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多样性生态种植园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68676发布日期:2023-08-01 14:09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多样性生态种植园构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多样性生态种植园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1、传统种植园通常是接近或完全单一栽培模式,种植园内生态结构单一,生态系统不完善,因而生态稳定性和抗逆性较差,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单一。且长期的用养脱节会造成种植园水土流失、土壤退化,进而带来种植园种植作物品质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而为了保证茶树的营养供给,人们常通过施用化肥快速解决土壤营养贫瘠问题,通过施用药物解决病虫害问题,施用化肥虽然能够短期之内改善茶叶的品质,但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茶园土壤酸化、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板结等问题,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病虫害爆发周期缩短,并带来农残等问题,严重制约茶叶的产量及品质。

2、现有生态种植园大多采用配植不同类型植物,来提高土壤的水肥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调节种植园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而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提升茶叶或果子的品质,提升种植园的经济效益。如发明专利201410801525.5一种生物多样性茶园构建方法,是利用立体生态群落构建的模式,形成“上层水冬瓜遮阴树,中层乔木型茶树、下层生态茶园、底层杂草及绿肥作物”的垂直群落结构,通过配置多样性的植物,改变茶园内的光照强度和水热条件等环境因素,保证土壤的水肥能力,从而调节茶园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提高茶园中的生物多样性,从而建立起生物多样性的复合生态系统,达到提高茶园产量、保障茶叶质量、优化茶叶品质等目的。但此生物多样性茶园仅仅考虑了茶树的生物学特性,而没有兼顾到园区生态系统里其它生物态物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无法形成完善的食物链体系与良好的生态格局,所建立的种植园无法发挥出生态优势,难以实现真正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种植园,具体表现为:中层种植的乔木型茶树和下层种植的生态茶虽然是来源于不同属种的茶树,但本质上都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所构成的生态位是相似的,且山茶科类植物所吸引的鸟类、昆虫及微生物等物种较为相似,因而对于增加种植园内的生态位,构建复杂食物链的作用较小,所建立的生物多样性结构也较为简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多样性生态种植园构建方法,利用池塘、种植区和假山群功能区,形成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池塘-种植区-假山群复合生态系统,建立良性的“水体-土壤-大气”多维生态复合体系,充分吸引多种类型的生态位物种,形成完善的食物链及食物网体系,进而发挥出最佳的生态优势,并实现优质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种植园,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2、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生物多样性生态种植园构建方法,包括池塘、种植区、假山群,所述池塘包括水面太阳能系统、溶氧装置、泵,所述种植区包括作物一、捕虫灯、作物二、水沟、作物三,所述假山包括管道、蓄水槽、控制阀、瀑布水台,其特征是所述池塘通过管道连接假山群,所述假山群内的蓄水槽通过水沟连通池塘,所述池塘水面设置水面太阳能系统,所述池塘底部预置溶氧装置、泵,所述泵设置在管道的一端,所述管道另一端设置于瀑布水台的最高点,所述管道上设置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位于假山内部下方的管道上,且位于蓄水槽外部,所述蓄水槽位于假山内部下方,所述瀑布水台设于假山上方,所述蓄水槽与水沟之间预埋引流管(图中未体现),所述种植区土壤表面设有纵向或横向水沟,所述水沟两侧分别种植有作物一和作物二或作物二和作物三。

4、进一步的,所述假山由生态礁石堆叠而成,其内部中空,外壳由疏浚底泥烧结而成,呈多孔状,不仅具有一般假山的景观效果,同时能吸附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环境。

5、进一步的,所述作物一为乔木类树种,所述作物二为茶树或果树,所述作物三为草本作物。

6、进一步的,所述瀑布水台的水一部分在假山内部自上而下透过生态礁石,经过生态礁石外壳的逐级吸附,水质得到净化,同时,含藻细胞的水在生态礁石外壳上附着形成一层藻膜,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出氧气,一部分由瀑布水台的最高点在假山外部自上而下跌落,使得水在重力作用向下冲击,高速流动形成瀑布,水分子裂解产生负氧离子,净化种植园及周边的空气,均回流至蓄水槽,使水流形成循环水,循环水流能增加种植园的空气湿度;也能节省灌溉用水量,降低种植成本。

7、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区可以是梯田或平地。

8、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区设有1个以上的捕虫灯,有效的吸引蚊虫并将其杀死,达到控制病虫害、提高产量的目的。

9、进一步的,所述池塘可以是天然存在或人工构造,池塘内的水可以是天然蓄积或外来引水。

10、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板、蓄电池、浮台、控制开关,所述太阳能板通过支架固定于浮台上,所述太阳能板下方固定有蓄电池和控制开关,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为整体供电,通过光敏电阻将光能转变为电能储存于蓄电池中,节约电力能源,同时为减少碳排放做贡献。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发明利用间作的不同经济作物的形态、季相变化等所形成的丰富的景观层次,构成种植园内优良的生态及景观环境,提高种植园内的生物多样性,还可有效改良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作物品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比如在种植园内间作乔木类树种既可以调节种植园内的小气候,增强作物抵抗恶劣天气的能力,又能保证良好的遮阴性;间作绿肥作物改良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提升种植园内生物多样性及观赏性等。这使得处于不同生态位的生物种群能协同生长,从而形成合理的生态系统。而不同生态位的植物培植,由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内在联系,各类取食植物的动物(如鸟类、昆虫等)增多,二、三级消费者数量增加,扩大种植园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及食物网体系,进而丰富园区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13、2、通过在池塘中投放微藻、鱼、沉水植物等,利用微藻的光合作用和溶氧装置的辅助供氧,增加水体溶解氧,可解决传统池塘鱼类养殖中水体缺氧、厌氧的问题;鱼等水生动物产生的粪便为微藻及沉水植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来源,微藻和沉进水植物降解水体中的营养盐、有机物等,调节水质,食藻类水生动物控制微藻总量,同时促进原位微生物的繁殖,增加水体生物多样性,形成具有活性因子的水肥,将其用于种植区的浇灌,不仅能有效改善土壤营养贫瘠问题,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种植区的产量及品质,并形成一种生态友好型浇灌模式,进而促使种植园转变成“水体-土壤”生态友好型种植园,一步提高种植区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从而促进园区生物多样性的提升。

14、 3、本发明的假山群由生态礁石堆叠而成,不同于一般的景观型假山:由于湖库底泥烧结而成的生态礁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吸附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其次,生态礁石也是良好的微生物固载体,能快速吸附水中有益微生物,促进有益完善生物对水中污染物的降解作用;生态礁石还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当池塘中含有一定藻细胞及的水(简称“藻水”)由管道输送至假山群形成瀑布时,藻水中的微藻细胞利用生态礁石的多孔结构附着在假山表面,在光合作用促进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快速繁殖形成一层藻膜,进而协助净化周边空气及水质、减少碳排放。而生态礁石附着的微生物和微藻细胞,构成了菌藻共生系统,在丰富假山群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有助于假山群良性的生态系统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种植园的多维生态体系。同时,水在重力作用冲击下形成瀑布,能协助调节种植园内的湿度和温度,且瀑布在高速冲击下裂解产生负氧离子,还可净化园区及周边的空气,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15、4、本发明的水从池塘输送至假山形成瀑布,再通过水沟回流至池塘中,形成循环水流,可根据季节的需要调节回流水量,以调节种植园的空气湿度,同时,水在重力作用下冲击形成瀑布,使得水分子裂解产生负氧离子,可净化种植园及周边的空气,结合乡村旅游,增加经济收入。

16、5、本发明构建的种植园属于生态友好型种植园,通过将池塘-种植区-假山群功能区有机串联起来,构成了“水体-土壤-大气”多维复合生态系统:其中,池塘可为种植区提供水肥,并形成一种生态友好型浇灌模式,有效改善土壤问题,提高种植区的产量及品质;池塘又可为假山群提供瀑布水源,在形成瀑布及藻膜、提高景观效应的同时,促进园区“水体-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种植园可为池塘和假山群引入更多种类及生态位的物种,促进种植园生物多样性的提升;假山群的瀑布水流也可为种植园和池塘提供水源,并协助调节园区内的气候条件;三个功能区形成有机复合体,协同作用,缺一不可。在此种植园构建模式下,不仅能实现区域性的生物多样性提升,还能引入更多生态位的物种,扩大生态种植园的食物链及食物网体系,并充分利用种群间共生、互补作用,形成良好的生态格局,进而实现全局性的生物多样性提升,并发挥出最佳的生态优势,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