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63684发布日期:2023-03-15 05:49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施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2.水稻种植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种植活动,而水稻大多种植于水分较多,较为泥泞的土壤内,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水稻上便会结出稻穗,而将稻穗经过处理之后便可以得到人们的米粒主食,因而生产得到的大米数量取决于稻穗的数量以及稻谷饱满程度,为了保障稻穗的生长情况以及大米产量,通常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对其施加水溶性肥料,可以有助于水稻产量的提升。
3.但在实施相关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水稻种植有机肥施肥,一般人为的携带收纳容器,将有机肥添加在容器内后,人为的手动进行播撒施肥的工作,其进行施肥时的播撒不够均匀,导致后续水稻生长时营养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水稻种植有机肥施肥,一般人为的携带收纳容器,将有机肥添加在容器内后,人为的手动进行播撒施肥的工作,其进行施肥时的播撒不够均匀,导致后续水稻生长时营养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便于均匀地自动施肥的效果。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上架设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与行走机构转动连接,所述输料管的周侧壁均匀布置有多个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一端设置有出料口并插接于田地内,所述导料管的端部设置有通料机构。
6.进一步的,所述导料管包括与输料管连通的固定管、转动连接于固定管一端的活动管,所述通料机构包括设置于固定管内壁的第一杆体、设置于第一杆体一侧的第二杆体、设置于第二杆体端部的密封盘、设置于活动管内的固定盘,所述第二杆体与活动管同轴设置,所述密封盘和固定盘上均开设有相连通的通孔,所述导料管外设置有驱动活动管转动的驱动机构。
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导向管,所述导向管与活动管螺纹连接,所述导向管与固定管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管外设置有驱动导向管沿导料管轴向滑动的驱动组件。
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铰接于导向管外的连接杆、铰接于活动管外且靠近活动管端部的刮片,所述刮片上开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条形槽,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条形槽内,所述驱动组件沿活动管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9.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管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中间环,多个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均与中间环的侧壁铰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管的外侧固定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远离活动管一端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导向管的一端插接于限位管内并与限位管滑动配合,所述限位管的相对两侧
均开设有沿轴向设置的限位槽,所述导向管的外侧壁设置有滑动连接于限位槽内的限位块。
11.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管的外侧设置有锥形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一端与导向管固定,连接套另一端向远离活动管的方向延伸并与限位管间隔设置,所述限位管外套设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限位管和连接套。
12.进一步的,所述导料管的一端设置有呈u形状的转刀,所述转刀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导料管端面且靠近出料口的位置处。
13.进一步的,所述导料管的端部且位于出料口的位置处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径大于出料口的槽径,所述容纳槽内插接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中心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有弹力片,所述弹力片呈m形,两端均与导料管的内壁抵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刮片包括与活动管铰接的支杆、分别设置于支杆两侧的两个翼板,两个所述翼板连接形成v字形。
15.本技术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6.1、由于采用了导料管,在行走机构行走时,能够带动导料管插接于植株附近的田地里,通过通料机构打开导料管的开口,使得输料管内的液体肥料能够从导料管流出至植株附近的田地内,定点定量对水稻植株进行施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水稻种植有机肥施肥,一般人为的携带收纳容器,将有机肥添加在容器内后,人为的手动进行播撒施肥的工作,其进行施肥时的播撒不够均匀,导致后续水稻生长时营养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便于均匀自动施肥的效果。
17.2、由于采用了通料机构,所以通过驱动活动管相对固定管转动90
°
,使得密封盘和固定盘上的通孔能够对齐,使得通道打开,液体肥料能够流通,施肥至田地内,实现精准施肥。
18.3、由于采用了驱动机构,所以能够在行走机构带动导料管移动时,导料管能够插接于水稻植株附近的田地里,并且通过土对刮片的挤压,使得刮片向导料管靠拢,进而带动导向管沿着导料管向靠近固定管的一端滑动,进而驱动活动管转动,活动管转动时能够利用活动管端部的转刀钻出施肥坑,并且活动管转动后能够导通出料口,使得肥料能够流入施肥坑内,渗入水稻植株根系处。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导料管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密封塞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导料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行走机构;11、机架;12、滚轮;13、重力块;14、安装架;2、输料管;21、进料口;3、导料管;31、固定管;32、活动管;321、出料口;33、转刀;34、容纳槽;35、密封塞;351、连接柱;352、弹力片;4、通料机构;41、第一杆体;42、第二杆体;43、密封盘;44、固定盘;45、通孔;5、驱动机构;51、导向管;52、限位组件;521、限位管;522、限位环;523、限位槽;524、限位块;53、驱动组件;531、连接杆;532、刮片;5321、支杆;5322、翼板;5323、条形槽;54、中间环;55、连接套;56、限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提供了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在行走机构1行走时,能够带动导料管3插接于植株附近的田地里,通过通料机构4打开导料管3的开口,使得输料管2内的液体肥料能够从导料管3流出至植株附近的田地内,定点定量对水稻植株进行施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水稻种植有机肥施肥,一般人为的携带收纳容器,将有机肥添加在容器内后,人为的手动进行播撒施肥的工作,其进行施肥时的播撒不够均匀,导致后续水稻生长时营养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便于均匀自动施肥的效果。
25.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26.参照图1、图2,一种水稻种植用生物有机肥施肥装置,包括行走机构1,行走机构1架设于种植有水稻植株的田地的田埂上,水稻植株在田地里一般呈线性阵列排布,相邻的水稻植株间距一致。行走机构1包括机架11、滚轮12,机架11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田地两侧的田埂上,每个机架11的下方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12,在机架11的上方且位于前后两端的位置处均安装有重力块13,能够提高行走机构1的稳定性。在两个机架11上方均安装有安装架14,两个安装架14上转动连接有输料管2,输料管2内盛装有液体肥料。机架11上的重力块13有利于保持整体移动时的平衡。输料管2的一端连接有进料口21,能够通过压力装置(如泵)输送肥料至输料管2内,连接口采用活动密封连接。输料管2架设于田地上方,并且位于水稻植株上方,移动时不会对水稻植株造成影响。输料管2的周侧壁均匀布置有多个导料管3,导料管3的高度高于水稻植株的高度,并且位于水稻植株的一侧。导料管3的一端开设有出料口321,导料管3的端部安装有通料机构4,能够便于在一个导料管3插接于田地里时,通过通料机构4打开出料口321,进行施肥。当一个导料管3插接于田地里时,位于水稻植株的一侧,能够将肥料注入土地内,并渗入水稻植株的根系附近。位于行走机构1前进方向上的并与该导料管3相邻的一个导料管3能够插接于与施肥过的水稻植株相邻的植株处,依次类推,在行走机构1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每棵水稻植株均能够被精准施肥。输料管2的转动,能够通过行走机构1带动,也能够通过自身的结构带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滚轮12的转轴上固定安装一传动轮,在输料管2且靠近端部的位置处安装一传动轮,并在两传动轮上套设有同步皮带。也可以通过导料管3插接于土地内,利用行走机构1移动,使得输料管2相对机架11进行转动,插接于土地内的导料管3逐渐拔出,进而使得另一个导料管3插接于土地内。行走机构1的移动可以通过牵引机构拉动,例如牵引车。
27.参照图1、图2、图3,导料管3包括固定管31、活动管32,导料管3的轴线延伸线与输料管2的轴线相交,且为了提高效率,导料管3沿输料管2的周向均匀设置有6个,能够针对每列的每棵水稻植株进行施肥。沿输料管2周向均匀设置的6个导料管3为一组施肥组件,施肥组件沿输料管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能够针对每排的每棵水稻植株进行施肥。输料管2每转动六分之一周,能够对一排的多棵水稻植株进行同步施肥。具体地,输料管2可采用伸缩管,或采用螺纹套拼接的长管,能够适应于田地的宽度。并且,可以在输料管2的周向上固定安装有多个连接管,连接管采用密封盖的方式进行密封,连接管沿输料管2的周向设置有多组,能够根据田地水稻植株的间距安装导料管3,导料管与连接管采用螺纹套连接,对于不需要使用的连接管,可通过螺纹连接一密封盖进行对连接管进行密封。当行走机构1沿田埂一端行走到另一端,能够对田地内的每棵水稻植株进行施肥。固定管31的一端与输料
管2固定并与输料管2内部连通,活动管32转动连接于固定管31远离输料管2的一端,且转动连接处密封连接。活动管32远离固定管31的一端密封,且在活动管32端部的中心处开设有肥料的出料口321。活动管32远离固定管3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呈u形状的转刀33,转刀3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导料管3端面且靠近出料口321的位置处。通过驱动活动管32转动,能够带动转刀33转动,当活动管32的一端插接于田地内后,转动活动管32,能够使得转刀33在田地内犁出一个施肥坑,便于进行施肥。在导料管3的端部且位于出料口321的位置处开设有容纳槽34,容纳槽34的槽径大于出料口321的槽径,容纳槽34内插接有密封塞35,密封塞35的中心固定有连接柱351,连接柱351的一端固定有弹力片352,弹力片352呈m形,两端均与活动管32的内壁抵接。在固定管31和活动管32内部未导通时,密封塞35插接于容纳槽34内,对出料口321进行密封,减少泥土进入出料口321内导致堵塞。在固定管31和活动管32导通后,利用肥料的冲击压力,挤压弹力片352,使得弹力片352变形,密封塞35打开,弹力片352抵接于活动管32的内端面上,使得密封塞35与活动管32不会脱离连接,密封塞35打开后能够使得肥料流出。在施肥后,固定管31和活动管32不导通,没有肥料的挤压,使得弹力片352恢复形变,与活动管32的内壁抵紧。即使导料管3的出料口321被些许泥土堵住,在后续施肥过程中,由于肥料的冲压,能够使得出料口321打开。
28.参照图2和图4,通料机构4包括第一杆体41、第二杆体42、密封盘43、固定盘44,第一杆体41固定安装于固定管31的内壁,且第一杆体41的长度方向与固定管31的轴线相互垂直并相交,第二杆体42沿固定管31的轴线设置,并且第二杆体42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一杆体41靠近活动管32的一侧,第二杆体42位于第一杆体41的中部位置,第二杆体42的另一端延伸至活动管32内,密封盘43固定安装于第二杆体42位于活动管32内的端部,且密封盘43的周侧壁与活动管32转动配合,固定盘44固定安装于活动管32的内侧壁上,并且密封盘43与固定盘44抵接并转动配合,在密封盘43和固定盘44上均开设有两个通孔45,两个通孔45关于活动管32的轴线对称设置。当密封盘43和固定盘44在初始状态下,密封盘43和固定盘44上的通孔45相互错开,具体地,密封盘43上两个通孔45中心的连线与固定盘44上两个通孔45中心的连线相互垂直。在导料管3外安装有驱动机构5,能够驱动活动管32转动90
°
,使得密封盘43和固定盘44上的通孔45对齐,连通固定管31和活动管32。
29.参照图1、图2和图4,驱动机构5包括导向管51,导向管51套设于活动管32外并沿固定管31一侧延伸,在活动管32的外侧壁攻有外螺纹,在导向管51内部攻有一段内螺纹,当导向管51沿着活动管32轴线方向移动时,活动管32只能转动90
°
。在固定管31上安装有限位组件52,能够限制导向管51移动的路径长度,当导向管51位于活动管32最低位置处时,沿着活动管32移动至限位组件52处时,活动管32转动90
°
。限位组件52包括限位管521、限位环522,限位环522固定安装于固定管31的外侧壁并与固定管31同轴设置,限位管521的一端固定安装于限位环522靠近活动管32的一侧,且限位管521与固定管31之间留有间隙,导向管51的一端插接于限位管521内并与限位管521滑动配合,导向管51的一端滑动至限位管521内并与限位环522抵接,使得活动管32转动90
°
。限位管521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沿轴向设置的限位槽523,导向管51的外侧壁固定有两个沿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限位块524,两个限位块524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限位槽523内,使得导向管51只能沿着活动管32的轴线方向移动,不能绕着活动管32的径向转动,进而能够保证导向管51移动时,活动管32能够相对固定管31转动。在固定管31外安装有驱动组件53,用于驱动导向管51沿导料管3轴向滑动。驱动组件53
包括连接杆531、刮片532,连接杆531的一端与导向管51靠近活动管32的位置处铰接,刮片532的一端铰接于活动管32的周侧壁且远离固定管31的位置处,刮片532包括支杆5321、翼板5322,支杆5321的一端铰接于活动管32的周侧壁上,在支杆5321的两侧均固定有一个翼板5322,两个翼板5322连接形成v字形。支杆5321上开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条形槽5323,连接杆531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条形槽5323内。驱动组件53沿活动管32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导向管51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中间环54,多个连接杆531的端部均与中间环54的侧壁铰接。导向管51的外侧设置有锥形的连接套55,连接套55的一端与导向管51固定,连接套55另一端向远离活动管32的方向延伸并与限位管521间隔设置,连接套55位于中间环54靠近固定管31的一侧,限位管521外套设有限位弹簧56,限位弹簧5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限位管521和连接套55。通过限位弹簧56,使得导向管51不受外力时,处于初始状态,刮片532呈张开的状态,支杆5321的长度方向与活动管32的轴线方向趋近于垂直状态,连接杆531远离导向管51的一端向远离活动管32的方向倾斜。此时,密封盘43上两个通孔45中心的连线与固定盘44上两个通孔45中心的连线相互垂直,使得固定管31和活动管32内未被导通。当活动管32插接于田地内后,泥土对刮片532进行挤压,使得刮片532向导向筒的侧壁靠拢,对导向筒进行挤压,使得导向筒沿着活动管32的轴线方向向固定管31滑动,并且当导料管3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后,对刮片532的挤压程度最大,进而使得刮片532与导向管51靠拢,导向管51移动至限位管521内并与限位环522抵接,使得活动管32转动90
°

30.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将行走机构1架设于需要施肥的田埂上,使得两个机架11位于田地两侧的田埂上。并且通过牵引车拉动行走机构1移动,带动输料管2转动,使得其中一个导料管3的一端逐渐插接于水稻植株附近的田地里。当该导料管3插接于田地内,泥土对刮片532进行挤压,使得导向管51沿固定管31滑动,并且活动管32转刀33,带动转刀33转动,犁出一处施肥坑,当导料管3呈竖直状态后,转刀33正对施肥坑的中部,密封盘43与固定盘44对齐,使得通孔45将固定管31和活动管32导通,并且在液体肥料的挤压作用下,使得密封塞35被打开,肥料流入施肥坑内。当行走机构1继续移动,带动该导料管3以输料管2为中心继续转动,使得下一个导料管3移动至下一棵水稻植株附近,而刚进行施肥的导料管3向一侧转动时,由于该导料管3逐渐抽出田地内,在限位弹簧56的作用下,使得刮片532逐渐张开,刮片532的背面能够对施肥坑附近的泥土进行掩埋,挤压铺平,使得施肥坑内的肥料能够被些许泥土覆盖,提高施肥效果。
3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32.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实施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