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苗床的推动装置以及运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40218发布日期:2022-11-03 04:57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输苗床的推动装置以及运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苗床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输苗床的推动装置以及运输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现代容器育苗技术,已由过去传统的用泥土作为育苗基质和小面积的育苗模式,逐步向轻型基质育苗和集约化、规模化育苗方向转变,为了更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耕地面积,在多层立体式的苗架上放置苗床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相关技术中,当需要将苗床放置当苗架上时,无法将已经放置在苗架上的苗床推开,导致苗床在放置的过程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在放置苗床时无法清理苗架上阻碍物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推动装置,包括:推动装置本体;移动部,移动部与推动装置本体配合连接;滑动部,滑动部与推动装置本体活动连接;其中,移动部能够推动放置于苗架上的苗床。
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移动部的设置,让推动装置能够在放置苗床之前推开已经放置在苗架上的苗床,解决了在放置苗床之前需要人工清理苗架的问题,大大的提升了放置苗床的效率,滑动部的设置让移动部的移动更加顺利。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部包括:第一移动段,第一移动段有两个,并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二移动段,第二移动段有两个,每个第二移动段分别与两个第一移动段连接,第二移动段沿第二方向设置;其中,第一移动段与第二移动段相互连接形成移动框,移动框的移动方向分别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一移动段的设置让移动部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推动放置在苗架上的苗床,两个第一移动段能够同时对两层的苗架进行推动,提升了推动苗架效率,第二移动段让两个第一连接段之间的距离更加稳定,提升了移动部整体的稳定性。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推动装置本体上设有开口,移动框设于开口一侧,两个第二移动段之间的距离大于开口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
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两个第二移动段之间距离的设置,增大了第一移动段与苗架上苗床的接触面积,让苗床在被推动时受力更大更稳定,同时也避免了在移动过程中第二移动段与苗架接触。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部还包括:推动杆,推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移动段连接,推动杆、第一移动段、第二移动段之间形成包围空间,推动杆有多个,多个推动杆并列且间隔设置于两个第一移动段之间,相邻的推动杆之间距离一致,每个推动杆均沿第一方向设置。
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推动杆的设置,让第一移动框能够针对不同高度的苗架进行工作,多个推动杆的设置让移动部能够同时对多层苗架上的苗床进行推动,提升了推动苗床的工作效率。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滑动部包括滑轨,滑轨与推动装置本体连接,并设于推动装置本体的外侧;滑块,滑块的一端与滑轨配合连接,滑块的另一端与移动部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滑轨与滑块的设置降低了滑动部在移动过程中的阻力,同时也让第二连接段在移动过程中受力更加平衡,避免移动框整体发生倾斜。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推动装置还包括:驱动部,驱动部与推动装置本体连接,驱动部上设有通孔;定位轴,定位轴与第二移动段连接,定位轴穿过通孔,并跟随第二移动段移动;传感器,传感器与推动装置本体连接,定位轴通过移动经过传感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驱动部的设置为移动部的移动提供了动力,两个第二连接段同时受力驱动,让移动框的移动变得更加平稳,定位轴与传感器的设置让驱动部能够判断移动部移动的距离,让移动部到达指定位置后快速返回,提升推动效率。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部还包括:连接件与第二移动段固定连接并与滑块配合连接,连接件上设有定位孔,固定件通过定位孔与滑块固定连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连接件的设置让第二连接段与滑动部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让移动部整体的移动更加顺利。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苗床运输设备,推动装置设于运输设备中,运输设备与苗架配合连接,推动装置用于推动放置于苗架上的苗床,该运输设备具有上述运输设备全部技术特征,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框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推动装置侧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动部与连接件连接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2的正视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推动装置本体与运输设备配合连接示意图;
25.图7为图4中a处放大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00-推动装置;110-推动装置本体;120-苗床;200-移动部;210-移动框;211-第一移动段;212-第二移动段;220-推动杆;300-驱动部;310-定位轴;320-传感器;330-延伸部;400-滑动部;410-滑轨;420-滑块;430-连接件;431-定位孔;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500-运输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9.【第一实施例】
30.参见图1,图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推动装置100包括:推动装置本体110;移动部200,移动部200与推动装置本体110配合连接;滑动部400,滑动部400与推动装置本体110活动连接;其中,移动部200能够推动放置于苗架上的苗床120。
31.推动装置本体110与苗床120的运输设备500连接,推动装置本体110的一侧设有开口,运输设备500设于开口内,滑动部400设于推动装置本体110的外框上,向开口的方向延伸并与移动部200连接,滑动部400与移动部200采用滑轨410与滑块420的配合方式,便于移动部200的移动。
32.苗床120运输设备500能够夹持苗床120并且带动苗床120移动,当苗床120运输设备500准备往苗架上放置苗床120时,苗架靠近运输设备500的一侧通常都会放置有苗床120,滑动部400先通过滑动带动移动部200移动,移动部200通常是一根杆子,杆子厚度与苗床120的厚度一致,杆子的底部与苗架的表面平齐,杆子通过移动与苗架上的苗床120接触并将其沿着苗架向后移动,在推动的过程中,因为厚度一致,所以苗床120不会因为受到外力挤压而变形,确保苗架上的苗床120在移动过程中不被损坏,当向后推动的距离达到苗床120的长度后,杆子重新向开口一侧移动,接着运输设备500向苗架方向移动,将苗床120放置在苗架上后返回,继续夹持新的苗床120,当新的苗床120需要放置时,移动部200重复上述动作,无需采用人工推动或者在苗架上设置传送装置的方式,保证苗床120的顺利放置,提升了苗架放置的效率。
33.移动部200的移动不仅限于推开放置在苗架上的苗床120,还可以将苗床120上的阻挡物向后推动,确保苗床120放置在苗架上时,苗架上没有异物来干扰苗床120的生长,被推开的阻挡物随着苗床120的逐个放置,也会从苗架的另一端掉落,不会残留在苗架上。
34.优选的,滑动部400与移动部200的配合还可以采用传送带、齿轮啮合等方式。
35.移动部200的设置,让推动装置100能够在放置苗床120之前推开已经放置在苗架上的苗床120,解决了在放置苗床120之前需要人工清理苗架的问题,大大的提升了放置苗床120的效率,滑动部400的设置让移动部200的移动更加顺利。
36.【第二实施例】
37.参见图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移动部200包括:第一移动段211,第一移动段211有两个,并沿第一方向d1设置;第二移动段212,第二移动段212有两个,每个第二移动段212分别与两个第一移动段211连接,第二移动段212沿第二方向d2设置;其中,第一移动段211与第二移动段212相互连接形成移动框210,移动框210的移动方向分别垂直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
38.第一方向d1为水平方向,第一移动段211与推动装置100开口一侧的边框固定连接,两个第一移动段211通常位于推动装置本体110开口一侧的上下两端,两个第一移动段211之间的距离小于推动装置本体110开口的大小,第二方向d2为竖直方向,第二移动段212的两端分别连接上下两侧的第一移动段211,两个第一移动段211与两个第二移动段212环绕形成移动框210,滑动部400与第二移动段212连接,滑动部400带动移动框210整体向苗架的方向运动。
39.当苗架为单层时,在移动框210移动的过程中,至少一个第一移动段211与苗架上
的苗床120接触,当苗架为双层时,两个第一移动段211分别与两层苗架上的苗床120进行接触,两个第一移动段211之间的距离与两层苗架的之间的距离一致,当两层苗架上的苗床120高度不相同时,确保第一移动段211位于苗床120靠近移动部200一侧的中心位置,让苗床120在被推动的过程中更加平稳。
40.优选的,可以根据不同的苗架高度差选用不同大小的移动框210,以此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41.第一移动段211的设置让移动部200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推动放置在苗架上的苗床120,两个第一移动段211能够同时对两层的苗架进行推动,提升了推动苗架效率,第二移动段212让两个第一连接段之间的距离更加稳定,提升了移动部200整体的稳定性。
42.【第三实施例】
4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推动装置本体110上设有开口,移动框210设于开口一侧,两个第二移动段212之间的距离大于开口在第二方向d2上的距离。
44.第二移动段212通常垂直设置,第二移动段212分别位于开口的左右两侧,滑动部400设于推动装置本体110外框的左右两侧,并分别与左右两侧的第二移动段212连接,其中,左侧的第二移动段212位于左侧外框的左侧,右侧的第二移动段212位于右侧边框的右侧。
45.在移动框210运动的过程中,苗架的宽度小于两个第二移动段212之间的距离,确保了第二移动段212能够从苗架的外部经过,避免了与苗架发生接触,同时第一移动段211也能顺利的沿苗架的表面移动,第一移动段2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移动段212连接,此时第一移动段211的长度也超过了苗架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长度,第一移动段211的在移动的过程中与苗床120的接触面积也就更大,同时苗床120收到的力也沿苗架的方向对称,让苗床120在便于推动的同时,也让苗床120在移动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移。
46.两个第二移动段212之间距离的设置,增大了第一移动段211与苗架上苗床120的接触面积,让苗床120在被推动时受力更大更稳定,同时也避免了在移动过程中第二移动段212与苗架接触。
47.【第四实施例】
4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移动部200还包括:推动杆220,推动杆2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移动段212连接,推动杆220、第一移动段211、第二移动段212之间形成包围空间,推动杆220有多个,多个推动杆220并列且间隔设置于两个第一移动段211之间,相邻的推动杆220之间距离一致,每个推动杆220均沿第一方向d1设置。
49.推动杆220沿第一方向d1设置,推动杆220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二移动段212,其中一个第二移动段212靠近另一个第二移动段212一侧的表面上设有凸起的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固定孔,推动杆220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块连接,并沿连接块表面向第二方向d2延伸,与连接块接触面上设有连接孔,固定件穿过连接孔与固定孔将推动杆220与第二移动段212进行固定,固定件通常为螺钉,连接孔为通孔,固定孔为螺纹孔,推动杆220通常有三个,多个推动杆220沿第一方向d1间隔设置,相邻的推动杆220之间距离一致,推动杆220与第一移动段21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节,第一移动段211与推动杆220之间为空心,便于移动框210与推动杆220整体相对苗架移动。
50.苗架通常有四层,上方的第一移动段211和沿第二方向d2排布的第一个第二移动
段212之间的距离和相邻的推动杆220之间的距离一致,并等于每一层苗架之间沿第二方向d2的高度差,下方的第一移动段211位置与相邻的推动杆220之间的距离较小,便于下方的第一移动段211从苗架底部和地面之间的距离穿过,苗架的支撑部与苗架靠近移动部200一侧的距离大于一个苗床120沿移动部200移动方向的长度,保证推动杆220在推动的过程中,最下方的第一移动段211不会与苗架进行接触,移动部200移动的过程中,上方的第一移动段211和三个推动杆220分别推动对应高度的苗架上的苗床120,实现一次推动同时将四层苗架上的苗床120进行移动,运输设备500将一个苗床120放置在对应苗架上后,通过升降装置调整高度并夹持新的苗床120,随后上升至其他层苗架对应的高度进行放置。
51.优选的,两个第一移动段211可以同时与对苗架上苗床120进行推动,让移动框210能够移动更远的距离。
52.优选的,根据不同的苗架,可以调整推动杆220之间的距离,让推动杆220能够与不同的苗架进行配合。
53.推动杆220的设置,让第一移动框210能够针对不同高度的苗架进行工作,多个推动杆220的设置让移动部200能够同时对多层苗架上的苗床120进行推动,提升了推动苗床120的工作效率。
54.【第五实施例】
55.参见图3,图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滑动部400包括滑轨410,滑轨410与推动装置本体110连接,并设于推动装置本体110的外侧;滑块420,滑块420的一端与滑轨410配合连接,滑块420的另一端与移动部200连接。
56.滑动部400设于推动装置本体110外框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对应的第二连接段连接,开口左右两侧的边框上设有朝移动方向延伸的延伸部330,滑轨410设于延伸部330远离开口方向一侧,滑块420设置于滑轨410上,当移动框210整体进行移动时,滑块420在滑轨410上朝相同方向移动。
57.一侧的滑动部400通常有两个,两个滑动部400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段的三等分点上,让第二连接段在滑动过程中受力更加平衡,左右两侧的第二连接段均设有滑动部400,让移动框210的移动更加便捷。
58.优选的,左右两侧也可以只有一个滑动部400,滑动部400与第二连接段212的中间位置连接,让滑动部400与移动部200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
59.滑轨410与滑块420的设置降低了滑动部400在移动过程中的阻力,同时也让第二连接段在移动过程中受力更加平衡,避免移动框210整体发生倾斜。
60.【第六实施例】
6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推动装置100还包括:驱动部300,驱动部300与推动装置本体110连接,驱动部300上设有通孔;定位轴310,定位轴310与第二移动段212连接,定位轴310穿过通孔,并跟随第二移动段212移动;传感器320,传感器320与推动装置本体110连接,定位轴310通过移动经过传感器320。
62.驱动部300与推动装置本体110的外框连接,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驱动部300,分别驱动一个第二连接段移动,驱动部300的电机通过通孔固定于外框上,定位轴310穿过电机与第二连接段连接,在定位轴310移动方向的上方设置有与外框固定的传感器320。
63.当移动框210需要朝苗架方向移动时,电机驱动输出轴向苗架方向移动,第二移动
段212向苗架方向移动,传感器320检测定位轴310移动的距离,当定位轴310移动的距离达到苗床120沿第二方向d2的长度时,传感器320发出信号,此时电机驱动第二移动段212反向移动,回到初始位置。
64.驱动部300的设置为移动部200的移动提供了动力,两个第二连接段同时受力驱动,让移动框210的移动变得更加平稳,定位轴310与传感器320的设置让驱动部300能够判断移动部200移动的距离,让移动部200到达指定位置后快速返回,提升推动效率。
65.【第八实施例】
6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移动部200还包括:连接件430,连接件430与第二移动段213固定连接并与滑块420配合连接,连接件430上设有定位孔431,固定件通过定位孔431与滑块420固定连接。
67.连接件430设于第二移动段212靠近开口一侧,连接件430向开口方向延伸,连接件430与滑轨410配合设置,连接件430上设有与滑块420配合连接的连接孔,滑块420与连接件430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固定件通常为螺钉,第二移动段212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滑块420沿滑轨410移动,降低了移动时的阻力。
68.连接件430的设置让第二连接段与滑动部40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让移动部200整体的移动更加顺利。
69.【第九实施例】
70.参见图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苗床120运输设备500,推动装置设于运输设备500中,运输设备500与苗架配合连接,推动装置用于推动放置于苗架上的苗床120,该运输设备500具有上述运输设备500全部技术特征,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71.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