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褐天牛饲养观察装置

文档序号:30421990发布日期:2022-06-15 13:3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松褐天牛饲养观察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牛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松褐天牛饲养观察装置。


背景技术:

2.松褐天牛又称松墨天牛,此虫一年一代,幼虫共5龄,1龄幼虫在内皮取食,2龄在边材表皮取食,在内皮和边材形成不规则的平坑,导致树木输导系统受破坏,幼虫向木质部内蛀害约3-4龄,秋天穿凿扁圆形孔侵入木质部3-4cm后向上或向下蛀纵坑道,纵坑长约5-10cm,然后弯向外蛀食至边材,在坑道末端筑蛹室化蛹,整个坑道呈“u”字形。在南方各省,常由于马尾松毛虫危害使松树生长衰弱后,此虫大量侵入,造成成片松林死亡。
3.由于松褐天牛幼期生活的隐蔽性、大多数种类生活周期很长,造成人工饲养的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用到饲养盒对松褐天牛幼虫进行饲养,提供合适的环境,保证幼虫的正常生长。现有技术中的松褐天牛幼虫自然种群饲养盒,保湿效果较差,大大地降低了幼虫的存活率;并且现有的饲养装置对于幼虫排泄物不便于进行收集处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松褐天牛饲养观察装置,能够确保饲养环境保持合适湿度。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松褐天牛饲养观察装置,包括饲养盒和安装在饲养盒上端的盒盖;所述饲养盒内设有可拆卸的隔离网,所述隔离网将饲养盒分隔为上下布置的饲养区和收集区,所述收集区内设有可取出的收集仓,所述饲养盒内设有环绕饲养区布置的保湿腔,所述饲养盒外侧设有与保湿腔连通的补水槽,所述补水槽内嵌装有补水瓶,所述保湿腔内还设有吸水棉;所述饲养盒内周壁设有贯穿保湿腔的保湿孔,所述保湿孔镂空布置。
6.本技术方案中;饲养盒内的饲养区作为松褐天牛的饲养空间,松褐天牛在饲养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等通过隔离网落入收集区的收集仓内,从而便于饲养人员进行清理,达到减少人工劳动量的目的;此外,本技术方案在补水槽内嵌装有补水瓶,补水槽与保湿腔形成连通器结构,使得补水瓶内的水可流入保湿腔内,由于保湿腔内设置有吸水棉,能够使吸水棉保持一定湿度,吸水棉通过保湿孔与饲养区连通,从而确保饲养区内始终保持一定湿度,有利于提高松褐天牛幼虫的成活率。
7.进一步地,所述盒盖上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设有镂空布置的防护网,所述盒盖一侧还铰接有可展开或收折的防护盖。
8.进一步地,所述盒盖内侧面设有倒u形布置的木块支架,所述木块支架下端设有用于固定木块的卡口。
9.进一步地,所述补水瓶瓶口设有安装接口,所述安装接口内设有封堵球,所述补水槽内底部设有能够向上支撑封堵球的支撑柱。
10.进一步地,所述饲养盒内壁对应吸水棉外侧贴合有保湿膜。
11.进一步地,所述饲养盒上端面设有与保湿腔连通的更换口,所述更换口卡合有更换盖。
12.进一步地,所述饲养区内设有可沿饲养盒长向往复滑动的清理刷,所述清理刷与隔离网相接触。
13.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网其中一端设有沿清理刷长向布置的清理口,所述清理口宽度小于清理刷宽度。
14.进一步地,所述饲养盒外侧还设有可拆卸的收集盒,所述收集盒透明布置,所述收集盒与饲养盒的饲养区相通。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饲养盒内的饲养区作为松褐天牛的饲养空间,松褐天牛在饲养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等通过隔离网落入收集区的收集仓内,从而便于饲养人员进行清理,本实用新型还在补水槽内嵌装有补水瓶,补水槽与保湿腔形成连通器结构,使得补水瓶内的水可流入保湿腔内,由于保湿腔内设置有吸水棉,能够使吸水棉保持一定湿度,吸水棉通过保湿孔与饲养区连通,从而确保饲养区内始终保持一定湿度,有利于提高松褐天牛幼虫的成活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松褐天牛饲养观察装置结构图。
18.附图标记:饲养盒100、盒盖200、隔离网300、饲养区110、收集区120、收集仓130、保湿腔140、补水槽150、支撑柱160、补水瓶400、吸水棉500、透气孔210、木块支架220、安装接口410、封堵球600、清理刷700、收集盒800。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0.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松褐天牛饲养观察装置,该装置可提高松褐天牛饲养成活率;具体包括饲养盒100和安装在饲养盒100上端的盒盖200;所述饲养盒100内设有可拆卸的隔离网300,所述隔离网300将饲养盒100分隔为上下布置的饲养区110和收集区120,所述收集区120内设有可取出的收集仓130,所述饲养盒100内设有环绕饲养区110布置的保湿腔140,所述饲养盒100外侧设有与保湿腔140连通的补水槽150,所述补水槽150内嵌装有补水瓶400,所述保湿腔140内还设有吸水棉500;所述饲养盒100内周壁设有贯穿保湿腔140的保湿孔,所述保湿孔镂空布置。
22.通过上述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饲养盒100内的饲养区110作为松褐天牛的饲养空间,松褐天牛在饲养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等通过通过隔离网300落入收集区120的收集仓130内,从而便于饲养人员进行清理,达到减少人工劳动量的目的;此外,本技术方案在补水槽150内嵌装有补水瓶400,补水槽150与保湿腔140形成连通器结构,使得补水瓶400内的水可流入保湿腔140内,由于保湿腔140内设置有吸水棉500,能够使吸水棉500保持一定湿度,吸水棉500通过保湿孔与饲养区110连通,从而确保饲养区110内始终保持一定湿度,有利于提高松褐天牛幼虫的成活率。
23.如图1所示,为了确保饲养区110内空气流通顺利,本实施例在所述盒盖200上设有若干透气孔210,所述透气孔210设有镂空布置的防护网,所述盒盖200一侧还铰接有可展开或收折的防护盖。这样,饲养区110内空气需要与外界对流时,可打开防护盖,通过透气孔210实现顺利空气对流,确保饲养区110内空气流通性;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防护盖可避免透气孔210损坏,以及避免饲养盒100在大风条件下发生晃动;提高饲养环境安全性。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在所述盒盖200内侧面设有倒u形布置的木块支架220,所述木块支架220下端设有用于固定木块的卡口。这样,用于幼虫啃食的木块等可卡在木块支架220的卡口上,当盒盖200打开时即可将木块取出,从而便于饲养人员更换木块等操作。
25.如前所述,补水槽150内安装有补水瓶400,为了使补水瓶400顺利为补水槽150加水。本实施例在补水瓶400瓶口设有安装接口410,所述安装接口410内设有封堵球600,所述补水槽150内底部设有能够向上支撑封堵球600的支撑柱160。这样,当补水瓶400的安装接口410插入补水槽150后,补水槽150内的支撑柱160向上支撑封堵球600,使得补水瓶400的水可流入补水槽150和补水腔内,当补水瓶400向上取出时,可封堵球600向下移动堵住安装接口410,从而避免水渗出,便于饲养人员进行换水操作。
26.如图1所示,为了确保饲养区110内部湿度保持一致,本实施例在所述饲养盒100内壁对应吸水棉500外侧贴合有保湿膜。利用保湿膜可确保湿度恒定。此外,本实施例还在所述饲养盒100上端面设有与保湿腔140连通的更换口,所述更换口卡合有更换盖。这样,通过更换口方便饲养人员定期更换吸水棉500,使饲养区110内饲养环境保持一致。
27.如前所述,在饲养过程中,松褐天牛产生的排泄物灯需要通过隔离网300进入收集仓130内,为了便于清理隔离网300,本实施例在所述饲养区110内设有可沿饲养盒100长向往复滑动的清理刷700,所述清理刷700与隔离网300相接触。并且所述隔离网300其中一端设有沿清理刷700长向布置的清理口,所述清理口宽度小于清理刷700宽度。这样,在需要清理隔离网300时通过往复滑动清理刷700使排泄物从清理口进入收集仓130,从而实现清理,完成清理后,清理刷700移动至清理口上方对清理口进行遮挡,避免松褐天牛从清理口进入饲养区110下方。
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在所述饲养盒100外侧还设有可拆卸的收集盒800,所述收集盒800透明布置,所述收集盒800与饲养盒100的饲养区110相通。这样,收集盒800能够用于收集松褐天牛幼虫,从而便于饲养人员将收集的松褐天牛取出。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