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滑舌鳎自然越冬的室外池塘以及混养方法

文档序号:33818365发布日期:2023-04-19 18:13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滑舌鳎自然越冬的室外池塘以及混养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为一种半滑舌鳎自然越冬的室外池塘以及混养方法。


背景技术:

1、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在形态学分类上属于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舌鳎科(cynoglossidae),舌鳎亚科(cynoglossinae),舌鳎属(cynoglossus),又被称为鳎目、鳎米、龙利、牛舌头、鳎板、细鳞等。为了更好的适应底栖的生活方式,它进化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内脏小,运动少,生长快,占用较少的水体生活空间等生物学特性的鲆鲽鱼类,是我国特有的温水性近海营底栖生活的海水鱼类。它是鲆鲽鱼类中经济价值和养殖规模较大的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等沿海地区,具有广温、广盐、生长快、耐低氧、适应性强等养殖良好特点。因其有内脏小,肉味鲜美,口感爽滑,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及科学研究价值。

2、自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对半滑舌鳎的人工繁殖进行初步尝试,且成功培育出数千尾变态成功的鱼苗,此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大量的半滑舌鳎人工繁育研究。2002-2004年,半滑舌鳎人工生殖调控、工厂化自然产卵和工厂化育苗技术被攻克,使得半滑舌鳎人工养殖业得以快速发展。随后,半滑舌鳎亲鱼人工催产技术的建立极大推动了半滑舌鳎苗种培育和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半滑舌鳎养殖的迅速发展,为了提高养殖产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将室外半滑舌鳎的养殖迁移至室内,即开展高密度工厂化人工养殖,由于养殖的高密度和设备技术的限制,在养殖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腹水、烂鳍、烂尾等细菌性疾病,病害频繁发生早已严重威胁到舌鳎的养殖业。因此,发展池塘生态养殖将会是一个新思路,以解决高密度工厂化养殖中病害频发问题,为半滑舌鳎池塘生态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3、江苏省是水产大省,渔业产值30多年全国排名第一,但半滑舌鳎室外池塘养殖场屈指可数。养殖成本高,养殖技术落后,成活率低,养殖产量不稳定,消费群体不足等,是半滑舌鳎在江苏的养殖一直没能进行大面积推广的原因。半滑舌鳎的生存适温为3-32℃,低于3℃不能存活。江苏省区域池塘冬季水温最低为0.5℃,2℃以下低温持续15d,因此不能自然越冬成为目前江苏室外池塘养殖的最大问题,如何解决半滑舌鳎在室外池塘中的越冬问题将是开展池塘生态养殖的先决条件。

4、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半滑舌鳎的生物学习性和工厂化养殖研究较多,但在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研究方面研究报道较少;对于半滑舌鳎池塘养殖的越冬主要通过越冬棚来实现,但直接通过池塘进行越冬技术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为改善养殖粗放、病害频发的现状,解决半滑舌鳎池塘室外越冬的难题,为此提供一种半滑舌鳎自然越冬的室外池塘以及混养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半滑舌鳎自然越冬的室外池塘以及混养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滑舌鳎自然越冬的室外池塘,包括池塘本体、环沟槽、集鱼池、池塘堤坝、环沟底和斜坡,所述池塘本体的内部设有环沟槽,所述环沟槽的内侧设有斜坡,所述斜坡的底部设有环沟底,所述环沟底的内侧设有集鱼池,所述池塘本体的外侧设有池塘堤坝。

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池塘本体的深度为2米,所述环沟槽的沟深为2m,宽为3m。

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鱼池设有四个,长为2m、宽为1.5m、高为0.5m。

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池塘本体上设有进水管道、排水管道、增氧及投饵设备。

6、一种半滑舌鳎的混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7、s1.池塘改造与清塘:

8、s11.对室外池塘进行改造,在池塘底部挖一圈环沟;

9、s12.在池塘环沟四角挖四个集鱼池,出塘时采用排水法捕捞半滑舌鳎,同时还配套了养殖污水收集沉淀池、进水管道、排水管道、增氧及投饵设备;

10、s13.池塘改造挖环沟的同时将滩面翻耕20-30cm曝晒一周,使淤积的黑泥有机质充分氧化分解并采用生石灰清塘,每亩撒生石灰75kg,清除敌害生物及致病微生物;

11、s14.在改造后的池塘两端设进水闸和排水闸,水源选取水质良好、无污染、不受工农业排污的影响的水,水质指标符合国家规定的渔业水质标准,海水盐度为26-30,ph在7.8-8.6;

12、s2.主养半滑舌鳎大规格鱼种及配养品种的选择:

13、s21.为了增加半滑舌鳎的存活率,选择投放半滑舌鳎大规格鱼种,该鱼种选择200g/尾以上的规格的大规格鱼种,且选择体无外伤,体质好,规格均一,摄食、游动能力强的个体;

14、s22.在当年5月中旬,池塘水温稳定在15℃以上,进行投放,投放密度为136尾/亩;苗种放养前要对鱼体进行消毒,以防运输中受伤和带病苗种入池;在池塘边用较大容器进行短时间药浴,15-20mg/l高锰酸钾药浴5-10min;鱼种消毒操作时,动作要快、轻,防止鱼体受伤;

15、s23.混养品种选择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美洲帘蛤;

16、当年的11月份投放贝类苗种,待越冬后来年开春给半滑舌鳎提供优质饵料,保证舌鳎越冬后正常恢复,选择美洲帘蛤作为投放贝类品种,1龄美洲帘蛤的规格为600个/kg,投放密度为57kg/亩;

17、第二年的2月中旬投放活力强且体质健康的优质蟹苗,蟹苗规格为2.4万尾/kg,投放密度为0.41万尾/亩;

18、第二年的6月中旬投放中国对虾虾苗,虾苗选择活力强且体质优的虾苗,虾苗规格为0.8cm,投放密度为1万尾/亩;

19、s3.饵料投喂:

20、半滑舌鳎的饵料投喂:放苗后,前期可少投或不投饵料,半滑舌鳎可摄食池塘内的底栖生物,根据池塘内底栖生物的消耗情况,再开始进行饵料投喂;先以少量饵料诱食,鱼便逐渐地集中,当池中大部分鱼集中后,再增加投饵量,每次投喂至来寻食的鱼全部吃饱为止;

21、虾蟹的饵料投喂:前期培养池塘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辅助投喂虾蟹专用人工配合饲料;后期以人工配合饵料为主,辅助投喂冰鲜饵料,投喂方式按照四定原则,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保证可供摄食的饵料充足;贝类主要滤食池塘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不进行单独投喂;

22、s4.养殖管理及捕捞:

23、育苗放养时,池塘水深1米左右,养殖前期只添水,不换水,并且要逐渐加大注水量;当年5月底,池塘水深达到1.5米;进入高温期,为避免水温过高,将池水注满,并保持最高水位;整个养鱼期间要严格控制水质,始终使池水保持较好的水色;水色呈黄绿、油绿色,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水体较浓,但不浑浊,溶氧充足;

24、对于主养鱼来说,水温低于3℃时,停止投喂,待来年开春水温上升至10℃以上时逐渐增加投饵,重点饲养加速半滑舌鳎生长,冬季来临前即可用地笼陆续捕捞上市。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6、1.本发明通过在池塘底部(2米深)挖一个回字型环沟(4米深),使半滑舌鳎在室外池塘就能够自然越冬,成活率达到77%,相较池塘冬棚及越冬工厂化养殖,池塘改造方法简单,改造成本低。

27、2.通过混养经济价值较高的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美洲帘蛤,即可为半滑舌鳎提供优质活体饵料,减少了配合饲料的使用,又能够增加池塘养殖的附加经济效益,整体经济效益显著。

28、3.半滑舌鳎与虾蟹贝类在不同水层生活,互不干扰,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是一种高效、生态、立体的池塘养殖方式。

29、4.由于半滑舌鳎捕捞时易于潜伏于泥底,在池塘底部回字型环沟的四角设置4个集鱼池,出塘时采用排水法捕获半滑舌鳎,利用鱼的趋水性,将其引入集鱼池中,再捕捞上岸,有效提高了捕获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