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花滴水出苗高效成苗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4593发布日期:2022-12-24 00:33阅读:3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棉花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花滴水出苗高效成苗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2.棉花,是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植物的种籽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m高,一般为1-2m。
3.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或白中带黄,长约2-4cm(0.75-1.5寸),含纤维素约87-90%,水5-8%,其他物质4-6%。
4.目前由于纺织业和医药行业的兴起,导致棉花的使用率大大上升,因此需要对棉花的产量进行提高,以传统的防止栽种棉花,产量达不到使用需求,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棉花高效成苗的栽培技术,以实现棉花的高产量生产。
5.例如申请号为cn202210454427.3的一种沙性土壤棉花4.3米超宽膜干播湿出栽培方法,包括步骤:(1)土地选择与准备;(2)地膜机配置;(3)地膜配置;(4)滴灌带配置;(5)品种与播种;(6)滴水管理;(7)生育期施肥技术;(8)塑形;(9)打项技术;(10)脱叶催熟技术;(11)综合植保;(12)机械采收;(13)滴灌设备回收;本发明的方法不进行冬、春灌,本方法春季深翻、整地+超宽厚膜+种孔不覆土+干播湿出、滴水出苗+化学打顶的集成技术栽培方法,适应新疆地区沙性土壤棉花干播湿出栽培技术推广的规范化要求,节约用水、揭膜容易、苗期抵御风灾雨灾能力较强、膜下地温高促进棉花生育期提前,利于提高棉花产量及品质。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沙性土壤的棉花种植,在传统的土壤中对棉花的种植并不适用于该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棉花滴水出苗高效成苗栽培技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由于纺织业和医药行业的兴起,导致棉花的使用率大大上升,因此需要对棉花的产量进行提高,以传统的防止栽种棉花,产量达不到使用需求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棉花滴水出苗高效成苗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8.步骤一:播种前准备,对棉花土地进行施肥;
9.步骤二:对土壤进行深翻,深度为25-28cm,采用平土框进行平地镇压,使土地达到上实下虚的理想播种状态;
10.步骤三:根据播种地区区域棉田枯黄萎病发病状况选择适宜主栽品种,3月中下旬选择晴天进行晒种5~7d,人工精选挑除秕籽、破籽、不成熟籽;
11.步骤四:播种前,根据耙地采用33%二甲戊灵(180~200)ml/667m2农药,喷洒农药
前对农药进行二次稀释,机力喷施,做到不重不漏,混土深度5~6cm,以实现对土壤中的杂草进行清除;
12.步骤五:对土壤进行铺膜处理,且铺膜达到“严、平、直、紧、实”五字标准,地膜采光面大且平展,使用0.01cm厚度地膜或超强力地膜,播行端直,接行准确,误差<5cm,膜边垂直入土,下籽均匀,错位率、空穴率<2%,膜下5cm地温连续3d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
13.步骤六:采用机械式精量铺膜侧封土播种机,调整机采棉栽培模式的行距配置,将窄行行距由10cm加宽到13cm,宽行行距由66cm缩减到63cm,接行行距不变,行距配置改为(13+63+13+63+13)cm+66cm;调整毛管铺设位置,将3条滴灌带分别铺设在窄行中间,通过滴灌浸润保障土壤墒情均匀一致,以匀墒出苗保障出苗整齐,有效缩小中行、边行的大小苗苗情差异;
14.步骤七:播种后地面滴灌系统连接完成时间不超过248h。滴灌带滴头流量为(2.2~2.6)l/h,其中沙性地为2.6l/h,黏性地为2.2l/h,滴灌毛管无喷漏;滴灌毛管三通和地面副管之间要连接好,滴灌毛管三通和滴灌毛管要连接好,所有连接处无渗漏;支管周围无明显积水;主管无泄漏,测试滴灌系统压力指标稳定;
15.步骤八:地面滴灌系统连接完成后及时开始滴水,一般采取2次低压少量滴水,地面不出现径流,砂壤土毛管压力在0.008~0.01mpa,黏土地为0.01~0.014mpa,使水分垂直下渗,防止地表径流,滴水以达到浸润种穴而不淤种为标准,同一块棉田滴水开始时间要一致,侧封土地块,第一次滴水量在(10~12)m3/666.7m2;三天后当种芽胚轴长0.5~1cm时第二次滴水(8~10)m3/666.7m2,并随水滴施富含有机质、腐植酸和游离氨基酸的水剂型盐碱土壤调理剂1kg/666.7m2,或腐殖酸钾1kg/666.7m2;
16.步骤九:滴水后有积水、土壤盐碱含量高的地块须及时进行补种,播种出苗后遇雨要及时开展1~2次中耕作业,先浅后深,深度为12~18cm,快速散墒,提高地温,防止棉花烂根病;
17.步骤十:待到棉花成熟后对棉花进行收获。
18.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选取的土壤满足以下条件:耕作层大于30cm,地势平坦,灌排条件良好;土壤容量为(1.0~1.2)g/cm3,含盐量4g/kg以下,ph值7.5~8.5;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能强,具中等以上肥力。
19.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肥料提倡基肥施有机肥20kg/667m2、磷酸二铵(15~20)kg/667m2、硫酸钾(5~10)kg/667m2,于播前深耕时施入。
20.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播种的时间选择适期早播,当5cm地温连续5d稳定通过12℃时即可播种,宜选择高温阶段播种,南疆适宜播期一般在4月(1~5)日。
21.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播种时,播种机导带管、导带滑轮等铺设滴灌带的播种机附件设备定位要准确,居窄行中心位置偏差
±
lcm,防止播种机穴播器鸭嘴扎滴灌带;边镇压边播种,做到行距一致,接行准确,交接行(66
±
1)cm,播行直,大面积推广北斗导航播种,下籽均匀,空穴率≤1%,保证一个轮灌区棉田当天完成播种任务。
22.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播种深度的要求为:采用带切膜边锋鸭子嘴的穴播器,实现十字型膜孔播种,侧封土地块,播深(2~2.5)cm为宜,要求深浅一致,到头到边,种孔不封土,调整覆土花篮覆土装置,实现膜边侧封土(1~1.5)cm,穴孔封土厚度(0.5~1)cm,做到封土严实。
23.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播种的株行距配置为(63+13)
×
(9.6~10)cm,理论密度(17545~18276)株/666.7m2。
24.优选的,所述步骤七中,植株施肥的指标为: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酸性水溶配方肥,一般中等肥力棉田每亩施氮(n)(20~28)kg,磷(p2o5)(12~16)kg,钾(k2o)(7~10)kg;同时注意锌、硼等微肥的施用,氮、磷、钾配比一般为n:p2o5:k2o=(1~1.4):(0.5~0.75):(0.35~0.45)。
25.优选的,所述步骤八中,滴水的指标为:净滴灌总量(300~320)m3/666.7m2,其中:播种后第一次滴出苗水(8~10)m3/666.7m2,三天后第二次滴出苗水(8~12)m3/666.7m2,生育期根据土壤、气候条件滴灌(10~12)次。
26.优选的,所述步骤六至十中,应保证出苗率≥85%,保苗率≥80%,收获株数≥14000株/666.7m2;株高(70~80)cm,果枝台数(8~9)台,平均单株成铃(7~8)个,平均单铃重(5.0~5.5)g,衣分≥40%,皮棉产量≥160kg/666.7m2,植株的播种期4月(1~5)日,出苗期4月(10~15)日,现蕾期5月(15~25)日,开花期6月(15~25)日,吐絮期9月(1~5)日,生育期135d左右。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棉花滴水出苗高效成苗栽培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8.1、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滴水出苗技术对棉花的植株进行栽培,使棉花植株的出苗率和保苗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收获率和棉花的株高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且每株棉花的果枝台数和平均单株成铃率均有显著的提高,有效地避免了目前由于纺织业和医药行业的兴起,导致棉花的使用率大大上升,因此需要对棉花的产量进行提高,以传统的防止栽种棉花,产量达不到使用需求的问题;
29.2、本发明通过在步骤五中,对土壤进行铺膜处理,保证了土壤内部空间的温度,防止低温造成的出苗率低的问题,通过将窄行行距加宽,保证了植株和植株之间的透气性,能有效的防止出现烂苗等情况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
3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棉花滴水出苗高效成苗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33.步骤一:播种前准备,对棉花土地进行施肥;
34.步骤二:对土壤进行深翻,深度为25-28cm,采用平土框进行平地镇压,使土地达到上实下虚的理想播种状态;
35.步骤三:根据播种地区区域棉田枯黄萎病发病状况选择适宜主栽品种,3月中下旬选择晴天进行晒种5~7d,人工精选挑除秕籽、破籽、不成熟籽;
36.步骤四:播种前,根据耙地采用33%二甲戊灵(180~200)ml/667m2农药,喷洒农药
前对农药进行二次稀释,机力喷施,做到不重不漏,混土深度5~6cm,以实现对土壤中的杂草进行清除;
37.步骤五:对土壤进行铺膜处理,且铺膜达到“严、平、直、紧、实”五字标准,地膜采光面大且平展,使用0.01cm厚度地膜或超强力地膜,播行端直,接行准确,误差<5cm,膜边垂直入土,下籽均匀,错位率、空穴率<2%,膜下5cm地温连续3d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通过对土壤进行铺膜处理,保证了土壤内部空间的温度,防止低温造成的出苗率低的问题;
38.步骤六:采用机械式精量铺膜侧封土播种机,调整机采棉栽培模式的行距配置,将窄行行距由10cm加宽到13cm,宽行行距由66cm缩减到63cm,接行行距不变,行距配置改为(13+63+13+63+13)cm+66cm;调整毛管铺设位置,将3条滴灌带分别铺设在窄行中间,通过滴灌浸润保障土壤墒情均匀一致,以匀墒出苗保障出苗整齐,有效缩小中行、边行的大小苗苗情差异,通过将窄行行距加宽,保证了植株和植株之间的透气性,能有效的防止出现烂苗等情况的发生;
39.步骤七:播种后地面滴灌系统连接完成时间不超过248h。滴灌带滴头流量为(2.2~2.6)l/h,其中沙性地为2.6l/h,黏性地为2.2l/h,滴灌毛管无喷漏;滴灌毛管三通和地面副管之间要连接好,滴灌毛管三通和滴灌毛管要连接好,所有连接处无渗漏;支管周围无明显积水;主管无泄漏,测试滴灌系统压力指标稳定;
40.步骤八:地面滴灌系统连接完成后及时开始滴水,一般采取2次低压少量滴水,地面不出现径流,砂壤土毛管压力在0.008~0.01mpa,黏土地为0.01~0.014mpa,使水分垂直下渗,防止地表径流,滴水以达到浸润种穴而不淤种为标准,同一块棉田滴水开始时间要一致,侧封土地块,第一次滴水量在(10~12)m3/666.7m2;三天后当种芽胚轴长0.5~1cm时第二次滴水(8~10)m3/666.7m2,并随水滴施富含有机质、腐植酸和游离氨基酸的水剂型盐碱土壤调理剂1kg/666.7m2,或腐殖酸钾1kg/666.7m2;
41.步骤九:滴水后有积水、土壤盐碱含量高的地块须及时进行补种,播种出苗后遇雨要及时开展1~2次中耕作业,先浅后深,深度为12~18cm,快速散墒,提高地温,防止棉花烂根病;
42.步骤十:待到棉花成熟后对棉花进行收获。
4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一中,选取的土壤满足以下条件:耕作层大于30cm,地势平坦,灌排条件良好;土壤容量为(1.0~1.2)g/cm3,含盐量4g/kg以下,ph值7.5~8.5;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能强,具中等以上肥力。
4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一中,肥料提倡基肥施有机肥20kg/667m2、磷酸二铵(15~20)kg/667m2、硫酸钾(5~10)kg/667m2,于播前深耕时施入。
4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六中,播种的时间选择适期早播,当5cm地温连续5d稳定通过12℃时即可播种,宜选择高温阶段播种,南疆适宜播期一般在4月(1~5)日。
4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六中,播种时,播种机导带管、导带滑轮等铺设滴灌带的播种机附件设备定位要准确,居窄行中心位置偏差
±
lcm,防止播种机穴播器鸭嘴扎滴灌带;边镇压边播种,做到行距一致,接行准确,交接行(66
±
1)cm,播行直,大面积推广北斗导航播种,下籽均匀,空穴率≤1%,保证一个轮灌区棉田当天完成播种任务。
4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六中,播种深度的要求为:采用带切膜边锋鸭子嘴的穴播器,实现十字型膜孔播种,侧封土地块,播深(2~2.5)cm为宜,要求深浅一致,到头到边,
种孔不封土,调整覆土花篮覆土装置,实现膜边侧封土(1~1.5)cm,穴孔封土厚度(0.5~1)cm,做到封土严实。
4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六中,播种的株行距配置为(63+13)
×
(9.6~10)cm,理论密度(17545~18276)株/666.7m2。
4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七中,植株施肥的指标为: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酸性水溶配方肥,一般中等肥力棉田每亩施氮(n)2(0~28)kg,磷(p2o5)(12~16)kg,钾(k2o)(7~10)kg;同时注意锌、硼等微肥的施用,氮、磷、钾配比一般为n:p2o5:k2o=(1~1.4):(0.5~0.75):(0.35~0.45)。
5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八中,滴水的指标为:净滴灌总量(300~320)m3/666.7m2,其中:播种后第一次滴出苗水(8~10)m3/666.7m2,三天后第二次滴出苗水(8~12)m3/666.7m2,生育期根据土壤、气候条件滴灌(10~12)次。
5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步骤六至十中,应保证出苗率≥85%,保苗率≥80%,收获株数≥14000株/666.7m2;株高(70~80)cm,果枝台数(8~9)台,平均单株成铃(7~8)个,平均单铃重(5.0~5.5)g,衣分≥40%,皮棉产量≥160kg/666.7m2,植株的播种期4月(1~5)日,出苗期4月(10~15)日,现蕾期5月(15~25)日,开花期6月(15~25)日,吐絮期9月(1~5)日,生育期135d左右。
52.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滴水出苗技术对棉花的植株进行栽培,使棉花植株的出苗率和保苗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收获率和棉花的株高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且每株棉花的果枝台数和平均单株成铃率均有显著的提高,有效地避免了目前由于纺织业和医药行业的兴起,导致棉花的使用率大大上升,因此需要对棉花的产量进行提高,以传统的防止栽种棉花,产量达不到使用需求的问题。
5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