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实验装置

文档序号:31482518发布日期:2022-09-10 05:4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实验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实验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新生儿急危症单元(nicu)的建立及医疗护理技术的进步,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成活率大大提高,而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发生率却呈上升趋势。rop旧称晶体后纤维增生症(retrolental fibroplasia,rlf),是一种因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而导致婴幼儿视力严重丧失的疾病。该病的发生与出生体质量、孕周、吸氧、窒息等高危因素有关。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模型是进行rop研究的重要手段。1994年smith等设计的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oir(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模型方法简单,可行性好,成功率高。该模型通过观察高氧环境(体积分数为75%)下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及后期视网膜纤维化情况,对模型进行整体评价和研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缺乏适合的实验装置从而限制了该研究的正常进行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实验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的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模型缺乏适合的实验装置从而限制了该研究的正常进行和发展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氧舱,吸氧舱为多个;制氧机,制氧机通过输氧管道与多个吸氧舱均连接;氧浓度监测仪,氧浓度监测仪为多个,多个氧浓度监测仪对应设置在多个吸氧舱内;其中,每个吸氧舱用于单独放置实验小鼠以单独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实验模型;制氧机用于通过输氧管道向各个吸氧舱内输入氧气以使各个吸氧舱内的氧气浓度达到实验模型要求的预定氧气浓度;氧浓度监测仪用于监测对应的吸氧舱内的氧气浓度。
5.进一步地,输氧管道包括:主输氧管,主输氧管的一端与制氧机连接;流量调节器,流量调节器与主输氧管的另一端连接,流量调节器内设置有多个调节阀;分支管,分支管为多根,多根分支管的一端与多个调节阀一一对应地连接,多根分支管的另一端与多个吸氧舱的进气口一一对应地连接;其中,调节阀用于单独调节向吸氧舱输氧的流量。
6.进一步地,调节阀为手动调节阀,实验装置还包括:显示屏,显示屏为多个,多个显示屏一一对应并可拆卸地设置在多个吸氧舱的外侧;其中,多个氧浓度监测仪与多个显示屏一一对应连接以将对应的吸氧舱内的氧气浓度通过显示屏显示。
7.进一步地,调节阀为电磁阀,调节阀与对应的氧浓度监测仪连接以接收对应的吸氧舱内的氧气浓度;其中,调节阀还用于根据对应的吸氧舱内的氧气浓度自动调节向吸氧舱输氧的流量以使吸氧舱内的氧气浓度达到实验模型要求的预定氧气浓度。
8.进一步地,分支管与吸氧舱的进气口可拆卸地连接;氧浓度监测仪可拆卸地设置
在吸氧舱内;显示屏可拆卸地设置在吸氧舱的外侧。
9.进一步地,调节阀通过蓝牙或wifi无线网络与对应的氧浓度监测仪连接。
10.进一步地,吸氧舱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口;其中,排气口与进气口相对设置。
11.进一步地,吸氧舱的内部靠近底板的位置设置有网格板。
12.进一步地,吸氧舱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盖板通过设置在吸氧舱两侧的卡扣与吸氧舱相互锁紧。
13.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实验装置,包括吸氧舱、制氧机、输氧管道以及氧浓度监测仪,吸氧舱和氧浓度监测仪均为多个;制氧机通过输氧管道与多个吸氧舱均连接;多个氧浓度监测仪对应设置在多个吸氧舱内;每个吸氧舱用于单独放置实验小鼠以单独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实验模型;制氧机用于通过输氧管道向各个吸氧舱内输入氧气以使各个吸氧舱内的氧气浓度达到实验模型要求的预定氧气浓度;氧浓度监测仪用于监测对应的吸氧舱内的氧气浓度。从而能够建立独立的多个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实验模型,满足模型所需的氧气浓度,为研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及后期视网膜纤维化情况提供有效的研究材料和样本。解决了现有的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模型缺乏适合的实验装置从而限制了该研究的正常进行和发展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实验装置的吸氧舱的结构示意图。
1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8.10、吸氧舱;11、进气口;12、排气口;13、网格板;14、盖板;15、卡扣;20、制氧机;30、输氧管道;31、主输氧管;32、流量调节器;321、调节阀;33、分支管;40、氧浓度监测仪;50、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吸氧舱10、制氧机20、输氧管道30以及氧浓度监测仪40,吸氧舱10和氧浓度监测仪40均为多个;制氧机20通过输氧管道30与多个吸氧舱10均连接;多个氧浓度监测仪40对应设置在多个吸氧舱10内;每个吸氧舱10用于单独放置实验小鼠以单独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实验模型;制氧机20用于通过输氧管道30向各个吸氧舱10内输入氧气以使各个吸氧舱10内的氧气浓度达到实验模型要求的预定氧气浓度;氧浓度监测仪40用于监测对应的吸氧舱10内的氧气浓度。从而能够建立独立的多个氧诱导视网小鼠膜病变实验模型,满足模型所需的
氧气浓度,为研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及后期视网膜纤维化情况提供有效的研究材料和样本。解决了现有的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模型缺乏适合的实验装置从而限制了该研究的正常进行和发展的问题。
21.具体实施时,输氧管道30包括主输氧管31、流量调节器32和分支管33,主输氧管31的一端与制氧机20的氧气端口连接;流量调节器32与主输氧管31的另一端连接,流量调节器32内设置有多个调节阀321;分支管33为多根,多根分支管33的一端与多个调节阀321一一对应地连接,多根分支管33的另一端与多个吸氧舱10的进气口11一一对应地连接;每个吸氧舱10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口12;排气口12与进气口11相对设置从而使吸氧舱10的空气进行更新,通过调节阀321能够单独灵活地调节向每个吸氧舱10输氧的流量,从而使各个吸氧舱10内的氧气浓度达到动态平衡并满足实验模型要求的预定氧气浓度。
22.对于各个吸氧舱10内部氧气浓度的调节有两种不同的实施例,具体如下:
23.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调节阀321为手动调节阀,由实验人员根据吸氧舱10内的实时氧气浓度以手动方式操作调节阀321提高或降低输氧量以调节吸氧舱10内部的氧气浓度。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实验装置还包括显示屏50,显示屏50为多个,多个显示屏50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吸氧舱10的外侧;多个氧浓度监测仪40与多个显示屏50通过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一一对应连接从而将监测的吸氧舱10内的氧气浓度通过对应的显示屏50显示;实验人员通过显示屏50观察吸氧舱10内的氧气浓度并通过调节阀321对吸氧舱10内的氧气浓度进行调节。
24.在本实施例中,分支管33通过螺纹结构或卡扣结构与吸氧舱10的进气口11可拆卸地连接;氧浓度监测仪40通过简易固定部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吸氧舱10内;显示屏50也通过简易固定部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吸氧舱10的外侧;从而可以在分批次建立实验模型时,更换不同的吸氧舱10,使氧浓度监测仪40和显示屏50等实现更高的设备重复使用率,节省整套实验装置的成本。
25.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阀321为电磁阀,调节阀321与对应的氧浓度监测仪40连接从而可以接收对应的吸氧舱10内的氧气浓度,可选地,为了方便信号连接,调节阀321通过蓝牙或wifi无线网络与对应的氧浓度监测仪40连接;调节阀321接收到对应的吸氧舱10内的氧气浓度后,根据吸氧舱10内的氧气浓度与实验模型要求的预定氧气浓度对比结果进行判断从而自动调节向吸氧舱10输氧的流量以使吸氧舱10内的氧气浓度达到实验模型要求的预定氧气浓度。
26.在本实施例中,分支管33通过螺纹结构或卡扣结构与吸氧舱10的进气口11可拆卸地连接;氧浓度监测仪40通过简易固定部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吸氧舱10内;从而可以在分批次建立实验模型时,更换不同的吸氧舱10,使氧浓度监测仪40实现更高的设备重复使用率,节省整套实验装置的成本。
27.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吸氧舱10的内部靠近底板的位置设置有网格板13,可以过筛小鼠粪便,以维持舒适的饲养环境。吸氧舱10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14从而可以方便从上方打开吸氧舱10放置或取出实验小鼠,盖板14通过设置在吸氧舱10两侧的卡扣15与吸氧舱10相互锁紧从而使吸氧舱10处于封闭状态。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