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蠋蝽种群复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348192发布日期:2022-11-26 12:02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蠋蝽种群复壮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天敌昆虫饲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蠋蝽种群复壮方法。


背景技术:

2.蠋蝽(arma chinensis)属半翅目(hemiptera)蝽科(pentatomidae)益蝽亚科(asopinae)蠋蝽属(arma),是一种捕食范围广、适应能力强、应用价值高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可捕食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以及半翅目(hemiptera)等40多种农林害虫的卵、幼虫、蛹和成虫。特别是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草地贪夜蛾(spdoptera frugiperda)、粘虫(mythimna separat)、叶甲和跳甲等多种爆发性害虫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在多种经济作物(例如棉花、烟草和茶叶等)、果树(苹果、桃树和枣树等)、蔬菜(甘蓝、生菜和番茄等)及林业(槐树、桑树和黄栌等)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种群退化是昆虫饲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个体质量降低、生殖力衰退以及发育历期延长等(huggans,1970;刘正,2010)。人工饲养条件下长期饲养蠋蝽(3代后)会导致蠋蝽种群退化,出现生活力和生殖力不断下降、发育历期延长、孵化率降低、发育整齐度下降等,严重影响释放种群的品质和防效(朱艳娟,2021)。种群退化主要有两类原因:内因是小种群长期近亲繁殖造成遗传多样性的降低(有可能导致部分优良性状丢失);外因是环境不适宜、食物不适宜和微生物感染等外部因素造成种群抵抗力的下降。遗传多样性的降低具体表现为长期和渐进的繁殖力下降和畸变率增加;种群抵抗力的下降具体表现为短期和突然的种群数量锐减和活力下降。
4.种群复壮是对存在退化现象的群体进行筛选或采取不同的繁育方式,使其中未衰退的个体获得大量繁殖或已经衰退的个体性状得到改善,重新获得活力较强种群的措施(岳方正,2016)。种群复壮是防止种群退化的有效方法。昆虫饲养中常见的复壮方法包括营养复壮法和杂交复壮法。例如烟蚜茧蜂种群退化后采用添加10%蜂蜜水的方法进行营养复壮,并引入异地野外亲本与退化种群杂交进行杂交复壮(谢应强,2021)。营养复壮法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适用于昆虫长期用相对单一的食物饲养,特别是长期用替代寄主或人工饲料饲养(郭婉琳,2016)。杂交复壮法效果明显,但由于需要引进野外种群进行杂交,存在携带病菌、鉴定困难和技术复杂等缺点。
5.本发明对蠋蝽种群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结合提纯复壮和野化复壮对蠋蝽进行种群复壮,有利于抑制蠋蝽种群退化、降低规模饲养风险和提高生物防治效果,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此,提供一种蠋蝽种群复壮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蠋蝽种群复壮方法,目的是抑制蠋蝽种群退化、降低规模饲养风险和提高生物防治效果,实现蠋蝽的大规模饲养和长期继代繁殖。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蠋蝽种群复壮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9.1)羽化后1~3天的蠋蝽成虫按雌雄1:1配对后放入养虫笼交配产卵,200头/笼;
10.2)成虫产卵后每日收卵,挑选产卵高峰期的大卵块用于继代繁殖;
11.3)将卵放入养虫室孵化,孵化第3天将孵化率<90%的卵块筛除;
12.4)若虫孵化后每2天投喂1次黄粉虫,在养虫室饲养至成虫;
13.5)每代重复一次步骤1)-4),作为繁殖期的提纯复壮;
14.6)准备1000头4龄蠋蝽若虫放入养虫笼,250头/笼;
15.7)蠋蝽在野化室饲养至成虫并产卵,卵孵化后的若虫为野化种群;
16.8)将野化种群与龄期一致的室内种群合笼,转入养虫室饲养和繁殖;
17.9)每年重复一次步骤6)-8),作为定期的野化复壮。
18.进一步,本发明中所述的养虫笼为50cm
×
50cm
×
50cm(长
×

×
高)的纱网笼。
19.进一步,本发明中所述的产卵高峰期为产卵期第10~30天。
20.进一步,本发明中所述的大卵块为卵粒数≥25粒的卵块。
21.进一步,本发明中所述的养虫室条件为:温度25~28℃,湿度40%~60%,光周期16l:8d。
22.进一步,本发明中所述的野化室条件为:温度10~35℃(变温环境,温差>10℃),湿度30%~90%,光周期14l:10d。
23.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蠋蝽种群复壮方法,该方法将提纯复壮和野化复壮进行优化结合,操作方便可行,可以有效抑制蠋蝽种群退化,实现蠋蝽的大规模饲养和长期继代繁殖,为蠋蝽更好地应用于农林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中蠋蝽种群复壮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实施例1~3以在北京蓝狐天敌技术有限公司对本发明的蠋蝽种群复壮方法进行原理解释和特征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27.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8.实施例1
29.一种蠋蝽种群复壮方法,原理图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30.1)羽化后1~3天的蠋蝽成虫按雌雄1:1配对后放入50cm
×
50cm
×
50cm(长
×

×
高)的纱网养虫笼交配产卵,200头/笼(雌雄虫各100头);蠋蝽成虫交配期约为5~7天,产卵前期约为5~7天,配对后约10~14后开始产卵;开始产卵至结束产卵即为产卵期,产卵期约为40天;其中,产卵期前10天为产卵初期,第10~30天的产卵高峰期,最后10天为产卵末期;
31.2)成虫产卵后每日收卵,挑选产卵期第10~30天的高峰期大卵块(卵粒数≥25粒/块)用于继代繁殖或作为种虫;产卵初期(1~10天)和产卵末期(31~40天)的卵,以及小卵块(卵粒数<25粒/块)用于饲养商品蠋蝽出售;此环节卵块淘汰率≈75%;
32.3)将上述优选后的卵块放入养虫室孵化,养虫室温度25~28℃,湿度40%~60%,光周期16l:8d;孵化第3天将孵化率<90%的卵块筛除,孵化率<90%的卵块用于饲养商品蠋蝽出售;孵化率≥90%的卵块用于继代繁殖或作为种虫;此环节卵块淘汰率≈15%;
33.4)若虫孵化后每2天投喂1次黄粉虫,在养虫室(同上)饲养至成虫;黄粉虫可用5龄幼虫或蛹,饲喂前用75%酒精消毒;
34.5)每代重复一次步骤1)-4),作为繁殖期的提纯复壮;其目的是通过对繁殖期性状筛选,获得产卵量高、产卵质量好和发育整齐的蠋蝽种群;
35.6)每年5月准备1000头4龄蠋蝽若虫放入养虫笼,250头/笼;5月温差较大,但最高温和最低温一般不会超过蠋蝽的致死温度,比较适合野化复壮;
36.7)蠋蝽在野化室饲养至成虫并产卵,卵孵化后的若虫为野化种群。野化室关闭温度、湿度和光照调节系统,打开窗户或通风扇,使室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一致。以北京为例,北京5月平均温度20~22℃,平均温差11~12℃,最高温度33℃,最低温度10℃,湿度30%~60%,光照14~15h。此环境下,野化复壮蠋蝽死亡率≈60%,产卵率≈70粒/雌,孵化率≈80%,发育历期延长10~14天,饲养30天后获得野化若虫9000~11000头;
37.8)将野化种群与龄期一致的室内种群合笼,转入养虫室饲养和繁殖;
38.9)每年重复一次步骤6)-8),作为定期的野化复壮;其目的是通过野外自然环境变化淘汰弱虫,获得对环境适应性强和病菌抵抗力强的蠋蝽种群。
39.实施例2
40.一种蠋蝽种群复壮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41.1)羽化后1~3天的蠋蝽成虫按雌雄1:1配对后放入50cm
×
50cm
×
50cm(长
×

×
高)的纱网养虫笼交配产卵,200头/笼(雌雄虫各100头);蠋蝽成虫交配期约为5~7天,产卵前期约为5~7天,配对后约10~14后开始产卵;开始产卵至结束产卵即为产卵期,产卵期约为40天;其中,产卵期前10天为产卵初期,第10~30天的产卵高峰期,最后10天为产卵末期;
42.2)成虫产卵后每日收卵,挑选产卵期第10~30天的高峰期大卵块(卵粒数≥25粒/块)用于继代繁殖或作为种虫;产卵初期(1~10天)和产卵末期(31~40天)的卵,以及小卵块(卵粒数<25粒/块)用于饲养商品蠋蝽出售;此环节卵块淘汰率≈75%;
43.3)将上述优选后的卵块放入养虫室孵化,养虫室温度25~28℃,湿度40%~60%,光周期16l:8d;孵化第3天将孵化率<90%的卵块筛除,孵化率<90%的卵块用于饲养商品蠋蝽出售;孵化率≥90%的卵块用于继代繁殖或作为种虫;此环节卵块淘汰率≈15%;
44.4)若虫孵化后每2天投喂1次黄粉虫,在养虫室(同上)饲养至成虫;黄粉虫可用5龄幼虫或蛹,饲喂前用75%酒精消毒;
45.5)每代重复一次步骤1)-4),作为繁殖期的提纯复壮;其目的是通过对繁殖期性状筛选,获得产卵量高、产卵质量好和发育整齐的蠋蝽种群;
46.6)准备1000头4龄蠋蝽若虫放入养虫笼,250头/笼;
47.7)蠋蝽在野化室饲养至成虫并产卵,卵孵化后的若虫为野化种群。野化室通过空调设置变温环境,平均温度26℃,温差15℃,白天温度32℃,夜晚温度17℃;通过自动加湿器
设置湿度变化,平均湿度55%,湿度差为30%,白天湿度30%,夜晚湿度为90%;通过自动照明系统设置光照,光照14h,黑暗10h。此环境下,野化复壮蠋蝽死亡率≈50%,产卵率≈85粒/雌,孵化率≈80%,发育历期延长8~10天,饲养30天后获得野化若虫15000~17000头;
48.8)将野化种群与龄期一致的室内种群合笼,转入养虫室饲养和繁殖;
49.9)每年重复一次步骤6)-8),作为定期的野化复壮;其目的是通过模拟野外自然环境变化淘汰弱虫,获得对环境适应性强和病菌抵抗力强的蠋蝽种群。
50.实施例3
51.一种蠋蝽种群复壮方法试验
52.1.试验目的
53.1)验证本发明中蠋蝽种群复壮方法的效果;
54.2)验证蠋蝽野化种群对环境适应度的提高。
55.2.试验方法
56.1)ck(对照)为蠋蝽室内种群,tr(处理)为蠋蝽野化种群;ck组和tr组各选100头均匀一致的3龄若虫,每组5个重复,20头/重复;
57.2)试验条件1设置温度22℃,实验条件2设置温度26℃,实验条件3设置温度30℃;3种条件下湿度均为40%,光周期均为16l:8d;
58.3)测定ck组和tr组在3种条件下:3龄到成虫的存活率;成虫的虫重、产卵率和寿命;卵的孵化率;
59.4)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处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差异检验并制图。
60.3.结果与分析
61.3.1蠋蝽室内种群与野化种群若虫的发育参数与环境适应性
62.存活率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不同实验条件下蠋蝽野化种群(tr)3龄若虫~成虫存活率均高于室内种群(ck),表明野化种群活力更高。其中22℃条件下ck与tr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2),tr存活率更高,表明野化种群对冷环境具有明显更强的适应力。
63.表1蠋蝽室内种群(ck)与野化种群(tr)3龄若虫~成虫存活率
64.试验条件ck存活率tr存活率显著性差异p22℃71.3%
±
6.7%81.6
±
2.1%0.0226℃85.9%
±
7.2%84.2
±
8.7%0.3330℃78.2%
±
9.3%80.9
±
3.2%0.09
65.3.2蠋蝽室内种群与野化种群成虫的发育参数与环境适应性
66.成虫虫重试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不同实验条件下蠋蝽野化种群(tr)成虫虫重大部分高于室内种群(ck),表明野化种群可能健康度更高。另外,ck和tr均表现出雌虫虫重大于雄虫,温度越高虫重越低的趋势。
67.表2蠋蝽室内种群(ck)与野化种群(tr)成虫虫重
[0068][0069]
产卵率试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不同实验条件下蠋蝽野化种群(tr)单雌产卵率大部分数据高于室内种群(ck),表明野化种群繁殖力更高。其中22℃条件下ck与tr产卵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tr产卵率更高,表明野化种群对冷环境具有明显更强的适应力。
[0070]
表3蠋蝽室内种群(ck)与野化种群(tr)产卵率
[0071][0072][0073]
成虫寿命试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不同实验条件下蠋蝽野化种群(tr)平均成虫寿命高于室内种群(ck),22℃和30℃条件下ck与tr平均成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野化种群生命力更强。
[0074]
表4蠋蝽室内种群(ck)与野化种群(tr)平均成虫寿命
[0075][0076]
3.3蠋蝽室内种群与野化种群卵的发育参数与环境适应性
[0077]
孵化率试验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不同实验条件下蠋蝽野化种群(tr)卵的孵化率均高于室内种群(ck),表明野化种群活力更高。各条件下ck与tr卵的孵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12,p=0.28,p=0.09)。
[0078]
表5蠋蝽室内种群(ck)与野化种群(tr)卵的孵化率
[0079]
试验条件ck孵化率tr孵化率显著性差异p22℃90.5%
±
8.9%92.3%
±
7.6%0.1226℃90.9%
±
9.9%90.7%
±
11.2%0.2830℃81.2%
±
14.5%90.2%
±
10.2%0.09
[0080]
采用本发明方法,蠋蝽种群复壮效果明显,生长整齐,世代发育参数稳定,种群健康稳定。每年饲养6~8代蠋蝽种群均未出现生活力和生殖力不断下降、发育历期延长、孵化率降低、发育整齐度下降等现象。此外,本发明操作简单,易于实施,能以极低的成本有效预防蠋蝽种群退化的风险。
[008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