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养殖,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大闸蟹绿蟹体内有害物质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1、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是一种野性性穴居类甲壳动物,具有洄游性,在海水中出生,生长到幼蟹后迁移至淡水中长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已被中国人和海外人普遍公认的美食。螃蟹一般在10-15℃交配,在海淡水交汇水域产卵,生成蚤状糼体,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螃蟹的蚤状糼体经过大眼糼体、仔蟹、幼蟹,蟹种演变为成蟹,而成蟹是性成熟前后蟹的统称,包括黄蟹和绿蟹,黄蟹再经一次生殖蜕壳,蟹壳变成墨绿色,称为绿蟹,这是性成熟的螃蟹,一般捕捞上市的就是性成熟的绿蟹。
2、经过30多年的发展,螃蟹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国渔业生产中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与湖泊养殖相比,池塘养殖具有便于管理、养殖周期短、商品蟹回捕率高等优点,但受制于有限的养殖水体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在目前这种“高投料、高密度”的养殖模式下,池塘水质严重恶化,大量毒素在水中富集。螃蟹池塘中的毒素来源分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毒素主要来自于养殖户的用药残留,比如清塘、杀虫、杀青苔时过量使用了菊酯类、伊维素、硫酸铜等药物。内源性毒素主要来自于残饵、药物、死亡水草等经过水体微生物、藻类等转化所产生的毒性物质,尤其在夏季高温时期,随着河蟹摄食量上升,产生大量残饵、粪便,此外伊乐藻等水草受高水温影响,大量烂根死亡,这些因素往往导致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含量超标。为了调节水质、预防蟹病,养殖户普遍采用大量施用抗生素、杀菌消毒药物、改底药剂等方法,易导致上市的绿蟹中携带农残药残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另外螃蟹本身具有蓄积重金属的能力,在污染环境中的水里生长还可能导致螃蟹重金属超标,当吃掉重金属超标的螃蟹时,螃蟹里的重金属就会转移到体内,然后与人体dna、rna及蛋白质进行结合,使人体免疫功能产生紊乱,细胞无法正常代谢。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大闸蟹绿蟹在上市前未经重金属、农残药残、抗生素等有害物质的净化,人体食用后,易对人体产生过敏、中毒等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净化大闸蟹绿蟹中重金属、农残药残、抗生素,提高螃蟹的食用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大闸蟹绿蟹体内有害物质净化方法。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大闸蟹绿蟹体内有害物质净化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大闸蟹绿蟹体内有害物质净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挑选绿蟹:挑选体型完整强壮、无病无伤、活跃好动、规格整齐的绿蟹;
5、净化养殖:将螃蟹一室一只放置在单独的养殖室中,利用室温且循环流动的养殖用水进行养殖,将养殖用水的温度以≤2℃/d的速率,降温至0℃,盐度以≤2‰/d的速率增加至5-20‰,完成净化养殖,在养殖过程中,养殖用水的氨氮的含量<0.1mg/l,亚盐的含量<0.01mg/l,ph值为7.5-8.4,溶解氧含量为8-10ppm,每日早晚投喂一次饲料。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绿蟹先在室温,盐度为0的养殖用水中适应养殖,然后逐渐降温并增加盐度,模拟绿蟹洄游环境,使蟹膏更加饱满厚实,整个净化养殖过程持续10天左右,控制养殖过程中的氨氮、亚盐、溶解氧的含量,并维持ph值在一定范围内。循环流动的养殖用水在降温和越来越高盐度的双重刺激下,能促使螃蟹将腮丝和肠道中的杂质排出,并代谢掉体内的农残药残、重金属、抗生素等有害物质,使螃蟹的腮部干净洁白、没有泥土腥臭味,而且蟹黄和蟹膏比普通的淡水大闸蟹更成熟,肉质更加鲜美q弹,在保留大闸蟹香味的同时,促进性腺,也就是蟹黄、蟹膏的发育成熟,在蒸制食用时,不需清洗,提升成熟度,从而对螃蟹进行净化脱毒,降低螃蟹体内的农残药残、重金属和抗生素,增加食用安全性。
7、优选的,养殖用水的温度以1-1.5℃/d的速率,降温至0℃,盐度以1-2‰/d的速率增加至20‰。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适宜的降温速度和升盐速度,能使大闸蟹适应养殖用水的温度和盐度。
9、可选的,所述饲料包括煮熟的玉米粒或麦粒。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煮熟的玉米粒和麦粒作为饲料,不仅能防止饲料污染水质,而且还有利于螃蟹摄食、消化、吸收,玉米粒和麦粒经高温煮熟后,细胞失去生物活性,玉米粒内的碳水混合物转化为有利于螃蟹吸收的单糖、果糖和蔗糖,玉米粒或麦粒含有的维生素,部分由于高温破坏,失去作用,因此煮熟的玉米粒或麦粒有利于螃蟹消化系统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11、可选的,所述饲料由以下方法制成:
12、(1)将煮熟的玉米粒或麦粒与水、石灰粉,混合均匀后,浸泡8-10h,捞出;
13、(2)将黄芪和石菖蒲加水煎煮1-2h过滤,取滤液;
14、(3)将大蒜、眼子菜和山芋蒸熟,捣碎成泥,备用;
15、(4)将步骤(1)所得物与步骤(2)所得滤液混合,加入步骤(3)所得物,与虾青素混合,挤压、造粒、成球、烘干。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玉米粒或麦粒煮熟后,用石灰粉以防止麦粒或玉米粒腐烂,浸泡后,玉米粒和麦粒更软,便于绿蟹食用;然后将黄芪和石菖蒲煎煮后取滤液,大蒜、眼子菜和山芋蒸熟,捣碎成泥,将以上所得物混合后,与虾青素混合,挤压、造粒、制成粒径为0.5-2mm的球体,干燥,当饲料投入到养殖室内,球体在水的浸泡下,变得更加松软,利于绿蟹摄入;黄芪能增强绿蟹的免疫力,促进绿蟹的新陈代谢,帮助完善体内的免疫机制,构筑更强的免疫屏障,提升绿蟹的抗病力,另外石菖蒲和眼子菜能杀菌、净水的功能,能改善螃蟹的生存条件;采用虾青素促进螃蟹性腺的发育和提供抗氧化性,另外配合含有维生素b6的山芋,能促进性腺成熟,使蟹膏饱满,加上黄芪、大蒜等,为绿蟹提供更全面的营养,有利于蟹膏的巩固,大蒜能降低绿蟹体内的铅、锌、汞等多种重金属的含量,保证饲料来源的健康安全,提高抵抗力和生存率,使用茯苓、石菖蒲等能促进绿蟹的食欲,并增强消化吸收和合成代谢,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绿蟹的药残、农残、重金属的排出,改善绿蟹腮部的洁净度。
17、可选的,所述饲料的原料重量份如下:10-20份煮熟的玉米粒或麦粒、3-6份茯苓、1-3份黄芪、2-4份石菖蒲、1-4份大蒜、4-7份眼子菜、1-3份山芋、3-8份虾青素。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煮熟的玉米粒或麦粒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料,玉米粒和麦粒未经脱皮,在挤压时,玉米粒皮和麦粒皮能作为粘结剂,将其余组分粘结在一起,形成球体,且在养殖用水中不易被冲散而污染水质。
19、可选的,所述饲料的日投喂量为绿蟹体重的3-10%,优选为8%。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照螃蟹体重投喂饲料,能保证饲料的利用率较高,又不会剩下太多饲料,影响水质,影响螃蟹体内的代谢速度,减缓重金属、抗生素等有害物质的排出。
21、可选的,所述养殖用水依次经生物净化、物理过滤、紫外线消毒后循环使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养殖用的养殖用水中会存在一定饲料残渣或螃蟹的排泄物等杂质,若直接循环利用,随着残饵或粪便的分解,会导致氨氮过高,螃蟹携带毒素,降低了食用安全性,还会导致螃蟹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摄食量减少,容易发生疾病,长期使用含有饲料残渣或含有螃蟹排泄物的养殖用水,会导致氨氮超标,造成螃蟹中毒死亡。
23、可选的,所述养殖室内的养殖用水的深度要能使绿蟹浸没在养殖用水内。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螃蟹能在养殖用水内上下浮动,螃蟹能浮出水面,便于螃蟹的活动。
25、可选的,所述养殖室内养殖用水的透明度维持在40-60cm,优选为50cm。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养殖室内水透明度一直维持在40-60cm,清洁透彻的养殖用水适于螃蟹生存,且清洁透明的水中没有致病生物和有毒污染物,能使螃蟹将肚子中的泥沙吐出,去除土腥味。
27、可选的,所述养殖用水的盐度用海水素进行调节。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海水素进行养殖用水的盐度调节,使养殖用水的盐度接近海水,从而配制成人工海水,能避免天然海水养殖带来的污染,降低外来污染物对螃蟹净化脱毒的影响。
29、优选的,所述海水素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5-20份氯化钠、312-320份硫酸镁、204-210份氯化镁、42-45份氯化钙、36-40份氯化钾、7.44-8份碳酸氢钠、3.6-4份溴化钾、2.4-3份硼酸钠。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海水素增加养殖用水的盐度,能避免外来污染物对绿蟹的净化造成影响。
31、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2、1、由于本技术中将绿蟹在出笼前先在单独在独立的养殖室内暂养,进行净化,脱除有害物质后再销售,绿蟹单独养殖于养殖室内,避免自相残杀,单独喂养,互相不受影响,降低绿蟹中农残、药残、重金属和抗生素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保证绿蟹的食用安全性,确保消费者的健康,提升绿蟹的品质。
33、2、本技术中优选采用煮熟的玉米粒或麦粒与黄芪、大蒜、虾青素、石菖蒲等制作饲料,石菖蒲、眼子菜能有效净化水质,同时石菖蒲、黄芪还能对养殖用水进行杀菌消毒,而大蒜、山芋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与黄芪、虾青素配合能有效促进性腺的发育和成熟,提高绿蟹的蟹膏重量,改善蟹膏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