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液积液式鼠类笼盒

文档序号:33330888发布日期:2023-03-04 00:24阅读:59来源:国知局
防渗液积液式鼠类笼盒

1.本发明涉及实验动物笼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渗液积液式鼠类笼盒。


背景技术:

2.通常进行实验的大小鼠会饲养在专属笼盒中,该笼盒其通过管路进行换气,通过水瓶进行水分补给,而现有技术中的水瓶其由瓶体和瓶嘴构成,瓶嘴上设置有用于向笼盒内部滴水的滴水管,该滴水管细长状,使得大小鼠在舔舐滴水管时水会不断滴落出,但滴水管经过长时间使用或实验人员更换瓶体时容易出现滴水管渗液、滴液的现象,滴落的液体堆积在笼盒中容易出现积液现象,当积液体积增大会影响试验鼠类活动范围,甚至在淹没至一定高度,导致实验鼠类容易出现呛水甚至淹死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渗液积液式鼠类笼盒,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防止水瓶滴水端漏水导致笼盒内部出现渗液积液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渗液积液式鼠类笼盒,包括盒体和补水瓶,所述盒体上中空开设有供外界实验鼠类容置的容腔,所述盒体上开设有与容腔连通的转孔,所述转孔上摆动设置有转环,所述补水瓶由瓶体和瓶嘴构成,所述瓶体可拆卸设置在转环上,所述瓶嘴居于容腔中且设置有与瓶体连通的滴水管,所述滴水管朝向容腔底面倾斜设置,所述瓶嘴上设置有用于感应滴水管滴液量的感应件,所述盒体上设置有用于在感应件感应滴水管滴液量超出设定阈值后摆动瓶体使滴水管朝向容腔顶面倾斜设置的摆动件。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操作人员将瓶体内部填充水分后将其安装在转环上,而后摆动转环使得瓶体相较于容腔底部倾斜设置,即滴水管朝向容腔底面设置,使得实验鼠类在舔舐滴水管时滴水管能够滴水并方便实验鼠类补充水分,当实验鼠类并未舔舐滴水管且滴水管持续滴水时,感应件能够感应滴水管滴液量,当滴液量超出设定阈值时其会发送信号,此时摆动件摆动滴水管使其从朝向容腔底面倾斜转变成朝向容腔顶面倾斜,进而使得滴水管不再受到重力影响而向容腔底面滴水,避免容腔内部出现积液现象,进而避免实验鼠类受到积液影响,同时还能够避免实验鼠类不会出现呛水甚至溺水问题;上述技术中当感应件发送信号时其能够将信号发送给外界微机等智能中枢,方便实验人员看到该信号并对水瓶进行防渗漏处理,确保后续实验鼠类能够正常补水且不会出现渗漏现象;上述技术中盒体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透明板,既能方便实验鼠类放置,还能方便实验人员实时观察大小鼠日常活动;上述技术中瓶体中可设置有滤菌装置,确保鼠类喂水时减少细菌或病菌感染几率。
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孔内周壁上沿转孔轴线方向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两端贯穿至转孔两侧壁设置,所述定位槽中水平滑移有定位条,所述定位条设置在转环外周壁上,所述定位槽径向截面呈圆弧状,所述定位条与定位槽形状相适配设置。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转环摆动设置在转孔中,即在转环摆动
时转环上的定位条会沿定位槽长度方向进行滑移,而定位槽其径向截面呈圆弧状设置,使得定位条在定位槽中呈扇形滑移,即使转环在转孔中的摆动反向呈扇形设置,方便调节瓶嘴及其滴水管的倾斜方向,进而方便摆动件对其姿势进行调整,同时还能引导瓶体进行摆动。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盒体上开设有操作腔,所述操作腔居于转孔正下方,所述转孔内周壁上开设有与操作腔连通的操作槽,所述摆动件包括转盘和用于驱动转盘轴向旋转的小型驱动电机,所述小型驱动电机和转盘均居于操作腔中,所述小型驱动电机输出端与转盘连接设置,所述转盘局部穿入操作槽中设置,所述转盘外周壁上环向排布有第一齿纹,所述转环外周壁上沿转环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二齿纹,所述第一齿纹与第二齿纹啮合设置。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感应件感应到滴水管滴液量超出阈值时,其传输信号给外界微机等智能控制中枢,外界微机会启动小型驱动电机,小型驱动电机会启动并驱动转盘轴向旋转,又因为第一齿纹与第二齿纹啮合设置,使得转盘在旋转时会带动转环进行摆动,进而使得转环带动瓶体进行摆动,确保滴水管能够朝向容腔顶部倾斜设置,进而避免渗液现象的持续发生,方便实验人员更换瓶体或瓶嘴,进而实施防渗漏处理;上述技术中小型驱动电机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对其结构和功能不再过多赘述。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槽内周壁上沿转孔轴线方向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定位条外周壁上设置有用于插入限位槽并沿限位槽长度方向进行滑移的限位块。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限位块滑移设置在限位槽中,确保在转环摆动至一定角度后,限位块能够与限位槽内壁相抵接,进而防止转环过于摆动而脱离转孔导致瓶体和滴水管摆动失效。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瓶嘴上设置有接水板,所述接水板居于滴水管正下方,所述感应件为设置在接水板上的水浸传感器。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接水板上设置有水浸传感器,当滴水管渗液到接水板上至一定程度后,触发水浸传感器设定阈值,使得水浸传感器能够传递信号至外界微机等智能中枢,确保外界微机能够第一时间启动小型驱动电机;上述技术中水浸传感器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对其结构和功能不再过多赘述;同时上述技术中在瓶体向上摆动时瓶嘴会带动接水板摆动,进而使得接水板倾斜以此防止大小鼠拨动滴水管导致滴水管受损。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接水板中心处凹陷开设有凹槽,所述水浸传感器居于凹槽中设置。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凹槽的设置能够更好的收集滴水管渗液,且水浸传感器设置在凹槽中进而提高感应效率和精准度。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瓶体和瓶嘴分体式与转环内周壁螺纹连接,所述转环内周壁上环向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中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外周壁抵扣在瓶嘴外周壁上,所述密封环由吸水膨胀橡胶材质制成。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所述瓶体与瓶嘴分体式设置在转环中且与转环内周壁螺纹连接,方便实验人员进行可拆卸连接,同时通过转环进行液体过渡,进而不需要拆卸瓶嘴,同时密封环的设置进而提高了转环与瓶体和瓶嘴之间的防渗漏能力。
1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转环内周壁上开设有检测槽,所述检测槽中设置有渗液传感器,所述渗液传感器输出端与瓶体局部外周壁贴合设置。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当瓶体出现渗液现象时渗液会渗漏至转环内周壁上,此时渗液传感器能够感应渗液并传输至外界微机中,进而方便实验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察觉并更换瓶体或对瓶体进行防渗漏处理;上述技术中渗液传感器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对其结构和功能不再过多赘述
2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转环两侧壁上均设置有防渗漏环,其中一个所述防渗漏环包裹在瓶体外周壁上,另一个所述防渗漏环包裹在瓶嘴外周壁上,所述防渗漏环由吸水膨胀橡胶材质制成。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防渗漏环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放置渗液渗入容腔中,避免容腔中出现积液现象。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瓶体下倾的三维视图;
23.图2为图1去除透明板后的三维视图;
24.图3为图2的上倾的三维视图;
25.图4为本发明中补水瓶及其联动结构的三维视图;
26.图5为本发明中补水瓶及其联动结构的剖视图;
27.图6为本发明中盒体的三维视图;
28.图7为本发明中盒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渗液积液式鼠类笼盒,包括盒体1和补水瓶,所述盒体1上中空开设有供外界实验鼠类容置的容腔11,所述盒体1上开设有与容腔11连通的转孔12,所述转孔12上摆动设置有转环2,所述补水瓶由瓶体3和瓶嘴31构成,所述瓶体3可拆卸设置在转环2上,所述瓶嘴31居于容腔11中且设置有与瓶体3连通的滴水管32,所述滴水管32朝向容腔11底面倾斜设置,所述瓶嘴31上设置有用于感应滴水管32滴液量的感应件,所述盒体1上设置有用于在感应件感应滴水管32滴液量超出设定阈值后摆动瓶体3使滴水管32朝向容腔11顶面倾斜设置的摆动件,所述转孔12内周壁上沿转孔12轴线方向开设有定位槽121,所述定位槽121两端贯穿至转孔12两侧壁设置,所述定位槽121中水平滑移有定位条21,所述定位条21设置在转环2外周壁上,所述定位槽121径向截面呈圆弧状,所述定位条21与定位槽121形状相适配设置,所述盒体1上开设有操作腔13,所述操作腔13居于转孔12正下方,所述转孔12内周壁上开设有与操作腔13连通的操作槽131,所述摆动件包括转盘4和用于驱动转盘4轴向旋转的小型驱动电机41,所述小型驱动电机41和转盘4均居于操作腔13中,所述小型驱动电机41输出端与转盘4连接设置,所述转盘4局部穿入操作槽131中设置,所述转盘4外周壁上环向排布有第一齿纹42,所述转环2外周壁上沿转环2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二齿纹22,所述第一齿纹42与第二齿纹22啮合设置,所述定位槽121内周壁上沿转孔轴线方向开设有限位槽122,所述定位条21外周壁上设置有用于插入限位槽122并沿限位槽122长度方向进行滑移的限位块23,所述瓶嘴31上设置有接水板5,所述接水板5居于滴水管32正下方,所述
感应件为设置在接水板5上的水浸传感器51,所述接水板5中心处凹陷开设有凹槽52,所述水浸传感器51居于凹槽52中设置,所述瓶体3和瓶嘴31分体式与转环2内周壁螺纹连接,所述转环2内周壁上环向开设有开槽24,所述开槽24中设置有密封环241,所述密封环241外周壁抵扣在瓶嘴31外周壁上,所述密封环241由吸水膨胀橡胶材质制成,所述转环2内周壁上开设有检测槽25,所述检测槽25中设置有渗液传感器251,所述渗液传感器251输出端与瓶体3局部外周壁贴合设置,所述转环2两侧壁上均设置有防渗漏环6,其中一个所述防渗漏环6包裹在瓶体3外周壁上,另一个所述防渗漏环6包裹在瓶嘴31外周壁上,所述防渗漏环6由吸水膨胀橡胶材质制成。
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