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自动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2622发布日期:2022-12-02 23:16阅读:31来源:国知局
黑水虻自动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黑水虻自动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生活质量不断的提升,也因此产生大量的有机废弃物。这些有机废弃物容易产生恶臭,滋生病菌,对于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进而影响人类生活。因此,有机废弃物的处理,乃为各国政府相当头痛的问题,目前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外乎是使用焚化或者进行掩埋,但无论那种方法,都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增加处理成本,且处理难于完善,无法符合环保要求。
3.为此,如何改善有机废弃物的处理,以减少对于环境的危害,并且降低处理成本,乃为业界尽心改善的方向。其中,有些人发现,采取黑水虻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方法,或许是解决有机废弃物的最佳法门之一。黑水虻是一种食腐性昆虫,主要以其它有机废弃物为食,其幼虫可以吃厨余、畜禽粪、屠宰场的动物肢体,可以说常见的有机废弃物皆可作为喂养饲料,而不用另外添加食物。而且,黑水虻不会传播疾病、不会危害农作物,也不会侵犯人类生存空间而干扰生活。更有甚者,黑水虻吃食后的残留物,本身就是虻肥,为极佳的天然土壤改良材料,可改良耕地土壤酸化问题。因此,若能有计划的养殖黑水虻,必能为有机废弃物的处理产生有益的功效。
4.为符合实际作业环境,已知的黑水虻养殖方式,主要是采取盆养方式进行,因为可将黑水虻幼虫限制在饲养盆中,然后将大量饲养盆堆栈在养殖空间的框架上饲养,以此减少空间的需求,并能提高投放饲料或采收成果的效率。
5.然而,已知黑水虻的盆养方法,必须依靠大量人工与机械,每个环节无法连贯使其效率低下,且不易维持质量,更会浪费能源与养殖空间。
6.首先,已知方法必须采用堆高机设备,将笨重的饲养盆一次一盆的搬运、堆放到框架上,使其效率较低,也会损失较多的能源。并且,考虑堆高机的操作空间,每个饲养盆之间必须保留足够的间隔,让堆高机得以顺利进行推放饲养盆的操作,造成养殖空间的大量浪费。
7.其次,对于新填充黑水虻养殖料的饲料盆而言,必须进行适当的翻料作业,而已知饲料盆的翻料方法,必须将饲料盆运到工作地点放置再进行翻料,待完成后再取走饲料盆移往他处,由于翻料过程需要时间,故前面的饲料盆作业完成之前,后面的饲料盆只能排队等待,进一步降低工作效率。
8.另外,对于养殖完成的饲料盆而言,必须将饲料盆运送到倾倒区,然后翻转伺料盆倾倒黑水虻养殖料,这个过程同样是一次一盆,对于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水虻自动养殖系统,通过提高养殖空间的饲养盆堆放密度,能在有限空间内最大化养殖数量,且增加存取饲料盆与搬运的效率,可以有效
降低黑水虻的饲养成本,并且减少对于环境的影响以及降低能源的使用,符合对于环保的要求。
1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水虻自动养殖系统,通过改善机具结构而降低养殖作业的工作停顿,使每个养殖步骤顺利联结,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11.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水虻自动养殖系统,通过更进一步优化整体的工作流程,不仅提高效率,也能减少失误发生的机会,维持整体的黑水虻养殖质量。
12.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3.黑水虻自动养殖系统,包括一养殖框架、一工作平台、一倾倒装置、一填充装置、一翻料装置与一输送装置;
14.所述养殖框架内部设置有复数的置物板,所述置物板用来放置饲养盆;
15.所述工作平台具有一进料端与一出料端,并在所述进料端至所述出料端之间依序设置有一倾料区与一填充区,所述工作平台表面设置有输送带,以将所述饲养盆由所述进料端置入,经由所述输送带传送,经过所述倾料区与所述填充区再由所述出料端移出;
16.所述倾倒装置设置在所述倾料区周围,所述倾倒装置上设置有一转盘,所述转盘外缘设置有一翻转轴,所述翻转轴上设置有一夹爪,使所述夹爪抓取进入所述倾料区的所述饲养盆,经转动至所述工作平台外侧翻转后,再转回放置到所述输送带上;
17.所述填充装置设置在所述填充区周围,用来对进入所述填充区的所述饲养盆填充黑水虻养殖料;
18.所述翻料装置设置有复数的翻料耙,用来对填充有所述黑水虻养殖料的所述饲养盆进行翻料;
19.所述输送装置设置有复数的承载架,以及一抓取臂,所述抓取臂用来抓取所述饲养盆并放置在所述承载架上,然后一次将复数的所述饲养盆自所述养殖框架移动至所述工作平台,或由所述养殖框架移动至所述翻料装置,同时对复数的所述饲养盆进行翻料,再将翻料完成的所述饲养盆自所述翻料装置移动至所述养殖框架。
20.藉由以上结构的组成,利用所述输送装置将所述养殖框架的所述饲养盆移动至所述工作平台上,经由倾倒养殖完成的所述黑水虻养殖料,再于空的所述饲养盆内重新填充新的所述黑水虻养殖料,然后同样由所述饲养盆移动至所述翻料装置进行翻料作业,最后重新由所述输送装置将所述饲养盆放置到所述养殖框架上,完成整套作业。
21.优选为,所述置物板上放置有复数的所述饲养盆,使任意相邻的所述饲养盆之间具有伸入所述抓取臂的间隙。
22.优选为,所述倾倒装置的所述翻转轴与所述夹爪对称设置在所述转盘上,使其中一所述夹爪倾倒一所述饲养盆时,另一所述夹爪同时抓取另一所述饲养盆。
23.优选为,所述翻料装置的所述翻料耙与所述输送装置的所述承载架数量、排列一致,所述翻料装置设置有活动单元移动所述翻料耙位置,以方便所述输送装置移入所述翻料装置,再将所述翻料耙移动至相对的所述承载架位置,对所述承载架上的所述饲养盆进行翻料。
24.优选为,所述翻料装置上设置有检测单元,以在所述输送装置移入所述翻料装置时,检测所述翻料耙内的所述黑水虻养殖料的状态或质量。
25.优选为,所述输送装置的所述抓取臂以伸缩方式设置在一旋转拖盘上,所述旋转
拖盘则运行在所述输送装置设置的一轨道上,使所述抓取臂藉由升降、旋转、伸缩以便于存取不同位置的所述饲养盆。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7.本实用新型的黑水虻自动养殖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黑水虻的饲养成本,并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能源的使用,符合环保要求;通过改善机具结构、优化整体的工作流程,可以降低养殖作业的工作停顿,使每个养殖步骤顺利联结,不仅提高效率,也能减少失误发生的机会,维持整体的黑水虻养殖质量。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黑水虻自动养殖系统的立体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黑水虻自动养殖系统的输送装置自养殖框架存取饲养盆的动作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黑水虻自动养殖系统的输送装置将饲养盆放置于承载架上的动作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黑水虻自动养殖系统的倾倒装置翻转饲养盆的动作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黑水虻自动养殖系统的输送装置进入翻料装置准备进行翻料的立体动作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黑水虻自动养殖系统的翻料装置进行翻料的平面动作示意图。
34.附图标号:100、养殖框架;110、置物板;120、间隙;200、工作平台;210、进料端;220、出料端;230、倾料区;240、填充区;250、输送带;300、倾倒装置;310、转盘;320、翻转轴;330、夹爪;400、填充装置;500、翻料装置;510、翻料耙;520、活动单元;600、输送装置;610、承载架;620、抓取臂;630、旋转拖盘;640、轨道;700、饲养盆;710、黑水虻养殖料;800、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6.如图1所示,黑水虻自动养殖系统,包括一养殖框架100、一工作平台200、一倾倒装置300、一填充装置400、一翻料装置500与一输送装置600。
37.所述养殖框架100内部设置有复数的置物板110,所述置物板110用来放置饲养盆700,所述饲养盆700内填充有以有机废弃物为主的黑水虻养殖料710,用来养殖黑水虻;每一层所述置物板110的配置略高于所述饲养盆700,以最大限度的放置所述饲养盆700。
38.所述工作平台200具有一进料端210与一出料端220,并在所述进料端210至所述出料端220之间依序设置有一倾料区230与一填充区240,所述工作平台200表面设置有输送带250,以将所述饲养盆700由所述进料端210置入,经由所述输送带250传送,经过所述倾料区230与所述填充区240再由所述出料端220移出。
39.所述倾倒装置300设置在所述倾料区230周围,用来将养殖完成的所述饲养盆700进行翻转,以将其中的所述黑水虻养殖料710进行倾倒;所述倾倒装置300上设置有一转盘310,所述转盘310外缘设置有一翻转轴320,所述翻转轴320上设置有一夹爪330,使所述夹爪330抓取进入所述倾料区230的所述饲养盆700,经转动至所述工作平台200外侧翻转,将
所述黑水虻养殖料710倾倒集中至一收集箱800中,再将空的所述饲养盆700转回放置到所述输送带250上。
40.所述填充装置400设置在所述填充区240周围,用来对进入所述填充区240的空的所述饲养盆700重新填充新的所述黑水虻养殖料710,然后由输送带250移动到所述出料端220。
41.所述翻料装置500设置有复数的翻料耙510,用来对填充有所述黑水虻养殖料710的所述饲养盆700进行翻料。
42.所述输送装置600设置有复数的承载架610,以及一抓取臂620,所述抓取臂620用来抓取所述养殖框架100上的所述饲养盆700并放置在所述承载架610上,待所有的所述承载架610装满后,然后一次将复数的所述饲养盆700自所述养殖框架100移动至所述工作平台200,或由所述养殖框架100移动至所述翻料装置500,同时对复数的所述饲养盆700进行翻料,再将翻料完成的所述饲养盆700自所述翻料装置500移动至所述养殖框架100。
4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首先利用所述输送装置600将所述养殖框架100的所述饲养盆700放置在所述承载架610上,然后将承载复数所述饲养盆700的所述输送装置600移动至所述工作平台200上,再将所述饲养盆700一个一个的放到所述工作平台200的所述进料端210,经过所述输送带250传输至所述倾料区230,利用所述倾倒装置300倾倒养殖完成的所述黑水虻养殖料710到所述收集箱800中,再将空的所述饲养盆700移动到所述填充区240,利用所述填充装置400在所述饲养盆700内重新填充新的所述黑水虻养殖料710,然后移动至所述出料端220;同样的,所述输送装置600在所述出料端220将所述饲养盆700一一装载至所述承载架610上,将复数的所述饲养盆700移动至所述翻料装置500同时进行翻料作业,最后由所述输送装置600将翻料完成的所述饲养盆700重新放置到所述养殖框架100上,完成黑水虻的自动化养殖作业。
44.藉由前述的实施方法,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可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完整的黑水虻养殖工作,每一步骤联结顺畅,大幅提高作业效率,并减少作业失误,提高生产质量。
45.如图2至图3所示,为获得最大的空间利用,本实用新型利用所述输送装置600存取所述养殖框架100上的所述饲养盆700,所述输送装置600利用所述抓取臂620夹取所述饲养盆700的两侧,故只要在任意相邻的所述饲养盆700之间留存有足够伸入所述抓取臂620的间隙120,即可顺利完成存取作业;如此,每一所述置物板110上视其大小可以放置有一至数个所述饲养盆700,只要保留少量的所述间隙120即可,而上下层的所述置物板110之间也只考虑空气对流,以不妨碍黑水虻的成长即可,故可以在所述养殖框架100上放置大量的所述饲养盆700,减少空间的浪费,也提高搬运所述饲养盆700的效率。
46.并且,所述输送装置600的所述抓取臂620是以伸缩方式设置在一旋转拖盘630上,所述旋转拖盘630则运行在所述输送装置600设置的一轨道640上,使所述抓取臂620藉由升降、旋转、伸缩以便于存取不同位置的所述饲养盆700;因此,所述养殖框架100的高度即使高于人员高度,仍然可以由所述抓取臂620的升降进行所述饲养盆700的存取;以及,所述养殖框架100旁侧仅需保留可供所述输送装置600移动的走道宽度,利用所述旋转拖盘630转动与所述抓取臂620的伸缩,仍然可以滑顺的存取所述饲养盆700,再转向、升降而放置到适合的承载架610上。
47.如图4所示,为提高作业效率,所述倾倒装置300的所述翻转轴320与所述夹爪330对称设置在所述转盘310上,其目的在于,当其中一所述夹爪330抓取一所述饲养盆700后,在转动并进行倾倒出黑水虻养殖料710时,另一所述夹爪330已同时抓取另一所述饲养盆700进行准备,然后将倾倒完成的所述饲养盆700放回所述输送带250,再进行下一波的夹取,使其倾倒工作不致停歇,而能加快作业的进行。
48.如图5至图6所示,再者,本实用新型同时提高翻料作业的效率,所述输送装置600将所述饲养盆700移动至所述翻料装置500时,无需卸除所述饲养盆700,而是由所述翻料装置500直接控制所述翻料耙510进行翻料作业,进一步提高效率与工作质量;所述翻料装置500的所述翻料耙510与所述输送装置600的所述承载架610数量、排列一致,并在所述翻料装置500设置有活动单元520来移动所述翻料耙510位置,平时将所述翻料耙510移向所述翻料装置500的一侧,以方便所述输送装置600进入所述翻料装置500中,再以所述活动单元520将所述翻料耙510移动至相对的所述承载架610位置,以同时所述承载架610上的复数个所述饲养盆700进行翻料。
49.所述翻料装置500上另设置有检测单元(图未示出),所述检测单元种类很多,主要用于所述输送装置600移入所述翻料装置500时,检测所述翻料耙510内的所述黑水虻养殖料710的状态或质量,以利于黑水虻的成长。
50.本实用新型的黑水虻自动养殖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黑水虻的饲养成本,并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能源的使用,符合环保要求;通过改善机具结构、优化整体的工作流程,可以降低养殖作业的工作停顿,使每个养殖步骤顺利联结,不仅提高效率,也能减少失误发生的机会,维持整体的黑水虻养殖质量。
5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