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捆打捆机卷压辊筒齿轮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5335发布日期:2023-01-04 08:2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捆打捆机卷压辊筒齿轮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打捆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圆捆打捆机卷压辊筒齿轮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2.圆捆打捆机是当前农牧业生产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将饲料牧草和饲料作物秸秆捡拾并同步同机打成圆形草捆和秸秆捆的作业机具,在农牧业生产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3.现有的圆捆秸秆打捆机主要由捡拾器、喂入机构、成捆室、传动系统等组成,其中在成捆室内设多个驱动卷压辊筒,多个驱动卷压辊筒采用一条链条串接的方式连接,该种连接方式存在如下不足之处:故障率高,压实密度低,维修不便。
4.为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采用传动箱进行驱动各个卷压辊筒进行转动的打捆机传动系统,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471768.7,公开了一种圆捆打捆机并联式传动系统,其包括与拖拉机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减速箱、分设于圆捆打捆机成捆室左、右两侧的左、右侧齿轮箱组,减速箱设有与左侧齿轮箱组连接的左侧动力输出轴和与右侧齿轮箱组连接的右侧动力输出轴。
5.上述该类现有的传动系统能够用于驱动打捆机的各个卷压辊筒进行转动,但是该类现有的传动系统存在整体结构复杂,并且该类现有的传动系统中采用的传动箱整体结构复杂,致使整体尺寸大,装配安装不便,降低装配速率和使用效果。
6.并且该类现有的齿轮箱是直接安装在打捆室的侧壁上的,并且齿轮箱的动力输出端与相对应的卷压辊筒传动连接,而驱动齿轮箱与打捆室的侧壁直接采用钢性连接时,存在很多弊端,如需要严格控制生产精度,使驱动齿轮箱的动力输出端与卷压辊筒同轴,并且驱动齿轮箱的安装孔还需与打捆室侧壁上的安装孔同轴,致使生产难度大,大大提高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方便组装和安装,并且传动效果好的圆捆打捆机卷压辊筒齿轮传动系统。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圆捆打捆机卷压辊筒齿轮传动系统,包括打捆机,打捆机内安装有多个卷压辊筒,打捆机的右侧墙板上固定安装有由五个右侧传动箱组成的右侧传动机构,打捆机的右侧墙板上固定安装有由三个左侧传动箱组成的左侧传动机构,五个右侧传动箱和三个左侧传动箱与打捆机的墙板之间为间隔布设,且五个右侧传动箱和三个左侧传动箱与打捆机的墙板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挠性连接组件,挠性连接组件包括半球面沉头螺栓,半球面沉头螺栓的外部套设有连接套筒。
10.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11.所述右侧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分动箱、第一右侧齿轮箱、第二右侧齿轮箱、第三右侧
齿轮箱和第四右侧齿轮箱;左侧传动机构包括第二分动箱、第一左侧齿轮箱和第二左侧齿轮箱;第一分动箱、第一右侧齿轮箱、第二右侧齿轮箱、第三右侧齿轮箱、第四右侧齿轮箱、第二分动箱、第一左侧齿轮箱和第二左侧齿轮箱上靠近其外缘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多个螺栓穿孔。
12.进一步优化:所述半球面沉头螺栓包括螺栓主体,螺栓主体的一端一体连接有球面螺栓头,螺栓主体的另一端一体连接有螺纹段,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螺母。
13.进一步优化:所述球面螺栓头的整体结构包括与螺栓主体为同轴线布设且一体连接的球面段、圆柱段和连接段,球面段的外表面形状为圆弧球面,圆柱段的外表面直径大于螺栓主体的外表面直径。
14.进一步优化:所述球面螺栓头上靠近球面段的中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表面为内六角形或内六花形。
15.进一步优化:所述墙板上与挠性连接组件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包括相互连通的连接孔和圆柱孔,连接孔的内表面形状与连接段的外表面形状相匹配,圆柱孔的内表面形状与圆柱段的外表面形状相匹配。
16.进一步优化:半球面沉头螺栓的端部由墙板的内侧依次穿过安装孔和螺栓穿孔,与螺母进行螺纹连接,半球面沉头螺栓位于打捆腔室的一端为球面段;连接套筒套设在半球面沉头螺栓的螺栓主体上,连接套筒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传动箱和墙板进行顶接。
17.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分动箱、第一右侧齿轮箱、第二右侧齿轮箱、第三右侧齿轮箱、第四右侧齿轮箱、第二分动箱、第一左侧齿轮箱和第二左侧齿轮箱上靠近各个螺栓穿孔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螺栓穿孔为同轴线布设,环形凹槽的内表面直径大于连接套筒的外表面直径。
18.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三右侧齿轮箱安装在活动箱体上且靠近其下方位置处,第三右侧齿轮箱内安装有第三右侧主动齿轮和两个第三右侧从动齿轮,第三右侧主动齿轮和第三右侧从动齿轮之间通过第四介轮啮合传动,第三右侧主动齿轮和第三右侧从动齿轮分别与相对应的卷压辊筒传动连接;第三右侧齿轮箱内最后一级第三右侧从动齿轮与活动箱体内最下方的卷压辊筒的一端传动连接。
19.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左侧齿轮箱固定安装在活动箱体上,第二左侧齿轮箱与第一左侧齿轮箱之间间隔有两个卷压辊筒,第二左侧齿轮箱内安装有第二左侧主动齿轮和两个第二左侧传动齿轮,所述第二左侧主动齿轮与第四右侧齿轮箱内最后一级第四右侧从动齿轮传动连接的卷压辊筒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左侧齿轮箱内的最后一级第二左侧传动齿轮与第三右侧主动齿轮共同与同一卷压辊筒的两端传动连接。
20.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构思巧妙,结构合理,能够通过第一分动箱、第二分动箱、第一右侧齿轮箱、第二右侧齿轮箱、第一左侧齿轮箱、第四右侧齿轮箱、第二左侧齿轮箱和第三右侧齿轮箱能够驱动捡拾机构和打捆机内的各个卷压辊筒进行转动,进而能够方便的将草料无掉落的喂入打捆腔室内,并将草料卷压成圆柱形草捆,方便使用,并且整体传动功率大、速度快,能够提高打捆效率,减少打捆时间,使打捆的秸秆捆密实度大,并且整体结构简单、方便组装和安装,故障率低、方便检修和维护。
21.并且第三右侧齿轮箱、第四右侧齿轮箱、第一左侧齿轮箱和第二左侧齿轮箱的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方便,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方便使用,并且方便组装和安装,故障率低、方
便检修和维护。
22.并且通过挠性连接组件能够使五个右侧传动箱和三个左侧传动箱与相对应的墙板之间分隔出一定的间距,实现浮动式挠性连接,并且采用此种结构解决了传统齿轮传动箱体必须刚性连接的很多弊病;采用该浮动式挠性连接优势是具有一定的缓冲和减震性,同时补偿了两轴线相对位移的能力,两轴不需严格对中,结构简单,传动扭矩不丢失,制造成本较低,装拆维护方便。
23.并且半球面沉头螺栓的整体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和生产,并且该半球面沉头螺栓安装完成后,位于打捆室的一端为球面段,该球面段的外表面为圆弧球面,进而当打捆室内进行缠网作业时,该球面段不会刮坏捆草网,防止缠网,提高使用效果。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总体结构的右侧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总体结构的左侧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半球面沉头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半球面沉头螺栓的侧视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挠性连接组件在使用时的示意图;
30.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半球面沉头螺栓的侧视图。
32.图中:1-打捆机;11-固定箱体;12-活动箱体;2-卷压辊筒;3-右侧传动机构;31-第一分动箱;311-第一分动主齿轮;312-第一输出齿轮;313-第二输出齿轮;314-第一介轮;32-第一右侧齿轮箱;321-第一右侧主动齿轮;322-第一右侧从动齿轮;323-第二右侧从动齿轮;324-第二介轮;33-第二右侧齿轮箱;331-第二右侧主动齿轮;332-第一右侧传动齿轮;333-第三介轮;34-第三右侧齿轮箱;341-第三右侧主动齿轮;342-第三右侧从动齿轮;343-第四介轮;35-第四右侧齿轮箱;351-第四右侧主动齿轮;352-第四右侧从动齿轮;353-第五介轮;4-左侧传动机构;41-第二分动箱;411-第二分动主齿轮;412-第六介轮;413-第一左侧分动齿轮;414-第二左侧分动齿轮;42-第一左侧齿轮箱;421-第一左侧主动齿轮;422-第一左侧传动齿轮;423-第七介轮;43-第二左侧齿轮箱;431-第二左侧主动齿轮;432-第二左侧传动齿轮;433-第八介轮;5-捡拾机构;51-捡拾传动轴;52-弹齿捡拾主轴;53-强制喂料轴;6-打捆腔室;71-打捆输出轴;72-捡拾输出轴;8-半球面沉头螺栓;81-螺栓主体;82-球面螺栓头;821-球面段;822-圆柱段;823-连接段;83-螺纹段;84-凹槽;9-墙板;91-安装孔;911-连接孔;912-圆柱孔;10-连接套筒;101-螺母;102-防松垫;103-螺栓穿孔;104-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3.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圆捆打捆机卷压辊筒齿轮传动系统,包括打捆机1,所述打捆机1内安装有多个卷压辊筒2,所述打捆机1的右侧墙板9上固定安装有由五个右侧传动箱组成的右侧传动机构3,所述右侧传动机构3分别与打捆机1上的捡拾机构5和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传动连接,所述打捆机1的右侧墙板9上固定安装有由三个左侧传动箱组成的左
侧传动机构4,所述左侧传动机构4分别与打捆机1上安装的主动齿轮箱和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传动连接。
34.所述主动齿轮箱为现有技术,可由市面上直接购买获得。
35.所述主动齿轮箱具有一个动力输入轴和两个动力输出轴。
36.所述主动齿轮箱的动力输入轴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箱的两个动力输出轴分别为打捆输出轴71和捡拾输出轴72。
37.所述捡拾输出轴72与右侧传动机构3中的第一分动箱31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打捆输出轴71与左侧传动机构4中的第二分动箱41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打捆机1包括固定箱体11,固定箱体11的顶部一侧通过合页连接有活动箱体12。
39.所述多个卷压辊筒2分别布设在固定箱体11和活动箱体12内,且卷压辊筒2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相对应的固定箱体11与活动箱体12的两侧板上。
40.所述多个卷压辊筒2呈环形排列,且多个卷压辊筒2位于打捆机1内组成一圆柱形打捆腔室6。
41.所述捡拾机构5为现有技术,且捡拾机构5设置在打捆机1的前下方,所述捡拾机构5包括弹齿捡拾主轴52,所述弹齿捡拾主轴52的两端分别与捡拾机构5的两侧板转动连接,所述弹齿捡拾主轴52上安装有弹齿捡拾组件。
42.位于弹齿捡拾主轴52靠近打捆机1的一侧安装有强制喂料轴53,所述强制喂料轴53的两端分别与捡拾机构5的两侧板转动连接,所述强制喂料轴53上安装有喂料齿。
43.所述强制喂料轴53的上方转动安装有捡拾传动轴51,所述捡拾传动轴51的两端分别与捡拾机构5的两侧板转动连接,所述捡拾传动轴51的一端通过捡拾传动组件与弹齿捡拾主轴52传动连接。
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捡拾传动轴51转动通过捡拾传动组件带动弹齿捡拾主轴52转动,所述弹齿捡拾主轴52转动带动弹齿捡拾组件工作,所述弹齿捡拾组件工作用于捡拾地面上秸秆。
45.所述强制喂料轴53转动带动喂料齿转动,所述喂料齿转动用于将捡拾起来的秸秆喂入打捆机1内的打捆腔室6内。
46.所述右侧传动机构3包括固定安装在打捆机1右侧墙板9上的第一分动箱31、第一右侧齿轮箱32、第二右侧齿轮箱33、第三右侧齿轮箱34和第四右侧齿轮箱35。
47.所述第一分动箱31与打捆机1上的捡拾机构5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右侧齿轮箱32、第二右侧齿轮箱33、第三右侧齿轮箱34和第四右侧齿轮箱35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传动连接。
48.所述第一分动箱31安装在打捆机1右侧墙板9上且靠近捡拾机构5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分动箱31内安装有第一分动主齿轮311,所述第一分动主齿轮311与捡拾输出轴72传动连接。
49.所述捡拾输出轴72转动带动第一分动主齿轮311进行转动。
50.所述第一分动箱31内位于第一分动主齿轮311的下方依次安装有第一输出齿轮312和第二输出齿轮313,所述第一输出齿轮312和第二输出齿轮313相互啮合。
51.所述第一输出齿轮312与捡拾传动轴51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齿轮313与
强制喂料轴53一端传动连接。
52.所述第一分动主齿轮311与第一输出齿轮312之间位于第一分动箱31内转动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一介轮314,所述第一介轮314分别与第一分动主齿轮311和第一输出齿轮312传动连接。
53.这样设计,所述捡拾输出轴72转动带动第一分动主齿轮311进行转动,所述第一分动主齿轮311转动通过第一介轮314的传动即可带动第一输出齿轮312和第二输出齿轮313同步转动。
54.所述第一输出齿轮312转动带动捡拾传动轴51转动,所述捡拾传动轴51转动通过捡拾传动组件带动弹齿捡拾主轴52转动。
55.所述第二输出齿轮313转动带动强制喂料轴53同步转动。
56.由此可见,通过该第一分动箱31能够用于驱动打捆机1上的捡拾机构5进行工作,方便使用,并且方便组装和安装。
5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轮314的数量为一个,且该第一介轮314设置在第一分动主齿轮311和第一输出齿轮312之间,并与第一分动主齿轮311和第一输出齿轮312相啮合。
58.所述第一右侧齿轮箱32安装在打捆机1的固定箱体11上且靠近其上方位置处,所述第一右侧齿轮箱32内安装有第一右侧主动齿轮321,所述第一右侧主动齿轮321与打捆机1内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传动连接。
59.所述第一右侧齿轮箱32内位于第一右侧主动齿轮321的下方和上方分别安装有第一从动齿轮组和第二从动齿轮组。
60.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组包括一个第一右侧从动齿轮322,所述第一右侧从动齿轮322布设在第一右侧主动齿轮321的下方,所述第一右侧从动齿轮322与打捆机1内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传动连接。
61.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组包括三个第二右侧从动齿轮323,所述三个第二右侧从动齿轮323分别依次间隔布设在第一右侧主动齿轮321的上方,所述三个第二右侧从动齿轮323分别与打捆机1内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传动连接。
62.所述第一右侧主动齿轮321、第一右侧从动齿轮322和第二右侧从动齿轮323之间分别通过多个第二介轮324啮合传动。
63.所述第一右侧主动齿轮321转动可通过多个第二介轮324同步带动各个第一右侧从动齿轮322和第二右侧从动齿轮323转动,所述第一右侧从动齿轮322和第二右侧从动齿轮323转动分别带动各个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转动。
64.并且通过第二介轮324能够进换向,使第一右侧主动齿轮321、第一右侧从动齿轮322和第二右侧从动齿轮323的转向相同,继而确保各个卷压辊筒2同向转动,方便使用。
65.所述固定箱体11内靠近固定箱体11与活动箱体12铰接处的卷压辊筒2靠近第一右侧齿轮箱32的一端与最后一级第二右侧从动齿轮323传动连接。
66.所述最后一级第二右侧从动齿轮323为第二从动齿轮组中远离第一右侧主动齿轮321位置处的第二右侧从动齿轮323。
67.因此,当第一右侧齿轮箱32内的第二右侧从动齿轮323转动时,可带动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进行转动时。
68.所述第二右侧齿轮箱33安装在打捆机1的固定箱体11上且靠近其下方位置处,所述第二右侧齿轮箱33内安装有第二右侧主动齿轮331,所述第二右侧主动齿轮331与打捆机1内位于第一右侧从动齿轮322下方的卷压辊筒2传动连接。
69.所述第二右侧齿轮箱33内位于第二右侧主动齿轮331的下方安装有第一右侧传动齿轮组。
70.所述第一右侧传动齿轮组包括四个第一右侧传动齿轮332,所述四个第一右侧传动齿轮332分别依次间隔布设在第二右侧主动齿轮331的下方,所述四个第一右侧传动齿轮332分别与打捆机1内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传动连接。
71.所述第二右侧主动齿轮331和第一右侧传动齿轮332之间分别通过多个第三介轮333啮合传动。
72.所述第二右侧主动齿轮331转动可通过多个第三介轮333同步带动各个第一右侧传动齿轮332转动,所述第一右侧传动齿轮332转动分别带动各个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转动。
73.并且通过第三介轮333能够进换向,使第二右侧主动齿轮331和第一右侧传动齿轮332的转向相同,继而确保各个卷压辊筒2同向转动,方便使用。
74.由此可见,通过该第一右侧齿轮箱32和第二右侧齿轮箱33能够同步带动打捆机1的固定箱体11内的各个卷压辊筒2进行同向转动,方便使用。
75.所述第三右侧齿轮箱34安装在打捆机1的活动箱体12上且靠近其下方位置处,所述第三右侧齿轮箱34内安装有第三右侧主动齿轮341,所述第三右侧主动齿轮341与打捆机1内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传动连接。
76.所述第三右侧齿轮箱34内位于第三右侧主动齿轮341的下方安装有第三右侧从动齿轮组。
77.所述第三右侧从动齿轮组包括两个第三右侧从动齿轮342,所述两个第三右侧从动齿轮342分别依次间隔布设在第三右侧主动齿轮341的下方,所述两个第三右侧从动齿轮342分别与打捆机1内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传动连接。
78.所述第三右侧主动齿轮341和第三右侧从动齿轮342之间分别通过多个第四介轮343啮合传动。
79.所述第三右侧主动齿轮341转动可通过多个第四介轮343同步带动各个第三右侧从动齿轮342转动,所述第三右侧从动齿轮342转动分别带动各个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转动。
80.所述第四介轮343能够进换向,使第三右侧主动齿轮341和第三右侧从动齿轮342的转向相同,继而确保各个卷压辊筒2同向转动,方便使用。
81.所述第三右侧齿轮箱34内最后一级第三右侧从动齿轮342与活动箱体12内最下方的卷压辊筒2的一端传动连接。
82.所述第四右侧齿轮箱35安装在打捆机1的活动箱体12上且位于第三右侧齿轮箱34的上方,所述第四右侧齿轮箱35和第三右侧齿轮箱34之间间隔有一个卷压辊筒2。
83.所述第四右侧齿轮箱35内安装有第四右侧主动齿轮351,所述第四右侧主动齿轮351与打捆机1内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传动连接。
84.所述第四右侧齿轮箱35内位于第四右侧主动齿轮351的下方安装有第四右侧从动齿轮组。
85.所述第四右侧从动齿轮组包括三个第四右侧从动齿轮352,所述三个第四右侧从
动齿轮352分别依次间隔布设在第四右侧主动齿轮351的下方,所述三个第四右侧从动齿轮352分别与打捆机1内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传动连接。
86.所述第四右侧主动齿轮351和第四右侧从动齿轮352之间分别通过多个第五介轮353啮合传动。
87.所述第四右侧主动齿轮351转动可通过多个第五介轮353同步带动各个第四右侧从动齿轮352转动,所述第四右侧从动齿轮352转动分别带动各个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转动。
88.所述第五介轮353能够进换向,使第四右侧主动齿轮351和第四右侧从动齿轮352的转向相同,继而确保各个卷压辊筒2同向转动,方便使用。
89.所述左侧传动机构4包括设置在安装在打捆机1右侧墙板9上的第二分动箱41、第一左侧齿轮箱42和第二左侧齿轮箱43。
90.所述第二分动箱41安装在固定箱体11上,所述第一左侧齿轮箱42安装在固定箱体11与活动箱体12的铰接处。
91.所述第二左侧齿轮箱43安装在活动箱体12上且位于第一左侧齿轮箱42的下方。
92.所述第二分动箱41具有两个动力输出端和一个动力输入端,动力输入端与打捆输出轴71传动连接,两个动力输出端分别通过卷压辊筒2与第一右侧齿轮箱32和第二右侧齿轮箱33的动力输入端传动传动连接。
93.所述第一左侧齿轮箱42具有一个动力输入端和三个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左侧齿轮箱42的动力输入端与固定箱体11内靠近固定箱体11与活动箱体12铰接处的卷压辊筒2的另一端传动连接。
94.所述固定箱体11内靠近固定箱体11与活动箱体12铰接处的卷压辊筒2远离第一左侧齿轮箱42的一端与第一右侧齿轮箱32内的第二右侧从动齿轮323传动连接。
95.因此,当第一右侧齿轮箱32内的第二右侧从动齿轮323带动该卷压辊筒2进行转动时,其卷压辊筒2上的旋转动力可传递至第一左侧齿轮箱42内。
96.所述第一左侧齿轮箱42的最后一级动力输出端与第四右侧主动齿轮351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传动连接。
97.所述第一左侧齿轮箱42工作可驱动与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的该卷压辊筒2转动,此时该卷压辊筒2转动可将旋转动力传递至第四右侧齿轮箱35内。
98.所述第二分动箱41内安装有第二分动主齿轮411,所述第二分动主齿轮411与打捆输出轴71传动连接。
99.所述打捆输出轴71转动带动第二分动主齿轮411进行转动。
100.所述第二分动箱41内位于第二分动主齿轮41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六介轮412,所述第六介轮412与第二分动主齿轮411啮合连接。
101.所述第六介轮412的一侧分别靠近其上方和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左侧分动齿轮413和第二左侧分动齿轮414,所述第一左侧分动齿轮413和第二左侧分动齿轮414分别与第六介轮412啮合连接。
102.所述第一左侧分动齿轮413与第一右侧主动齿轮321传动连接的卷压辊筒2的另一端传动连接。
103.所述第二左侧分动齿轮414与第二右侧主动齿轮331传动连接的卷压辊筒2的另一端传动连接。
104.这样设计,所述打捆输出轴71转动带动第二分动主齿轮411进行转动,所述第二分动主齿轮411转动通过第六介轮412的传动带动第一左侧分动齿轮413和第二左侧分动齿轮414同步转动。
105.所述第一左侧分动齿轮413转动带动与其传动连接的卷压辊筒2进行转动,该卷压辊筒2的另一端与第一右侧主动齿轮321传动连接,进而第一左侧分动齿轮413转动通过该卷压辊筒2即可将该旋转动力传递至第一右侧齿轮箱32内,进而实现带动第一右侧齿轮箱32进行工作。
106.所述第二左侧分动齿轮414转动带动与其传动连接的卷压辊筒2进行转动,该卷压辊筒2的另一端与第二右侧主动齿轮331传动连接,进而第二左侧分动齿轮414转动通过该卷压辊筒2即可将该旋转动力传递至第二右侧齿轮箱33内,进而实现带动第二右侧齿轮箱33进行工作。
107.所述第一左侧齿轮箱42内安装有第一左侧主动齿轮421,所述第一左侧主动齿轮421与固定箱体11内靠近固定箱体11与活动箱体12铰接处的卷压辊筒2的一端传动连接。
108.所述第一左侧齿轮箱42内位于第一左侧主动齿轮421的下方安装有第一左侧传动齿轮组。
109.所述第一左侧传动齿轮组包括三个第一左侧传动齿轮422,三个第一左侧传动齿轮422分别依次间隔布设在第一左侧主动齿轮421的下方,所述两个第一左侧传动齿轮422分别与打捆机1内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传动连接。
110.所述第一左侧主动齿轮421和第一左侧传动齿轮422之间分别通过多个第七介轮423啮合传动。
111.所述第一右侧齿轮箱32工作可使各个第二右侧从动齿轮323转动,此时靠近活动箱体12位置处的第二右侧从动齿轮323转动时,可通过卷压辊筒2的传动将该旋转动力传递至第一左侧齿轮箱42内,进而实现带动第一左侧主动齿轮421进行转动。
112.所述第一左侧主动齿轮421进行转动可通过多个第七介轮423同步带动各个第一左侧传动齿轮422转动,所述第一左侧传动齿轮422转动分别带动各个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转动。
113.所述第七介轮423能够进换向,使第一左侧主动齿轮421与第一左侧传动齿轮422的转向相同,继而确保各个卷压辊筒2同向转动,方便使用。
114.第一左侧齿轮箱42内的最后一级第一左侧传动齿轮422与第四右侧主动齿轮351传动连接的卷压辊筒2的另一端传动连接。
115.这样设计,所述第一左侧齿轮箱42内的最后一级第一左侧传动齿轮422与第四右侧主动齿轮351共同与同一卷压辊筒2的两端传动连接,进而第一左侧齿轮箱42工作时可将旋转动力通过该卷压辊筒2传递至第四右侧主动齿轮351上,进而实现带动第四右侧齿轮箱35同步工作。
116.所述第二左侧齿轮箱43固定安装在活动箱体12上,且位于第一左侧齿轮箱42的下方,所述第二左侧齿轮箱43与第一左侧齿轮箱42之间间隔有两个卷压辊筒2。
117.所述第二左侧齿轮箱43内安装有第二左侧主动齿轮431,所述第二左侧主动齿轮431与第四右侧齿轮箱35内最后一级第四右侧从动齿轮352传动连接的卷压辊筒2的另一端传动连接。
118.所述第二左侧齿轮箱43内位于第二左侧主动齿轮431的下方安装有第二左侧传动齿轮组。
119.所述第二左侧传动齿轮组包括两个第二左侧传动齿轮432,两个第二左侧传动齿轮432分别依次间隔布设在第二左侧主动齿轮431的下方,所述两个第二左侧传动齿轮432分别与打捆机1内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传动连接。
120.所述第二左侧主动齿轮431和第二左侧传动齿轮432之间分别通过多个第八介轮433啮合传动。
121.所述第四右侧齿轮箱35工作可使各个第四右侧从动齿轮352转动,此时第四右侧齿轮箱35内的最后一级第四右侧从动齿轮352转动时,可通过卷压辊筒2的传动将该旋转动力传递至第二左侧齿轮箱43内,进而实现带动第二左侧主动齿轮431进行转动。
122.所述第二左侧主动齿轮431进行转动可通过多个第八介轮433同步带动各个第二左侧传动齿轮432转动,所述第二左侧传动齿轮432转动分别带动各个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转动。
123.所述第八介轮433能够进换向,使第二左侧主动齿轮431与第二左侧传动齿轮432的转向相同,继而确保各个卷压辊筒2同向转动,方便使用。
124.第二左侧齿轮箱43内的最后一级第二左侧传动齿轮432与第三右侧主动齿轮341传动连接的卷压辊筒2的另一端传动连接。
125.这样设计,所述第二左侧齿轮箱43内的最后一级第二左侧传动齿轮432与第三右侧主动齿轮341共同与同一卷压辊筒2的两端传动连接,进而第二左侧齿轮箱43工作时可将旋转动力通过该卷压辊筒2传递至第三右侧主动齿轮341上,进而实现带动第三右侧齿轮箱34同步工作。
126.这样设计,可通过第四右侧齿轮箱35、第三右侧齿轮箱34、第一左侧齿轮箱42和第二左侧齿轮箱43的配合能够带动活动箱体12内的各个卷压辊筒2进行同向转动方便使用。
127.所述第一分动箱31、第一右侧齿轮箱32、第二右侧齿轮箱33、第三右侧齿轮箱34和第四右侧齿轮箱35与打捆机1相对应的墙板9之间为间隔布设。
128.所述第一分动箱31、第一右侧齿轮箱32、第二右侧齿轮箱33、第三右侧齿轮箱34和第四右侧齿轮箱35与打捆机1相对应的墙板9之间设置有多个挠性连接组件。
129.所述第二分动箱41、第一左侧齿轮箱42和第二左侧齿轮箱43与打捆机1相对应的墙板9之间为间隔布设。
130.所述第二分动箱41、第一左侧齿轮箱42和第二左侧齿轮箱43与打捆机1相对应的墙板9之间设置有挠性连接组件。
131.所述第一分动箱31、第一右侧齿轮箱32、第二右侧齿轮箱33、第三右侧齿轮箱34、第四右侧齿轮箱35、第二分动箱41、第一左侧齿轮箱42和第二左侧齿轮箱43上靠近其外缘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多个螺栓穿孔103。
132.所述挠性连接组件包括半球面沉头螺栓8,所述半球面沉头螺栓8的外部套设有连接套筒10,所述半球面沉头螺栓8上螺纹连接有螺母101。
133.所述半球面沉头螺栓8包括螺栓主体81,所述螺栓主体81的一端一体连接有球面螺栓头82,所述螺栓主体81的另一端一体连接有螺纹段83。
134.所述螺纹段83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母101螺纹连接在螺纹段83上。
135.所述球面螺栓头82的整体结构包括与螺栓主体81为同轴线布设的球面段821、圆柱段822和连接段823,所述球面段821、圆柱段822和连接段823同轴依次一体连接。
136.所述球面段821的外表面形状为圆弧球面,所述圆柱段822的外表面形状为圆柱面,所述圆柱段822的外表面直径大于螺栓主体81的外表面直径。
137.所述连接段823的外表面形状为圆锥面,且连接段823远离圆柱段822的一端与螺栓主体81为一体连接。
138.所述连接段823的大端与圆柱段822一体连接,所述连接段823的小端与螺栓主体81为一体连接。
139.所述球面螺栓头82上靠近球面段821的中部开设有凹槽84,所述凹槽84的内表面为内六角形。
140.所述墙板9上与挠性连接组件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孔91,所述安装孔91贯穿墙板9的两侧面。
141.所述安装孔91为两段式结构,其具体包括相互连通的连接孔911和圆柱孔912,所述连接孔911的内表面形状与连接段823的外表面形状相匹配,所述圆柱孔912的内表面形状与圆柱段822的外表面形状相匹配。
142.所述圆柱孔912的开设深度小于圆柱段822的轴向长度。
143.这样设计,在进行安装时,所述半球面沉头螺栓8的端部由墙板9的内侧穿过安装孔91,此时半球面沉头螺栓8的球面螺栓头82安装在安装孔91内。
144.所述球面螺栓头82的连接段823与连接孔911相匹配,所述圆柱段822与圆柱孔912相匹配。
145.并且通过连接段823与连接孔911的配合和圆柱段822与圆柱孔912的配合能够用于限定半球面沉头螺栓8的轴向位移,实现对半球面沉头螺栓8进行轴向定位,方便使用。
146.所述半球面沉头螺栓8位于打捆腔室6的一端为球面段821,所述球面段821的外表面为圆弧球面,进而当打捆腔室6内进行缠网作业时,该球面段821不会刮坏捆草网,防止缠网,提高使用效果。
147.在进行组装时,以第一分动箱31的安装进行举例,所述半球面沉头螺栓8的端部由墙板9的内侧穿过安装孔91,所述连接套筒10套设在半球面沉头螺栓8的螺栓主体81上,而后使半球面沉头螺栓8的螺纹段83端部穿过第一分动箱31上的螺栓穿孔103并与螺母101进行螺纹连接。
148.此时通过旋紧螺母101能够使连接套筒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分动箱31和墙板9进行顶接,方便使用,进而通过该连接套筒10能够使第一分动箱31和墙板9之间分隔出一定的间距,方便进行组装和安装,提高使用效果。
149.所述第一分动箱31、第一右侧齿轮箱32、第二右侧齿轮箱33、第三右侧齿轮箱34、第四右侧齿轮箱35、第二分动箱41、第一左侧齿轮箱42和第二左侧齿轮箱43上靠近各个螺栓穿孔103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环形凹槽104,所述环形凹槽104与螺栓穿孔103为同轴线布设。
150.所述环形凹槽104的内表面直径大于连接套筒10的外表面直径。
151.所述连接套筒10靠近环形凹槽104的一端分别与环形凹槽104的内底面相顶接,这样设计,可通过环形凹槽104能够用于限定连接套筒10的位置,进而提高使用效果。
152.所述连接套筒10的中部开设有中心孔,该中心孔的内表面直径与螺栓主体81的外表面直径相匹配。
153.所述连接套筒10的整体长度小于半球面沉头螺栓8的整体长度。
154.所述螺母101的中部开设有中心孔,所述螺母101的中心孔内开设有内螺纹,且该内螺纹与螺纹段83上的外螺纹相匹配。
155.所述螺母101的中心孔内表面上开设有环槽,该环槽内安装有防松垫102,所述螺母101与螺纹段83螺纹连接完成后,所述防松垫102用于起到放松效果,进而提高使用效果。
156.这样设计,可通过半球面沉头螺栓8能够依次将第一分动箱31、第一右侧齿轮箱32、第二右侧齿轮箱33、第三右侧齿轮箱34、第四右侧齿轮箱35、第二分动箱41、第一左侧齿轮箱42和第二左侧齿轮箱43安装在墙板9上,并且通过连接套筒10,能够使各个齿轮箱体和墙板9之间分隔出一定的间距,方便进行组装和安装,提高使用效果。
157.进而实现浮动式挠性连接,并且采用此种结构解决了传统齿轮传动箱体必须刚性连接的很多弊病。
158.采用该浮动式挠性连接优势是具有一定的缓冲和减震性,同时补偿了两轴线相对位移的能力,两轴不需严格对中,结构简单,传动扭矩不丢失,制造成本较低,装拆维护方便。
159.在使用时,首先将打捆机1安装在拖拉机的后方,并且主动齿轮箱的动力输入轴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160.拖拉机工作输出旋转动力并通过动力输入轴传递至主动齿轮箱内,此时打捆输出轴71和捡拾输出轴72即可同步转动。
161.所述捡拾输出轴72转动可将旋转动力传递至第一分动箱31内,此时第一分动箱31工作用于带动捡拾机构5进行工作,所述捡拾机构5工作用于对地面上秸秆进行捡拾。
162.所述打捆输出轴71转动可将旋转动力传递至第二分动箱41内,此时第二分动箱41工作可带动第一右侧齿轮箱32和第二右侧齿轮箱33进行工作,所述第一右侧齿轮箱32和第二右侧齿轮箱33工作用于带动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进行工作。
163.并且第一右侧齿轮箱32工作可将旋转动力传递至第一左侧齿轮箱42内,此时第一左侧齿轮箱42工作用于带动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进行工作。
164.所述第一左侧齿轮箱42工作可将旋转动力传递至第四右侧齿轮箱35内,此时第四右侧齿轮箱35工作用于带动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进行工作。
165.所述第四右侧齿轮箱35工作可将旋转动力传递至第二左侧齿轮箱43内,此时第二左侧齿轮箱43工作用于带动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进行工作。
166.所述第二左侧齿轮箱43工作可将旋转动力传递至第三右侧齿轮箱34内,此时第三右侧齿轮箱34工作用于带动相对应的卷压辊筒2进行工作。
167.由此可见,通过第二分动箱41、第一右侧齿轮箱32、第二右侧齿轮箱33、第一左侧齿轮箱42、第四右侧齿轮箱35、第二左侧齿轮箱43和第三右侧齿轮箱34可同步带动打捆机1内的各个卷压辊筒2进行工作,此时卷压辊筒2进行工作可用于将打捆腔室6内的草料卷压成圆柱形草捆,方便使用。
168.实施例2,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2中,所述半球面沉头螺栓8的整体结构还可以采用图7所示,所述半球面沉头螺栓8包括螺栓主体81,所述螺栓主体81的一端一体连接有球
面螺栓头82,所述螺栓主体81的另一端一体连接有螺纹段83。
169.所述球面螺栓头82上靠近球面段821的中部开设有凹槽84,所述凹槽84的内表面为内六花形。
170.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