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树智能控制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18945发布日期:2022-11-09 06:36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果树智能控制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果树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果树智能控制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2.水果中富含大量的人体所需维生素,多吃水果有益身体健康,因此对于水果的种植现也多采用园林种植的模式进行种植,在进行园林果树的种植中,为了保证果树的正常生长,进行及时的灌溉是必不可少的。
3.但是,果树灌溉一般会通过专用的灌溉装置进行灌溉,而市场上的灌溉装置通常都是固定的朝向,不能够灵活地控制灌溉的角度,所以需要进行大面积的铺设,用来覆盖整个果园的灌溉,从而导致水资源无法均匀地利用,增加了果树的灌溉成本,无法提高果园的利润,因此需要一种果树智能控制灌溉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果树智能控制灌溉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果树灌溉一般会通过专用的灌溉装置进行灌溉,而市场上的灌溉装置通常都是固定的朝向,不能够灵活地控制灌溉的角度,所以需要进行大面积的铺设,用来覆盖整个果园的灌溉,从而导致水资源无法均匀地利用,增加了果树的灌溉成本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果树智能控制灌溉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混合仓,且混合仓的顶部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传动连接有贯穿混合仓顶部的长杆,所述长杆的外圈且沿长杆的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杆,所述混合仓的顶部一侧连通有进料管,所述底板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一侧与混合仓的一侧之间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端与相邻的水箱连通,所述水泵的另一端与混合仓相连通,所述水箱的顶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喷洒头,所述喷洒头两侧均通过折叠软管与水箱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支撑杆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含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底部与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安装盒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与喷洒头的一侧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
7.优选地,所述水泵的底部安装于底板的顶部,所述水泵的其中一个输出端与相邻的水箱的内腔通过第二传输管相连通,且所述水泵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相邻的混合仓的内腔通过第一传输管相连通,所述第一传输管的外圈安装有电磁阀门。
8.优选地,所述安装盒的一侧内壁安装有气缸,且气缸的输出端与相邻的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喷洒头的底部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脚垫。
11.优选地,所述长杆的底部与混合仓的内腔底部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长杆的顶部通过轴套贯穿混合仓的顶部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12.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在人员使用时,通过进料管向混合仓内侧添加水源和营养液,通过电机带动搅拌杆旋转,使得水源和营养液充分混合,通过水泵配合第一传输管和第二传输管将混合后的水源传输至水箱内部,通过折叠软管传输至喷洒头内部向外喷出,通过其中一侧的气缸带动滑块进行位移,滑块通过弹簧拉动喷洒头进行角度调节,无需人员自行转动装置调节角度,通过结构上的设计,解决了市场上的灌溉装置通常都是固定的朝向,不能够灵活地控制灌溉的角度的问题,无需进行大面积的铺设,便可全体覆盖整个果园的灌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果树的灌溉成本。
14.本实用新型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通过电磁阀门的设置,方便人员控制是否对水箱内侧进行液体的传输,通过气缸的设置,限定了滑块的运动方向,通过支撑杆的设置,保证了喷洒头的稳定,通过转轴的设置,使得喷洒头可进行角度的调节,通过脚垫的设置,增加了装置底部的防滑能力,通过长杆的设置,带动了搅拌杆进行旋转作业。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混合仓剖面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板;2、脚垫;3、混合仓;4、水箱;5、调节部;501、安装盒;502、气缸;503、滑块;504、弹簧;6、电机;7、长杆;8、搅拌杆;9、进料管;10、水泵;11、第一传输管;12、电磁阀门;13、第二传输管;14、支撑杆;15、喷洒头;16、折叠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参照图1-3,一种果树智能控制灌溉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混合仓3,且混合仓3的顶部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电机6,电机6的底部传动连接有贯穿混合仓3顶部的长杆7,长杆7的外圈且沿长杆7的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杆8,混合仓3的顶部一侧连通有进料管9,底板1的顶部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箱4,水箱4的一侧与混合仓3的一侧之间设置有水泵10,水泵10的一端与相邻的水箱4连通,水泵10的另一端与混合仓3相连通,水箱4的顶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4,且支撑杆1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喷洒头15,喷洒头15两侧均通过折叠软管16与水箱4的内腔相连通,支撑杆14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部5,调节部5包含有安装盒501,安装盒501的底部与水箱4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安装盒501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503,滑块503的顶部与喷洒头15的一侧之间通过弹簧504弹性连接,
具体的,在人员使用时,人员将装置转运至工作区域,通过进料管9向混合仓3内侧添加水源和营养液,通过电机6带动搅拌杆8旋转,使得水源和营养液充分混合,通过水泵10配合第一传输管11和第二传输管13将混合后的水源传输至水箱4内部,通过折叠软管16传输至喷洒头15内部向外喷出,通过其中一侧的气缸502带动滑块503进行位移,滑块503通过弹簧504拉动喷洒头15进行角度调节,使得喷洒头15增加了该区域不同方向的灌溉面积,无需人员自行转动装置调节角度,通过结构上的设计,解决了市场上的灌溉装置通常都是固定的朝向,不能够灵活地控制灌溉的角度的问题,无需进行大面积的铺设,便可全体覆盖整个果园的灌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果树的灌溉成本。
23.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24.在人员使用时,人员将装置转运至工作区域,通过进料管9向混合仓3内侧添加水源和营养液,通过电机6带动搅拌杆8旋转,使得水源和营养液充分混合,通过水泵10配合第一传输管11和第二传输管13将混合后的水源传输至水箱4内部,通过折叠软管16传输至喷洒头15内部向外喷出,通过其中一侧的气缸502带动滑块503进行位移,滑块503通过弹簧504拉动喷洒头15进行角度调节,使得喷洒头15增加了该区域不同方向的灌溉面积,无需人员自行转动装置调节角度。
25.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
26.通过结构上的设计,解决了市场上的灌溉装置通常都是固定的朝向,不能够灵活地控制灌溉的角度的问题,无需进行大面积的铺设,便可全体覆盖整个果园的灌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果树的灌溉成本。
27.进一步地,水泵10的底部安装于底板1的顶部,水泵10的其中一个输出端与相邻的水箱4的内腔通过第二传输管13相连通,且水泵10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相邻的混合仓3的内腔通过第一传输管11相连通,第一传输管11的外圈安装有电磁阀门12,具体的,通过电磁阀门12的设置,方便人员控制是否对水箱4内侧进行液体的传输。
28.进一步地,安装盒501的一侧内壁安装有气缸502,且气缸502的输出端与相邻的滑块503的一侧固定连接,具体的,通过气缸502的设置,限定了滑块503的运动方向。
29.进一步地,支撑杆14的顶部与喷洒头15的底部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具体的,通过支撑杆14的设置,保证了喷洒头15的稳定,通过转轴的设置,使得喷洒头15可进行角度的调节。
30.进一步地,底板1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脚垫2,具体的,通过脚垫2的设置,增加了装置底部的防滑能力。
31.进一步地,长杆7的底部与混合仓3的内腔底部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长杆7的顶部通过轴套贯穿混合仓3的顶部与电机6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具体的,通过长杆7的设置,带动了搅拌杆8进行旋转作业。
32.综上所述:在人员使用时,人员将装置转运至工作区域,通过进料管9向混合仓3内侧添加水源和营养液,通过电机6带动搅拌杆8旋转,使得水源和营养液充分混合,通过水泵10配合第一传输管11和第二传输管13将混合后的水源传输至水箱4内部,通过折叠软管16传输至喷洒头15内部向外喷出,通过其中一侧的气缸502带动滑块503进行位移,滑块503通过弹簧504拉动喷洒头15进行角度调节,使得喷洒头15增加了该区域不同方向的灌溉面积,无需人员自行转动装置调节角度,通过电磁阀门12的设置,方便人员控制是否对水箱4内侧
进行液体的传输,通过气缸502的设置,限定了滑块503的运动方向,通过支撑杆14的设置,保证了喷洒头15的稳定,通过转轴的设置,使得喷洒头15可进行角度的调节,通过脚垫2的设置,增加了装置底部的防滑能力,通过长杆7的设置,带动了搅拌杆8进行旋转作业,通过结构上的设计,解决了市场上的灌溉装置通常都是固定的朝向,不能够灵活的控制灌溉的角度的问题,无需进行大面积的铺设,便可全体覆盖整个果园的灌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果树的灌溉成本。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