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杨梅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杨梅栽培用高效的苗圃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2.杨梅属于木兰纲、杨梅科、杨梅属常绿乔木,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中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均有分布。在杨梅栽培之前,需要对苗圃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如消毒灭菌处理、修复处理、预先施肥处理等。
3.公开号为cn21503228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修复剂喷洒装置,它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设有喷洒箱,喷洒箱的顶部开设有圆盘槽和两个螺纹孔,两个螺纹孔位于圆盘槽的两侧,圆盘槽的底部开设有与喷洒箱内腔相连通的连接槽;喷洒箱的上方设有喷洒管,喷洒管的一侧设有若干喷洒头,喷洒管远离喷洒头的一侧设有l形管,且l形管的底端穿过圆盘槽和连接槽并延伸至喷洒箱的内腔中;l形管远离喷洒管的一侧设有圆柱,圆柱远离l形管的一端设有呈竖直的固定柱;l形管上且位于圆柱的下方套设有固定盘和圆盘,固定盘位于圆盘槽内,圆盘位于固定盘和圆柱之间。
4.现有技术中的喷洒类预处理装置,喷洒头往往设置的较高,喷洒的液体很容易在空气中飘散,仅有部分液体落入土壤内,造成了液体的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杨梅栽培用高效的苗圃预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杨梅栽培用高效的苗圃预处理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有效的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提及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杨梅栽培用高效的苗圃预处理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供液部、升降部、喷洒部和限位部;
9.所述供液部,其用以给喷洒部提供液体;所述升降部,其用以带动喷洒部沿竖直向移动;所述喷洒部,其用以喷洒液体;所述限位部,其用以对喷洒部进行限位;
10.所述升降部包括贯穿固定于支撑板上的套筒,套筒底端固定有抵接杆,且套筒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端伸出套筒并固定有移动板,且支撑杆和套筒之间通过锁紧螺钉锁定;所述喷洒部安装于移动板的顶端。
11.优选的,所述喷洒部包括固定于移动板顶端的分流管,分流管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并连通有喷管。
12.优选的,所述供液部包括固定于支撑板顶端的储液罐,储液罐下部连通有输液管,输液管上设有液泵,且输液管的另一端通过软管与分流管连通。
13.优选的,所述车体还包括安装于支撑板底端的独轮以及固定于支撑板顶端一侧的推把。
14.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有蓄电池,蓄电池与液泵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15.优选的,所述限位部设有两组,两组限位部分别设于支撑板的前后两端;所述限位部包括贯穿滑动连接于支撑板上的限位杆,限位杆的顶端固定有限位板,且限位杆对应支撑板和限位板之间的位置套设固定有弹簧,所述限位杆的底端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外侧固定有挡杆。
16.(三)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杨梅栽培用高效的苗圃预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通过加入设有供液部、升降部和喷洒部等,通过控制升降部,使得喷洒部下移并贴近土壤,随后控制供液部,给喷洒部提供液体,消毒液体能较为足量的进入土壤中,避免因喷洒过高而导致大量消毒液飘散的现象,降低了消毒液的用量;
19.2、通过加入限位部,当喷洒结束后,转动喷管,至与支撑板外端平行,松开限位板,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连接杆和挡杆上移,使得喷管位于挡杆内侧,对喷管起到限位作用,实现喷管的收拢,便于装置的整体移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拢时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结构放大示意图。
24.图中:1-支撑板、2-独轮、3-推把、4-套筒、5-支撑杆、6-移动板、7-分流管、8-喷管、9-储液罐、10-输液管、11-液泵、12-软管、13-锁紧螺钉、14-抵接杆、15-蓄电池、16-限位杆、17-限位板、18-弹簧、19-连接杆、20-挡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实施例1
28.如图所示1-4,一种杨梅栽培用高效的苗圃预处理装置,包括车体,车体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上设有供液部、升降部、喷洒部和限位部;
29.供液部,其用以给喷洒部提供液体;升降部,其用以带动喷洒部沿竖直向移动;喷洒部,其用以喷洒液体;限位部,其用以对喷洒部进行限位;
30.升降部包括贯穿固定于支撑板1上的套筒4,套筒4底端固定有抵接杆14,且套筒4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顶端伸出套筒4并固定有移动板6,且支撑杆5和套筒4之间通过锁紧螺钉13锁定;喷洒部安装于移动板6的顶端。
31.在本实施例中,以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为例,综上,拧松锁紧螺钉13,下移移动板6,带动喷洒部下移,使得喷洒部贴近苗圃(即更加贴近土壤),随后拧紧锁紧螺钉13,控制供液部,给喷洒部提供液体,消毒液体能较为足量的进入土壤中,避免因喷洒过高而导致大量消毒液飘散的现象,降低了消毒液的用量,避免消毒液的浪费。
32.本实施例中,喷洒部包括固定于移动板6顶端的分流管7,分流管7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并连通有喷管8。供液部将消毒液送入分流管7内,随后消毒液从喷管8喷出,即可预先对苗圃进行消毒,有利于降低作物的病虫害;其中,喷管8贴近土壤。
33.本实施例中,供液部包括固定于支撑板1顶端的储液罐9,储液罐9下部连通有输液管10,输液管10上设有液泵11,且输液管10的另一端通过软管12与分流管7连通。首先,向储液罐9中灌入消毒液,启动液泵11,消毒液从输液管10进入软管12中,随后进入分流管7并从喷管8喷出,可推动车体移动,完成对苗圃的预消毒。
34.具体的,车体还包括安装于支撑板1底端的独轮2以及固定于支撑板1顶端一侧的推把3。可提起推把3,使得抵接杆14与地面分离,此时,推动推把3,即可移动装置。
35.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的顶端固定有蓄电池15,蓄电池15与液泵11通过导线电性连接。蓄电池15,用以给液泵11提供电能。
36.实施例2
3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限位部设有两组,两组限位部分别设于支撑板1的前后两端;限位部包括贯穿滑动连接于支撑板1上的限位杆16,限位杆16的顶端固定有限位板17,且限位杆16对应支撑板1和限位板17之间的位置套设固定有弹簧18,限位杆16的底端固定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的顶端外侧固定有挡杆20。
38.综上,当喷洒结束后,放下推把3,抵接杆14与地面抵接,控制升降部使得喷管8上移至合适位置,转动喷管8,并下压限位板17,当喷管8转动至与支撑板1外端平行时,松开限位板17,在弹簧18的弹力作用下,带动限位杆16上移,继而带动连接杆19和挡杆20上移,使得喷管8位于挡杆20内侧,对喷管8起到限位作用,由于向两侧张开的喷管8导致装置不便移动,而此时,通过转动和限位,实现喷管8收拢,便于装置的整体移动。
39.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各类部件均为标准件,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和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电器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型号。
4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