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播种机的后拖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66144发布日期:2022-08-24 11:20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播种机的后拖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播种机的后拖轮。


背景技术:

2.随着农业机械化的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作物播种过程通过播种机来实现。现有技术中的播种机在开沟播种器的正后方往往设置有一个滚轮,即后拖轮。滚轮的设置可以维持播种机的稳定,但是滚轮在行驶过程中往往会对播种后的土壤进行镇压,一部分农作物(如玉米)由于受到滚轮的镇压作用,可增加种子周围的土壤紧实度,达到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容重,同时使种子与周围湿土密接,起到提墒、保墒、供墒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出苗,但是有些农作物(如大豆)在播种后需保持表层所覆盖土的疏松才有利于出苗,滚轮的镇压会压实覆盖土而对植物出苗产生影响,降低了出苗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播种机的后拖轮,以减少对植物种子表面覆盖土的镇压,提高出苗率。
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播种机的后拖轮,包括连接杆、设置在连接杆上的第一连杆和设置在连接杆上的连接轴;连接杆包括上部的竖直段和下部的倾斜段,竖直段外部滑动设置有卡套,卡套用于固定连接在播种机的机架上,竖直段上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调节孔,卡套上设置有与调节孔配合使用以控制连接杆高度的定位组件;第一连杆和连接轴均连接在所述倾斜段上,且第一连杆位于连接轴的上方,连接轴上转动设置有两个滚轮,两个滚轮为具有大径端和小径端的锥筒形壳体,壳体的底部位于小径端且两个滚轮的底部相向设置,第一连杆的末端设置有第二连杆,第一连杆连接在第二连杆的杆体上,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刮除滚轮表面泥土的刮泥板。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定位组件包括开设在卡套上的定位孔和穿设在定位孔上的定位螺栓,定位螺栓用于选择插入在不同的调节孔内以控制连接杆高度。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刮泥板为梯形且梯形的下底靠近滚轮的小径端。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轴套,连接轴中部和连接杆下端的第一轴套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连接轴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滚轮的壳体底部固定连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连接轴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固定盘,固定盘和滚轮壳体底部的内侧固定连接。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连接轴中部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轴的两端分别和滚轮转动连接。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连接轴与滚轮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轴承。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中的两个滚轮均为具有大径端和小径端的锥筒形壳体,壳体的底部位于小径端且两个滚轮的底部相向设置,可以通过两个滚轮的大径端支撑在地面上,维持播种机的稳定性,并且由壳体构成的滚轮能够在减轻整个播种机重量的情况下继续维持支撑播种机的稳定;此外,壳体结构的滚轮自身重量轻,镇压力较小,加之相向设置的小径端高于地面,有进一步的能够减少对种子上方覆盖的土壤造成压实镇压,避免对植物的出苗造成影响。
13.2、连接杆上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调节孔,通过不同的调节孔与卡套上的定位组件配合使用,改变本实用新型在播种机机架上的连接高度,以适应不同的作物需要。
14.3、滚轮为两个小径端相向设置的锥筒形,可以在滚轮的行进过程中推动种子两侧的土壤向中间移动,以对种子进行覆土。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滚轮的正视图;
17.图3为连接轴在连接杆上转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滚轮在连接轴上转动连接的机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机架,2、调节孔,3、连接杆,301、竖直段,302、倾斜段,4、第一连杆,5、刮泥板,6、第二连杆,7、滚轮,8、定位螺栓,9、卡套,10、固定盘,11、连接轴,12、第一轴承,13、第一轴套,14、第二轴承,15、第二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播种机的后拖轮,包括连接杆3、设置在连接杆3上的第一连杆4和设置在连接杆3上的连接轴11。连接杆3的杆体为v形,包括上部的竖直段301和下部的倾斜段302,倾斜段302的设置能够提升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稳定性。竖直段301的外部滑动设置有卡套9,卡套9用于固定连接在播种机的机架1上,并位于播种机开沟播种器的正后方,本实用新型在播种机上安装时,保持倾斜段302、竖直段301和播种机的开沟播种器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卡套9与播种机的机架1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卡套9与机架1的固定方式为焊接。
21.竖直段301上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调节孔2,卡套9上设置有与调节孔2配合使用以控制连接杆3高度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开设在卡套9上的定位孔和穿设在定位孔上的定位螺栓8,定位孔为对称设置在卡套9侧壁上的两个以使定位螺栓8能够横向贯穿卡套9,穿过定位孔的定位螺栓8选择插入在不同的调节孔2内以控制连接杆3高度。具体的,当需要调整连接杆3高度时,旋出定位螺栓8,向上或向下滑动连接杆3,改变连接杆3上与定位孔对应的调节孔2,再将定位螺栓8穿入调节孔2和定位孔,通过调整连接杆3在卡套9上的相对位置以调整连接杆3在机架1上的高度。在定位螺栓8的长度方向上,调节孔2位于两个定位孔之间,
22.第一连杆4和连接轴11均连接在所述倾斜段302上,且第一连杆4位于连接轴11的上方,第一连杆4的长度方向与连接轴1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连接轴11的两端转动设置有
两个滚轮7,两个滚轮7为具有大径端和小径端的锥筒形壳体,壳体的底部位于小径端且两个滚轮7的底部相向设置。
23.在播种时,由于种子的播种深度不同决定着出苗率、出苗整齐度、幼苗状况及随后的生长发育,也决定着产量,因此需要维持种子在一定的播种深度,可竖向调节的连接杆3和连接杆3下方的滚轮7能够限制开沟播种器插入土壤中的深度,进而维持种子播种时的深度。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两个滚轮7的大径端支撑在地面上,维持播种机的稳定性,并且由壳体构成的滚轮7能够在减轻整个播种机重量的情况下继续维持支撑播种机的稳定;相向设置的小径端高于地面,能够减少对种子上方覆盖的土壤造成镇压,避免对植物的出苗造成影响。
24.如图3所示,连接轴11转动设置在连接杆3上以实现滚轮7的转动,连接杆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轴套13,第一轴套13内配合安装有第一轴承12,第一轴承12的外圈连接在第一轴套13内,第一轴承12的内圈供连接轴11穿过并与连接轴11过盈配合,第一轴承12位于连接轴11的中部。连接轴11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滚轮7的壳体底部固定连接,连接轴11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固定盘10,固定盘10和滚轮7壳体底部的内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以使滚轮7在连接轴11上更加牢固。
25.如图4所示,作为连接杆3和滚轮7之间转动连接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滚轮7在连接轴11上转动连接。连接轴11的中部固定连接在连接杆3上。连接杆3的下端开设有供连接轴11穿过的通孔,且连接轴11与连接杆3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连接轴11的两端分别和滚轮7转动连接。连接轴11的两端与两个滚轮7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二轴承14和第二轴套15,第二轴套15固定在滚轮7的壳体底部,第二轴承14的外圈连接在第二轴套15内,第二轴承14的内圈供连接轴11的端部穿过,此时,固定在滚轮7壳体底部的固定盘10可以增加壳体底部的厚度,方便第二轴套15的设置,固定盘10通过螺栓固定在滚轮7壳体底部的内侧。
26.第一连杆4远离连接杆3的一端为第一连杆4的末端,第一连杆4的末端固定设置有与第一连杆4垂直的第二连杆6,第一连杆4连接在第二连杆6的杆体中部,第二连杆6的长度方向与连接轴11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连杆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刮除滚轮7表面泥土的刮泥板5。其中,连接杆3和第一连杆4之间、第二连杆6和第二连杆6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刮泥板5则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连杆6上,以便于在刮泥板5长时间使用产生磨损后及时进行更换。刮泥板5为直角梯形,梯形的下底靠近滚轮7的小径端,梯形的直角腰与第二连杆6的上边缘平齐,梯形的斜腰向下以刮除滚轮7表面的泥土。
2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杆3、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6并非特指横截面为圆形的杆体,根据实际需要杆体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方形、椭圆形等均可,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连接,连接杆3、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6的杆体横截面均设置为矩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