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腹鱼人工驯养和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83105发布日期:2023-03-15 13:16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裂腹鱼人工驯养和繁育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裂腹鱼人工驯养和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2.裂腹鱼(schizothoracids),又名面鱼、细甲鱼,是亚洲高原地区特产的中小型鱼类。常生活于急流中,生长缓慢,性成熟迟。裂腹鱼包括四川裂腹鱼、短须裂腹鱼等。短须裂腹鱼分布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和乌江水系的峡谷河流中,是产区的重要经济鱼类,因其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为人们所喜爱。四川裂腹鱼是裂腹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较大的一种,主要分布于金沙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每年繁殖季节,溯洄到支流中去产卵,是沿江的重要经济鱼类。
3.四川裂腹鱼和短须裂腹鱼均为冷水性鱼类,刚捕捞的亲鱼一旦放养到新的生活环境,大多难适应,不几天便死亡。目前亟需一种能够提高裂腹鱼人工移殖驯养繁育成活率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裂腹鱼人工驯养和繁育方法,本发明能够提高裂腹鱼人工移殖驯养繁育成活率。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裂腹鱼人工驯养和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采集、运输野生裂腹鱼亲鱼,放养于模拟野生环境的流水养殖池内,进行驯养;
7.在驯养的0~30d,诱饵由鲜活鱼虫过渡到人工配合饲料;
8.从所述驯养的亲鱼中选择性成熟的雄鱼和雌鱼,作为种鱼;
9.将所述种鱼放入催产池中进行催产和人工受精,得到受精卵;
10.将所述受精卵放入孵化槽的孵化盘中进行流水孵化,得到鱼苗;
11.对所述鱼苗投喂饵料。
12.优选的,所述裂腹鱼包括四川裂腹鱼或短须裂腹鱼。
13.优选的,所述雄鱼和雌鱼的个数比为1:2。
14.优选的,所述性成熟的雄鱼的头部“珠星”凸出,轻挤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性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松软、有弹性,两侧看到卵巢轮,生殖孔红润突出。
15.优选的,所述四川裂腹鱼催产采用的催产剂包括hcg、lrh-a、促排卵素2号和马来酸地欧酮。
16.优选的,所述四川裂腹鱼的雌鱼催产使用的催产剂以四川裂腹鱼雌鱼的体重为1kg计,包括500国际单位的hcg、10μg的lrh-a、5μg的促排卵素2号和10μg的马来酸地欧酮;所述四川裂腹鱼的雄鱼催产采用的催产剂为四川裂腹鱼雌鱼催产采用的催产剂的1/3用量。
17.优选的,所述短须裂腹鱼催产采用的催产剂包括hcg和lrh-a。
18.优选的,所述短须裂腹鱼的雌鱼催产采用的催产剂以短须裂腹鱼雌鱼的体重为
1kg计,包括:500国际单位的hcg和10μg的lrh-a;所述短须裂腹鱼的雄鱼催产采用的催产剂为短须裂腹鱼雌鱼催产采用的催产剂的1/3用量。
19.优选的,所述人工授精在4~5min内完成。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裂腹鱼人工驯养和繁育方法。采集、运输野生裂腹鱼亲鱼,放养于模拟野生环境的流水养殖池内,进行驯养;在驯养的0~30d,诱饵由鲜活鱼虫过渡到人工配合饲料,提高了裂腹鱼人工驯养成活率。本发明从所述驯养的亲鱼中选择性成熟的雄鱼和雌鱼,作为种鱼;将所述受精卵放入孵化槽的孵化盘中进行流水孵化,得到鱼苗;对所述鱼苗投喂饵料,提高了裂腹鱼人工繁育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裂腹鱼人工驯养和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3.采集、运输野生裂腹鱼亲鱼,放养于模拟野生环境的流水养殖池内,进行驯养;
24.在驯养的0~30d,诱饵由鲜活鱼虫过渡到人工配合饲料;
25.从所述驯养的亲鱼中选择性成熟的雄鱼和雌鱼,作为种鱼;
26.将所述种鱼放入催产池中进行催产和人工受精,得到受精卵;
27.将所述受精卵放入孵化槽的孵化盘中进行流水孵化,得到鱼苗;
28.对所述鱼苗投喂饵料。
29.在本发明中,所述裂腹鱼优选的包括四川裂腹鱼或短须裂腹鱼。
30.本发明首先采集、运输野生裂腹鱼亲鱼,放养于模拟野生环境的流水养殖池内,进行驯养。
31.在本发明中,所述运输的方式优选为采取氧气袋充氧的方式,以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和鱼鳞掉损。
32.在本发明中,所述氧气袋中鱼水比优选为1:(8~12),更优选为1:10。
33.在本发明中,所述运输用的水或运输中途更换的水优选为江河湖、山泉溪流或水库的天然水,天然水非常清新,有机物和浮游生物含量低,溶氧量高,中性微碱,不含毒物。在所述运输过程中,优选的还包括对运输的水体进行消毒和/或加入冰块,以防止运输过程中鱼病发生和水质变坏;所述消毒优选的包括在运输的水体中加入兽用青霉素或食盐;所述兽用青霉素的添加量优选为每立方米水体里加入兽用青霉素800万国际单位;所述食盐的添加量优选为占总水体质量的2%~4%。在本发明中,所述运输过程中进行换水,所述换水的频率优选为每隔3~8h更换一次,更优选为每隔4~5h更换一次。在本发明中,所述运输过程中发现死鱼立即捞出。
34.在本发明中,采用模拟野生环境的流水养殖池并搭建遮阴网进行驯养,驯养成活率明显高于普通鱼池。所述流水养殖池的面积为150~500m2,更优选为200~300m2,并搭建10m2遮阴网。所述流水养殖池的形状有选为方形,所述流水养殖池的长宽比优选为5:1;所述流水养殖池的池深优选为1.6~1.8m,更优选为1.7m;所述流水养殖池的水深优选为1~1.5m,更优选为1.2m;所述流水养殖池的池底坡降优选为1%~3%,更优选为2%;所述流水养殖池优选的以砂砾和鹅卵石铺底;所述流水养殖池为土池或水泥池;所述土池的池底平坦,壤土,淤泥厚度<10cm;所述水泥池在使用前经过清水浸泡以脱碱;所述浸泡的次数优
选的≥2次,以完全脱碱为准;所述流水养殖池的溶解氧≥6mg/l;所述流水养殖池中水流速度优选为0.1m/s~0.3m/s,更优选为0.2m/s;所述流水养殖池优选的进排水方便、水流畅通、设置有单独的排污系统、水质清新、水源充沛、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要求,养殖水符合ny5051要求,便于养殖鱼池的清洗、鱼病的隔离和捕捞;除水源和养殖水外,所述流水养殖池的其他用水的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5.本发明在驯养的0~30d,诱饵由鲜活鱼虫过渡到人工配合饲料;
36.在本发明中,所述诱饵由鲜活鱼虫过渡到人工配合饲料包括:
37.0~3d,不投饵;
38.4~15d,每天上午7:00和下午5:00各投喂鲜活鱼虫1次;
39.16~28d,每天按饵料总重量8%的比例逐步减少鲜活鱼虫投喂量并每天按饵料总重量8%比例递增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40.28~30天后,完全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
41.在本发明中,投饵时优选的还包括轻敲池壁。
42.在本发明中,所述人工配合饲料优选为通威鱼饲料150,购自于昆明通威饲料有限公司。
43.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全天控制在鱼体重的3%~4%,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
44.从所述驯养的亲鱼中选择性成熟的雄鱼和雌鱼,作为种鱼。
45.在本发明中,所述性成熟的雄鱼的鱼龄为3
+
龄以上,优选为4
+
龄以上;所述性成熟的雌鱼的鱼龄为5
+
龄以上,优选为6
+
龄以上。
46.在本发明中,所述种鱼优选为体质健壮、发育良好、无伤损、体表粘液正常的亲鱼。
47.在本发明中,所述性成熟的四川裂腹鱼雌鱼较雄鱼个体较大,腹部膨大而松软,尾柄鳞片疏松,手摸有弹性感觉,卵巢轮廓较明显,生殖孔扩张微红,性腺发育达到ⅳ期末。在本发明中,所述性成熟的四川裂腹鱼雄鱼个体比雌鱼小,腹部蓬松,唇部长满“追星”,全身手摸有粗糙感觉,用手轻压腹部会流出来乳白色的精液。
48.在本发明中,所述催产池优选为鲑鳟等冷水鱼苗种培育池;所述催产池的材质优选为钢化玻璃;所述催产池的形状优选为圆柱体型,所述催产池的直径优选为3~5m,更优选为4m;所述催产池的深度优选为0.6~1m,更优选为0.8m;催产池用水优选为山泉水,水温日温差不超过2℃,水位高度优选为0.5m。在本发明中,所述催产池的池中心底部优选的埋设出水道,所述催产池的侧边优选的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数量优选为4~8个,更优选为6个;所述进水管与池壁的角度优选为45
°
,使得水流呈旋转式,以刺激亲鱼发情产卵;所述催产池上优选的盖有网片并扣紧,防止亲鱼从池中跳出。
49.在本发明中,所述催产剂的使用剂量以亲鱼的个体大小、性腺发育程度和水温等因素加以确定。在亲鱼性腺发育基本一样情况下,个体大、水温低的时候,适当增加注射剂量,反之则应减少催产剂量。性腺发育良好,适当降低催产剂量,如性腺发育差,适当增加催产剂量和次数;水温低于10度,适当增加催产剂量,水温10~12度,可按照正常催产剂量,水温12度以上,适当降低催产剂量;在本发明中,催产前期催产剂的使用量较后期使用剂量大,且效果较好。在本发明中,所述四川裂腹鱼雌鱼催产采用的催产剂使用剂量优选的以四川裂腹鱼雌鱼的体重为1kg计,使用500国际单位的hcg、10μg的lrh-a、5μg的促排卵素2号和10μg的马来酸地欧酮;所述四川裂腹鱼雄鱼催产采用的催产剂使用剂量优选为四川裂腹鱼
雌鱼催产采用的催产剂的1/3用量。
50.在本发明中,所述短须裂腹鱼雌鱼催产采用的催产剂优选的以短须裂腹鱼雌鱼的体重为1kg计,使用500国际单位的hcg和10μg的lrh-a;所述短须裂腹鱼雄鱼催产采用的催产剂使用剂量优选为短须裂腹鱼雌鱼催产采用的催产剂的1/3用量;配制所述催产剂采用的溶剂优选为生理盐水;每尾亲鱼的催产剂使用剂量优选为2.0~3.0ml。在本发明中,所述催产剂的给药方式优选为注射,所述注射的方式优选为体腔注射,每次催产均采用2次注射法,两次注射的间隔时间优选为36-48h(根据所选亲鱼的成熟度情况确定),所述注射的部位优选为胸鳍基部,所述注射器械优选采用注射器进行,所述注射器与鱼体胸腔基部的角度优选为30
°
,所述注射器的针头优选的朝向鱼头方向,所述注射的入针深度优选为1.2cm,所述入针深度优选的通过在注射器的针头处包上卫生胶布来控制。
51.在本发明中,所述四川裂腹鱼的催产时间优选为阳历的7月3日至8月8日,所述催产的次数优选为5次,雌雄同步催产,具体催产间隔时间根据亲鱼发育情况而定。
52.在本发明中,所述短须裂腹鱼的催产时间优选为阳历的2月至5月。
53.在本发明中,每次催产结束后,本发明将催产后的亲鱼放入催产池中刺激排卵和人工授精,得到受精卵;所述刺激排卵的方式包括加大进水量以刺激亲鱼,提高亲鱼排卵速度;在所述刺激排卵的过程中,连续1~2天的观测,并定时捕起雌鱼挤卵;所述人工授精的时间为亲鱼能挤出卵时进行人工授精。
54.在本发明中,所述人工授精的方式优选为干法授精。在本发明中,所述人工授精优选的在4~5min内完成。在进行人工授精后,优选的还包括让受精卵静置15min,使卵充分膨胀,卵膜富有弹性。
55.在本发明具体实施过程中,先用干毛巾擦干雌鱼鱼体表水分,并用干毛巾包住鱼体的背及两侧方,露出头、尾和腹面,使鱼体头部向上,尾朝下,从上到下轻轻推压鱼腹部,将卵挤进塑料盆内。同时把雄亲鱼用干毛巾擦干体表水分,使鱼体头向上尾朝下,在遮光条件下,将精液挤于卵上,并用消过毒的硬质鹅毛搅拌塑料盆内的鱼卵,使其和精液充分混合,用清水洗卵4~5次洗去杂质,整个操作过程必须在4~5min内完成。之后,让受精卵静置15min,使卵充分膨胀,卵膜富有弹性,清点卵数后移入孵化车间的孵化器内孵化。
56.得到受精卵后,本发明将所述受精卵置于孵化槽的孵化盘中进行淋水或流水孵化。在本发明中,所述孵化过程避光进行。
57.在本发明中,所述孵化槽的材质优选为钢化玻璃;所述孵化槽的形状优选为长方体型;所述孵化槽的规格优选为300cm
×
40cm
×
30cm;所述孵化槽优选的采用钢架作为撑架;所述孵化槽中陈列有孵化盘,每个孵化槽中孵化盘的数量优选为6个;所述孵化盘优选的以细铁丝网作底;所述细铁丝网的网眼优选为20mm
×
3mm;所述细铁丝优选为20号细铁丝;另一侧面也用20号细铁丝编成20
×
3mm网眼的细铁丝网作流水面。
58.在本发明中,所述孵化槽优选为淋水式孵化槽,所述孵化槽的进水口的口径优选为20mm;所述进水口的数量优选为2个;所述进水口优选为水龙头;所述进水口和孵化槽顶部的距离优选为35cm。
59.在本发明中,所述孵化槽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位置优选为孵化槽的槽尾;所述出水口的口径优选为6cm;所述出水口优选连接有pv塑胶管来调控水位;所述pv塑胶管的口径优选为4cm;所述孵化槽内、出水口15cm前优选的设置有隔板,防止受精卵和鱼苗流
失;所述隔板优选为滤网;所述滤网的孔径优选为80目。
60.在本发明中,所述孵化用水优选为山泉水,更优选为地下龙潭山泉水;所述孵化水体的流水量优选为0.23m3/min;所述孵化用水优选的预先经过曝气池;所述孵化用水优选的导入水笼头淋水孵化;所述孵化用水的水温优选为11~12℃,更优选为11.5℃;所述孵化用水的溶解氧含量优选为8~9mg/l,更优选为8.5mg/l;所述孵化用水的ph值优选为8~8.1。
6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62.实施例1 2007年金沙江四川裂腹鱼的人工繁育
63.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zlovi nikolsky)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俗称面鱼、尖嘴,是裂腹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较大的一种,主要分布于金沙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每年繁殖季节,溯洄到支流中去产卵,是沿江的重要经济鱼类。但随着沿江人口的增加,旅游经济的发展、农药化肥使用的加剧,水利水电工程的大量修建,致使资源产量越来越少,开发和保护这些鱼类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名贵鱼种,玉龙县渔业推广部门从2003年开始实施“金沙江中上游名贵经济鱼类人工驯化繁育”课题,四川裂腹鱼为其中一个品种。现就2007年金沙江四川裂腹鱼的人工繁育试验报告如下:
64.一、野生四川裂腹鱼亲鱼的采集运输:
65.四川裂腹鱼亲鱼先后分别从石鼓至奉科金沙江中上游河段等地采集收购600余斤,总尾数为300余尾。采取氧气袋充氧的方法长途运输。运输用水及途中换水为山泉溪流天然水。另外在每方水体里加入兽用青霉素800万国际单位。途中每隔4h左右及时换水,发现死鱼立即捞除。运输袋子内鱼水比为1:10左右。
66.二、野生四川裂腹鱼亲鱼的驯养:
67.由于四川裂腹鱼为冷水性鱼类,耗氧大,性情烈燥,刚捕捞的亲鱼一旦放养到新的生活环境,大多难适应,不几天便死亡。通过近两年的摸索,须将采集到的几种野生亲鱼陆续运到养殖基地后,放养在模拟自然养殖池内,运用鱼类繁殖生物学,驯养生物学技术,对捕捞来的野生亲鱼进行驯养。驯养中初拟技术路线:小规模试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模拟生态条件,逐步调整,至其适应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生存。
68.(一)模拟自然生态养殖池改建:对原有的流水养殖池塘进行改造,用砂砾及江边鹅卵石铺底,控制好进出水口水量,保证溶氧,以尽量达到野生亲鱼生存的各种环境要求。
69.(二)加强投饲管理:驯养期的前20天左右,大多数野生亲鱼不吃不动,饲养员还末接近鱼群,鱼群就会急速分散,满池塘乱串,或躲藏在鱼池角落下,投喂的饲料几乎不见吃掉。为此,对受伤的鱼必须进行2ppm恩诺沙星粉末浸泡消毒和20单位的庆大霉素注射液胸腔注射,绝食鱼用注射器将“流质营养品”强行注入鱼体食道以补充能量,并用“遮荫网”避光养殖,拿鲜活鱼虫作诱饵,最后过渡到自制的人工配合饲料饲养(饵料的主要成份是面粉+青苔+米饭+多维添加剂+高蛋白专用配合饲料),饲喂量为鱼体重的1%~1.5%。
70.三、人工繁殖:
71.(一)试验条件
72.1.种鱼的选择
73.在亲鱼驯养池中挑选3
+
、4
+
龄个体雄鱼和5
+
、6
+
龄个体雌鱼作为催产的亲鱼。亲鱼
要求体质健壮、发育良好、无伤损、体表粘液正常。
74.成熟良好的四川裂腹鱼雌鱼较雄鱼个体较大,腹部膨大而松软,尾柄鳞片疏松,手摸有弹性感觉,卵巢轮廓较明显,生殖孔扩张微红,性腺发育达到ⅳ期末;性成熟良好的雄鱼个体比雌鱼小,腹部彭松,唇部长满“追星”,全身手摸有粗糙感觉,用手轻压腹部会流出来乳白色的精液。
75.2、催产池的选择
76.催产池用鲑鳟鱼苗种培育池替代,为直径4m、平均深度0.8m的圆形钢化玻璃池,池中心底部埋设出水道,四周安装6个进水管,进水管与池壁呈45
°
角。在圆池上方盖上网片并扣紧。
77.3、孵化设施
78.采用钢化玻璃孵化槽流水孵化受精卵,孵化槽规格为300cm
×
40cm
×
30cm,可陈列6个孵化盘,孵化盘底部用20号细铁丝编成20
×
3mm网眼的细铁丝网作底,另一侧面也用20号细铁丝编成20
×
3mm网眼的细铁丝网作流水面,整个孵化槽由钢架作撑架。进水口是口径为20mm的两个水笼头,距离孵化槽35cm,出水口处设在槽尾,口径为6cm,由一个口径为4cm的pv塑胶管来调控水位,出水口前15cm处用1块以80目筛选网作滤网的隔板过滤。
79.4、孵化用水
80.孵化用水为地下山泉水,流水量为0.23m3/min,经曝气池后,直接通过导入水笼头淋水孵化。山泉水的常年平均水温为11.5℃,溶解氧含量为8.5mg/l,ph为8.1。
81.5、孵化器具
82.孵化用器具主要有网目为1.1cm的机织鱼苗网箱1个、剪刀、镊子、硬质鹅毛、吸管、医用及4号注射针头注射器5套、干毛巾6幅、亲鱼夹2套、手套4双、平桌1张、塑料制集卵盆1只、黑色遮光阳伞2把。
83.6、催产剂
84.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a)、促排卵素2号、a型混合激素(10
×
20单位)、马来酸地欧酮(dom)。
85.(二)人工催产
86.1、催产剂的配制
87.催产剂的使用剂量以亲鱼的个体大小、性腺发育程度和水温等因素加以确定。在亲鱼性腺发育基本一样情况下,个体大、水温低的时候,适当增加注射剂量,反之则应减少催产剂量。通过试验,催产前期催产剂的使用量较后期使用剂量大,且效果较好。本试验中,雌鱼每kg用500国际单位的hcg、10μg的lrh-a、5μg的促排卵素2号、10μg的地欧酮,雄鱼剂量使用以上混合激素的1/3的催产效果比较好。配制催产剂时,用生理盐水,每尾亲鱼的注射剂量为2.0~3.0ml。
88.2、催产时间
89.2007年的催产时间为7月3日至8月12日,共催产5次,其中7月3日第一次催产所得受精卵孵化出鱼苗8600尾,7月20日第二次催产所得受精卵孵化出鱼苗8200尾,7月28日第三次催产所得受精卵孵化出鱼苗7500尾,8月6日第四次催产所得受精卵孵化出鱼苗6300尾,8月12日第五次催产所得受精卵孵化出鱼苗7100尾。
90.3、催产注射方法
91.采用体腔两次注射法,注射间隔时间为36小时,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注射器与鱼体胸腔基部呈30
°
角,针头朝向鱼头方向,在针头处包上卫生胶布来控制入针深度,入针深度为1.2cm。
92.4、人工授精
93.将注射第二针催产剂后的亲鱼放入催产池中,加大进水量以刺激其排卵,经连续1~2天的观测,并定时捕起雌鱼挤卵,能挤出卵时立即进行人工授精。
94.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先用干毛巾擦干雌鱼鱼体表水分,并用干毛巾包住鱼体的背及两侧方,露出头、尾和腹面,使鱼体头部向上,尾朝下,从上到下轻轻推压鱼腹部,将卵挤进塑料盆内。同时把雄亲鱼用干毛巾擦干体表水分,使鱼体头向上尾朝下,在遮光条件下,将精液挤于卵上,并用消过毒的硬质鹅毛搅拌塑料盆内的鱼卵,使其和精液充分混合。然后用化石粉水洗卵,洗去杂质。最后用清水洗卵4~5次,整个操作过程必须在4~5min内完成。之后,让受精卵静置15min,使卵充分膨胀,卵膜富有弹性,清点卵数后移入孵化车间的孵化器内孵化。四川裂腹鱼受精卵呈圆球形,卵径1.2~1.8mm,橘黄色,而且是亲鱼成熟度越好,卵越大、色泽越鲜光。
95.人工挤卵和授精操作要尽量小心,不可损伤亲鱼,采过精、卵亲鱼,应立即放到流水中,并投给优质饲料,以利来年再行繁殖。
96.5、人工孵化
97.将受精卵置于孵化车间的孵化盘中避光淋水孵化。孵化用水为龙潭水,该龙潭水为山脚下涌出的地下山泉水,水质好,清澈见底,ph为8.1,溶氧8.5mg/l,平均水温11.5℃
±
0.5℃,每天坚持早6:00时,中午12:00时,傍晚6:00各测量1次水温,并用鹅毛轻轻摊平鱼卵,避免鱼卵堆积。孵化过程中用镊子剔除死卵5~8次、洗卵(洗去粘在卵膜上的污物)2~3次,在拣卵、洗卵和动卵过程中要避免在其敏感期中进行,直至鱼苗孵出。孵化期间水温在11.0~12.0℃之间,9~10天,开始破膜出苗,2~3天基本破膜完后,将鱼苗从孵化盘中轻轻移到孵化槽中培育,每次的平均出苗率为72%。
98.初孵出的鱼苗体色很淡,怕见光,喜聚居于水流较弱的槽边,并平卧在槽底,依靠所带的卵黄囊营自养性生活,在水温11.0~12.0℃,5~7天开始平游。
99.6、孵化苗的管理
100.待鱼苗开始平游后,对鱼苗及时进行投饵管理。根据鱼苗期各个发育阶段的特点,坚持每天对鱼苗适时投饵10次,起止时间为6:00~22:00,每次间隔2h;开口饵料分别用活体螺旋藻、活体水蚯蚓、轮虫粉、豆浆、蛋黄。经过25~30天的管理,鱼苗规格为3.5cm,存活率为65%。根据鱼口径大小决定用鳟鲟鱼鱼苗料及轮虫粉投喂,鱼苗的投喂量为体重的5%~10%,长势等效果较好。管理过程中每隔一个星期用4%的食盐水药浴1次,药浴时间为2min。鱼苗在良好的养殖管理条件下,成长很快,20天左右出现黑色斑点。
101.7、苗种管理
102.由于四川裂腹鱼的配合饲料营养要求与鳟鲟鱼相似,待到鱼苗已平均长到2.0cm左右,可用虹鳟鱼苗料来饲养管理。饲养管理过程中,每天投饵次数不低于6次,槽底要保持干净,并适当加大水流量,每万尾鱼苗注水量保持在0.8l/min,放养密度约2500尾/m2。当鱼苗长到2.5g/尾体重时需进行一次筛选,并按不同规格分池饲养,以提高鱼苗、鱼种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同时要经常清污,由于四川裂腹鱼必须生活在水质清新、含氧量丰富的水体
中,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投喂饵料的增加,除一部分被水冲走外,还有一部分积淀在槽底,这些残饵和鱼苗的粪便不仅污染水质,消耗溶氧,而且会堵塞纱窗过滤网,引起鱼病,对鱼苗的培育非常不利,所以必须每天清除一次水中的污物。为防止鱼病的发生,每个星期用4%的食盐水或用10ppm浓度的高锰酸钾洒浴鱼苗1次。
103.8、产后亲鱼状况
104.产后亲鱼由于采取预防性的消毒措施,没有发现伤病等不良现象,亲鱼健康良好。
105.四、试验结果
106.试验证明,金沙江土著经济鱼类-四川裂腹鱼可在流水池中人工繁殖生长。具体试验结果见表1、表2。
107.1、人工繁殖
108.本次试验人工繁殖的时间2007年7月3日至8月26日,地点在丽江拉市美泉三文鱼养殖场,试验共用雌鱼54尾,雄鱼30尾,采卵22.4万粒,在平均水温为12.3℃的条件下,经6天发眼,10天孵化出仔鱼。见表1。
109.表1四川裂腹鱼人工繁殖情况
[0110][0111]
2007年的催产时间为7月3日至8月12日,共催产5次,其中7月3日第一次人工繁殖所得开口苗12600尾,7月20日第二次人工繁殖所得开口苗15200尾,7月28日第三次人工繁殖所得开口苗10500尾,8月6日第四次人工繁殖所得开口苗9800尾,8月12日第五次人工繁殖所得开口苗8600尾。将开口苗从孵化盘中轻轻移到孵化槽中培育。
[0112]
2、鱼苗管理
[0113]
孵化试验鱼苗开口时间为破膜后三天,即可投喂活体螺旋藻,10天左右,待卵黄囊基本吸收完后,转为投喂1#“鱼虾育苗宝”,辅以豆浆、黄虫粉和蛋黄,30天后投喂虹鳟鱼苗料。喂料时必须按时间投喂,为保证每尾鱼苗能吃到饵料,可将饵料拌在水壶中均匀喷洒投喂。同时做好育苗期的日常管理,每天晚上清扫孵化槽一次,记录当天的鱼苗死亡数量,监测好鱼苗的死亡率。根据两个多月的培育,四川裂腹鱼上浮开口鱼苗的成活率为84.13%。
[0114]
3、鱼苗生长
[0115]
试验中,养殖用水为地下山泉水,平均温度为12.3℃,溶解氧为8.5g/m3,鱼苗经2个月的培育,体重从0.06g增加到4.5g,平均体长从1.3cm长到2.8cm。见表2。
[0116]
表2四川裂腹鱼苗生长及水质情况
[0117]
[0118]
五、分析与讨论
[0119]
1、通过三年来的研究试验,四川裂腹鱼与其它裂腹鱼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相似,雄鱼的性成熟年龄较雌鱼早,且不同期,雄鱼提前10天左右。雌鱼个体越大,怀卵量越多,繁殖率越高。
[0120]
2、提高四川裂腹鱼人工繁殖率的关键首先是选好繁殖亲体,其次是配伍好催产药物,然后是掌握好催产时间。
[0121]
3、提高上浮鱼苗存活率的关键首先是保证养殖水体的水质清新,不受任何污染,水温以13.5℃左右,水溶氧不低于7.8mg/l,其次是提供优质适口的“开口料”。
[0122]
4、苗种培育过程中,长势不均是普遍现象,当鱼苗长到2克左右体重时必须及时进行一次筛选,并按不同规格分池饲养,同时必须及时排除养殖槽(缸)中的残饵和废物,以提高鱼苗、鱼种的成活率和加速生长。
[0123]
5、本实施例中因采用了鱼池和鱼体同步消毒,以及内服外用相结合的综合防病措施,避免了较大鱼病的发生。但由于在整个金沙江土著经济鱼类的养殖繁育中对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疾病研究很少,特别是随着集约化规模养殖经营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大,相应的疾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更需加大试验研究力度。
[0124]
6、根据金沙江四川裂腹鱼以原生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藻类和水生植物等为食的特点,推测其“开口料”蛋白质含量在40%左右,但由于对金沙江裂腹鱼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需求量基础性研究较少,仍需进一步加强试验。
[0125]
7、总之,通过试验得知,开展金沙江土著经济鱼类的人工移殖、驯养、繁育和养殖是完全可行的,对开发云南省冷水性土著经济鱼类养殖提供优质苗种需求,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渔农及水库移民收入,加大金沙江鱼类资源增殖保护力度。
[0126]
实施例2短须裂腹鱼的人工驯养繁育方法
[0127]
短须裂腹鱼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裂腹鱼亚属。地方名:缅鱼、沙包肚。分布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和乌江水系的峡谷河流中,是产区的重要经济鱼类。因其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为人们所喜爱。由于在自然江河中竞争能力较弱,加上近些年来大量水工建设、江河污染、酷渔滥捕、生态因子变化等原因,通过玉龙县金沙江渔业资源监测站这些年来的监测数据表明,境内的种群资源量急剧下降,且渔获物个体也低龄化、小型化、低质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这一名优鱼类资源,除加大对天然水域中的种群的保护措施外,玉龙县渔业技术推广部门从2003年开始在石鼓冲江河畔对其进行人工驯养繁育养殖研究,于2005年实现了人工繁殖。近年来,在本地区和周边市县进行了人工养殖。现将这些年来的养殖技术经验探讨总结如下。
[0128]
一、短须裂腹鱼生物学特性
[0129]
1、主要性状
[0130]
短须裂腹鱼身体延长,侧扁,背面略宽。头锥形。吻皮略厚。口下位,口裂呈弧形或横裂,下颌具有发达的角质,边缘锐利。下唇呈新月牙形或稍有弯曲,其上有许多小乳突。唇后沟浅,末中断。须2对,较短,约等长或口角须稍长,其长度约为眼径的一半,吻须末端后伸达鼻孔后缘下方,口角须末端伸达眼球中部下方。眼稍大,位于头部两侧中线的上方。体被细鳞,鳃部以后的胸部与腹部有鳞片。侧线完全。
[0131]
背鳍硬刺粗壮,其近基部的2/3~4/5部分每侧有18~21枚明显的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稍大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腹鳍基部起点与背鳍刺或第1分枝鳍条相对。
[0132]
体背部青灰色或暗灰色,腹侧银白色,胸鳍、腹鳍和臀鳍皆为浅红色。呈鳍红色。部分个体的体侧杂有隐约可见的小斑点。
[0133]
2、生活习性
[0134]
为冷水性鱼类,生活于江河急流中,常见于多岩石粗砂江河的底层,水流较缓的河滩或洄水区。为觅食而上溯到支流与小河中,冬季到来则往下集中于江河的深潭、岩洞中。
[0135]
3、食性
[0136]
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成体主食着生藻类,也食少量水生昆虫。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食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时摄食能力较强。最大个体3~4kg。
[0137]
4、繁殖习性
[0138]
繁殖季节常集群作短距离的生殖洄游,雄鱼3~4龄达性成熟,雌鱼4~5龄成熟。最小成熟个体雌性体长26厘米、雄性11.4厘米。为一次性产卵鱼类,在金沙江中3~4月份产卵,卵常产于卵石及缝隙中。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其产卵期为每年的2~5月份,受精卵为淡黄色,卵为沉性、圆球形、微粘性,直径1.5毫米左右,绝对怀卵量1~1.8万粒,相对怀卵量为28粒/克~35粒/克。人工刚孵出的鱼苗全长5~10毫米,卵黄囊较大,平卧在流速较缓的江滩砂石之间或孵化盘底部,在平均水温为14度的净水环境中经过6~7天的饲养管理,卵黄囊被吸收2/3左右鱼苗开始上浮觅食。
[0139]
二、人工驯养繁育养殖技术
[0140]
(一)人工移植驯养
[0141]
1、采集运输:
[0142]
因野生短须裂腹鱼资源已减少,繁育养殖所需的野生亲鱼主要从玉龙县金沙江石鼓江段和奉科江段地采集。捕捞和运输中应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和鱼鳞掉损,采取氧气袋充氧的方法长途运输。运输用水及途中换水为江河湖、山泉溪流,非常清新,有机物和浮游生物含量低,溶氧量高,中性微碱,不含毒物。另外为防止运输过程中水温升高和水质变坏,需加冰块,并在每方水体里加入兽用青霉素800万国际单位或按2~4%浓度兑入食盐。途中每隔4个小时左右及时地换水,发现死鱼立即捞除。运输袋子内鱼水比为1:10左右。
[0143]
2、野生亲鱼的驯养:
[0144]
由于短须裂腹鱼为冷水性鱼类,刚捕捞的亲鱼一旦放养到新的生活环境,大多难适应,不几天便死亡。通过近些年的摸索,须将采集到的几种野生亲鱼陆续运到养殖基地后,放养在模拟自然养殖池内,运用鱼类繁殖生物学,驯养生物学技术,对捕捞来的野生亲鱼进行驯养。驯养中初拟技术路线:小规模试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模拟生态条件,逐步调整,至其适应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生存。
[0145]
驯养期的前30天左右,大多数野生亲鱼不吃不动,或躲藏在鱼池角落下。为此,对受伤的鱼必须进行药浴消毒和打针消炎,并拿鲜活鱼虫作诱饵,最后过渡到自制的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养殖。
[0146]
(二)养殖场地环境的要求
[0147]
养殖短须裂腹鱼与养殖其它冷水鱼一样,养殖场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周围也无较大的噪声污染,交通、电力、通讯方便。水体ph值在6.5~8之间,水温8~23
度,溶氧不低于5.5mg/l。
[0148]
(三)养殖池建设要求
[0149]
短须裂腹鱼的养殖池要求为流水池。鱼池的面积规格150~500平方米之间为宜。长宽比为5︰1,池深1.8米,水深1.2米,池底坡降为2%左右,水流速度控制在0.1m/s~0.3m/s。进排水合理方便,水流畅通,设置单独的排污系统,便于养殖鱼池的清洗、鱼病的隔离和捕捞。
[0150]
(四)人工繁殖
[0151]
1、催产剂的选择
[0152]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a)。
[0153]
2、催产剂的配制
[0154]
催产剂的使用剂量以亲鱼的个体大小、性腺发育程度和水温等因素加以确定。雌鱼每kg用500国际单位的hcg、10微克的lrh-a,雄鱼剂量使用以上混合激素的1/3的催产效果比较好。
[0155]
3、催产时间
[0156]
催产时间为每年的2月至5月。
[0157]
4、催产注射方法
[0158]
采用体腔两次注射法,注射间隔时间为36h,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
[0159]
5、人工授精
[0160]
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人工授精整个操作过程必须在4~5min内完成。之后,让受精卵静置15min,使卵充分膨胀,卵膜富有弹性,清点卵数后移入孵化车间的孵化器内孵化。人工挤卵和授精操作要尽量小心,不可损伤亲鱼,采过精、卵亲鱼,应立即放到流水中,并投给优质饲料,以利来年再行繁殖。
[0161]
6、人工孵化
[0162]
将受精卵置于孵化房的孵化盘中避光淋水孵化。孵化用水为清澈无污染水。孵化过程中用镊子剔除死卵5~8次、洗卵(洗去粘在卵膜上的污物)2~3次,直至鱼苗孵出。
[0163]
7、孵化苗的管理
[0164]
待鱼苗开始平游后,对鱼苗及时进行投饵管理。根据鱼苗期各个发育阶段的特点,坚持每天对鱼苗适时投饵10次。开口饵料分别用活体螺旋藻、活体水蚯蚓、轮虫粉、豆浆、蛋黄。管理过程中每隔一个星期用4%的食盐水药浴1次,药浴时间为2min。鱼苗在良好的养殖管理条件下,成长很快,20天左右出现黑色斑点。
[0165]
8、苗种的放养
[0166]
流水养殖短须裂腹鱼放养密度要根据水流量、鱼池规模的大小以及技术管理水平来确定。一般在水流速为0.1~0.3m/s的情况下,规格为50g左右的鱼种,每平方米放养8~11尾,也可以根据水源情况来确定放养密度。为防止鱼病的发生,每个星期用4%的食盐水或用10ppm浓度的高锰酸钾洒浴鱼种1次。
[0167]
9、饵料投喂
[0168]
饲料主要为鲤鱼料,投喂方法按照“四定、三看、一查”原则来饲养管理。每天投喂3~4次,也可以根据鱼的摄食情况来调整投喂的次数和时间。
[0169]
(五)饲养管理
[0170]
1、早晚加强巡塘,及时清扫鱼池,检查进、排水有无堵塞现象,适时分塘调整养鱼密度。
[0171]
2、加强投饵,鱼料不能过期、霉变,每天3~4次,每次投喂鱼达七~八成饱。
[0172]
3、加强预防,注意观察鱼的吃食情况,每周拌2匙大蒜油到饲料中投喂药饵防病,如果有鱼病,及时对症下药治疗。
[0173]
4、根据季节更替、气候变化和鱼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水温、水量和水质,保证短须裂腹鱼有一个较好的模拟江水水域条件的生长环境。
[0174]
(六)鱼病防治
[0175]
通过这些年来的人工养殖管理,短须裂腹鱼的常见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0176]
(1)水霉病
[0177]
此病主要是因鱼体受伤后水霉侵入伤口,向外生长出长毛菌丝而致。发病期多在鱼苗下池后10~20天和秋末鱼种出池前。多发于水温较低的时候。患病时,短须裂腹鱼体表长出白棉絮状的白毛。由于伤口组织受水霉菌破坏,鳞片脱落,同时鱼体负担过重、虚弱无力、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消瘦死亡。依据病症可基本诊断出;镜检到水霉菌或棉霉菌便可确诊。预防方法:

在野生亲鱼、种苗捕捞、搬运、清扫鱼池等过程中,小心操作,以免擦伤鱼体。

放养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药浴5~10min或用4%的盐水药浴3~5min。治疗方法:

发病期用3mg/l浓度的亚甲基蓝全池泼洒。

用0.5mg/l浓度的福尔马林全池泼洒。

用4mg/l浓度的食盐和4mg/l浓度的小苏打全池泼洒。

在饲料中拌土霉素投喂鱼,在水温14℃以下,第1天6g/kg,第2~6天喂4g/kg,每天2~3次,连续喂7天。
[0178]
2、烂鳃病
[0179]
病原是鱼害黏球菌,习惯上称烂鳃病。症状:病鱼体色发黑,鳃盖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部位因局部淤血而呈紫红色,甚至有小出血点。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呈"扫帚状",并附有杂物,软骨外露。治疗方法:

每立方米水用1.2~1.5g漂白粉或其他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同时内服抗菌药,每100kg鱼每天拌饵投喂10~20g磺胺-2.6-二甲氧嘧啶,连喂3~6天。

用阿莫西林和水产专用诺氟沙星拌饲料投喂,在水温14℃以下,第1天6g/kg,第2~6天喂4g/kg,每天2~3次,连续喂7天。

每天用100g大蒜泥拌饲料投喂,共喂7天。
[0180]
3、肠炎病
[0181]
症状:病鱼肛门红肿、腹部有红斑,严重时,腹部膨大,有黄色粘液流出。防治方法:

对病鱼池泼洒5毫升/立方米~7毫升/立方米的苯扎溴铵,每天1次,连续3~4天。

用阿莫西林和水产专用诺氟沙星拌饲料投喂,在水温14度以下,第1天6g/kg,第2~6天喂4g/kg,每天2~3次,连续喂7天。

每天用100克大蒜泥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共喂7天。
[0182]
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