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刺绿绒蒿浸种液及种子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36776发布日期:2023-01-24 20:12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刺绿绒蒿浸种液及种子育苗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药材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刺绿绒蒿浸种液及种子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2.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为罂粟科绿绒蒿属一年生草本,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高山植物。多刺绿绒蒿具有解热、止痛、接骨、活血化瘀的功能,多用于治疗头伤、骨折、跌打损伤等症。据药学教科书《晶珠本草》记载:“才温味苦可清骨中之热,是治头骨骨折的甘露”。
3.近年来,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多刺绿绒蒿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分布范围和种群密度均逐渐缩小,面临着自然资源日渐枯竭的危险。现已列入我国《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濒危程度为近危。因此,急需开发多刺绿绒蒿人工驯化栽培技术。
4.人工栽培需要大量种苗,但多刺绿绒蒿种子具有较强的休眠特性,自然条件下萌发率低、萌发时间长,得到种苗较为困难。目前国内对于多刺绿绒蒿的研究多为药用成分和药效方面,关于种子萌发机制、育苗的研究报道较少,难以满足规模化栽培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刺绿绒蒿浸种液及种子育苗方法。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刺绿绒蒿浸种液,它是由高山草甸腐殖质浸提液与赤霉素混合而成,其配比是每1l浸提液与50mg赤霉素混合;
7.其中所述浸提液的制备方法为:取多刺绿绒蒿分布地的草甸下腐殖质,加入1-1.5倍体积的水,浸泡24-48小时,过滤,即得。
8.其中,所取腐殖质为草甸下,距地表10-15cm处的腐殖质;和/或,制备浸提液时,加入1.2倍体积的水,浸泡48小时。
9.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浸种液在打破多刺绿绒蒿种子休眠、种子育苗中的用途。
1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刺绿绒蒿种子育苗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1.(a)取多刺绿绒蒿成熟种子,用上述浸种液浸泡24-48小时;
12.(b)浸泡后,取出种子进行低温层积;
13.(c)播种,苗期管理、炼苗、移栽即可。
14.其中,步骤a)中,浸泡时间为24小时。
15.其中,步骤a)中,所述多刺绿绒蒿成熟种子的获取方法为:在果荚变褐,开裂时采集种子,进行室内阴干,脱粒,去除杂质。
16.其中,步骤b)中,所述低温层积的方法为:将种子与草炭土混合,层积温度为3-5度,层积时间为40-60天。
17.其中,所述低温层积的方法为:将种子放置于无纺布袋,系紧后放入纱网袋中。在泡沫箱内垫3-5cm厚的湿润草炭土,将装种子的纱网袋铺在上方,再在纱网袋上方覆盖5-10cm厚的草炭土进行层积,基质湿度为60-90%。
18.其中,步骤c)中,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咯菌腈包衣;
19.进一步地,咯菌腈包衣的方法为:用母液为62.5g/l的咯菌腈溶液稀释50-500倍,浸泡种子1-2min,种子干燥后在外部形成一层包衣。
20.其中,步骤c)中,所述播种的方法为:
21.将按照草炭土:蛭石:珍珠岩为2:1:1比例混匀的基质装填入育苗方盘内,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方盘内,后用过16号细筛的草炭土覆盖0.3-0.5cm;
22.和/或,所述移栽的方法为:
23.将按照草炭土:蛭石:珍珠岩为2:1:1比例混匀的基质装填入穴盘,后将生长到5cm左右的苗移栽到穴盘内,每穴1株。
24.本发明特定的多刺绿绒蒿浸种液,能够显著加快种子低温层积过程中解除休眠和种子胚的发育进程,对打破种子休眠效果良好。与纯赤霉素浸种相比,低温层积时间缩短1/3,40天就能使种子露白率高达90%,大大缩短了种子休眠时间。
25.使用该浸种液,结合特定低温层积、分苗移栽等形成的育苗方法,多刺绿绒蒿种子发芽率高、发芽势良好,播种10天后就能观察到发芽整齐一致的种苗,种子发芽率、移栽成活率均高达90%以上,经济效益好,操作简单易行,可有效解决多刺绿绒蒿种子萌发困难,种苗萌发不一致的问题,有利于多刺绿绒蒿栽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26.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27.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28.图1经过低温层积后露白的多刺绿绒蒿种子图。
29.图2播种后10天萌发出土的多刺绿绒蒿种苗图。
30.图3播种60天后的多刺绿绒蒿种苗图。
31.图4移栽到穴盘内种苗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以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33.实施例1本发明浸种液的制备
34.制备方法如下:
35.一、获得高山草甸腐殖质浸提液:
36.在色季拉山山顶的多刺绿绒蒿野生分布地,随机选择3处点,挖开上部草甸,取地表下10-15cm处腐殖质,加入1.2倍体积的超纯水浸泡48h,浸泡完成后用300目网筛过滤,滤液即为高山草甸腐殖质浸提液。
37.二、配制本发明浸种液
38.将50mg赤霉素溶入1l高山草甸腐殖质浸提液中,得本发明浸种液。
39.实施例2本发明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
40.在多刺绿绒蒿植株果荚变褐,开裂时采集种子,采集完成后对种子进行室内阴干,脱粒,去除杂质的处理。完成处理的种子浸泡在实施例1的浸种液中24小时。
41.取出种子,放置于无纺布袋中,系紧后放入纱网袋中。在泡沫箱内垫3-5cm厚的湿润草炭土,将装种子的纱网袋铺在上方,再在纱网袋上方覆盖5-10cm厚的草炭土(市售产品),进行层积,层积温度为5度。基质湿度为60-90%。
42.低温层积40天,观察到种子90%露白且生长出0.1cm以上的根系,有效打破多刺绿绒蒿种子休眠。
43.实施例3本发明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
44.除低温层积时间为60天,其它操作同实施例2。
45.观察到种子92%以上露白且生长出0.1cm以上的根系。
46.实施例4本发明育苗方法
47.取实施例3经过浸种、低温层积后的种子,连同无纺布袋浸泡入稀释50-500倍的咯菌腈溶液中1-2min,后晾晒干在种子外部形成一层包衣,观察发现未有根系受到损伤。咯菌腈购买自林芝市巴宜区一心惠民农资经营部,为先正达pd20150641,含量为62.5g/l。
48.播种:将草炭土-蛭石-珍珠岩(2:1:1体积比混匀)组成的基质装填入育苗方盘内,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方盘内,用过16号细筛的草炭土覆盖0.3-0.5cm。
49.播种完成后管理同一般苗期管理,待种苗生长到5cm移栽到穴盘内,每穴1株,穴盘装填基质为草炭土-蛭石-珍珠岩按照2:1:1比例混匀的基质。
50.统计:播种后60天发芽率为91%,移栽成活率能够达到100%。
51.实施例5本发明育苗方法的筛选试验
52.1、不同浸种液对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
53.采用不同浸种液,比较不同层积时间下的种子露白情况。结果见表1。
54.表1不同浸种液处理,种子露白率比较
55.种子露白率50mg/l的赤霉素溶液高山草甸腐殖质浸提液本发明浸种液层积30天//25%层积40天50%36%90%层积60天90%80%92%
56.可知,赤霉素溶液、高山草甸腐殖质浸提液各自有一定的打破种子休眠作用,其中,赤霉素水溶液效果略好,但在层积40天时种子露白率仍仅一半。
57.而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浸提液,层积40天时种子露白率已达90%,种子休眠期大幅度缩短,可进行下一步育苗。
58.2.不同育苗参数的影响
59.取不同浸种液处理的种子,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进行层积、播种、移栽,统计种子发芽率和移栽后成活率。
60.种子发芽率结果见表2。
61.表2不同浸种液处理,播种后发芽率比较
62.发芽率50mg/l的赤霉素溶液高山草甸腐殖质浸提液本发明浸种液播种后10天85%72%87%播种后60天87%80%91%
63.可知,使用本发明浸种液,同样播种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佳,优于使用赤霉素溶液或高山草甸腐殖质浸提液。
64.而且在播种后60天(此时苗高度在5cm)时移栽,移栽成活率能够达到100%。
65.另外,发明人取按照实施例3方法、但仅层积30天的种子进行后续操作,此时仅少量种子露白。播种10天的发芽率仅10%,播种60天的发芽率仅15%,大部分种子在地块内不能继续完成后续的胚发育工作,只有少量的露白种子能够萌发,表明打破种子休眠对多刺绿绒蒿发芽极为重要。
66.综上,采用本发明育苗方法,多刺绿绒蒿种子休眠期大幅度缩短,具有种子处理时间短,发芽率高、种苗生长一致,形态良好,移栽成活率高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