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养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流水坑塘养鱼系统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2.传统的流水坑塘主要分布在溪边沟旁、房前屋后或者田边路旁,其位置的选择主要受水源条件、地形条件、光照条件、植被条件以及是否方便管理等因素影响。2015年发布的《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规范》(db33/t 5590-2015)对坑塘的建造位置提出了明确要求:“森林植被良好,常年具有充沛的流水条件,且不易受洪涝灾害影响”,涉及到植被条件、水源条件和地形条件。
3.现有技术中,山陵地区养鱼的方式不便,因此,吃鱼也就成了困难,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山中的溪水也容易受到污染,另外,在养鱼时,鱼类的食物不容易供应,成本较高,而且在山区中,运输十分不便,给养殖鱼类形成了极大的麻烦。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流水坑塘养鱼系统及应用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水坑塘养鱼系统及应用方法,可以实现清水鱼养殖以流水为基础,坑塘位置选择的首要条件为常年流水,且水量充足、水质优、无污染。这导致早期的坑塘都建设在溪流旁边,而房前屋后、田边路旁的坑塘多数需要通过人工引水渠来提供水源,因此流水坑塘分布较为密集的村庄一般建有较为完善的水利系统。遗产地的水源基本来自钱塘江源头,水质优良、溶氧量高,完全符合清水鱼养殖要求的水质条件。其次,清水鱼养殖坑塘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长时间的光照能够减少鱼病的发生,且有利于塘基作物的生长。另外,优先选择植被覆盖较好的位置建设坑塘,一方面充足的植被覆盖有利于水质的净化,防止暴雨对表土的冲刷,从而影响水质,另一方面能够为清水鱼的生长提供食物。
7.2.技术方案
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9.一种流水坑塘养鱼系统,包括山坡面,具有地势落差,用于进行种植,且有径流沿山坡面流动;
10.养殖坑塘,位于山坡面下方,以使径流中的清水引入养殖坑塘中,用于养殖清水鱼;其中
11.所述养殖坑塘中设置有倾斜部,且倾斜部由养殖坑塘的塘口向塘底倾斜,且倾斜部的一端位于清水的入口处,以使引入养殖坑塘中的清水沿着倾斜部流动时增加流速;
12.隔水板,且隔水板上还设置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位于靠近倾斜部底端的一侧,所述隔水板被装配为能够从第一工位移动到第二工位;其中
13.所述隔水板位于第一工位时,隔水板与倾斜部接触并固定,以使清水沿着倾斜部
流动;
14.所述隔水板位于第二工位时,隔水板位于养殖坑塘的边缘或养殖坑塘外;
15.第五种植区,设置在养殖坑塘的一侧,用于种植青饲料。
16.进一步的,所述山坡面从上到下依次包括:
17.第一种植区,用于种植阔叶林;
18.第二种植区,用于种植毛竹;
19.第三种植区,用于种植水稻;其中,水稻采用脆稻;
20.第四种植区,用于种植蔬菜。
21.进一步的,所述青饲料包括黑麦草、苏丹草、墨西哥玉米,选取生长期为3-11月的所述清水鱼,黑麦草的饲用期为2-5月,苏丹草、墨西哥玉米的饲用期为6-11月;
22.所述蔬菜包括苦麦菜、南瓜、黄瓜、辣椒,且苦麦菜、南瓜、黄瓜、辣椒的成熟期为6-11月。
23.进一步的,所述养殖坑塘包括:
24.上层水体,用于养殖草鱼;
25.下层水体,用于养殖鲤鱼、鲫鱼;
26.所述养殖坑塘和所述倾斜部的底部之间围成的区域被设置为阴凉区,所述倾斜部的宽度为养殖坑塘宽度的1/3-2/3。
27.进一步的,所述养殖坑塘还包括:
28.塘口,设置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中的一种,面积为10-100m2;
29.清水,注入养殖坑塘中,清水的水深设置在0.6-1.2m;
30.塘底,铺设砂石或沙壤石;
31.塘埂,采用石头或水泥砌筑,顶宽大于50cm,并用于保水;
32.进水口,设置在倾斜部的上端,以使清水由进水口进入时沿着倾斜部流动;
33.出水口,设置在远离倾斜部的一侧,且高度低于进水口,并位于远离倾斜部的一侧;
34.拦鱼栅,可活动地设置在塘口处。
35.一种流水坑塘养鱼系统的应用方法,包括:
36.s1、沿坡面流动的径流依次经过阔叶林、毛竹、水稻、蔬菜瓜果进入坑塘中,在坑塘附近种植黑麦草;
37.s2、坑塘消毒;
38.s3、鱼种消毒;
39.s4、鱼种喂养;
40.s5、水量调节和水质控制;
41.s6、成鱼捕捞。
42.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坑塘消毒包括在放养之前对鱼塘进行消毒,将养殖坑塘中的清水排干,清楚污物、杂质,暴晒5-10天,注水18-23cm,且在养殖坑塘中每平方米采用生石灰75g-150g或漂白粉30-50g兑水泼洒,在放养前7天注水;
43.所述鱼种消毒包括清水鱼的鱼种在放养前,采用2.5%-3%的食盐水浸泡7-10分钟或采用10ppm~30ppm的高锰酸钾浸泡10~30分钟消毒,再放养下塘。
44.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所述鱼种喂养包括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在上午8-9点,下午3-4点,每日投喂量为清水鱼的体重的10-50%,且喂养的食物包括水稻的稻杆、蔬菜的菜叶、瓜果的瓜藤、黑麦草,所述水稻为脆杆水稻;
45.每年清理一次坑塘底部的淤泥,所述淤泥用于为水稻、蔬菜瓜果和黑麦草提供肥力。
46.进一步的,在步骤s5中,所述水量调节包括在春天,对养殖坑塘中的清水每天交换1-3次,在夏天,对养殖坑塘中的清水每天交换3-5次,在秋天,对养殖坑塘中的清水每天交换2-3次,在冬天,对养殖坑塘中的清水每天交换0.5-1次;
47.对养殖坑塘换水时,将鱼驱赶到倾斜部一侧,并将隔水板移动到第一工位,以使鱼处于隔水板和倾斜部围成的区域;
48.打开进水口和出水口,使清水从进水口进入养殖坑塘中,沿着倾斜部流动,以使清水沿着倾斜部产生一定的流速,并对鱼产生冲击;
49.养殖坑塘中原有的养殖水从出水口流出;
50.所述水质控制包括每天清除进水口和排水口杂物。
51.进一步的,在步骤s6中,所述成鱼捕捞包括在捕捞前3天停止投喂。
52.3.有益效果
5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54.(1)本方案中,流水坑塘养鱼是指农民利用山区独特的地势落差,引用山泉溪流水来建造流水坑塘,并通过投喂青草、瓜藤菜叶养殖草鱼、鲤鱼、鲫鱼等的农业生产模式。流水坑塘内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既能维持水质清澈,又能保持常年流水不断。养殖的草鱼主要食用山地野草或者周边人工种植的苏丹草、黑麦草等,鲤、鲫等搭养鱼类以草鱼食后残渣和排泄物为食。这种模式利用清澈的山泉水养鱼,因此养出的鱼又被称为“清水鱼”。它不仅解决了山区人民“吃鱼”的困难,还保证水质不被污染,实现了对山区优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55.(2)清水鱼养殖以流水为基础,坑塘位置选择的首要条件为常年流水,且水量充足、水质优、无污染。这导致早期的坑塘都建设在溪流旁边,而房前屋后、田边路旁的坑塘多数需要通过人工引水渠来提供水源,因此流水坑塘分布较为密集的村庄一般建有较为完善的水利系统。遗产地的水源基本来自钱塘江源头,水质优良、溶氧量高,完全符合清水鱼养殖要求的水质条件。其次,清水鱼养殖坑塘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长时间的光照能够减少鱼病的发生,且有利于塘基作物的生长。另外,优先选择植被覆盖较好的位置建设坑塘,一方面充足的植被覆盖有利于水质的净化,防止暴雨对表土的冲刷,从而影响水质,另一方面能够为清水鱼的生长提供食物。
附图说明
56.图1为本发明的山泉流水养鱼系统复合种养体系示意图;
57.图2为本发明的种植区与坑塘养殖的时间搭配关系示意图;
58.图3为本发明的隔水板和倾斜部的结构示意图。
59.图中:100倾斜部、200隔水板、201出水孔、300进水口、400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6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61.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发明的山泉流水养鱼系统复合种养体系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种植区与坑塘养殖的时间搭配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隔水板和倾斜部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流水坑塘养鱼系统,包括山坡面,具有地势落差,用于进行种植,且有径流沿山坡面流动;
62.养殖坑塘,位于山坡面下方,以使径流中的清水引入养殖坑塘中,用于养殖清水鱼;其中
63.所述养殖坑塘中设置有倾斜部,且倾斜部由养殖坑塘的塘口向塘底倾斜,且倾斜部的一端位于清水的入口处,以使引入养殖坑塘中的清水沿着倾斜部流动时增加流速;
64.隔水板,且隔水板上还设置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位于靠近倾斜部底端的一侧,所述隔水板被装配为能够从第一工位移动到第二工位;其中
65.所述隔水板位于第一工位时,隔水板与倾斜部接触并固定,以使清水沿着倾斜部流动;
66.所述隔水板位于第二工位时,隔水板位于养殖坑塘的边缘或养殖坑塘外;
67.第五种植区,设置在养殖坑塘的一侧,用于种植青饲料。
68.进一步的,所述山坡面从上到下依次包括:
69.第一种植区,用于种植阔叶林;
70.第二种植区,用于种植毛竹;
71.第三种植区,用于种植水稻;其中,水稻采用脆稻;
72.第四种植区,用于种植蔬菜。
73.进一步的,所述青饲料包括黑麦草、苏丹草、墨西哥玉米,选取生长期为3-11月的所述清水鱼,黑麦草的饲用期为2-5月,苏丹草、墨西哥玉米的饲用期为6-11月;
74.所述蔬菜包括苦麦菜、南瓜、黄瓜、辣椒,且苦麦菜、南瓜、黄瓜、辣椒的成熟期为6-11月。
75.进一步的,所述养殖坑塘包括:
76.上层水体,用于养殖草鱼;
77.下层水体,用于养殖鲤鱼、鲫鱼;
78.所述养殖坑塘和所述倾斜部的底部之间围成的区域被设置为阴凉区,所述倾斜部的宽度为养殖坑塘宽度的1/3-2/3。
79.进一步的,所述养殖坑塘还包括:
80.塘口,设置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中的一种,面积为10-100m2;
81.清水,注入养殖坑塘中,清水的水深设置在0.6-1.2m;
82.塘底,铺设砂石或沙壤石;
83.塘埂,采用石头或水泥砌筑,顶宽大于50cm,并用于保水;
84.进水口,设置在倾斜部的上端,以使清水由进水口进入时沿着倾斜部流动;
85.出水口,设置在远离倾斜部的一侧,且高度低于进水口,并位于远离倾斜部的一侧;
86.拦鱼栅,可活动地设置在塘口处。
87.一种流水坑塘养鱼系统的应用方法,包括:
88.s1、沿坡面流动的径流依次经过阔叶林、毛竹、水稻、蔬菜瓜果进入坑塘中,在坑塘附近种植黑麦草;
89.s2、坑塘消毒;
90.s3、鱼种消毒;
91.s4、鱼种喂养;
92.s5、水量调节和水质控制;
93.s6、成鱼捕捞。
94.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坑塘消毒包括在放养之前对鱼塘进行消毒,将养殖坑塘中的清水排干,清楚污物、杂质,暴晒5-10天,注水18-23cm,且在养殖坑塘中每平方米采用生石灰75g-150g或漂白粉30-50g兑水泼洒,在放养前7天注水;
95.所述鱼种消毒包括清水鱼的鱼种在放养前,采用2.5%-3%的食盐水浸泡7-10分钟或采用10ppm~30ppm的高锰酸钾浸泡10~30分钟消毒,再放养下塘。
96.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所述鱼种喂养包括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在上午8-9点,下午3-4点,每日投喂量为清水鱼的体重的10-50%,且喂养的食物包括水稻的稻杆、蔬菜的菜叶、瓜果的瓜藤、黑麦草,所述水稻为脆杆水稻;
97.每年清理一次坑塘底部的淤泥,所述淤泥用于为水稻、蔬菜瓜果和黑麦草提供肥力。
98.进一步的,在步骤s5中,所述水量调节包括在春天,对养殖坑塘中的清水每天交换1-3次,在夏天,对养殖坑塘中的清水每天交换3-5次,在秋天,对养殖坑塘中的清水每天交换2-3次,在冬天,对养殖坑塘中的清水每天交换0.5-1次;
99.对养殖坑塘换水时,将鱼驱赶到倾斜部一侧,并将隔水板移动到第一工位,以使鱼处于隔水板和倾斜部围成的区域;
100.打开进水口和出水口,使清水从进水口进入养殖坑塘中,沿着倾斜部流动,以使清水沿着倾斜部产生一定的流速,并对鱼产生冲击;
101.养殖坑塘中原有的养殖水从出水口流出;
102.所述水质控制包括每天清除进水口和排水口杂物。
103.进一步的,在步骤s6中,所述成鱼捕捞包括在捕捞前3天停止投喂。
104.在本发明中,(一)引水造塘技术
105.1.坑塘位置选择
106.传统的流水坑塘主要分布在溪边沟旁、房前屋后或者田边路旁,其位置的选择主要受水源条件、地形条件、光照条件、植被条件以及是否方便管理等因素影响。2015年发布的《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规范》(db33/t5590-2015)对坑塘的建造位置提出了明确要求:“森林植被良好,常年具有充沛的流水条件,且不易受洪涝灾害影响”,涉及到植被条件、水源条件和地形条件。
107.从人们的生产经验上来看,清水鱼养殖以流水为基础,坑塘位置选择的首要条件
为常年流水,且水量充足、水质优、无污染。这导致早期的坑塘都建设在溪流旁边,而房前屋后、田边路旁的坑塘多数需要通过人工引水渠来提供水源,因此流水坑塘分布较为密集的村庄一般建有较为完善的水利系统。遗产地的水源基本来自钱塘江源头,水质优良、溶氧量高,完全符合清水鱼养殖要求的水质条件。其次,清水鱼养殖坑塘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长时间的光照能够减少鱼病的发生,且有利于塘基作物的生长。另外,优先选择植被覆盖较好的位置建设坑塘,一方面充足的植被覆盖有利于水质的净化,防止暴雨对表土的冲刷,从而影响水质,另一方面能够为清水鱼的生长提供食物。
108.2.坑塘砌筑技术
109.传统的清水鱼养殖坑塘建造极为讲究,坑塘的形状、大小均因地制宜,有长方形、正方形或瓜子形,大小均不一,适周边情况而定,主要取决于流水量与土壤结构,传统坑塘大小在10~50m2,池深1.5m,水深0.7~1m。坑塘周围用石块砌成,无斜坡,塘底用河中石块铺平,塘埂宽1米左右,便于管理操作和种植落叶的瓜果植物,有利夏季遮阳。
110.现代的规模化养殖坑塘构建大多采用圆形、椭圆形,长、正方形等其他形状则修建弧角,面积10~100m2,水深0.6~1.2m,塘底铺砂石或者沙壤石,向底排水口略倾斜。塘埂能保水,无陡坡、用石头或水泥砌筑,顶宽大于50cm。进出水和底部排水设置需要满足循环和单独使用,均需设置拦鱼栅(网)。塘上搭架遮荫,塘边种植爬藤类瓜果或植物,面积约占坑塘的1/3。
111.(二)养殖管理技术
112.1.鱼种选取
113.在早期,开化清水鱼的鱼种主要通过在长江河段或者鄱阳湖捞取鱼苗,再用特制的鱼篓将鱼苗挑回村里放养。上世纪60年代初期,人工繁育四大家鱼获得成功,结束了自古依赖捕捞天然鱼苗的历史。60年代末期,开化县在马金镇忻岸村建立了鱼种场,至今仍在为全县清水鱼养殖提供鱼苗和养鱼技术服务。
114.传统的清水鱼养殖以草鱼为主,偶搭配鳊鱼、鲤鱼和鲫鱼。草鱼的规格一般要求在15cm以上,放养的密度均比较低,每m2放养3尾左右。现代规模化养殖的坑塘通常选择1~2龄鱼种,色泽鲜艳、体表清洁,鳞片完整,无病无伤,活动力强,规格>200g/尾,放养的密度也远大于传统养殖,平均每m2放养2~4kg的鱼种。
115.2.消毒处理
116.清水鱼在放养之前要先对鱼塘进行消毒处理,将水排干后清除污物、杂质,暴晒数天后注水20cm左右,每平方米用生石灰75~150g或者漂白粉30~50g兑水全塘泼洒,放养前7天进水。
117.鱼种在放养前需用2.5%~3.0%的食盐水浸泡7~10分钟,或用10ppm~30ppm的高锰酸钾浸泡10~30分钟消毒,再放养下塘。
118.3.喂养技术
119.清水鱼的饵料以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少量精饲料。青饲料主要是山地野草或者在坑塘周边人工种植的黑麦草、苏丹草、墨西哥玉米、苦麦菜等,农民还经常投喂南瓜藤、菜叶等生活残料。投喂的青草应鲜嫩,每天投喂2次,上午8:00~9:00,下午15:00~16:00为宜,日投喂饲量青饲料为鱼体重的10%~50%,投饲量以鱼吃8分饱为宜。其它鱼类配合饲料量为鱼重的1%~3%,根据季节、天气及摄食情况及时调整。
120.黑麦草(学名:lolium perenne l.),多年生植物,秆高30~90cm,基部节上生根质软。生长快、分蘖多、能耐牧,是优质的放牧用牧草,也是禾本科牧草中可消化物质产量最高的牧草之一。黑麦草的播种在每年的10~11月,播种量为1~3kg/亩,次年2~5月份饲用。每一次收割后要进行松土、施肥,应特别注意施肥必须在收割后两天进行,以免灼伤草茬。
121.苏丹草(学名:sorghum sudanense(piper)stapf.),一年生草本植物,秆较细,营养价值较高,适口性好,适于青饲,也可青贮和调制干草。苏丹草每年4~5月份播种,播种量为2~3kg/亩,6~11月饲用。苏丹草需在播种前一年深翻耕,并施足底肥。一般每公顷施有机肥1500~2250kg,或每公顷施30%的复合肥450~600kg。苏丹草的根系强大,吸收肥料能力强,对氮磷肥料需要量高,除播种前施足基肥外,分蘖期、拔节期以及每次刈割后,应及时灌溉施肥。
122.墨西哥玉米(学名:zea mexicana(schrad.)kuntze),一二年生高大草本,秆多分蘗,直立,高2~3m,质地松脆,青香可口,消化率高,可青刈后直接饲喂,也可晒干或制作青贮饲料饲喂。墨西哥玉米每年4~5月份播种,播种量为2~3kg/亩,6~11月份饲用。墨西哥野玉米长至30~50cm、分蘖达3个以上,应重施追肥,以利分蘖,加快生长速度。
123.苦麦菜(学名:cichorium endivial),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味苦,性寒凉,无毒。苦麦菜每年3~4月份播种,播种量2~3kg/亩,6~9月饲用。播前深翻细耕,结合整地每亩地施有机肥3000kg,立秋后,天气凉爽,苦菜生长比较旺盛,为促其根系粗壮,积累更多养分,需结合灌水追一次稀大粪,每亩1000kg。
124.4.日常管理
125.清水鱼的日常管理主要分为水量调节和水质控制两个环节。水量调节频率与季节变化息息相关,南方地区春季气温多变,每天鱼塘塘水交换1~3次以上,夏季气温高,每天塘水交换需3~5次以上,秋季相对夏季温度降低,塘水每天交换2~3次以上,冬季气温低,且大多在此期间投放鱼苗,换水频率相对较小,平均每1~2天交换塘水1次以上。
126.水质调控是清水鱼养殖的关键,需经常清除塘内鱼粪及残留的饲料,保持流水通畅,每天要及时清除进排水口的杂物,保持水质清新。经常检查进、排水口拦鱼栅帘是否损坏,汛期要做好防洪工作,养殖户每天巡塘1~2次,闷热天、雨天须增加夜间巡塘和巡塘次数,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养殖生产、用药、销售的日常管理记录。
127.5.成鱼捕捞
128.传统养殖的清水鱼在草鱼长到1.5kg以上,鲤鱼0.75kg以上时就可以上市了,在以前清水鱼产量低,商品鱼极少,主要作为过节和走亲访友时用作礼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安徽人都到开化来购买清水鱼用作订亲送礼。实现规模化养殖后,为迎合市场需求,草鱼往往在1kg以上时便作为成鱼销售,由于销售地较远,需长距离运输,农户在成鱼捕捞前3天停止投喂青饲料,刚吃完青饲料的草鱼在充氧打包后容易产生腹胀、排便等,活鱼过于兴奋,加速氧气消耗,不利于长距离的运输,于是农户待鱼将腹内饲料消耗,鱼粪基本排净后再进行捕捞、打包统一配送,有利于保证鱼的品质。
129.流水坑塘养鱼与坑塘周边的草类、农作物等种植活动密切相关,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基塘农业系统。基面可以种植青草、水稻、蔬菜等,单一的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而多种作物的交错种植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光照、土地等自然资源,而且可以为坑塘养鱼持续提供青饲料。坑塘内养殖的鱼种有草鱼、鲤、鲫等,其中草鱼生活在水体上层,以草类、稻杆、
菜叶、瓜藤等为食,食用后形成的残渣以及排泄的粪便,可成为生活在水体中下层的鲤、鲫等的食物。各类鱼吃剩的残渣和排泄的粪便落入塘底,与淤泥融合一起在年底会被清理上来,又能为基面农作物或青草的提供肥力,最终形成循环型的复合种养体系。
130.在这一复合种养体系中,生物之间的搭配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生态循环结构的延续,而且是系统能否高产的基础。物种搭配上,清水鱼的生长期在每年的3~11月,而黑麦草的饲用期为2~5月,苏丹草、墨西哥玉米等的饲用期为6~11月,能够保障草料的连续供给。另外,水稻的收获期为9~11月,苦麦菜、南瓜、黄瓜、辣椒等的成熟期在6~11月之间,它们的叶、茎、藤等能为清水鱼生长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青饲料。
131.数量搭配上,流水坑塘的建造受山区地形和泉水流量的限制较大,因而一般面积较小且分散;塘内以草食性鱼类为主,搭配杂食性鱼类,而周边相对广阔的种植空间能够为鱼塘提供充足的饲料。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草类/农作物-草食性鱼-杂食性鱼”中层层传导,它们在数量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金字塔关系。
132.新型流水坑塘养鱼系统:
133.在原有流水坑塘养鱼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型作物“脆杆水稻”代替草类喂鱼,会对系统结构及功能产生影响,形成新型流水坑塘养鱼系统。
[0134]“脆杆水稻”相较于普通水稻,颜色偏淡,用很小力气或手抓就能将水稻全部折断,同时还能保证稻谷产量。
[0135]
鱼所需营养物质原来由青草中汲取,青草因纤维含量太高导致鱼消化利用率低,且易沉淀在鱼池中影响美观,如换成纤维含量低更易消化吸收的脆杆,明显有利于鱼的生长。
[0136]
据统计:水稻谷物营养由杆运输到稻谷上,按稻谷亩产1200斤来算,新鲜杆子青饲料重量是其5-6倍,约为6-7千斤。如此一算,用于饲养鱼的水稻产量可谓“丰富”。
[01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