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园林管理系统的枝叶修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57961发布日期:2022-09-27 22:3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基于智能园林管理系统的枝叶修剪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修剪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智能园林管理系统的枝叶修剪设备。


背景技术:

2.园林建设与人们的审美观念、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相始终,它更多地凝聚了当时当地人们对正在或未来生存空间的一种向往,在当代,园林选址已不拘泥于名山大川、深宅大府,而广泛建置于街头、交通枢纽、住宅区、工业区以及大型建筑的屋顶,使用的材料也从传统的建筑用材与植物扩展到了水体、灯光、音响等综合性的技术手段。
3.对于现在的园林管理中需要经常的对园林内部的树木进行修剪枝叶,让其保持美观的状态,传统的修剪就是采用了人工的拿着修剪刀具进行修剪操作,使得修剪起来很是费劲,同时对于较高的位置修剪起来会有危险性,且由于园林的面积较大,在进行修剪时需要人为的走很多的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疲劳感,影响到修剪的工作效率,而对于现在的智能化社会,人为的操作让其远离的管理不够智能化,不能够适应现在的环境发展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智能园林管理系统的枝叶修剪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于现在的园林管理中需要经常的对园林内部的树木进行修剪枝叶,让其保持美观的状态,传统的修剪就是采用了人工的拿着修剪刀具进行修剪操作,使得修剪起来很是费劲,同时对于较高的位置修剪起来会有危险性,且由于园林的面积较大,在进行修剪时需要人为的走很多的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疲劳感,影响到修剪的工作效率,而对于现在的智能化社会,人为的操作让其远离的管理不够智能化,不能够适应现在的环境发展需要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基于智能园林管理系统的枝叶修剪设备,包括支撑底箱,所述支撑底箱的底面均匀设置有滚动轮,所述支撑底箱的外侧边均匀镶嵌有扫描头,所述支撑底箱的顶面垂直向上焊接有支撑底杆,所述支撑底杆的顶端竖直向插接有延伸顶杆,所述延伸顶杆的顶端开设有顶翻转槽,所述延伸顶杆的一侧边螺栓连接有侧盒体,所述延伸顶杆的一侧边设置有电锯主体,所述电锯主体的一侧边水平插接有延伸板体,所述延伸板体的外侧边水平卡接有修剪刀片,所述支撑底箱的内侧底面螺栓连接有主电源,所述支撑底箱的底面均匀开设有底卡接槽,所述底卡接槽的内侧边卡接有转动卡块,所述支撑底箱的内侧底面螺栓连接有内盒体,所述内盒体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转动电机,所述主电源的顶面螺栓连接有控制主箱,所述支撑底箱的内侧壁螺栓连接有扫描器,所述支撑底杆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延伸气缸,所述顶翻转槽的内侧边水平插接有翻转杆,所述侧盒体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翻转电机,所述电锯主体的一侧边水平焊接有翻转块,所述翻转块的侧边开设有套接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滚动轮的个数为四个,且四个滚动轮
分别一一对应卡接设置在转动卡块的底端卡槽内部,四个滚动轮均为自驱动结构设置,扫描头的个数为四个,且四个扫描头分别一一对应固定设置在支撑底箱的四侧边中线顶端位置,扫描头的一端与扫描器的内部保持电性连接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底杆的底端垂直向下焊接设置在支撑底箱的顶面中心位置,顶翻转槽的两侧边水平贯穿延伸顶杆的两侧边呈开口状设置,侧盒体固定设置在延伸顶杆的一侧边顶端位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锯主体的一侧边设置在靠近顶翻转槽的开口侧边位置,延伸板体的一端水平固定设置在电锯主体的一侧边中心位置,修剪刀片呈链条状卡接设置在延伸板体的外侧卡槽内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电源水平固定设置在支撑底箱的内侧底面中心位置,底卡接槽分别开设在支撑底箱的底面靠近四边角位置,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垂直向下贯穿支撑底箱的底面延伸至底卡接槽的内侧顶面中心位置,且输出端垂直向下焊接设置在转动卡块的顶面中心位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主箱与多个扫描器相互之间保持电性连接设置,延伸气缸的输出端垂直向上固定设置在延伸顶杆的底端位置,翻转杆的一端水平焊接设置在翻转电机的输出端位置,翻转块插接设置在顶翻转槽的内侧边,且套接孔固定套接设置在翻转杆的外侧边。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支撑底箱放置到园林的内部,在主电源的供电下使得控制主箱控制着扫描器配合着扫描头对外界的环境进行扫描处理,指引着转动电机的转动让转动卡块在底卡接槽的内侧边转动到指定角度,在滚动轮的滚动下沿着需要的路线进行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在延伸气缸的向上延伸下使得延伸顶杆向上延伸到指定高度,在翻转电机的转动下使得翻转杆带动着翻转块在顶翻转槽的内侧边翻转到指定角度,让延伸板体翻转到指定角度后对接在修剪的枝叶附近位置,在电锯主体的带动下使得修剪刀片传输运动,让修剪刀片对枝叶进行修剪处理,在采用了智能化的自适应路线结构使得在进行园林管理时更加的智能化,同时在自由升降的结构下可以适应多种高度的枝叶进行修剪操作,让修剪不会受到高度的限制而无法操作,且在多方向的调节下使得可以对多种规格的枝叶进行修剪,让修剪的方向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大大的提高了自动化和智能化修剪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为基于智能园林管理系统的枝叶修剪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基于智能园林管理系统的枝叶修剪设备的支撑底箱正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基于智能园林管理系统的枝叶修剪设备的支撑底杆正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基于智能园林管理系统的枝叶修剪设备的电锯主体俯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支撑底箱;2、滚动轮;3、扫描头;4、支撑底杆;5、延伸顶杆;6、顶翻转槽;7、侧盒体;8、电锯主体;9、延伸板体;10、修剪刀片;11、主电源;12、底卡接槽;13、转动卡块;14、内盒体;15、转动电机;16、控制主箱;17、扫描器;18、延伸气缸;19、翻转杆;20、翻转电机;21、翻转块;22、套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于智能园林管理系统的枝叶修剪设备,包括支撑底箱1,支撑底箱1的底面均匀设置有滚动轮2,支撑底箱1的外侧边均匀镶嵌有扫描头3,滚动轮2的个数为四个,且四个滚动轮2分别一一对应卡接设置在转动卡块13的底端卡槽内部,四个滚动轮2均为自驱动结构设置,扫描头3的个数为四个,且四个扫描头3分别一一对应固定设置在支撑底箱1的四侧边中线顶端位置,扫描头3的一端与扫描器17的内部保持电性连接设置,支撑底箱1的顶面垂直向上焊接有支撑底杆4,支撑底杆4的顶端竖直向插接有延伸顶杆5,延伸顶杆5的顶端开设有顶翻转槽6,延伸顶杆5的一侧边螺栓连接有侧盒体7,支撑底杆4的底端垂直向下焊接设置在支撑底箱1的顶面中心位置,顶翻转槽6的两侧边水平贯穿延伸顶杆5的两侧边呈开口状设置,侧盒体7固定设置在延伸顶杆5的一侧边顶端位置,延伸顶杆5的一侧边设置有电锯主体8,电锯主体8的一侧边水平插接有延伸板体9,延伸板体9的外侧边水平卡接有修剪刀片10,电锯主体8的一侧边设置在靠近顶翻转槽6的开口侧边位置,延伸板体9的一端水平固定设置在电锯主体8的一侧边中心位置,修剪刀片10呈链条状卡接设置在延伸板体9的外侧卡槽内部;
21.请参阅图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于智能园林管理系统的枝叶修剪设备,其中支撑底箱1的内侧底面螺栓连接有主电源11,支撑底箱1的底面均匀开设有底卡接槽12,底卡接槽12的内侧边卡接有转动卡块13,支撑底箱1的内侧底面螺栓连接有内盒体14,内盒体14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转动电机15,主电源11水平固定设置在支撑底箱1的内侧底面中心位置,底卡接槽12分别开设在支撑底箱1的底面靠近四边角位置,转动电机15的输出端垂直向下贯穿支撑底箱1的底面延伸至底卡接槽12的内侧顶面中心位置,且输出端垂直向下焊接设置在转动卡块13的顶面中心位置,主电源11的顶面螺栓连接有控制主箱16,支撑底箱1的内侧壁螺栓连接有扫描器17,支撑底杆4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延伸气缸18,顶翻转槽6的内侧边水平插接有翻转杆19,侧盒体7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翻转电机20,电锯主体8的一侧边水平焊接有翻转块21,翻转块21的侧边开设有套接孔22,控制主箱16与多个扫描器17相互之间保持电性连接设置,延伸气缸18的输出端垂直向上固定设置在延伸顶杆5的底端位置,翻转杆19的一端水平焊接设置在翻转电机20的输出端位置,翻转块21插接设置在顶翻转槽6的内侧边,且套接孔22固定套接设置在翻转杆19的外侧边。
22.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4.将支撑底箱1放置到园林的内部,在主电源11的供电下使得控制主箱16控制着扫描器17配合着扫描头3对外界的环境进行扫描处理,指引着转动电机15的转动让转动卡块13在底卡接槽12的内侧边转动到指定角度,在滚动轮2的滚动下沿着需要的路线进行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在延伸气缸18的向上延伸下使得延伸顶杆5向上延伸到指定高度,在翻转
电机20的转动下使得翻转杆19带动着翻转块21在顶翻转槽6的内侧边翻转到指定角度,让延伸板体9翻转到指定角度后对接在修剪的枝叶附近位置,在电锯主体8的带动下使得修剪刀片10传输运动,让修剪刀片10对枝叶进行修剪处理。
25.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