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萍结合生物絮团的水产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32400121发布日期:2022-12-02 18:4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萍结合生物絮团的水产养殖方法

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萍结合生物絮团的水产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主要为传统的半集约化池塘养殖模式与集约化网箱养殖模式,但这两种养殖模式在管理不当的情况下极易造成环境问题,而且传统的养殖模式营养资源流向多为单向,难以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然而,可持续水产养殖系统能够以最低负面环境影响和使用较少资源的方式实现每批量最大生产。
3.生物絮团技术(bft)是一种基于零换水的水产养殖模式,通过混合与曝气保持生物絮团悬浮以控制水质,实现鱼虾等水产动物的养殖环境控制,同时减少病原体进入养殖系统的风险。生物絮团是由藻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有机物如鱼虾粪便和未食用饲料等聚集而成,每个絮团都聚集在由细菌分泌的黏液基质中,黏液由丝状微生物结合或由静电吸引控制。
4.目前,生物絮团分为添加碳源以异养细菌为主和不添加碳源以自养菌为主的两种水处理模式,在应用上分为异位和原位两种养殖模式。多数生物絮团养殖模式采用添加碳源的方式,利用异养菌的同化作用高速快效的控制水质,但这种养殖情况下极易造成水体悬浮物(tss)的积累,需要花费相当多的费用与人力对其悬浮固体浓度进行控制。在不添加碳源的条件下,生物絮团以自养硝化细菌为主,相较于添加碳源、以异养细菌为主的生物絮团养殖系统,其有机物含量相对较低,该模式在零换水的情况下极易造成硝酸盐、磷素和有机物一定程度的积累,研究表明硝氮和磷酸的积累浓度分别可达500mg/l和40mg/l以上,存在巨大的环境污染风险。目前,工厂化养殖及生物絮团养殖解决碳氮磷等元素的积累难题,大多采用沉淀去除或利用反硝化脱氮除磷,但脱氮会使含氮营养盐(硝氮等)成为氮气逃逸进入空气,造成可被循环利用的营养元素大量流失。
5.通过植物吸收利用碳氮磷等营养素是水处理常用的技术之一,为充分地回收利用碳氮磷等营养素,需要选择一种除污效率高、可被养殖动物喜食的植物。浮萍(lemna minor l.)是浮萍科浮萍属飘浮植物,体型小、生长速度快,也是常见的一种优良天然猪饲料、鸭饲料、鱼饵料,但鲜有人将浮萍运用到可持续水产养殖系统,基于此完成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水产养殖过程中污染物处理和循环利用的问题,特别是1)鱼类养殖与浮萍进行生长和水处理的空间矛盾;2)高浓度絮团及其黏性基质对浮萍生长的影响;3)协调鱼类摄食浮萍的量与保留足量浮萍进行水处理等,本发明提供一种浮萍结合生物絮团的水产养殖方法,在生物絮团水产养殖系统中种植和投喂浮萍,两者协同作用提高碳氮磷利用率,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养殖效率提高、养殖福利提升和生产环保化等多重效果。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本发明提供一种浮萍结合生物絮团的水产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步骤1、养殖水体内接入培育后的生物絮团,调节总悬浮固体浓度为50~200mg/l;
10.步骤2、养殖水体内接入培育后的浮萍,所述浮萍的表面积占养殖水体总面积的30%~70%;
11.步骤3、向养殖水体内放养摄食浮萍的植食性或杂食性鱼类,每日对养殖水体内的鱼类进行饲料和浮萍投喂,浮萍投喂量为浮萍总湿重的7.5%~20%。
12.作为优选,步骤2和步骤3中,为浮萍提供3000~5000lux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为12~16h,黑暗时间为8~12h。
13.作为优选,步骤3中养殖水体的温度为25~30℃。
14.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鱼类为团头鲂和/或罗非鱼。
15.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生物絮团的培育方法为:按照c:n为20:1一次性向每立方水体中添加饲料与葡萄糖,碱度维持在200~400mg/l,充分曝气,培育一个月至其硝化功能完全建立。
16.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浮萍的培育方法为:
17.捞取野生浮萍至悬浮固体浓度在100~200mg/l的养殖废水水体内,培养一周;
18.挑选生长良好的浮萍转入悬浮固体浓度在300~400mg/l的养殖废水水体培养一周;
19.挑选生长良好的浮萍转入悬浮固体浓度在400~500mg/l的养殖废水水体培养一周;
20.在悬浮固体浓度500~800mg/l的营养液培养池内进行1~2周培养。
21.本发明提供一种浮萍结合生物絮团的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养殖缸和置于所述养殖缸内的浮萍培养网箱;
22.所述养殖缸上方设有两层遮阳网和led灯、底部设有曝气石;
23.所述浮萍培养网箱置于遮阳网下方,所述浮萍培养网箱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或球型框架结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栅网,位于上部的栅网为30~50目,位于下部的栅网为15~25目。
24.作为优选,所述养殖缸的上部呈圆柱状、下部呈倒圆台状,上部的内径为100~150cm、高度为60~90cm,下部的高度为20~40cm。
25.作为优选,所述浮萍培养网箱为长方体框架结构,长为50~90cm,宽为30~45cm,高为25~40cm。
26.作为优选,所述曝气石的直径为10~30cm,led灯距离水面的距离为40~60cm。
27.本发明采用浮萍结合生物絮团的水产养殖方法,生物絮团和浮萍协同作用,可将水环境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下,生物絮团中的自养细菌可以利用氨氮生成自身生物量或硝酸盐,浮萍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含氮化合物,浮萍作为一种天然饵料,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维生素等其他营养素,通过投喂浮萍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养殖水体被生物絮团中硝化细菌转化为亚硝态氮并最终积累为硝酸盐,两者可浮萍吸收利用,浮萍生长条件满足时可去除高浓度氮磷污染物,同时吸收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营养丰富的浮萍直接用作鱼虾的优质鲜活天然饲料,提高养殖系统对碳氮磷等营养素的利用率。由此,该系统在维持水体稳定的同时,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使养殖模式更加生态化,提高生产效益。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浮萍结合生物絮团的水产养殖系统,其构建成本低,便于管理,应用原位式养殖可节约大量土地,并且配合浮萍养殖可以改变养殖水体常见的单环配置来提高水产品生产过程的效率。
附图说明
29.图1为实施例中浮萍结合生物絮团的水产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养殖缸;2浮萍培养箱;3排污管;4led灯;5曝气石。
30.图2为实施例1的实验过程中浮萍数量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2.以下实施例中采用的浮萍结合生物絮团的水产养殖方法,步骤如下:
33.步骤1、构建生物絮团养殖缸,其包括玻璃纤维养殖缸、led灯和曝气石,其中玻璃纤维养殖缸上部为内径100~150cm、高度60~90cm的圆柱形、下部为高度20~40cm的倒圆台,置于室内并通过支架覆盖有双层遮阳网;
34.玻璃纤维养殖缸的上方距离养殖水面40~60cm悬挂1~2个led灯,底部设有直径10~30cm的刚玉曝气石,通过气体流量计连接空气泵用于曝气,用加热棒控制养殖系统水温;
35.步骤2、构建浮萍培养网箱;
36.浮萍培养箱的面积占玻璃纤维养殖缸总面积的30%~70%,由直径1~5cm的pvc管构成长50~90cm、宽30~45cm、高25~40cm的方形框架结构,其上部20~30cm网目为30~50目,下部5~10cm网目为15~25目,固定在步骤1中led灯的下方;
37.步骤3、浮萍结合生物絮团水产养殖;
38.培养生物絮团和浮萍,向消毒好的玻璃纤维养殖缸注入曝气去除余氯的自来水,接种生物絮团并调整其总悬浮固体浓度在50~200mg/l;在浮萍培养箱水体表面铺满浮萍,并调整光照使浮萍表面光照强度在3000~5000lux,光照时间为12~16h,黑暗时间8~12h;
39.玻璃纤维养殖缸内养殖摄食浮萍的植食性或杂食性鱼类,并控制水体温度为25~30℃,调整曝气使其可以曝起絮团而不造成浮萍翻滚,每天捞取放入浮萍总湿重的7.5%~20%,进行1~2次投喂,正常投饵和养殖。
40.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led灯的型号为ty-led,功率为400w;
41.气体流量计的型号为lzb-10,流速为1.0m3/h;
42.空气泵的型号为hg-750,品牌为浙江森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3.加热棒的型号为ah-300,额定功率为300w。
44.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中,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为:按照c:n为20:1一次性向每立方水体中添加饲料与葡萄糖共1kg,碱度维持在200~400mg/l,充分曝气,培育一个月至其硝化功能完全建立。
45.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中,浮萍的培养方法为:捞取野生浮萍置于养殖缸内,向养殖废水中添加营养液培养,不断筛选耐较高悬浮固体浓度的植株进行培育;将亲本浮萍放入
悬浮固体浓度在100~200mg/l的营养液培养池内,经过一周培养,挑选生长良好的浮萍转入悬浮固体浓度在300~400mg/l的营养液培养池内培养一周,挑选生长良好的浮萍转入悬浮固体浓度在400~500mg/l的养殖废水水体培养一周,在悬浮固体浓度500~800mg/l的营养液培养池内进行1~2周培养。
46.实施例1
4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浮萍结合生物絮团的水产养殖方法,步骤如下:
48.预先需培养好生物絮团和浮萍。向已消毒完成的玻璃纤维养殖缸注入曝气去除余氯的自来水400l,随后,接种培养成熟的以硝化作用为主的生物絮团,并调整其总悬浮固体浓度约为75mg/l,调整曝气大小,控制温度在27℃左右。放置浮萍养殖网箱,其表面积占养殖面积的30%,并在其上方安装led灯,同时覆盖双层遮阳网,调整光照强度,使其在网箱水体表面的光照强度为4000lux左右,设置光照时间为16h,黑暗时间8h。待水体环境稳定后,放入浮萍铺满网箱,称重约30g,选取生长良好的团头鲂,每个养殖缸放入36尾,养殖密度为90尾/立方米,并记录放入鱼的体长与体重。
49.在养殖期间,团头鲂日投饵四次,日投饵率为3%,使用配合饲料为通威淡水鱼配合饲料(粗蛋白≥28.0%,粗脂肪≥3.0%,赖氨酸≥1.5%,总磷≥0.8%,粗纤维≤8.0%,粗灰分≤16.0%,水分≤10.0%),每天分两次将网箱中的浮萍捞出进行投喂,按照浮萍湿重的20%(约6g)进行投喂。
50.养殖周期为70天,每五天对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氮、硝氮、活性磷酸盐、总氮、总磷、tss、碱度、温度、ph、盐度、溶氧、叶绿素-a及浮萍的叶绿素-a进行测定,并在实验开始与结束阶段测定水体、饲料、絮团、浮萍及鱼体的c、n、p。养殖结束后,对收获的养殖鱼类和浮萍进行称重,并计算养殖动物特定生长率、存活率、饵料系数等指标。
51.调控养殖水体稳定,相关数值控制为:ph值在8左右,溶解氧浓度≥6mg/l、碱度为200mg/l左右。每5天进行水质检测后,应根据水体情况进行相关养殖管理措施的调整,氨氮和亚硝氮浓度分别应控制在:≤1.5mg/l和≤0.5mg/l。以上数据均依据国标gb 11607-89和国标gb 3838-2002,渔业水质标准为:ph(6.5~8.5);do(≥5mg/l);总氨氮(《1.6mg/l);ⅲ类水标准:碱度(20~250mg/l)进行调控。
52.经过70天的养殖,团头鲂终密度为2.12kg/m3,成活率为95.33%。整个养殖期间“浮萍-生物絮团”的组合型水产养殖系统对养殖水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
53.养殖团头鲂的生长指标如表1所示,团头鲂摄食浮萍情况良好,并较无浮萍生物絮团组获得更佳的生长性能。经过驯化的浮萍在实验过程中生长良好,即满足日常投喂用量,同时浮萍培养箱内浮萍数量均多于野生浮萍组。
54.系统碳氮磷的变化和利用情况如表2和3所示,该系统碳氮磷的绝对利用率与相对利用率均高于无浮萍生物絮团组,表明浮萍的添加可以提高系统营养元素的利用率,得到较高的生产效益。
55.表1:团头鲂的生长指标
[0056][0057]
表2:系统碳氮磷的收支情况
[0058][0059]
表3:系统碳氮磷的绝对利用率与相对利用率
[0060] 绝对利用率/%相对利用率/%碳2118.89氮2318.62磷18.9715.69
[0061]
实施例2
[0062]
向已消毒完成的玻璃纤维养殖缸注入曝气去除余氯的自来水400l,接种培养成熟的以硝化作用为主的生物絮团,并调整其总悬浮固体浓度约为100mg/l。调整曝气大小,控制温度在27℃左右。放置浮萍养殖网箱,其表面积占养殖面积的30%,并在其上方安装led灯,同时覆盖双层遮阳网,调整光照强度,使其在网箱水体表面的光照强度为4000lux左右,设置光照时间为16h,黑暗时间8h。待水体环境稳定后,放入浮萍铺满网箱,称重约40g,选取生长良好的罗非鱼,每个养殖缸放入40尾,养殖密度为100尾/立方米,并记录放入鱼的体长与体重。
[0063]
在养殖期间,罗非鱼日投饵四次,日投饵率为3%。使用配合饲料为通威淡水鱼配合饲料(粗蛋白≥32.0%,粗脂肪≥3.0%,赖氨酸≥1.5%,总磷≥0.8%,粗纤维≤8.0%,粗灰分≤16.0%,水分≤10.0%)。每天分两次将网箱中的浮萍捞出进行投喂,按照浮萍湿重的20%(约8g)进行投喂。
[0064]
养殖周期为70天,每五天对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氮、硝氮、活性磷酸盐、总氮、总磷、tss、碱度、温度、ph、盐度、溶氧、叶绿素-a及浮萍的叶绿素-a进行测定;并在实验开始与结束阶段测定水体、饲料、絮团、浮萍及鱼体的c、n、p。养殖结束后,对收获的养殖鱼类和浮萍进行称重,并计算养殖动物特定生长率、存活率、饵料系数等指标。
[0065]
调控养殖水体稳定,相关数值控制为:ph值在8左右,溶解氧浓度≥6mg/l、碱度为200mg/l左右。每5天进行水质检测后,应根据水体情况进行相关养殖管理措施的调整,氨氮和亚硝氮浓度分别应控制在:≤1.5mg/l和≤0.5mg/l,依据国标gb 11607-89和国标gb3838-2002进行调控。
[0066]
经过70天的养殖,罗非鱼终密度为4.12kg/m3,成活率为98.33%。整个养殖期间“浮萍-生物絮团”的组合型水产养殖系统对养殖水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
[0067]
养殖罗非鱼的生长指标如表4所示,养殖过程中罗非鱼可正常摄食浮萍,并存在积
极的抢食现象。系统中经过驯化的浮萍生长良好,可满足日常投喂,并有助于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性能。
[0068]
系统碳氮磷的变化和利用情况如表5和6所示,在养殖过程其浮萍投喂量较养殖团头鲂多,并获得了更高的碳氮磷的绝对利用率与相对利用率。结果表明,养殖鱼类摄食浮萍的多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碳氮磷的绝对利用率与相对利用率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减少生产投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与效益。
[0069]
表4:罗非鱼的生长指标
[0070][0071]
表5:系统碳氮磷的收支情况
[0072][0073]
表6:系统碳氮磷的绝对利用率与相对利用率
[0074] 绝对利用率/%相对利用率/%碳23.1220.16氮24.3521.65磷19.5316.38
[0075]
对比例1
[0076]
使用生物絮团养殖系统进行养殖,并预先培养生物絮团。向已消毒完成的玻璃纤维养殖缸注入曝气去除余氯的自来水400l,随后,接种培养成熟的以硝化作用为主的生物絮团,并调整其总悬浮固体浓度约为75mg/l。调整曝气大小,控制温度在27℃左右。放置浮萍养殖网箱,并在其上方安装led灯,调整光照强度,同时覆盖双层遮阳网,使其在网箱水体表面的光照强度为4000lux左右,设置光照时间为16h,黑暗时间8h。待水体环境稳定后,选取生长良好的团头鲂,每个养殖缸放入36尾,养殖密度为90尾/立方米,并记录放入鱼的体长与体重。
[0077]
在养殖期间,团头鲂日投饵四次,日投饵率为3%。使用配合饲料为淡水鱼配合饲料(粗蛋白≥28.0%,粗脂肪≥3.0%,赖氨酸≥1.5%,总磷≥0.8%,粗纤维≤8.0%,粗灰分≤16.0%,水分≤10.0%)。
[0078]
养殖周期为70天,每五天对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氮、硝氮、活性磷酸盐、总氮、总磷、tss、碱度、温度、ph、盐度、溶氧、叶绿素-a进行测定;并在实验开始与结束阶段测定水体、饲料、絮团及鱼体的c、n、p。养殖结束后,对收获的养殖鱼类和浮萍进行称重,并计算养殖动物特定生长率、存活率、饵料系数等指标。
[0079]
调控养殖水体稳定,相关数值控制为:ph值在8左右,溶解氧浓度≥6mg/l、碱度为200mg/l左右。每5天进行水质检测后,应根据水体情况进行相关养殖管理措施的调整,氨氮和亚硝氮浓度分别应控制在:≤1.5mg/l和≤0.5mg/l,依据国标gb 11607-89和国标gb 3838-2002进行调控。
[0080]
经过70天的养殖,团头鲂终密度为1.98kg/m3,成活率为93.49%。整个养殖期间生物絮团养殖系统对养殖水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其中,养殖团头鲂的生长指标如表7所示,在生物絮团养殖中,团头鲂生长良好、摄食状态正常,并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
[0081]
整个系统碳氮磷的变化和利用情况如表8和9所示,生物絮团养殖较有浮萍组,其碳氮磷的绝对利用率与相对利用率较低。同时,碳氮磷流向水体和絮团的占比变高。
[0082]
表7:团头鲂的生长指标
[0083][0084]
表8: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碳氮磷的收支情况
[0085][0086]
表9: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碳氮磷的绝对利用率与相对利用率
[0087] 绝对利用率/%相对利用率%碳1815.75氮2117.23磷12.5910.42
[0088]
对比例2
[0089]
使用室外水泥池养殖池进行罗非鱼的养殖,水泥池规格为长6m、宽4m、水深1m。向已消毒完成的水泥池注入曝气去除余氯的自来水,放置两个浮萍养殖网箱,其长3m,宽2m,高0.5m,占养殖面积的40%,并使用浮球使网箱上部高于水面0.1m,光照采用自然光。待水体环境稳定后,选取生长良好的尼罗罗非鱼,向水泥池放入720尾,养殖密度为约为20000尾/亩,并记录放入鱼的体长与体重。同时,向浮萍养殖箱内投放浮萍,并铺满网箱的2/3。
[0090]
在养殖期间,罗非鱼日投饵3次,日投饵率为3%。使用配合饲料为淡水鱼配合饲料(粗蛋白≥32.0%,粗脂肪≥3.0%,赖氨酸≥1.5%,总磷≥0.8%,粗纤维≤8.0%,粗灰分≤16.0%,水分≤10.0%)。每天中午捞取网箱中的浮萍捞出进行投喂,按照浮萍湿重的15%(约30g)进行投喂。
[0091]
养殖周期为70天,每五天对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氮、硝氮、活性磷酸盐、总氮、总磷、碱度、温度、ph、溶氧、叶绿素-a及浮萍的叶绿素-a进行测定;并在实验开始与结束阶段测定水体、饲料及鱼体的c、n、p。养殖结束后,对收获的养殖鱼类和浮萍进行随机抽取称重,并计算养殖动物特定生长率、存活率、饵料系数等指标。
[0092]
调控养殖水体稳定,相关数值控制为:ph值在8左右,溶解氧浓度≥6mg/l、碱度为200mg/l左右。每5天进行水质检测后,应根据水体情况进行相关养殖管理措施的调整,氨氮和亚硝氮浓度分别应控制在:≤1.5mg/l和≤1.0mg/l,依据国标gb 11607-89和国标gb 3838-2002进行调控。
[0093]
经过70天的养殖,罗非鱼终密度为3.26kg/m3,成活率为94.44%。整个养殖期间水泥池养殖系统对养殖水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其中,养殖罗非鱼的生长指标如表10所示。室外养殖过程中,罗非鱼摄食状态活跃,活动能力较强。由于浮萍培养面积的增加,可以投喂更多的浮萍于养殖鱼类。因此,更多的浮萍摄食,使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得到提高。
[0094]
系统碳氮磷的变化和利用情况如表11和12所示,浮萍在室外可以生长良好,并可以大量满足罗非鱼摄食。该系统碳氮磷的绝对利用率与相对利用率得到较大的提升。
[0095]
表10:罗非鱼的生长指标
[0096][0097]
表11:罗非鱼-浮萍系统碳氮磷的收支情况
[0098][0099]
表12:罗非鱼-浮萍系统碳氮磷的绝对利用率与相对利用率
[0100] 绝对利用率/%相对利用率%碳3533.89氮4541.84磷31.4629.68
[0101]
对比例3
[0102]
使用室外水泥池养殖池进行罗非鱼的养殖,水泥池规格为长6m、宽4m、水深1m。向已消毒完成的水泥池注入曝气去除余氯的自来水,光照采用自然光。待水体环境稳定后,选取生长良好的尼罗罗非鱼,向水泥池放入720尾,养殖密度为约为20000尾/亩,并记录放入鱼的体长与体重。
[0103]
在养殖期间,罗非鱼日投饵3次,日投饵率为3%。使用配合饲料为淡水鱼配合饲料(粗蛋白≥32.0%,粗脂肪≥3.0%,赖氨酸≥1.5%,总磷≥0.8%,粗纤维≤8.0%,粗灰分≤16.0%,水分≤10.0%)。
[0104]
养殖周期为70天,每五天对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氮、硝氮、活性磷酸盐、总氮、总磷、碱度、温度、ph、溶氧、叶绿素-a进行测定;并在实验开始与结束阶段测定水体、饲料及鱼体的c、n、p。养殖结束后,对收获的养殖鱼类和浮萍进行随机抽取称重,并计算养殖动物特定生长率、存活率、饵料系数等指标。
[0105]
调控养殖水体稳定,相关数值控制为:ph值在8左右,溶解氧浓度≥6mg/l、碱度为
200mg/l左右。每5天进行水质检测后,应根据水体情况进行相关养殖管理措施的调整,氨氮和亚硝氮浓度分别应控制在:≤1.5mg/l和≤1.0mg/l,依据国标gb 11607-89和国标gb3838-2002进行调控。
[0106]
经过70天的养殖,罗非鱼终密度为2.90kg/m3,成活率为93.75%。整个养殖期间水泥池养殖系统对养殖水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其中,养殖罗非鱼的生长指标如表13所示,罗非鱼生长良好,可正常摄食,有一定生产效益。
[0107]
系统碳氮磷的变化和利用情况如表14和15所示,该系统碳氮磷的绝对利用率与相对利用率较有浮萍组低,养殖鱼类生长性能同样低于有浮萍组,生产效率较低。
[0108]
表13罗非鱼的生长指标
[0109][0110]
表14:罗非鱼养殖系统碳氮磷的收支情况
[0111][0112]
表15:罗非鱼养殖系统碳氮磷的绝对利用率与相对利用率
[0113] 绝对利用率/%相对利用率%碳3432.39氮3734.75磷28.4126.86
[0114]
对比例4
[0115]
向已消毒完成的玻璃纤维养殖缸注入曝气去除余氯的自来水400l,随后,接种培养成熟的以硝化作用为主的生物絮团,并调整其总悬浮固体浓度约为75mg/l。调整曝气大小,控制温度在27℃左右。放置浮萍养殖网箱,其表面积占养殖面积的30%,并在其上方安装led灯,同时覆盖双层遮阳网,调整光照强度,使其在网箱水体表面的光照强度为4000lux左右,设置光照时间为16h,黑暗时间8h。待水体环境稳定后,放入野生浮萍铺满网箱,称重约30g,选取生长良好的团头鲂,每个养殖缸放入36尾,养殖密度为90尾/立方米,并记录放入鱼的体长与体重。
[0116]
在养殖期间,团头鲂日投饵四次,日投饵率为3%。使用配合饲料为通威淡水鱼配合饲料(粗蛋白≥28.0%,粗脂肪≥3.0%,赖氨酸≥1.5%,总磷≥0.8%,粗纤维≤8.0%,粗灰分≤16.0%,水分≤10.0%)。每天分两次将网箱中的浮萍捞出进行投喂,按照浮萍湿重的20%(约6g)进行投喂,浮萍总重不足时,捞取已有浮萍面积的20%进行投喂。
[0117]
养殖周期为70天,每五天对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氮、硝氮、活性磷酸盐、总氮、总磷、tss、碱度、温度、ph、盐度、溶氧、叶绿素-a及浮萍的叶绿素-a进行测定;并在实验开始与结
束阶段测定水体、饲料、絮团、浮萍及鱼体的c、n、p。养殖结束后,对收获的养殖鱼类和浮萍进行称重,并计算养殖动物特定生长率、存活率、饵料系数等指标。
[0118]
调控养殖水体稳定,相关数值控制为:ph值在8左右,溶解氧浓度≥6mg/l、碱度为200mg/l左右。每5天进行水质检测后,应根据水体情况进行相关养殖管理措施的调整,氨氮和亚硝氮浓度分别应控制在:≤1.5mg/l和≤0.5mg/l,依据国标gb 11607-89和国标gb 3838-2002进行调控。
[0119]
经过70天的养殖,团头鲂终密度为2.03kg/m3,成活率为94.44%。整个养殖期间“浮萍-生物絮团”的组合型水产养殖系统对养殖水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其中,养殖团头鲂的生长指标如表16所示。养殖过程中,团头鲂摄食浮萍正常,会有残饵剩余,生长性能低于驯化浮萍投喂组。野生浮萍在该系统前期生长情况正常,但在养殖后期,随着水体tss浓度的增加,浮萍无法满足日常投喂量。在tss浓度超过400mg/l后,野生浮萍已不能正常生长,其繁殖速度明显低于养殖初期。
[0120]
系统碳氮磷的变化和利用情况如表17和18所示,该系统碳氮磷的绝对利用率与相对利用率均低于使用驯化浮萍的系统,表明浮萍的驯化对于系统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有着较大的影响。
[0121]
表16:团头鲂的生长指标
[0122][0123]
表17:野生系统碳氮磷的收支情况
[0124][0125]
表18:野生系统碳氮磷的绝对利用率与相对利用率
[0126] 绝对利用率/%相对利用率/%碳19.3616.84氮20.6416.27磷15.3413.56
[0127]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