同时在接收的蟹过多时,相邻的泡沫板会形变且侧壁互相抵接,提供对缓冲板的有效支撑,避免缓冲板底部支撑失效而掉落,造成蟹类损伤,弹性弯板通过形变来降低缓冲板与传输带的高度差,降低蟹掉落至传输带的冲击力,有利于提升蟹的存活率。
9.优选地,档护框架底板靠近弹性弯板的上端面位置处对称设有两个距离感应器,传输带的驱动电机上设有与距离感应器无线传输的控制模块。缓冲板随着接收的蟹类数量增多而逐渐下移,距离传感器检测缓冲板的下移距离,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模块来降低驱动电机的转速,实现传输带传输速率的自动调节,有利于人工捆蟹速度与接收速度匹配,避免过多蟹在传输带上无法及时被处理。
10.优选地,第一喷淋装置包括安装台,安装台固定于档护框架一侧挡板上,安装台上固定有弯曲套筒,弯曲套筒末端朝向档护框架内侧,弯曲套筒底面上方固定有换热管体,换热管体内壁在轴线方向上间隔布设有多个阻流板,位于安装台一侧的液压柱与固定柱之间设有支架,支架侧方固定的套筒内放置有稀释麻醉液,支架下方地面放置有液体泵,液体泵的输出管道穿过安装台与弯曲套筒底部并与换热管体连通,弯曲套筒的上方末端内壁固定有多孔喷头,多孔喷头与换热管体内壁连通有延伸管体。液体泵通过输出管道将稀释麻醉液输送至换热管体,并经过延伸管体到多孔喷头内,稀释麻醉液通过从多孔喷头的小孔形成细化气雾作用缓冲板上的梭子蟹,一方面对梭子蟹进行初次泥沙冲洗,另一方面对梭子蟹进行浅麻醉,降低其行动力但不使其失活,有利于传输带两侧的员工捆绑螃蟹,同时麻醉梭子蟹有利于降低其互相伤害的可能,降低断肢几率。
11.优选地,第一喷淋装置连接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隔热套筒,隔热套筒固定在弯曲套筒内底面上,换热管体外侧壁上缠绕有冷凝管,任一安装台下方设有循环泵,循环泵固定于档护框架侧方挡板上,冷凝管两端向下穿过弯曲套筒底部和安装台并与循环泵端口连接,在冷凝管靠近循环泵输出端的管体上设有流量控制阀。通过循环泵使冷却液不断在冷凝管内循环流动,使换热管体内流过的稀释麻醉液被冷却,被冷却的稀释麻醉液有利于
降低梭子蟹体表温度,保证其活性,通过控制流量控制阀能改变冷却液在冷凝管内的流速,从而调节冷却效果,有利于根据气温调节喷出的稀释麻醉液,避免过低温的稀释麻醉液对蟹的生命活力产生影响,使其失活,隔热套筒隔绝弯曲套管与冷凝管的热量交换,提升冷凝效果。
12.优选地,第二喷淋装置包括滑移架体,滑移架体的两个竖直末端位分别于两侧的安装槽内,滑移架体上方水平板体上间隔穿插有多个喷淋头,喷淋头包括进液基体,进液基体的壁体沿轴线方向环绕开设有第一流通孔,进液基体内壁固定有连接柱,连接柱下端面固定有滑移柱,进液基体的凹面下方设有出水喷头,出水喷头与连接柱下端面之间连接有弹簧,出水喷头可在滑移柱上轴向滑移,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流通管,流通管的各个支管与各个进液基体连通。滑移架体通过多个喷淋头对传输带上的蟹进行喷水降温,以增加蟹的活性,同时冲洗掉蟹身残留的麻醉液,水泵将水从流通管分流到各个进液基体,进液基体内的水经过多个第一流通孔从下方凹面喷出,喷出的液体冲击出水喷头的倾斜壁体向四周扩散,有利于提升清洗的覆盖面积,出水喷头受水流冲击后通过弹簧形变在滑移柱上滑动,从而不断改变出水喷头与凹面之间的间隙,有利于改变水流扩散效果,从而提高对蟹的清洗和降温范围。
13.优选地,转运框内壁阵列设有橡胶块,橡胶块的弧形曲面朝向转运框内侧,转运框侧壁开阵列开设有通风槽,转运框底面边角处设有透水孔。捕捞的蟹被转运框暂存并转移至接收部件,橡胶块的弧形曲面遇水后光滑,有效降低蟹钳夹住转运框的概率,从而保证蟹身的完整,同时橡胶块能对框内的蟹进行隔热保温,提高蟹的存活率,通风槽保证框内与外界的空气交换,有利于提高蟹的生命活力,底部的透水孔有利于蟹身携带的水体流出,避免水体在转运框内积累发臭。
14.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可自动调速的传输部件来传送梭子蟹,并设置第一、第二喷淋装置对蟹身降温清洗,因此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升降支架实现档护框架的单侧升降,有利于蟹的接收和传输;缓冲组件能缓冲下落冲击,降低蟹受损几率;距离感应器根据蟹数量自动调节传输带的运行速率,避免蟹被漏捆;第一喷淋装置对蟹进行麻醉、初步降温以及泥沙清洗,便于后续捆绑;冷却装置可调节稀释麻醉液的冷却温度,便于实现不同降温效果;第二喷淋装置对蟹进行药物冲洗并二次降温,提高蟹存活率;转运框降低运输过程蟹的断肢几率,提高经济价值。因此,本发明是一种能够对蟹类进行接收和传输,且能对梭子蟹进行麻醉和多级降温以便于人工捆绑的一种海捕梭子蟹分选系统。
附图说明
15.图1为装置整体示意图;图2为升降支架示意图;图3为档护框架示意图;图4为缓冲板示意图;图5为缓冲板底部示意图;图6为传输带示意图;图7为第一喷淋装置示意图;图8为延伸管体示意图;
图9为喷淋头示意图;图10为转运框示意图。
16.附图标记:接收部件1;档护框架10;滑槽11;升降支架12;液压柱13;滑动滚轴130;固定柱14;滤水通槽15;传输部件2;传输带20;支撑架21;;安装槽22;水泵23;缓冲组件3;缓冲板30;滤砂孔31;矩形槽32;滚轮33;泡沫板34;弹性弯板35;距离感应器4;控制模块40;第一喷淋装置5;安装台50;弯曲套筒51;换热管体52;阻流板520;支架53;稀释麻醉液54;液体泵55;多孔喷头56;延伸管体57;冷却装置6;隔热套筒60;冷凝管61;循环泵62;流量控制阀63;第二喷淋装置7;滑移架体70;喷淋头72;进液基体73;第一流通孔74;连接柱75;滑移柱750;出水喷头76;弹簧77;流通管78;转运框8;橡胶块80;通风槽81;透水孔82。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一种海捕梭子蟹优化分选系统,包括接收部件1,接收部件1包括档护框架10,档护框架10的三个相邻侧面均设有挡板,档护框架10侧壁开设有滑槽11,滑槽11为通槽,档护框架10底部设有升降支架12,升降支架12包括对称设置的液压柱13,两个液压柱13的上方末端之间连接有滑动滚轴130,滑动滚轴130穿过滑槽11,档护框架10在设有液压柱13的同侧铰接连接有固定柱14,档护框架10在不设挡板的一侧布设有传输部件2,传输部件2包括传输带20,传输带20下方固定有支撑架21,传输带20的输送带两侧架体上均设有安装槽22,一种梭子蟹优化分选系统还包括转运框8。
19.捕捞的蟹收集到转运框8内,将转运框8中的蟹集中转移至档护框架10内,通过控制两侧液压柱13同步的升降带动滑动滚轴130在滑槽11内滑移,同时,档护框架10在两侧的固定柱14连接处摆动,从而使档护框架10在设有液压柱13的一侧升高,使梭子蟹在重力影响下沿着档护框架10倾斜的底面滑移至传输部件2的传输带20上,通过传输带20将蟹向运行方向传输转移,期间传输带20两侧的处理人员对蟹进行分拣和捆绑处理,支撑架21架设传输带20离地一定高度,降低地面热气对梭子蟹的影响,保证梭子蟹的活性,安装槽22对传输带20两侧防护格挡,一方面避免工作人员的衣物搅入滚动的输送带,引发安全事故,另一方面避免梭子蟹从输送带两侧掉落而损伤,在档护框架10接收的蟹数量较多时,控制液压杆的升降幅度来使调节档护框架10的相对传输带20的倾角较小,避免较大数量的蟹过快滑落至传输带20上,导致工人来不及对蟹分拣和捆绑处理。
20.档护框架10在侧方间隔布设有两个第一喷淋装置5,第一喷淋装置5包括安装台50,安装台50固定于档护框架10一侧挡板上,安装台50上固定有弯曲套筒51,弯曲套筒51的上方末端弯曲,且弯曲方向朝向档护框架10内侧向下,弯曲套筒51底面上方固定有换热管体52,换热管体52内壁在轴线方向上间隔布设有多个阻流板520,位于安装台50一侧的液压柱13与固定柱14之间设有支架53,支架53侧方通过延伸板体固定有一个套筒,套筒内放置有稀释麻醉液54,支架53下方的地面上放置有液体泵55,液体泵55的输出管道穿过弯曲套筒51和安装台50的通孔并连通到换热管体52内,弯曲套筒51的上方末端内壁固定有多孔喷
头56,多孔喷头56与换热管体52内壁连通有延伸管体57。
21.开启液体泵55,支架53上的稀释麻醉液54在泵体的作用下被液体泵55的输出管道输送至换热管体52,阻流板520对流过换热管体52内的稀释麻醉液54进行多级减速后,液体经过延伸管体57填充到多孔喷头56内部腔体,在腔体内的稀释麻醉液54在液压作用下从多孔喷头56上的小孔以细化气雾的形式排出,并作用缓冲板30上的梭子蟹,一方面对梭子蟹进行初次降温和泥沙清洗,保证梭子蟹的存活率和活性,另一方面对梭子蟹进行麻醉,降低其行动力但不会使其失活,有利于传输带20两侧的员工捆绑螃蟹,同时麻醉梭子蟹有利于降低其互相伤害的可能,降低断肢几率,稀释麻醉液54通过支架53固定在离地一定高度,降低底面热量对麻醉液的影响,避免其过热发生变质。
22.档护框架10的底板上方设有缓冲组件3,缓冲组件3包括缓冲板30,缓冲板30位于档护框架10底板上方一定间隔距离,缓冲板30上阵列开设有滤砂孔31,缓冲板30上还开设有多个矩形槽32,任一矩形槽32内可转动地设有滚轮33,滚轮33的旋转至高点位于缓冲板30上端面上方,缓冲板30底面阵列设置有泡沫板34,档护框架10底板上开设有多个滤水通槽15,任一滤水通槽15位于相邻泡沫板34之间,档护框架10在不设挡板的竖直端面上设有弹性弯板35。
23.第一喷淋装置5对梭子蟹携带的泥沙冲洗后,麻醉液携带泥沙通过滤砂孔31向下以及下方的滤水通槽15排出到地面,避免缓冲板30上泥沙过多造成负载过重,蟹在从缓冲板30向下滑动时,其腹部壳体会接触部分露出缓冲板30端面的滚轮33,并使滚轮33轴向转动,一方面通过转动的滚轮33能有效帮助缓冲板30上的蟹向传输装置方向移动,避免蟹在缓冲板30上堆积,滚轮33的滚动能有效清除蟹腹部的泥沙和污垢,提升蟹的品质,蟹类从运输装置倒在缓冲板30上时,缓冲板30下移挤压各个泡沫板34,泡沫板34通过其弹性形变来缓冲冲击,降低蟹身受损几率,同时在接收的蟹过多时,相邻的泡沫板34会形变且侧壁互相抵接,提供对缓冲板30的有效支撑,避免缓冲板30底部支撑失效而掉落,造成蟹类损伤,弹性弯板35通过形变来降低缓冲板30与传输带20的高度差,降低蟹掉落至传输带20的冲击力,有利于提升蟹的存活率。
24.第一喷淋装置5连接有冷却装置6,冷却装置6包括隔热套筒60,隔热套筒60固定在弯曲套筒51内底面上,换热管体52外侧壁上缠绕有冷凝管61,任一安装台50下方设有循环泵62,循环泵62固定于档护框架10侧方挡板上,冷凝管61两端向下穿过弯曲套筒51底部和安装台50并与循环泵62端口连接,冷凝管61靠近循环泵62输出端的管体上设有流量控制阀63。
25.通过循环泵62使冷却液不断在冷凝管61内循环流动,使换热管体52内流过的稀释麻醉液54被冷却,被冷却的稀释麻醉液54有利于降低梭子蟹体表温度,保证其活性,通过控制流量控制阀63能改变冷却液在冷凝管61内的流速,从而调节对稀释麻醉液54对冷却效果,有利于根据气温调节喷出的稀释麻醉液54,避免过低温的稀释麻醉液54对蟹的生命活力产生影响,使其失活,隔热套筒60隔绝弯曲套管与冷凝管61的热量交换,提升稀释麻醉液54的冷却效果。
26.档护框架10底板靠近弹性弯板35的上端面位置处对称设有两个距离感应器4,传输带20的驱动电机上设有与距离感应器4无线传输的控制模块40。
27.缓冲板30随着接收的蟹数量增多而逐渐下移,距离传感器检测缓冲板30的下移距
离,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40,通过控制模块40来降低驱动电机的转速,实现传输带20传输速率的自动调节,有利于人工捆蟹速度与接收速度匹配,避免过多蟹在传输带20上无法及时被工人处理。
28.支撑架21下方设有水泵23,传输带20上方设有第二喷淋装置7,第二喷淋装置7包括滑移架体70,滑移架体70的两个竖直末端位固定于于两侧的安装槽22内,滑移架体70上方水平板体上间隔穿插有多个喷淋头72,喷淋头72包括进液基体73,进液基体73的壁体沿轴线方向环绕开设有第一流通孔74,进液基体73内壁固定有连接柱75,连接柱75下端面固定有滑移柱750,进液基体73的凹面下方设有出水喷头76,出水喷头76与连接柱75下端面之间连接有弹簧77,出水喷头76可在滑移柱750上轴向滑移,水泵23的输出端连接有流通管78,流通管78的各个支管与各个进液基体73连通。
29.水泵23将水输送至多个喷淋头72,从而对传输带20上的蟹进行喷水降温,以增加蟹的活性,同时冲洗掉蟹身残留的麻醉液,水泵23将水从流通管78分流到各个进液基体73,进液基体73内的水经过多个第一流通孔74从下方凹面喷出,喷出的液体冲击出水喷头76的倾斜壁体向四周扩散,有利于提升清洗的覆盖面积,出水喷头76受水流冲击后通过弹簧77形变在滑移柱750上滑动,从而不断改变出水喷头76与凹面之间的间隙,有利于改变水流扩散效果,从而提高对蟹的清洗和降温范围。
30.转运框8内壁阵列设有橡胶块80,橡胶块80的弧形曲面朝向转运框8内侧,转运框8侧壁开阵列开设有通风槽81,转运框8底面边角处设有透水孔82。弧形曲面降低蟹钳夹住转运框8的概率,降低断肢蟹的产生概率,同时橡胶块80缓冲转运框8受到的侧方撞击,避免蟹身受损失活,通风槽81保证蟹与外界的空气交换,保证蟹的生命活力,底部的透水孔82有利于排出蟹身携带的泥沙和水体,避免水体在转运框8内发臭无法排出。
3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