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95688发布日期:2022-08-20 00:31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无土栽培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无土栽培作为一项现代高新农业技术,特别是在蔬菜和花卉生产、观光农业等产业中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无土栽培相关技术中,仍存在一定不足。
3.一方面,当前规模化的基质型无土栽培系统,通常采用滴灌系统进行灌溉,而滴灌系统的机械控制系统复杂、营养液溢流损失严重,由此增加了无土栽培的成本。另一方面,当前基质型无土栽培通常采用双层式栽培桶,其结构特征为上层桶的高度与直径的比例不大于1,以及桶底是平的、具有通水孔、浸入水液中的面积大。此结构会使栽培桶中的基质含水量变高,将其用于不同习性的植物进行无土栽培时,可以促进好水性植物以及果实的生长,但不利于耐旱植物以及果实的生长。当前栽培桶结构设计中对不同植物生理上的差异性考虑不足,难以充分发挥无土栽培技术的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栽培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的植物生理特性,提高植物以及果实的生长品质;同时可以简化栽培的灌溉控制过程,降低生产成本。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栽培装置,包括栽培桶和供液盆,栽培桶由桶身和连接于桶身的一端的桶底组成,桶身由连接桶底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分为第一段桶身和第二段桶身,第一段桶身由连接第二段桶身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缩窄,且第一段桶身开设有伸根通孔;栽培桶的底端由供液盆的开口插设于供液盆内,桶底的中部向桶身内部凸起形成支撑台,支撑台的上表面为支撑面,支撑面不低于供液盆的开口所在面。
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栽培桶插入供液盆构成的栽培装置,能够将不同的植物进行栽培,并且能够适应其生长特性;桶底向内凸起形成支撑台,支撑台的上表面为支撑面,支撑面不低于供液盆的开口所在面,支撑台在栽培桶的内部较好地支撑植物,而且使植物能够与供液盆保持一定距离,同时栽培桶的底端朝向桶底逐渐缩窄,且开设有伸根通孔,能够通过控制供液盆内的水位控制栽培桶内的水位,更为重要的能够使栽培桶内的植物与水位保持一定距离,促使植物在水分诱导效应作用下,其根系能够生长直至通过伸根通孔伸入供液盆中,满足植物不同时期对水分的需求。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面不低于第一段桶身连接第二段桶身的位置。
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支撑面不低于第一段桶身连接第二段桶身的位置,通过此设置,在瓜果类植物移栽的早期,第一段桶身部分浸入供液盆的水液中,使植物与供液盆的水位保持一定距离,栽培桶内的基质吸收水分,从而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此阶段向植株周边的基质表面适量浇水,使植物根系向下生长伸入第一段桶身内的基质中;在瓜果类植物移栽后的生长中期,停止向植株周边的基质表面进行浇水,植物根系会从第一桶身内的基质中吸收水分,并且通过伸根通孔伸入供液盆中;最后在瓜果类植物的生长后期,控制
供液盆的水位在较低水平,利用水分胁迫效应对植物果实的品质进行管理。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面上开设有空气孔。
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此设置可以为植物提供氧气,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其结实率。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台包围形成空气室,栽培桶内部插设有对流气管,对流气管的一端插入空气室内,另一端与外界相通;可选地,对流气管上开设有空气孔。
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对流气管可以通过支撑面上设置的空气孔以及在其上开设的空气孔为植物提供氧气。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供液盆内设置有导气管,导气管的一端伸入空气室,另一端与外界相通。
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导气管可以通过支撑面上设置的空气孔为植物提供氧气,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其结实率。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台由上至下分为呈圆柱状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部的直径,第一支撑部的上表面为支撑面。
1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支撑部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部的直径,增大了与植物接触的面积,将植物栽种在支撑台上,可以较好地支撑植物。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供液盆插设有供水管,供液盆通过供水管与供液装置连接。
1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供液装置可以控制供液盆内的水位,以适应植物不同生长周期所需的水量,相较于使用滴灌系统,更加便于控制,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段桶身呈倒置的圆台形,供液盆的开口朝内延伸形成呈圆环形状的挡板,挡板的直径与第一段桶身连接第二段桶身的所在面的直径相同,第一段桶身插设于供液盆内。
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挡板的直径与第一段桶身连接第二段桶身的所在面的直径相同,从而能够使第一段桶身完全插入供液盆中,并且能够卡接住栽培桶,使其放置更加平稳。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栽培桶的高度为30-45厘米,栽培桶的高度与第二段桶身的直径的比例为3∶2~2∶1;供液盆呈圆柱形,供液盆的高度为8-10厘米,供液盆的直径比第二段桶身的直径大1-2厘米。
2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生理特性来选择对应的栽培桶和供液盆的尺寸,同时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桶底与支撑台连接的部分形成底板,底板的下方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位于栽培桶和供液盆之间。
2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支撑件能够较好地支撑栽培桶在供液盆中的放置,避免造成倾斜不稳。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
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栽培装置的使用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栽培装置中栽培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栽培装置中供液盆的结构示意图。
30.图标:100-栽培装置;110-栽培桶;111-第一段桶身;112-第二段桶身;113-支撑台;114-空气孔;115-对流气管;116-伸根通孔;117-支撑件;120-供液盆;121-导气管;122-供水管;123-供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装置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此外,术语“水平”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请参看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栽培装置100,包括栽培桶110和供液盆120,栽培桶110的底端由供液盆的入口插设于供液盆120内。
39.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限定的是栽培桶110和供液盆120使用时的配合状态,但实际上,二者是可以为分体式的,也可以为一体式的。
40.其中的栽培桶110具体结构为:栽培桶110由桶身和桶底组成,桶身为具有两端开口的桶体,桶底设置于桶身的一端且封闭对应的开口;桶身由连接桶底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分为第一段桶身111和第二段桶身112,第一段桶身111由连接第二段桶身112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缩窄,第一段桶身111开设有伸根通孔116。
41.其中的供液盆120具体结构为:供液盆120呈圆柱形,供液盆120插设有供水管122,供液盆120通过供水管122与供液装置123连接。
42.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直接与供液盆120连通输液装置;供液装置123可以是恒液位供液装置,或者直接为连通的输水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供液盆120通过供水管122与供液装置123连接,供液装置123是恒液位供液装置,能够根据植物各个生长周期的特性来控制供液盆120内的水位以促进植物以及果实的生长。
4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段桶身111呈倒置的圆台形,供液盆120的开口朝内延伸形成呈圆环形状的挡板,挡板的直径与第一段桶身111连接第二段桶身112的所在面的直径相同,第一段桶身111插设于供液盆120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桶身呈梯台形,挡板的直径不小于第一段桶身111连接第二段桶身112的所在面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桶身111呈倒置的圆台形,挡板的直径与第一段桶身111连接第二段桶身112的所在面的直径相同,第一段桶身111完全插设于供液盆120内。
44.为了使栽培桶110在供液盆120中能够平稳放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桶底与支撑台113连接的部分形成底板,底板的下方设置有支撑件117,支撑件117位于栽培桶110和供液盆120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117可以为圆柱体或者规则的立方体结构。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栽培桶110的高度为30-45厘米,栽培桶110的高度与第二段桶身112的直径的比例为3∶2~2∶1;供液盆120呈圆柱形,供液盆120的高度为8-10厘米,供液盆120的直径比第二段桶身112的直径大1-2厘米。在本实施例中,栽培桶110的高度为35厘米,第二段桶身112的直径为25厘米,其中第一段桶身111的高度为10厘米,第二段桶身112的高度为25厘米,供液盆120的高度为8厘米,供液盆120的直径为26厘米。
46.在此基础上,为了支撑在栽培桶110内生长的植物,以及使植物能够与供液盆120保持一定距离,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桶底的中部向桶身内部凸起形成支撑台113,支撑台113可以是圆柱或者规则的立方体结构,支撑台113的上表面为支撑面,支撑面不低于供液盆120的开口所在面;支撑面不低于第一段桶身111连接第二段桶身112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面高于供液盆120的开口所在面,以及支撑面高于第一段桶身111连接第二段桶身112的位置,供液盆120的开口所在面与第一段桶身111连接第二段桶身112的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
47.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向植物提供氧气以及较好地支撑其生长,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台113包围形成空气室,支撑面上开设有空气孔114;支撑台113由上至下分为呈圆柱状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部的直径,第一支撑部的上表面为支撑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可以为规则的立方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呈圆柱形,第一支撑部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部的直径。
48.同时,为了向空气室通入氧气,再通过支撑面上开设的空气孔114向植物输送氧气,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栽培桶110内部插设有对流气管115,对流气管115的一端插入空气
室内,另一端与外界相通,对流气管115上开设有空气孔114;供液盆120内设置有导气管121,导气管121的一端伸入空气室,另一端与外界相通。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只在第二段桶身112上开设有空气孔114;或者可以只在对流气管115上开设有空气孔114。
49.在本实施例中,对流气管115插入空气室内以及导气管121伸入空气室内,然后通过支撑面上开设的空气孔114以及第二段桶身112上开设的空气孔114,同时向在栽培桶110内生长的植物输送氧气促进其生长。
50.本技术提供的栽培装置的实施过程为:先根据植物的生理特性选择合适尺寸的栽培桶110和供液盆120组成栽培装置100;
51.先向栽培桶110内部填充基质或者土壤,再移栽所需种植的植物,在植物移植后的初期可以直接在植物周边的基质或者土壤表面适量浇水,并在供液盆120添加适量液体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或者营养,进一步通过对流气管115以及导气管121向空气室传输氧气,然后通过支撑面上开设的空气孔114以及第二段桶身112上开设的空气孔114,同时向在栽培桶110内部生长的植物输送氧气;
52.当植物根系通过伸根通孔116伸入供液盆120中时,可以停止向植物周边的基质或者土壤表面进行浇水,直接通过供液装置123针对植物的不同生长周期控制供液盆120中的水位进行管理以促进植物以及果实的生长,提高其品质。
53.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栽培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的植物生理特性,提高植物以及果实的生长品质,同时可以简化栽培的灌溉控制过程,降低生产成本。
5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