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系配套选育杂交水稻的方法

文档序号:31947103发布日期:2022-10-26 05:01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系配套选育杂交水稻的方法

1.本发明涉及水稻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系配套选育杂交水稻的方法。


背景技术:

2.两系法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制与推广应用,解决了长期困扰三系法杂交水稻恢复谱不广、细胞质单一及繁殖制种程序复杂等问题,开创了杂交水稻发展的新历程。但两系法杂交水稻在进一步提高了水稻单产的同时,生产上也存在品种对高温冷害等异常气候条件的适应性不强的问题,表现为稳产性差,更为重要的是温敏核不育系,在特殊气候条件下,育性易发生漂移,产生自交结实现象,影响两系杂交水稻安全制种,结果是降低种子纯度,造成农业减产。
3.随着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水稻遗传工程核不育系应运而生,推动了第三代杂交水稻的发展。但是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工程保持系含有育性恢复基因、花粉失活基因和荧光蛋白筛选标记基因紧密连锁的三元表达盒,属于转基因植物,因此目前工程保持系的繁殖需要受到种植环境及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再者,虽然遗传工程核不育系种子和杂交种子均不含转基因成分,生产的大米也不含转基因成分,但该技术体系里毕竟应用了转基因手段,而且目前“转基因”一词处于食品安全的风口浪尖上,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在推广上可能会遇到来自公众的阻力,因而难以产业化。
4.目前,已育成的温敏核不育系(s)和反温敏核不育系(s)这两类核不育系育性表达的环境诱导条件恰恰相反,温敏核不育系在长日高温(育性转换起点温度23.5℃以上)下表现不育,在短日低温下表现可育;相反,反温敏核不育系在长日高温(育性转换起点温度29.5℃以上)下表现可育,在短日低温下表现不育。若将这两套控制水稻育性基因聚合于一体,形成四系配套培育杂交水稻品种,不仅能解决现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问题,而且还能解决制种基地选择范围狭窄和制种季节紧张等问题,此外还可能为广泛应用抗性、优质等有利基因带来方便,有利于增强水稻抗逆性和适应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系配套选育杂交水稻的方法,得到的四系杂交水稻品种的杂交一代群体最多可有四种细胞质(即显性核不育、温敏核不育、反温敏核不育和桥梁亲本)组成,以细胞质遗传多样性来提高杂交水稻群体抗逆抗病水平。
6.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系配套选育杂交水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1)显性核不育种质的筛选;
9.(2)使用显性核不育种质分别转育恢复系、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得到恢复系、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的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
10.(3)将步骤(2)中得到的恢复系、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的显
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中的不育株分别与其他恢复系、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种质的水稻杂交,从全部f1代不育株上收获种子,相同种质的种子混种,分别得到恢复系、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的轮回选择群;
11.(4)选择步骤(3)中的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的轮回选择群中具有抗逆性和抗病性的单株,在不同环境压力下筛选至群体性状整齐一致,获得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的单株;
12.(5)将步骤(4)中筛选得到的桥梁亲本单株分别与步骤(4)中筛选得到的温敏核不育系单株、反温敏核不育系单株杂交,筛选性状偏向桥梁亲本材料的不育系,再与桥梁亲本材料连续回交,得到除不育性状外其他性状与桥梁亲本性状相同的温敏核不育系桥梁亲本近等基因系与反温敏核不育系桥梁亲本近等基因系;
13.(6)将步骤(5)中得到的温敏核不育系桥梁亲本近等基因系与反温敏核不育系桥梁亲本近等基因系进行正反交,若f1代的不育性、株型、整齐度、生育期、粒型性状表现一致,则双亲作为繁殖水稻永久温敏核不育系的直接亲本;
14.(7)将步骤(3)中得到的恢复系轮回选择群中的水稻与步骤(6)中得到的永久温敏核不育系进行测配,杂交后得到四系杂交水稻品种。
15.进一步地,步骤(1)中使用佳不育水稻与安香1号水稻杂交,回交5~8代后育成显性核不育种质。
16.进一步地,步骤(2)中采用杂交后回交的方法进行转育。
17.进一步地,所述转育方法具体为:
18.显性核不育种质与恢复系杂交,连续回交,至可育株性状整齐一致后,再与恢复系测交,筛选具有抗逆性的水稻作为恢复系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
19.显性核不育种质与桥梁亲本杂交,连续回交,至可育株性状整齐一致后,再与桥梁亲本测交,筛选具有丰产性、抗病性的水稻作为桥梁亲本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
20.显性核不育种质与温敏核不育系杂交,在23℃以下的环境中筛选具有抗病基因的不育株后再进行回交,至可育株性状整齐一致后,再与温敏核不育系测交,筛选含不育目的基因的温敏核不育的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
21.显性核不育种质与反温敏核不育系杂交,在26℃以上的环境中筛选具有抗病基因的不育株后再进行回交,至可育株性状整齐一致后,再与反温敏核不育系测交,筛选含不育目的基因的反温敏核不育的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
22.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筛选的方法为:在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发病稻区种植水稻筛选抗病性;在日均温32℃以上,湿度80%以上的地区种植水稻筛选对高温热害的耐性和异交特性;在中等肥力水平地区种植水稻筛选抗倒性。
2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利用本发明转育的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和反温敏核不育的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可构建桥梁亲本、永久温敏核不育系直接亲本轮回选择群;
25.2.利用本发明桥梁亲本、永久温敏核不育系直接亲本轮回选择群,聚合抗逆抗病等优良基因,以利筛选抗逆抗病性状优良的桥梁亲本和永久温敏核不育系新的直接亲本;
26.3.利用本发明选育的水稻永久温敏核不育系,既可以克服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因育性不稳威胁生产安全,又可以突破杂交水稻细胞质单一的瓶颈问题,还能够
解决制种基地选择范围狭小和制种季节紧张等矛盾,同时还可能进一步挖掘水稻有利基因的潜能,提高杂交水稻稳产性和抗性;
27.4.利用本发明选育的温敏核不育和反温敏核不育近等基因系可转育新的温敏核不育和反温敏核不育近等基因系,进而培育优质、高产、稳产的四系杂交水稻新品种。
附图说明
28.图1为采用本发明方法育后水稻单株及大田表现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系配套选育杂交水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1)显性核不育种质的筛选;
31.(2)使用显性核不育种质分别转育恢复系、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得到恢复系、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的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
32.(3)将步骤(2)中得到的恢复系、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的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中的不育株分别与其他恢复系、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种质的水稻杂交,从全部f1代不育株上收获种子,相同种质的种子混种,分别得到恢复系、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的轮回选择群;
33.(4)选择步骤(3)中的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的轮回选择群中具有抗逆性和抗病性的单株,在不同环境压力下筛选至群体性状整齐一致,获得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的单株;
34.(5)将步骤(4)中筛选得到的桥梁亲本单株分别与步骤(4)中筛选得到的温敏核不育系单株、反温敏核不育系单株杂交,筛选性状偏向桥梁亲本材料的不育系,再与桥梁亲本材料连续回交,得到除不育性状外其他性状与桥梁亲本性状相同的温敏核不育系桥梁亲本近等基因系与反温敏核不育系桥梁亲本近等基因系;
35.(6)将步骤(5)中得到的温敏核不育系桥梁亲本近等基因系与反温敏核不育系桥梁亲本近等基因系进行正反交,若f1代的不育性、株型、整齐度、生育期、粒型性状表现一致,则双亲作为繁殖水稻永久温敏核不育系的直接亲本;
36.(7)将步骤(3)中得到的恢复系轮回选择群中的水稻与步骤(6)中得到的永久温敏核不育系进行测配,杂交后得到四系杂交水稻品种。
37.在本发明中,首先进行显性核不育种质的筛选,优选的使用佳不育水稻与安香1号水稻杂交,回交5~8代后育成显性核不育种质“安香核不育”。
38.在本发明中,使用显性核不育种质分别转育恢复系、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得到恢复系、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的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
39.在本发明中,所述恢复系品种优选为水稻r1392,所述桥梁亲本品种优选为水稻h1261,所述温敏核不育系品种优选为水稻天1125z,所述反温敏核不育系品种优选为水稻天1125f;所述r1392、h1261、天1125z、天1125f均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
40.在本发明中,所述h1261的选育过程为:2015年春在海南配制r900
×
粤禾丝苗杂交
种子,当年夏季在合肥试验田种植f1代,自交后冬季在海南种植f2代,自交后2016年夏在合肥种植f3代,自交后冬季在海南种植f4代,自交后2017年在合肥种植f5代,自交后冬季在海南种植f6代,自交后2018年在合肥种植f7代,其中f7代株系性状整齐一致,即命名为“h1261”。
41.在本发明中,所述天1125f的选育过程为:2010年春在海南配制雁农s
×
天丰b杂交种子,当年夏季在合肥试验田种植f1代,自交后冬季在海南种植f2代,抽穗期从中选不育株与天丰b杂交并收获种子bc1,2011年夏在合肥种植bc1f1,与天丰b杂交并收获种子bc2,冬季在海南种bc2f1,自交后2012年7月在合肥种植bc2f2,选不育株与天丰b杂交并收获种子bc3,冬季在海南种植bc3f1,自交后2013年7月在合肥种植bc3f2,再选不育株与天丰b杂交,冬季在海南种植bc4f1,自交后2014年在合肥种植bc4f2筛选不育株到海南种植株行圃,此后优选单株、株系直至2015年得到性状整齐一致的株系5b1125,并定名为“天1125f”。
42.在本发明中,所述天1125z的选育过程为:2010年春在海南配制矮占43s
×
天丰b杂交种子,当年夏季在合肥试验田种植f1代,自交后冬季在海南种植f2代,抽穗期从中选不育株与天丰b杂交并收获种子bc1,2011年夏在合肥种植bc1f1,与天丰b杂交后收获种子bc2,冬季在海南种植bc2f1,自交后2012年在合肥种植bc2f2,选不育株与天丰b杂交并收获种子bc3,冬季在海南种植bc3f1,自交后2013年在合肥种植bc3f2,再选不育株与天丰b杂交并收获种子bc4,冬季在海南种植bc4f1,自交后2014年在合肥种植bc4f2,筛选不育株到海南种植株行圃,此后优选单株、株系直至2015年得到性状整齐一致的株系5b0007,与天1125f性状相似,且配组繁殖永久核不育系天1125m,故定名为“天1125z”。
43.在本发明中,优选的采用杂交后回交的方法进行转育。
44.在本发明中,所述转育的方法具体为:
45.显性核不育种质安香核不育与恢复系r1392杂交,连续回交,至可育株性状整齐一致后,再与恢复系测交,筛选具有抗逆性的水稻作为恢复系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r1392;
46.显性核不育种质安香核不育与桥梁亲本h1261杂交,连续回交,至可育株性状整齐一致后,再与桥梁亲本测交,筛选具有丰产性、抗病性的水稻作为桥梁亲本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h1261;
47.显性核不育种质安香核不育与温敏核不育系天1125z杂交,在23℃以下的环境中筛选具有抗病基因的不育株后再进行回交,至可育株性状整齐一致后,再与温敏核不育系天1125z测交,筛选含不育目的基因的温敏核不育的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天1125z;
48.显性核不育种质安香核不育与反温敏核不育系天1125f杂交,在26℃以上的环境中筛选具有抗病基因的不育株后再进行回交,至可育株性状整齐一致后,再与反温敏核不育系天1125f测交,筛选含不育目的基因的反温敏核不育的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天1125f。
49.在本发明中,将上述得到的恢复系、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的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中的不育株分别与其他恢复系、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种质的水稻杂交,从全部f1代不育株上收获种子,相同种质的种子混种,分别得到恢复系、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的轮回选择群。
50.在本发明中,所述其他恢复系种质的水稻品种优选为p9382、紫恢100选、r727、
r1032、9311中的一种或几种。
51.在本发明中,所述其他桥梁亲本种质的水稻品种优选为华占、粤禾丝苗、19香、荃9311b、泰丰b中的一种或几种。
52.在本发明中,所述其他温敏核不育系种质的水稻品种优选为紫泰s、天和s、时和s、n779s、矮紫s中的一种或几种。
53.在本发明中,所述其他反温敏核不育系种质的水稻品种优选为农1162f、丰1129f、矮雁s、雁亢ks、1892s中的一种或几种。
54.在本发明中,所述p9382、紫恢100选、r727、r1032、9311、华占、粤禾丝苗、19香、荃9311b、泰丰b、紫泰s、天和s、时和s、n779s、矮紫s、农1162f、丰1129f、矮雁s、雁亢ks、1892s均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
55.在本发明中,所述农1162f的选育过程为:2015年秋在合肥配制雁农s
×
5b1162杂交种子,当年冬季在海南种植f1代,并与5b1162回交,2016年夏季在合肥种植bc1f1,自交后冬季在海南种植bc1f2,选不育株与5b1162杂交,2017年夏季在合肥种植bc2f1,与5b1162回交后,冬季在海南种植bc3f1,自交后2018年夏季在合肥种植bc3f2,选性状偏向5b1162的不育株,冬季在海南种植株行18个,全部与n997s、1892s、矮占43s和矮紫s测配,其中8b0032株行测配的f1均表现不育且整齐一致,定名为“农1162f”。
56.在本发明中,所述5b1162的来源为:2010年春在海南配制1892s
×
天丰b杂交种子,当年夏季在合肥试验田种植f1代,自交后冬季在海南种植f2代,抽穗期从中选可育株与1892s杂交并收获种子,2011年夏在合肥种植bc1f1,与1892s杂交,冬季在海南种植bc2f1,自交后2012年夏季在合肥种植bc2f2,选株叶形态偏向1892s的可育株与1892s杂交,冬季在海南种植bc3f1,自交后2013年夏季在合肥种植bc3f2,优选类似1892s的单株种植株行圃,此后优选单株、株行直至2015年得到性状整齐一致的株系5b1162。
57.在本发明中,所述丰1129f的选育过程为:2010年春在海南配制雁农s
×
天丰b杂交种子,当年夏季在合肥试验田种植f1代,自交后冬季在海南种植f2代,抽穗期从中选不育株与天丰b杂交并收获种子,2011年夏在合肥种植bc1f1,与天丰b杂交,冬季在海南种植bc2f1,自交后2012年7月在合肥种植bc2f2,选不育株与天丰b杂交,冬季在海南种植bc3f1,自交后2013年7月在合肥种植bc3f2,再选不育株与天丰b杂交,冬季在海南种植bc4f1,自交后2014年在合肥种植bc4f2,筛选不育株后与天丰b杂交,冬季海南种植bc5f1,自交后2015年在合肥种植bc5f2,选性状偏向天丰b的不育株到海南种植株行圃,此后优选单株、株行直至2017年得到性状整齐一致的株系7b1129,并定名为“丰1129f”。
58.在本发明中,所述雁亢ks的选育过程为:2010年春在海南以雁农s为母本与父本华占杂交收获种子,当年夏季在合肥试验田种植f1代,自交后冬季在海南种植f2代,抽穗期从中选不育株割茬繁种,2011年夏在合肥种植f3代,自交后冬季在海南种植f4代,自交后2012年在合肥种植f5代,自交后冬季在海南种植f6,育成雁亢s,2013年春季以其为母本与父本rgd7s杂交,夏季在合肥种植f1代,自交后冬季在海南种植f2代,从中选不育株割茬繁殖,2014年在合肥种植f3代,自交后冬季海南种植f4代,自交后2015年在合肥种植f5代,并筛选性状整齐一致、含有抗稻瘟病基因的株系5b338,并定名为“雁亢ks”。
59.在本发明中,选择上述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的轮回选择群中具有抗逆性和抗病性的单株,在不同环境压力下筛选至群体性状整齐一致,获得桥梁亲
本、温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的单株。
60.在本发明中,所述不同环境压力下筛选的方法具体为在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发病稻区种植水稻筛选抗病性;在日均温32℃以上,湿度80%以上的地区种植水稻筛选对高温热害的耐性和异交特性;在中等肥力水平地区种植水稻筛选抗倒性。
61.在本发明中,将上述筛选得到的桥梁亲本单株分别与步骤(4)中筛选得到的温敏核不育系单株、反温敏核不育系单株杂交,筛选性状偏向桥梁亲本材料的不育系,再与桥梁亲本材料连续回交,得到除不育性状外其他性状与桥梁亲本性状相同的温敏核不育系桥梁亲本近等基因系与反温敏核不育系桥梁亲本近等基因系。
62.在本发明中,将上述得到的温敏核不育系桥梁亲本近等基因系与反温敏核不育系桥梁亲本近等基因系进行正反交,若f1代的不育性、株型、整齐度、生育期、粒型性状表现一致,则双亲作为繁殖水稻永久温敏核不育系的直接亲本,优选的温敏核不育系天1125z与反温敏核不育系天1125f杂交繁殖永久温敏核不育系天1125m。
63.在本发明中,将步骤(3)中得到的恢复系轮回选择群中的水稻与上述得到的永久温敏核不育系进行测配,杂交后得到四系杂交水稻品种。
64.在本发明中,所述温敏核不育系桥梁亲本近等基因系是指一种除遗传背景与桥梁亲本相似外,其育性受隐性核基因控制,且含有培育永久温敏核不育系的目的基因(来源1892s但不排除其它),表现雄性退化(主要是花粉败育退化)雌蕊发育正常的水稻品系,是四系杂交稻亲本之一,称之为“z”。该品系在特定的温光条件下发生育性转换,育性转换以温度为主,光长起一定的修饰作用,在长日高温下表现不育,生产上用作不育系制种;在短日低温下表现可育,自交繁殖不育系。
65.在本发明中,所述反温敏核不育系桥梁亲本近等基因系是指一种除遗传背景与桥梁亲本相似外,育性受隐性核基因控制,且含有培育永久温敏核不育系的目的基因(来源雁农s但不排除其它),表现雄性退化(主要是花粉败育退化)雌蕊发育正常的水稻品系,是四系杂交稻亲本之一,称之为“f”。该品系在特定的温光条件下发生育性转换,育性转换以温度为主,在长日高温下表现可育,生产上利用自交繁殖不育系;在短日低温下表现不育,当作不育系制种。
66.在本发明中,所述水稻永久温敏核不育系是指一种由桥梁亲本的温敏核不育和反温敏核不育近等基因系异交繁殖的、雄性退化(主要是花粉败育退化)雌蕊发育正常的水稻品系,遗传背景与桥梁亲本相似,是四系杂交稻亲本之一,称之为“m”。一般情况下,该品系不发生育性转换,无论长日高温或长日低温,还是短日高温或短日低温,均表现不育。在长日低温下表现不育,消除了育性敏感期低温导致温敏核不育系“打摆子”造成杂交种子不纯的风险。
67.在本发明中,所述水稻永久不育恢复系是指一种发育正常的水稻品种,具有显性恢复基因,与永久温敏核不育系杂交产生的f1代,育性恢复正常能自交结实,是四系杂交稻亲本之一,称之为“h”。若杂种优势较强的话,就可用于大田生产。
68.在本发明中,所述四系杂交水稻是指由桥梁亲本的温敏核不育和反温敏核不育近等基因系异交繁殖的遗传工具“永久温敏核不育系”,与具有恢复基因的水稻品种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6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
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70.实施例1
7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系配套选育杂交水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2.(1)使用佳不育水稻与安香1号水稻杂交,回交8代后育成显性核不育种质“安香核不育”。
73.(2)使用显性核不育种质安香核不育与恢复系r1392杂交,连续回交,至可育株性状整齐一致后,再与恢复系测交,筛选具有抗逆性的水稻作为恢复系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r1392;
74.使用显性核不育种质安香核不育与桥梁亲本h1261杂交,连续回交,至可育株性状整齐一致后,再与桥梁亲本测交,筛选具有丰产性、抗病性的水稻作为桥梁亲本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h1261;
75.使用显性核不育种质安香核不育与温敏核不育系天1125z杂交,在23℃以下的环境中筛选具有抗病基因的不育株后再进行回交,至可育株性状整齐一致后,再与温敏核不育系天1125z测交,筛选含不育目的基因的温敏核不育的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天1125z;
76.使用显性核不育种质安香核不育与反温敏核不育系天1125f杂交,在26℃以上的环境中筛选具有抗病基因的不育株后再进行回交,至可育株性状整齐一致后,再与反温敏核不育系天1125f测交,筛选含不育目的基因的反温敏核不育的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骨干系天1125f。
77.(3)筛选恢复系(p9382、紫恢100选、r727、r1032、9311),与轮回选择骨干系r1392中不育株杂交,从全部f1代不育株上收获种子,再与所有恢复系混种,抽穗期辅助授粉,收集不育株的种子,以此不断反复,过程中可替换或添加新的恢复系,建立恢复系轮回选择群;
78.筛选桥梁亲本(华占、粤禾丝苗、19香、荃9311b、泰丰b),与轮回选择骨干系h1261中不育株杂交,从全部f1代不育株上收获种子,再与所有桥梁亲本混种,抽穗期辅助授粉,收集不育株的种子,以此不断反复,过程中可替换或添加新的桥梁亲本,建立桥梁亲本轮回选择群;
79.筛选温敏核不育系(紫泰s、天和s、时和s、n779s、矮紫s),与轮回选择骨干系天1125z中不育株杂交,从全部f1代不育株上收获种子,再与所有温敏核不育系混种,抽穗期辅助授粉,收集不育株的种子,以此不断反复,过程中可替换或添加新的温敏核不育系,建立温敏核不育系轮回选择群;
80.筛选反温敏核不育系(农1162f、丰1129f、矮雁s、雁亢ks、1892s),与轮回选择骨干系天1125f中不育株杂交,从全部f1代不育株上收获种子,再与所有反温敏核不育系混种,抽穗期辅助授粉,收集不育株的种子,以此不断反复,过程中可替换或添加新的反温敏核不育系,建立反温敏核不育系轮回选择群。
81.(4)选择步骤(3)中的桥梁亲本、温敏核不育系、反温敏核不育系的轮回选择群中具有抗逆性和抗病性的单株,在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发病稻区种植水稻筛选抗病性;在日均温32℃以上,湿度80%以上的地区种植水稻筛选对高温热害的耐性和异交特性;在中等肥力水平地区种植水稻筛选抗倒性,当筛选至群体性状整齐一致时,获得桥梁亲本、温
敏核不育系和反温敏核不育系的单株。
82.(5)将步骤(4)中筛选得到的桥梁亲本单株分别与步骤(4)中筛选得到的温敏核不育系单株、反温敏核不育系单株杂交,筛选性状偏向桥梁亲本材料的不育系,再与桥梁亲本材料连续回交,得到除不育性状外其他性状与桥梁亲本性状相同的温敏核不育系桥梁亲本近等基因系与反温敏核不育系桥梁亲本近等基因系;
83.(6)将步骤(5)中得到的温敏核不育系桥梁亲本近等基因系与反温敏核不育系桥梁亲本近等基因系进行正反交,若f1代的不育性、株型、整齐度、生育期、粒型性状表现一致,则双亲作为繁殖水稻永久温敏核不育系的直接亲本;
84.(7)将步骤(3)中得到的恢复系轮回选择群中的水稻与步骤(6)中得到的永久温敏核不育系进行测配,杂交后得到四系杂交水稻品种(天1125z/天1125f或天1125f/天1125z)。
85.实验例
86.利用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的水稻永久温敏核不育系(天1125z/天1125f或天1125f/天1125z)为母本,以恢复系轮回选择群的水稻(p9382、紫恢100选、r727、r1032、9311)为父本进行测配,用水稻永久温敏核不育系与多个父本混系杂交制种,得到种子后在5月上旬播种,6月上旬移栽,种植面积为0.01亩,株行距5
×
8寸,单苗栽插。将所有组合取样考种并计算实收计产,考种项目为株高、穗长、穴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谷重。结果见表1和图1,图1中左侧图片中的左单株为天丰a/p9382,右单株为天1125m/p9382,右侧图片为群体天1125m/p9382的大田表现。
87.表1.天丰a与天1125m(天丰b血缘)配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88.[0089][0090]
注:a,30个重复;b,20个重复;c,1个小区。**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0091]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系配套选育杂交水稻的方法,得到的四系杂交水稻品种的杂交一代群体最多可有四种细胞质(即显性核不育、温敏核不育、反温敏核不育和桥梁亲本)组成,以细胞质遗传多样性来提高杂交水稻群体抗逆抗病水平。
[009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