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作物施肥微区实验分隔盒植入机

文档序号:31971874发布日期:2022-10-29 01:47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作物施肥微区实验分隔盒植入机

1.本实用新型涉及植入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作物施肥微区实验分隔盒植入机。


背景技术:

2.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保障粮食安全对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农民为了提高小麦产量多采取施用过量氮肥的方式,因此造成了不必要的肥料损失和环境污染,经研究小麦的产量、氮素利用率与肥料的施用量及群体吸收能力有关,稳定性同位素
15
n示踪试验目前在大田研究中使用广泛,其可以良好的模拟大田试验,还可以反应氮素的来源和去向,定量化的表示小麦植株吸收的氮素来自土壤和肥料的绝对量及其所占比例。采用稳定性同位素
15
n示踪试验需将一个立方体铁盒植入土中并使其整体高出地面3~5cm,以防铁盒外的氮素进入微区,以杜绝
15
n肥料与普通肥料的掺混造成的误差,但现有的立方体体盒微区植入土壤一般多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采用人工挖掘并将立方体铁盒埋入土壤,这样会导致土壤原状土结构的破坏,影响试验的准确性;二是通过人工将立方体铁盒直接砸入土壤中,不仅费时费力,且在砸入情况下需要铁盒体积很小,那么狭小的空间会限制小麦根系的下扎和生长发育,导致达不到健壮群体标准,因此需要一种作物施肥微区实验分隔盒植入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避免了通过发掘土壤埋入立方体铁盒本体,又避免了通过人工手动砸入立方体铁盒本体,省时省力,提高其使用效果的作物施肥微区实验分隔盒植入机。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作物施肥微区实验分隔盒植入机,包括底座、多组液压缸、两组移动块、第一连接板、两组滑杆、第二连接板、动力机构、多组丝杠转轴、多组限位块、多组夹持块和立方体铁盒本体,多组液压缸均匀固定在底座的底端,同侧液压缸的输出端分别与两组移动块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板固定在两组移动块的右端,两组滑杆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板右端的前后两侧,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滑杆的右端,多组丝杠转轴通过动力机构分别与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内侧端的前后两侧转动连接,并且多组限位块分别固定在多组丝杠转轴的左右两侧,丝杠转轴左右两侧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螺纹,多组夹持块以两组为单位分别与丝杠转轴的左右两侧螺装连接并与滑杆滑动连接,并且多组夹持块配合使用可对立方体铁盒本体进行夹持固定;通过动力机构带动多组丝杠转轴同时转动,此时使得同一组丝杠转轴上左右两侧的夹持块在滑杆的配合使用下向内侧移动,并通过多组夹持块的配合使用对立方体铁盒本体上部进行夹持固定,并且通过控制液压缸带动移动块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移动块带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向下移动,并使得立方体铁盒本体向下移动插入到土壤内,既避免了通过发掘土壤埋入立方体铁盒本体,又避免了通过人工手动砸入立方体铁盒本体,省时省力,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5.优选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转动轴、多组链轮和两组链条,电机固定在第一连接板的左端后侧,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轴连接,并且转动轴与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多组链轮分别固定在转动轴的左右两侧以及多组丝杠转轴的外部,并且同侧的多组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通过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使得转动轴带动链轮转动,同侧的多组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从而使得多组丝杠转轴转动,为丝杠转轴的转动提供动力。
6.优选的,还包括推手、多组支撑块和多组万向轮,推手固定在底座的左端,多组支撑块均匀固定在底座的底端,并且万向轮固定在支撑块的底端,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制动片;通过设置推手、支撑块和万向轮,便于工作人员对装置进行整体移动,便于将立方体铁盒本体移动到指定位置,提高装置的灵活使用性。
7.优选的,还包括多组加强板,多组加强板分别固定在两组移动块的上下两端,并且多组加强板均与第一连接板的左端连接;通过设置加强板,加强移动块与第一连接板连接的强度,提高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8.优选的,还包括配重块,配重块固定在底座的顶端左侧;通过设置配重块,确保装置整体使用时的平衡,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9.优选的,还包括多组防滑橡胶垫,多组防滑橡胶垫分别固定在多组夹持块底部的内侧端;通过设置防滑橡胶垫,增加夹持块与立方体铁盒本体之间的摩擦力,确保立方体铁盒本体向下插入到土壤时不会发生相对滑动,提高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10.优选的,电机为消音电机;通过设置消音电机,减小噪音污染,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动力机构带动多组丝杠转轴同时转动,此时使得同一组丝杠转轴上左右两侧的夹持块在滑杆的配合使用下向内侧移动,并通过多组夹持块的配合使用对立方体铁盒本体上部进行夹持固定,并且通过控制液压缸带动移动块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移动块带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向下移动,并使得立方体铁盒本体向下移动插入到土壤内,既避免了通过发掘土壤埋入立方体铁盒本体,又避免了通过人工手动砸入立方体铁盒本体,省时省力,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轴测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附图中标记:1、底座;2、液压缸;3、移动块;4、第一连接板;5、滑杆;6、第二连接板;7、丝杠转轴;8、限位块;9、夹持块;10、立方体铁盒本体;11、电机;12、转动轴;13、链轮;14、链条;15、推手;16、支撑块;17、万向轮;18、加强板;19、配重块;20、防滑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
述。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19.多组液压缸2均匀固定在底座1的底端,同侧液压缸2的输出端分别与两组移动块3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板4固定在两组移动块3的右端,两组滑杆5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板4右端的前后两侧,第二连接板6固定在滑杆5的右端,并且电机11固定在第一连接板4的左端后侧,电机11的输出端与转动轴12连接,并且转动轴12与第一连接板4以及第二连接板6转动连接,多组链轮13分别固定在转动轴12的左右两侧以及多组丝杠转轴7的外部,并且同侧的多组链轮13之间通过链条14传动连接,多组丝杠转轴7分别与第一连接板4以及第二连接板6内侧端的前后两侧转动连接,并且多组限位块8分别固定在多组丝杠转轴7的左右两侧,丝杠转轴7左右两侧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螺纹,多组夹持块9以两组为单位分别与丝杠转轴7的左右两侧螺装连接并与滑杆5滑动连接,并且多组夹持块9配合使用可对立方体铁盒本体10进行夹持固定;通过电机11带动转动轴12转动,使得转动轴12带动链轮13转动,同侧的多组链轮13之间通过链条14传动连接,从而使得多组丝杠转轴7同时转动,此时使得同一组丝杠转轴7上左右两侧的夹持块9在滑杆5的配合使用下向内侧移动,并通过多组夹持块9的配合使用对立方体铁盒本体10上部进行夹持固定,并且通过控制液压缸2带动移动块3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移动块3带动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6向下移动,并使得立方体铁盒本体10向下移动插入到土壤内,既避免了通过发掘土壤埋入立方体铁盒本体10,又避免了通过人工手动砸入立方体铁盒本体10,省时省力,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20.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作物施肥微区实验分隔盒植入机,其在工作时,首先通过电机11带动转动轴12转动,使得转动轴12带动链轮13转动,同侧的多组链轮13之间通过链条14传动连接,从而使得多组丝杠转轴7同时转动,此时使得同一组丝杠转轴7上左右两侧的夹持块9在滑杆5的配合使用下向内侧移动,并通过多组夹持块9的配合使用对立方体铁盒本体10上部进行夹持固定,并且通过控制液压缸2带动移动块3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移动块3带动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6向下移动,并使得立方体铁盒本体10向下移动插入到土壤内,既避免了通过发掘土壤埋入立方体铁盒本体10,又避免了通过人工手动砸入立方体铁盒本体10,省时省力,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之后通过设置推手15、支撑块16和万向轮17,便于工作人员对装置进行整体移动,便于将立方体铁盒本体10移动到指定位置,提高装置的灵活使用性,并且通过设置加强板18,加强移动块3与第一连接板4连接的强度,提高装置的结构稳定性,然后通过设置配重块19,确保装置整体使用时的平衡,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并且通过设置防滑橡胶垫20,增加夹持块9与立方体铁盒本体10之间的摩擦力,确保立方体铁盒本体10向下插入到土壤时不会发生相对滑动,提高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作物施肥微区实验分隔盒植入机,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作物施肥微区实验分隔盒植入机的液压缸2和电机11为市面上采购,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方式,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而无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付出创造性劳动。
22.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
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