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用苎麻联合收获机

文档序号:30981132发布日期:2022-08-03 00:4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纤用苎麻联合收获机

1.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麻类纤维初加工的机械设备,具体地涉及苎麻联合收获机。


背景技术:

2.苎麻俗称“中国草”,是我国的特产和重要的经济作物,苎麻纤维号称“天然纤维之王”,麻叶营养丰富,麻骨可代木制造纤维板。但苎麻收获季节性强,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由于机械收获加工苎麻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讫今为止,苎麻收获加工还是以人工为主的分别方式,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一种方式是先由人工在田间将麻皮从麻杆上剥下来,再用刮麻器刮去表皮,另一种方式是先由人工在田间将麻杆割下来,再用机械脱去麻骨和表皮,或者先由人工在田间将麻皮从麻杆上剥下来,再用机械脱去表皮,因无苎麻收割和苎麻联合收获机械,严重制约了苎麻产业的发展。
3.苎麻一般年收三次,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收苎麻纤维作业占整个生产过程中用工量的五分之三以上,费工费时多,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而且麻叶被废弃。机械化收获设备是苎麻原料、饲料生产的关键关节,也是影响苎麻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推动苎麻生产向高效发展,收获技术与收获机械的研究与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4.为了解决人工收获功效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国内外已研制出多种类型的苎麻剥制机具以及饲料加工机械。今年也有纤用和饲用苎麻收割机问世,但技术均不大成熟。未见苎麻收割和剥制一体化的联合收获机在生产中实际应用。
5.与本实用新型较接近的现有技术zl200810046933.9苎麻联合收获机,只能一次完成割秆和纤维剥制加工,而且其核心技术双向自动脱麻机有连续脱麻时挡麻销易阻塞缠麻、纤维梳理机构有伤麻现象,以及垂直夹持纤维不易卸脱收集等缺陷,收获技术尚不成熟。
6.与本实用新型较接近的另一项现有技术zl201310517788.9的苎麻联合收割机,能完成割秆和纤维剥制,该机械设计上存在重大缺点,一是整机收割和剥麻两大工作单元并列,导致整机的宽度过大,转移和下田作业困难,不适合麻区道路窄、田块小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麻纤维与麻骨的分离率达百分之九十四以上,有利于后续剥麻机械分离加工和高品质出麻率”该机有益效果的表述指出该机只是初步分离出纤维,还要后续机械分离加工。三是该机由切割装置和成品集成箱完成切割和收集作业,夹持装置夹持的后部基部未加工麻秆,用切割装置切割,丢掉损失太大,而又不好再加工利用。
7.与本实用新型较接近的另一项现有技术zl 201810484613.5的苎麻联合收割机,能够实现纤饲两用苎麻的收获,但不适用于只收获纤维的苎麻品种,根据国家标准,苎麻纤维的品质和麻纤维的长度有很大关系,纤维较长,品质较高;因此在不确定每颗苎麻长势的情况下,统一采用机械化标准割断苎麻纤维,会严重导致纤维品质下降,影响麻农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纤用苎麻联合收获机,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纤用苎麻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驾驶室、扶麻装置、割麻装置、输送装置、打剥装置、存储装置以及履带传动装置。
10.进一步的,所述扶麻装置、割麻装置一上一下配置在收获机正前方;所述驾驶室配置在收获机左前侧;所述输送装置、打剥装置交替配置在收获机右侧;所述存储装置配置在收获机左后侧;同一所述扶麻装置由第一扶麻机构、第二扶麻机构组成;同一所述割麻装置由往复式割刀机构、分禾器、仿地形滑板、机架组成;同一所述打剥装置由第一打剥器和第二打剥器组成;同一所述输送装置由第一夹持链板、第二夹持链板以及第三夹持链板组成。
11.进一步的,所述割麻装置由四支分禾器、三组往复式割刀机构交替布置组成,同一所述四支分禾器等间距固定连接于收获机正前方底部;三组往复式割刀通过铰链连接在四支分禾器间距间机架上,且等间距布置;三组往复式割刀均可浮动且底部各安装一个仿地形滑板,作用在于能够根据地形的起伏,在前进方向和横向方向自动调节割刀高度,适应复杂地形;所述三者从上到下高度位置顺序为分禾器、往复式割刀、仿地形滑板。
12.进一步的,所述扶麻装置配置在收获机正前上方;同一所述第一扶麻机构和第二扶麻机构均由扶麻拨齿、链轮、链条、同步轴组成;第一扶麻机构布置于第二扶麻机构下方,第一扶麻机构布置于往复式割刀切割面上方;第一扶麻机构与第二扶麻机构的链轮同步转动;多个扶麻拨齿等间距固定在链条上,在链轮的带动,将苎麻从收获机前方以左往右的方向拨至第一夹持链板处。
13.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装置由第一夹持链板、第二夹持链板以及第三夹持链板组成;所述第一夹持链板起点布置于扶麻装置右侧并与之配合接收苎麻,其中间部分会沿着收获机左侧向上倾斜,将苎麻提高;其终点布置于第一打剥器上方,便于将苎麻尾部送进第一打剥器打剥;所述第二夹持链板起点布置于第一夹持链板上方;其作用在于配合第一夹持链板扶持苎麻,其中间部分平行于第一夹持链板中部,将苎麻提高;其终点布置于第二打剥器上方,链板行进路线会从外侧向收获机内侧输送,便于将苎麻梢部送进第二打剥器上方,进而掉落至第二打剥器喂入口进行打剥;所述第三夹持链板起点布置于第一打剥器后方,便于接收已打剥后的苎麻尾部纤维,其中间部分向收获机尾部延伸,作用在于能够将苎麻梢部从第二打剥器中脱离,其终点会与存储装置连接,用于后续存储苎麻;第二夹持链板的运行速度高于第一夹持链板的运行速度,作用在于差速运动能够使苎麻产生倾斜角度,有利于喂入第一打剥器进行打剥。
14.进一步的,所述打剥装置由第一打剥器和第二打剥器组成,所述第一打剥器和第二打剥器的打剥结构可为双滚筒打板打剥式,也可为单滚筒打板打剥;苎麻可单方向从打剥器入口进入完成打剥,随后纤维和麻骨碎屑从打剥出口抛出;第一打剥器为立式打剥,布置在收获机右侧中部,打剥入口向前倾斜,方便苎麻尾部进入打剥器;第二打剥器为卧式打剥,布置在收获机中部后侧,打剥入口向后倾斜,方便苎麻梢部进入打剥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纤用苎麻联合收获机,实现了全自动收获纤用苎麻,减少了人力劳动,效率高,质量好。2、该种纤用苎麻联合收获机,在收
获过程中实现了麻骨和麻屑的粉碎还田,增加了农田有机肥料的含量,有利改善环境。3、该种纤用苎麻联合收获机,通过第一打剥器和第二打剥器,可以实现分批次对苎麻梢部和尾部的打剥,针对性打剥纤维质量更好。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纤用苎麻联合收获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纤用苎麻联合收获机后侧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纤用苎麻联合收获机正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纤用苎麻联合收获机俯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纤用苎麻联合收获机侧视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割麻装置侧视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割麻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扶麻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打剥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纤用苎麻联合收获机工作状态示意图;
27.图中:1、驾驶室;2、扶麻装置;3、割麻装置;4、输送装置;5、打剥装置;6、存储装置;7、履带传动装置;8、苎麻;201第一扶麻机构;202第二扶麻机构;211、扶麻拨齿;212、链条;213、链轮;214、同步轴;301、往复式割刀机构;302、分禾器;303、仿地形滑板;304、机架;401、第一夹持链板;402第二夹持链板;403、第三夹持链板;501、打剥入口;502、打剥滚筒;503、打剥机壳;504、打剥出口;511第一打剥器;512、第二打剥器。
具体实施方式
28.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29.请参阅图1-10,一种纤用苎麻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驾驶室1、扶麻装置2、割麻装置3、输送装置4、打剥装置5、存储装置6以及履带传动装置7。
30.优选实施例的,整机的打剥流程为:操作人员进入驾驶室1进行控制,履带传动装置7传动,收获机进入麻田,割麻装置3对收获机前方苎麻8进行切割,履带传动装置7保持动力,匀速前进,扶麻装置2持续动作,将苎麻8扶持到输送装置4,输送装置4又将苎麻8依次输送到打剥装置5的第一打剥器511和第二打剥器512处进行打剥,苎麻纤维随后被输送到存储装置6,如此循环完成收获。
31.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扶麻装置2、割麻装置3一上一下配置在收获机正前方;所述驾驶室1配置在收获机左前侧;所述输送装置4、打剥装置5交替配置在收获机右侧;所述存储装置6配置在收获机左后侧;同一所述扶麻装置2由第一扶麻机构201、第二扶麻机构202组成;同一所述割麻装置由往复式割刀机构301、分禾器302、仿地形滑板303、机架304组成;同一所述打剥装置5由第一打剥器511和第二打剥器512组成;同一所述输送装置由第一夹持链板401、第二夹持链板402以及第三夹持链板403组成,上述履带传动装置为现有技术,可由稻麦联合收获机履带底盘改装而成。
32.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割麻装置3由四支分禾器302、三组往复式割刀机构301交替布置组成,同一所述四支分禾器302等间距固定连接于收获机正前方底部;三组往复式割刀301通过铰链连接在四支分禾器302间距间机架上,且等间距布置;三组往复式割刀301均可浮动且底部各安装一个仿地形滑板303,作用在于能够根据地形的起伏,在前进方向和横向方向自动调节割刀高度,适应复杂地形;所述三者从上到下高度位置顺序为分禾器302、往复式割刀301、仿地形滑板303,上述配套分禾器302、往复式割刀301均为现有技术。
33.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扶麻装置2配置在收获机正前上方;同一所述第一扶麻机构201和第二扶麻机构202均由扶麻拨齿211、链轮213、链条212、同步轴214组成;第一扶麻机构201布置于第二扶麻机构202下方半米处,第一扶麻机构201布置于往复式割刀切割面以上一米处;第一扶麻机构201与第二扶麻机构202的链轮同步转动;多个扶麻拨齿211等间距固定在链条上,在链轮213的带动,将苎麻8从收获机前方以左往右的方向拨至第一夹持链板401处。
34.优选实施例的,所述输送装置由第一夹持链板401、第二夹持链板402以及第三夹持链板403组成;所述第一夹持链板401起点布置于扶麻装置2右侧并与之配合接收苎麻8,其中间部分会沿着收获机左侧向上倾斜,将苎麻8提高;其终点布置于第一打剥器511上方,便于将苎麻8尾部送进第一打剥器511打剥; 所述第二夹持链板402起点布置于第一夹持链板401上方半米处;其作用在于配合第一夹持链板401扶持苎麻,其中间部分平行于第一夹持链板401中部,将苎麻8提高;其终点布置于第二打剥器512上方,链板行进路线会从外侧向收获机内侧输送,便于将苎麻8梢部送进第二打剥器512上方,进而掉落至第二打剥器512喂入口进行打剥(如图4所示);所述第三夹持链板403起点布置于第一打剥器511后方,便于接收已打剥后的苎麻8尾部纤维,其中间部分向收获机尾部延伸,作用在于能够将苎麻梢部从第二打剥器512中脱离,其终点会与存储装置6连接,用于后续存储苎麻8,第二夹持链板402的运行速度高于第一夹持链板401的运行速度,作用在于差速运动能够使苎麻产生倾斜角度(如图10所示),有利于喂入第一打剥器511进行打剥。上述夹持链板均为现有技术,可选用稻麦联合收获机的夹持链板进行改装。
35.优选实施例的,所述打剥装置5由第一打剥器511和第二打剥器512组成,所述第一打剥器511和第二打剥器512打剥结构可为双滚筒打板打剥式,也可为单滚筒打板打剥,本优选实施例采用双滚筒打板打剥式,上述双滚筒打板打剥为现有技术改装而成,具体结构见图9,苎麻8尾部从打剥入口501进入打剥器,打剥机壳503起到导向作用,防止缠麻,打剥滚筒502实现打剥功能,苎麻纤维和麻骨碎屑从打剥出口504抛出;第一打剥器511为立式打剥,布置在收获机右侧中部,打剥入口向前倾斜,方便苎麻8尾部进入打剥器;第二打剥器512为卧式打剥,布置在收获机中部后侧,打剥入口向后倾斜,方便苎麻8梢部进入打剥器。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纤用苎麻联合收获机,实现了全自动收获纤用苎麻,减少了人力劳动,效率高,质量好。2、该种纤用苎麻联合收获机,在收获过程中实现了麻骨和麻屑的粉碎还田,增加了农田有机肥料的含量,有利改善环境。3、该种纤用苎麻联合收获机,通过第一打剥器和第二打剥器,可以实现分批次对苎麻梢部和尾部的打剥,针对性打剥纤维质量更好。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