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萌芽稻谷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6635发布日期:2022-07-23 07:06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萌芽稻谷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富含
γ-氨基丁酸萌芽稻谷生产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萌芽稻谷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2.萌芽稻谷的生产通常是以稻谷为原料,将稻谷放入促进稻谷萌芽的罐体内,通过对休眠稻谷种子给予特定条件的湿度、温度、氧气、远红外线辐照、压力等进行萌芽,且为了保证所有稻谷能够充分接受氧气、辐照、以及保证稻谷的温湿度均匀,罐体一般横卧设置,并进行旋转,从而使稻谷在罐体内滚动。
3.目前的稻谷萌芽用的罐体横卧设置占地较大,另外装入稻谷的罐体不断转动,增加动力消耗和运营成本,且罐体转动的结构复杂,制造与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萌芽稻谷生产装置,以缓解稻谷萌芽用的罐体横卧设置占地较大,另外装入稻谷的罐体不断转动,增加动力消耗和运营成本,且罐体转动的结构复杂,制造与维护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萌芽稻谷生产装置,包括萌芽罐、中心输送装置、横管和支撑架;萌芽罐包括双层套筒、顶盖和底盖;双层套筒包括外层套筒、内层套筒、顶部封堵板和底部封堵板;外层套筒套设于内层套筒的外部,并与内层套筒的中心线相同;顶部封堵板密封连接于外层套筒和内层套筒的顶端;底部封堵板密封连接于外层套筒和内层套筒的底端;内层套筒的侧壁上分布有上疏下密的第一气孔群;顶盖设置于双层套筒的顶端;底盖设置于双层套筒的底端;中心输送装置设置于双层套筒内部,且中心输送装置的顶端设有输送口;中心输送装置的侧壁上分布有上疏下密的第二气孔群;横管设有两组,两组横管分别设置于外层套筒的顶部两侧,并与双层套筒的夹层联通;支撑架设置于双层套筒的下端。
7.进一步地,顶盖包括第一拼接盖和第二拼接盖;第一拼接盖与双层套筒转动开合连接,第二拼接盖与双层套筒转动开合连接,且第一拼接盖与第二拼接盖关于第一拼接盖和第二拼接盖之间的拼接线对称开合。
8.进一步地,支撑架包括多组支撑柱,且支撑柱具有至少三组;多组支撑柱的顶端分别与外层套筒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底盖设置于多组支撑柱之间,并与多组支撑柱滑动连接;顶盖的下方设置有千斤顶,且千斤顶的输出端与底盖的底部连接。
10.进一步地,双层套筒的内部以及双层套筒的夹层之间设置多组温度湿度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
11.进一步地,外层套筒、内层套筒、中心输送装置以及横管均由食品级不锈钢板焊接制成;顶部封堵板和底部封堵板均由不锈钢板制成,且顶部封堵板与外层套筒和内层套筒
的顶端焊接固定,底部封堵板与外层套筒和内层套筒的底端焊接固定;顶盖与底盖均由不锈钢板制成。
12.进一步地,底部封堵板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孔群;底盖上开设有第二排水孔群,且第二排水孔群分布于内层套筒的筒壁以内的范围中。
13.进一步地,顶盖与双层套筒之间以及底盖与双层套筒之间均设有食品级硅胶密封条。
14.进一步地,萌芽罐为圆柱形罐体;中心输送装置包括中心立管,中心立管上下贯通,第二气孔群上疏下密地分布于中心立管的管壁上;顶盖设有避让孔;中心立管贯穿避让孔并设置于圆柱形罐体的中心轴线上;输送口位于中心立管的顶端管口。
15.进一步地,萌芽罐为方形罐体;中心输送装置包括双层隔板;双层隔板包括两组平行的孔洞板、顶板和底板;顶板连接于两组孔洞板的顶端,底板连接于两组孔洞板的底端;第二气孔群上疏下密的分布于两组孔洞板上;输送口位于顶板的中心,底板上设有第三排水孔群;双层隔板竖直插入方形罐体内,并将方形罐体均分成两个矩型槽;第一气孔群上疏下密的分布于内层套筒的两侧侧壁上,且内层套筒的两侧侧壁均与双层隔板平行;两组横管分别连接于外层套筒的两侧侧壁的顶部,且外层套筒的两侧侧壁均与双层隔板平行;顶盖上设有过孔,过孔位于输送口的正上方。
16.采用本装置生产萌芽稻谷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7.(1)首先通过中心输送装置上第二气孔群向装满稻谷的萌芽罐内吹入混合调制好的水蒸气、空气、臭氧,湿度为93-95%,臭氧浓度为1.5
‑ꢀ
2.5ppm,臭氧为医用级臭氧,温度27摄氏度,吹入时间10分钟,为稻谷增加湿度、温度并消毒;同时由内层套筒的侧壁上的第一气孔群排进双层套筒的夹层中排气并通过外层套筒两侧的横管排向外部,吹入的气体通过紫外线灯消毒,向中心输送装置内吹气10分钟后停止;改为由横管向双层套筒的夹层空间吹入该混合调制好的气体,气体通过内层套筒的侧壁上的第一气孔群进入萌芽罐内,吹入时间10分钟,并通过中心输送装置同时向外排气,20分钟后稻谷臭氧消毒加湿结束。这样使萌芽罐中心的中心输送装置和双层套筒的夹层空间形成呼吸吐纳,使稻谷能够均匀得到消毒,接受臭氧、湿度、温度、空气,使桶内每一粒稻谷消毒达到一致性好;
18.(2)第一次消毒结束后,采取上述呼吸吐纳的方式,先由中心输送装置吹入30摄氏度空气和湿度90%水蒸气混合气体10分钟,同时由第一气孔群流经横管向外排气给稻谷温度湿度提升;然后改由横管吹入该混合气体10分钟,中心输送装置同时向外排气;如此这样往复交替吹入,达到稻谷含水率18-19%,温度30摄氏度时停止吹气;
19.(3)静止保温保湿40分钟后,由中心输送装置吹入混合调制好的水蒸气、空气、臭氧,湿度为90%,臭氧浓度为1.5-2.5ppm,臭氧为医用级臭氧,温度28摄氏度,吹气5分钟,并由第一气孔群流经横管向外排气;5分钟后改为由横管吹入该混合气体,吹气5分钟,并由中心输送装置同时向外排气,10分钟后稻谷臭氧消毒加湿结束;
20.(4)由中心输送装置吹入30摄氏度空气和湿度90%水蒸气混合气体 10分钟,并由第一气孔群流经横管向外排气;然后改由横管吹入该混合气体10分钟,并由中心输送装置同时向外排气,如此这样往复交替吹入,达到稻谷含水率21-22%,温度30摄氏度时停止吹气;18小时后萌芽结束;
21.(5)利用上述吐纳呼吸法,由中心输送装置吹入35摄氏度干热空气 10分钟,并由
第一气孔群流经横管向外排气,然后改由横管吹入该混合气体10分钟,并由中心输送装置同时向外排气,缓苏时间10分钟;再由中心输送装置吹入40摄氏度干热空气10分钟,并由第一气孔群流经横管向外排气,然后改由横管吹入该混合气体10分钟,并由中心输送装置同时向外排气,缓苏时间10分钟,如此这样往复交替吹入,烘干稻谷水分达到15.5%时,缓苏时间20分钟,烘干结束;
22.(6)萌芽并烘干结束后,打开底盖,将稻谷取出,并将萌芽罐内壁以及底盖清理干净,工作结束。
23.(7)本装置除了能够对稻谷进行萌芽之外,亦可对其他农作物的种子进行萌芽,如花生,荞麦,大麦,青稞,红小豆,黄豆,薏米等萌芽过程中需要用水浸泡的种子进行萌芽,对这些种子进行萌芽时,需要在上述 (1)-(6)这六个步骤之前先对萌芽罐内的种子进行注水浸泡,同时由底盖上的第二排水孔群吹入臭氧进行消毒,且向萌芽罐内注水浸泡时注入的水需要完全浸没种子,并使水面位于横管以下的位置;浸泡结束后将水排干,再进行后续呼吸吐纳的操作促进种子萌芽。
2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萌芽稻谷生产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5.(1)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萌芽罐的两侧设置横管,并在内层套筒的侧壁上设置上疏下密的第一气孔群,以及在萌芽罐的内部设置中心输送装置,并在中心输送装置上设置上疏下密的第二气孔群,能够通过呼吸吐纳的方式交替从中心输送装置进气横管排气以及从横管进气中心输送装置排气,使稻谷能够均匀得到消毒,并均匀接受臭氧、湿度、温度、空气,另外随着萌芽罐内稻谷由上到下深度逐渐增加,稻谷的湿度、温度、空气含量均会因稻谷厚度依次递减,因此在内层套筒的侧壁以及中心输送装置上采取上疏下密的打孔方式,使得萌芽罐内不同位置的稻谷温湿度、氧气含量尽量保持平衡;相比于横卧并不断转动的罐体,该装置结构简单,占地面积较小,设备相对静止更加安全牢靠,减少额外的动力消耗,且稻谷自然发芽是在静止状态,该装置更加符合稻谷自然发芽的习性。
26.(2)由于萌芽罐的中心设置中心输送装置,且中心输送装置贯穿顶盖,因此顶盖设置为第一拼接盖与第二拼接盖对称开合的方式便于在开合过程中避让中心输送装置。
27.(3)支撑架通过多组支撑柱起到稳定支撑萌芽罐的作用。
28.(4)底盖滑动设置于多组支撑柱之间,通过支撑柱对底盖的上下活塞式的运动起到定位的作用,且底盖通过千斤顶提供上下运动的动力;千斤顶选用电动剪式螺杆千斤顶,该千斤顶高度较矮、自重较轻,且承载能力大,能够稳定的承托萌芽罐内稻谷的重量。
29.(5)温度湿度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的设置便于不间断监测萌芽罐内的温度湿度以及稻谷的氧气含量,另外将湿度温度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分别连接控制气体输送的开关,根据设定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自动控制气体的输送,且能够根据监测情况对内层套筒的侧壁上的第一气孔群和中心输送装置上的第二气孔群分布位置及数量进行调整。
30.(6)第一排水孔群的设置便于对双层套筒夹层中的冷凝水进行排泄;第二排水孔群的设置便于对萌芽罐内壁上的冷凝水以及种子浸泡水的排泄,能够通过在底盖下方连接密封的集水槽,并在集水槽达到一定水量后使用水泵自动抽出。
31.(7)食品级硅胶密封条的设置能够保证萌芽罐内部相对密封。
32.(8)萌芽罐为圆柱型罐体或是方形罐体时,除了萌芽罐和中心输送装置的结构不同之外,工作原理和工作方法均相同,均采用上述呼吸吐纳的方式促进稻谷萌芽。
附图说明
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富含γ-氨基丁酸萌芽稻谷生产装置的萌芽罐为圆柱形罐体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圆柱型罐体的萌芽罐局部剖切组成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方形罐体的萌芽罐的结构示意图;
4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方形罐体的萌芽罐局部剖切组成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说明:
42.1-萌芽罐;11-双层套筒;111-外层套筒;112-内层套筒;113-顶部封堵板;114-底部封堵板;12-顶盖;121-第一拼接盖;122-第二拼接盖;13-底盖;21-中心立管;22-双层隔板;221-孔洞板;222-顶板; 223-底板;3-横管;4-支撑架;5-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
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萌芽稻谷生产装置,参照图1 至图4,包括萌芽罐1、中心输送装置、横管3和支撑架4;萌芽罐1包括双层套筒11、顶盖12和底盖13;双层套筒11包括外层套筒111、内层套筒112、顶部封堵板113和底部封堵板114;外层套筒111套设于内层套筒112的外部,并与内层套筒112的中心线相同;顶部封堵板113密封连接于外层套筒111和内层套筒112的顶端;底部封堵板114密封连接于外层套筒111和内层套筒112的底端;内层套筒112的侧壁上分布有上疏下密的第一气孔群;顶盖12设置于双层套筒11的顶端;底盖13设置于双层套筒11的底端;中心输送装置设置于双层套筒11的内部;且中心输送装置的顶端设有输送口;中心输送装置的侧壁上分布有上疏下密的第二气孔群;横管3设有两组,两组横管3分别设置于外层套筒111的顶部两侧,并与双层套筒11的夹层联通;支撑架4设置于双层套筒11的下端。
47.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萌芽罐1的两侧设置横管 3,并在内层套筒112的侧壁上设置上疏下密的第一气孔群,以及在萌芽罐1的内部设置中心输送装置,并在中心输送装置上设置上疏下密的第二气孔群,能够通过呼吸吐纳的方式交替从中心输送装置进气横管3排气以及从横管3进气中心输送装置排气,使稻谷能够均匀得到消毒,并均匀接受臭氧、湿度、温度、空气,另外随着萌芽罐1内稻谷由上到下深度逐渐增加,稻谷的湿度、温度、空气含量均会因稻谷厚度依次递减,因此在内层套筒112的侧壁以及中心输送装置上采取上疏下密的打孔方式,使得萌芽罐1内不同位置的稻谷温湿度、氧气含量尽量保持平衡;相比于横卧并不断转动的罐体,该装置结构简单,占地面积较小,设备相对静止更加安全牢靠,减少额外的动力消耗,且稻谷自然发芽是在静止状态,该装置更加符合稻谷自然发芽的习性。
48.更优选地,顶盖12包括第一拼接盖121和第二拼接盖122;第一拼接盖121与双层套筒11转动开合连接,第二拼接盖122与双层套筒11转动开合连接,且第一拼接盖121与第二拼接盖122关于第一拼接盖121和第二拼接盖122之间的拼接线对称开合。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萌芽罐1 的中心设置中心输送装置,且中心输送装置贯穿顶盖12,因此顶盖12设置为第一拼接盖121与第二拼接盖122对称开合的方式便于在开合过程中避让中心输送装置。
49.更优选地,支撑架4包括多组支撑柱,且支撑柱具有至少三组;多组支撑柱的顶端分别与外层套筒111固定连接。在本技术方案中,支撑架4 通过多组支撑柱起到稳定支撑萌芽罐1的作用。
50.更优选地,底盖13设置于多组支撑柱之间,并与多组支撑柱滑动连接;顶盖12的下方设置有千斤顶5,且千斤顶5的输出端与底盖13的底部连接。在本技术方案中,底盖13滑动设置于多组支撑柱之间,通过支撑柱对底盖13的上下活塞式的运动起到定位的作用,且底盖13通过千斤顶5提供上下运动的动力;千斤顶5选用电动剪式螺杆千斤顶,其高度较矮、自
重较轻,且承载能力大,能够稳定的承托萌芽罐1内稻谷的重量。
51.更优选地,双层套筒11的内部以及双层套筒11的夹层之间设置多组温度湿度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在本技术方案中,温度湿度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的设置便于不间断监测萌芽罐1内的温度湿度以及稻谷的氧气含量,另外将湿度温度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分别连接控制气体输送的开关,根据设定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自动控制气体的输送,且能够根据监测情况对内层套筒112的侧壁上的第一气孔群和中心输送装置上的第二气孔群分布位置及数量进行调整。
52.更优选地,外层套筒111、内层套筒112、中心输送装置以及横管3 均由食品级不锈钢板焊接制成;顶部封堵板113和底部封堵板114均由不锈钢板制成,且顶部封堵板113与外层套筒111和内层套筒112的顶端焊接固定,底部封堵板114与外层套筒111和内层套筒112的底端焊接固定;顶盖12与底盖13均由不锈钢板制成。
53.更优选地,底部封堵板114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孔群;底盖13上开设有第二排水孔群,且第二排水孔群分布于内层套筒112的筒壁以内的范围中。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排水孔群的设置便于对双层套筒11夹层中的冷凝水进行排泄;第二排水孔群的设置便于对萌芽罐1内壁上的冷凝水进行排泄,能够通过在底盖13下方连接密封的集水槽,并在集水槽达到一定水量后使用水泵自动抽出。
54.更优选地,顶盖12与双层套筒11之间以及底盖13与双层套筒11之间均设有食品级硅胶密封条。在本技术方案中,食品级硅胶密封条的设置能够保证萌芽罐1内部相对密封。
55.更优选地,萌芽罐1为圆柱形罐体;中心输送装置包括中心立管 21,中心立管21上下贯通,第二气孔群上疏下密地分布于中心立管21的管壁上;顶盖12设有避让孔;中心立管21贯穿避让孔并设置于圆柱形罐体的中心轴线上;输送口位于中心立管21的顶端管口。在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罐内稻谷均能充分地接受气体的输送,圆柱形罐体高度以及直径受限,因此圆柱形罐体的容量具有一定的限制,更加适用于小批量的生产。
56.更优选地,萌芽罐1为方形罐体;中心输送装置包括双层隔板22;双层隔板22包括两组平行的孔洞板221、顶板222和底板223;顶板222 连接于两组孔洞板221的顶端,底板223连接于两组孔洞板221的底端;第二气孔群上疏下密的分布于两组孔洞板221上;输送口位于顶板222的中心,底板223上设有第三排水孔群;双层隔板22竖直插入方形罐体内,并将方形罐体均分成两个矩型槽;第一气孔群上疏下密的分布于内层套筒112的两侧侧壁上,且内层套筒112的两侧侧壁均与双层隔板22平行;两组横管3分别连接于外层套筒111的两侧侧壁的顶部,且外层套筒 111的两侧侧壁均与双层隔板22平行;顶盖12上设有过孔,过孔位于输送口的正上方。在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罐内稻谷均能够充分地接受气体的输送,方形罐体的高度以及双层隔板22到方形罐体的两侧侧壁的距离受限,但是可以根据使用需求通过适度延长双层隔板22的纵向长度和方形罐体的纵向长度,对方形罐体的容量进行增加,还可以通过将多个方形罐体进行多排多列的排布设置,更加适用于大批量和自动化的生产。
5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