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戊唑醇和麝香草酚复配的抗魔芋根腐病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45932发布日期:2023-01-14 10:55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戊唑醇和麝香草酚复配的抗魔芋根腐病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水乳剂和一种农药悬浮剂,具体涉及一种戊唑醇和麝香草酚复配的农药水乳剂和农药悬浮剂。


背景技术:

2.魔芋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大量提供葡甘聚糖的特种经济作物,这种天然高分子优质膳食纤维具有凝胶性、增稠性、持水性和成膜性等独特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和化工等领域。因此,魔芋作为贵州重要的经济作物为广大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途径。然而,随着种植面积和年限的增加,魔芋根腐病在魔芋储藏期和生育期均会发生,造成魔芋严重减产,制约了魔芋产业的健康发展。
3.戊唑醇为无色晶体,英文名tebuconazole,化学式为c
16h22
cln3o,熔点102.4℃,cas号:107534-96-3,大鼠急性经口ld
50
约为4000mg/kg,是一种低毒杀菌剂。
[0004][0005]
麝香草酚为白色晶体,英文名thymol,化学式为c
10h14
o,熔点48℃,cas号:89-83-8。是一种存在于牛至、百里香、冬季香薄荷等唇形科植物中的单萜酚类天然产物,具有微毒、无残留等特点,符合当下农业的有机生产标准。其结构式为:
[0006][0007]
单一戊唑醇和麝香草酚在田间的频繁施用,都会造成耐药性的迅速产生并降低药物的防效。因此,如何降低耐药性的产生速度并且增加药物在田间的防效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单一杀菌剂因耐药性上升导致的防效下降,同时延缓耐药性产生的问题。通过添加天然产物降低复配药剂的毒性,最终提供一种杀菌效果较好、成本较低且耐药性产生慢的杀菌组合物。
[0009]
戊唑醇是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其杀菌谱广、持效期长,抗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破坏真菌外膜实现。麝香草酚是一种单萜酚类植物源化合物,因其抗菌、抗氧化、抗炎、低毒性、安全性高等特点在医药和农药中被广泛应用。其抗菌机制是通过调控多胺氧化酶(pao)产生过氧化氢(h2o2),进而产生氧化损伤效应导致部分菌丝生长受阻。本发明希望通过将两种不同抗菌机制的农药
组合在一起,达到毒力强度增效的目的,以实现降低毒性、提高抗菌活性和延缓耐药性的目的。
[0010]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将所述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控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引起的魔芋根腐病。
[0011]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戊唑醇和麝香草酚的质量比为95:5~20:80。
[0012]
上述杀菌组合物还包含防护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1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杀菌剂,其中所述杀菌剂含有有效成分戊唑醇和麝香草酚从1~20%;含有上述组合物0.1~50%,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载体和助剂。
[0014]
根据本发明所述杀菌剂的优选实施方式,其剂型为水乳剂和悬浮剂。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杀菌组合物在防治魔芋尖孢镰刀菌的应用。
[001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作物病害的方法,在魔芋根茎或叶片感染病害之前或之后,或向其生长土壤施用上述杀菌组合物。
[0017]
以下将更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18]
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含有戊唑醇和麝香草酚,其中戊唑醇和麝香草酚的质量比为95:5~20:80。
[0019]
优选地,戊唑醇和麝香草酚的质量比为85:15。
[0020]
对水乳剂,3%农乳2201#、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农乳600#酸磷脂、10%环己酮、20%溶剂油s150、混合溶解得到油相。将5%乙二醇、0.3%黄原胶、去离子水加至100%配成水相。油相加入水相中充分混合,经高剪切乳化后得到产品。
[0021]
对悬浮剂,使用fs3000(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s-500lq(非离子型羟基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0.1%黄原胶、0.1%硅酸镁铝、5%乙二醇和0.3%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其余为去离子水加至100%,制成浆料后进行砂磨并得到产品。
[0022]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均为“质量百分比”。
[0023]
上述杀菌组合物还包含防护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防护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都是市场上能够购买获得的产品。
[0024]
对于水乳剂的加工助剂的选择,其乳化剂选自:壬基酚聚氧乙烯(e0=10)醚磷酸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农乳600#磷酸酯)、农乳700#、农乳2201#、乳化剂t-60、tx-10、农乳1601#、农乳600#、农乳400#;溶剂选自:二甲苯、甲苯、环己酮、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
[0025]
对于悬浮剂的加工助剂的选择,其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fs3000(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润湿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聚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ns-500lq(非离子型羟基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硅酸镁铝、膨润土;防腐剂选自:苯甲酸、苯甲酸钠、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消泡剂为: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
[0026]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
合;也可以以单剂制剂提供,使用前在桶(罐)中直接混合。本发明的浓缩物通常与水混合得到所需要活性物质的浓度。
[002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0028]
(1)与单剂相比,复配后的杀菌组合物在同等质量浓度下呈显著增效作用,可提高杀菌剂的防控效果。同时,利用天然产物降低戊唑醇对环境的影响。
[0029]
(2)组成杀菌组合物的两种原药,戊唑醇抗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破坏真菌外膜实现;麝香草酚通过调控多胺氧化酶(pao)产生过氧化氢(h2o2),进而产生氧化损伤效应导致部分菌丝生长受阻。将两种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复配,可增加其对病害的杀伤性并延缓耐药性的产生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发明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0031]
一、制备实施例
[0032]
所有制剂配比中百分含量均为质量百分比。
[0033]
1、水乳剂
[0034]
实施例:10%戊唑醇
·
麝香草酚(有效成分比85:15)
[0035]
称取8.5%戊唑醇原药、1.5%麝香草酚原药、3%农乳2201#、2%壬基酚聚氧乙烯(eo=10)醚磷酸酯、2%农乳600#酸磷脂、10%环己酮、20%溶剂油s150,混合溶解得到油相;将5%乙二醇,0.3%黄原胶、0.03%苯甲酸,去离子水加至100%配成水相,油相与水相充分混合并经高剪切乳化后得到产品。
[0036]
2、悬浮剂
[0037]
按配方比例,以离子水水为介质,将原药、分散剂、助悬剂和防冻剂等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3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0038]
实施例:20%戊唑醇
·
麝香草酚(有效成分比85:15)
[0039]
称取17%戊唑醇原药、3%麝香草酚原药、3.5%fs3000(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ns-500lq(非离子型羟基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0.1%黄原胶、0.1%硅酸镁铝、5%乙二醇、0.3%有机改性硅氧烷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后制成浆料并进行砂磨得到产品。
[0040]
二、生物活性测试
[0041]
生物活性测试分为室内毒力测试和活体防效测试
[0042]
活性实验1:戊唑醇
·
麝香草酚复配杀菌剂对魔芋尖孢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0043]
魔芋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ak-xy-2))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试验采用共毒系数法评价不同复配配方的联合毒力强度,并明确较为合理的配比。
[0044]
pda培养基配制和真菌活化方法:
[0045]
称取800克去皮土豆,煮汁后过滤,加入琼脂80g、葡萄糖80g,混匀溶解后以每瓶45ml转移到100ml锥形瓶中,封口后在120℃条件下高压灭菌30min,冷却后备用。挑取菌丝
放置于已经灭菌的pda平板中,在25℃、湿度70%培养箱中培养3天后完成。
[0046]
药液配制和ec
50
测试方法:
[0047]
根据预测定的戊唑醇和麝香草酚ec
50
值,确定复配测试浓度梯度分别为1μg/ml、0.5μg/ml、0.25μg/ml、0.125μg/ml和0.0625μg/ml。戊唑醇和麝香草酚测试的质量比为95:5~20:80。实验分为7组不同质量比的复配组合,含有二甲基亚砜的培养基作空白对照ck,每组实验设置3个平行。按照质量浓度比计算好戊唑醇和麝香草酚的加药量,将其分别加入5ml含吐温80的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后倒入上述准备的45mlpda培养基中混合均匀,并将其平均倒成3个平板,等却2h待用。使用4mm打孔器打孔,将菌饼接种到上述含药液的培养基上,并将其置于25℃、湿度70%培养箱中培养7d。最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每个菌饼的生长直径。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抑制率i(%):
[0048][0049]
空白对照和药剂处理后的菌落生长直径分别用c和t表示。
[0050]
根据药剂浓度和抑菌率取对数,求出回归直线、ec
50
和相关系数r2。根据孙云沛的计算方法,得出实际毒性指数(ati);根据复配的配比算出理论毒性指数(tti),并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复配配方的共毒系数(ctc)。
[0051][0052]
s:标准杀菌剂的ec
50
[0053]
m:混剂的ec
50
[0054]
tti=tia×
pa+tib×
pb[0055]
tia为a药剂单剂毒力强度;pa为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
[0056]
tib为b药剂单剂毒力强度;pb为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
[0057][0058]
若共毒系数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120~100表明有相加作用;低于100则表明为拮抗作用
[0059]
表1戊唑醇和麝香草酚复配对魔芋尖孢镰刀菌的室内毒力a[0060][0061]“a”每组实验重复三次。
[0062]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戊唑醇和麝香草酚混配,在质量比为95:5~20:80的范围内,
对魔芋尖孢镰刀菌均表现为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戊唑醇和麝香草酚按照质量比85:15表现增效作用明显、ec
50
值较优,同时天然产物的比重增加可以进一步降低复配药剂潜在的毒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0063]
活性实验2:魔芋尖孢镰刀菌的活体防效测试
[0064]
将魔芋栽种于花盆中,待其生长高度大于20cm以后可开始实验。在大温室生长条件下,评估复配组合对盆栽魔芋接种魔芋尖孢镰刀菌以后的保护和治疗效果。第一天,治疗组:将魔芋根块洗净后切成厚度为0.5cm的片状,用打孔器打孔4mm菌饼接种于切片表面,并使用湿棉花覆盖;保护组:使用浓度为60μg/ml的各药液均匀喷洒于切面;第二天,治疗组:使用浓度为60μg/ml的药液均匀喷洒于切面;保护组:重复治疗组第一天的操作。最后,将魔芋置于培养皿中(培养皿底部用少量水淹没切片)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6d。
[0065]
dsa为切开根部截面并根据发病面积与其总面积之比来确定的病害百分比,分级系统对切面进行如下分类:
[0066]
1级,dsa《5%;
[0067]
3级,dsa在6-10%之间;
[0068]
5级,dsa在11-20%之间;
[0069]
7级,dsa在21-50%之间;
[0070]
9级,dsa》50%。
[0071]
疾病指数(c)计算公式如下:
[0072][0073]
疾病控制效率(i)计算公式如下:
[0074][0075]
其中,c代表对照组的疾病指数,而t代表复配组的疾病指数。
[0076]
表2防治魔芋尖孢镰刀菌的活体防效结果
[0077][0078]
a:水乳剂有效成分为戊唑醇和麝香草酚共占10%,其余部分为上述各种助剂
[0079]
b:悬浮剂有效成分为戊唑醇和麝香草酚共占20%,其余部分为上述各种助剂
[0080]
c:空白对照
[0081]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悬浮剂的防效优于水乳剂;两者的治疗活性都优于保护活性。同时,悬浮剂的防效与戊唑醇接近。
[0082]
上述室内毒力测试和活体防效测试表明:
[0083]
(1)本发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通过添加制剂的方式将紫外、雨水和药物吸附性等
可能造成药物失效的问题降低,同时以较低的药物有效含量实现了抗菌活性与单剂相差不大的效果。通过复配使用较少的药物,实现了与单剂相近的防效,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证明本实验开发的复配药剂是一种增效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复配配方。通过实际防效测试表明,复配药剂可实现出1+1大于2的良好防效。
[0084]
(2)通过加入天然产物的方式,可降低用药成本并实现低毒低残留
[0085]
(3)组合物由不同抗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可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0086]
本发明对作物叶片、长势并无不良影响,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0087]
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对魔芋尖孢镰刀菌有良好的防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