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造林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20112发布日期:2022-11-09 06:49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造林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造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造林杯。


背景技术:

2.造林,指在林业用地上采用植苗、扦插或播种等方法营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确切地说,种植面积较大,而且以后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称为造林。造林作业包括采种、育苗、栽植(或播种)及幼林抚育等,所形成的森林称人工林。
3.在实际造林步骤中,需要将苗木先进行培育,然后再将培育好的苗木运送至种植地进行栽植。大棚培育苗木时,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将营养液直接倒入培育器具中,这种培育方式便于苗木直接吸取养料,生长迅速。移栽后的苗木由于地理条件、距离等因素,不便于长期提供营养液,需要苗木自行在土壤中寻找并吸取养料。
4.在大棚培育的苗木已经习惯于直接从培育器具中吸取养料,苗木移栽后由于在土壤中的根系还不够发达,短时间内苗木的根系还适应不过来,从土壤中吸取的营养根本不足以自身生长的需求,不进行人工干预的话,移栽的苗木成活率极低。现有的传统造林杯都是半封闭形杯体结构,将苗木移入土壤中不便取出造林杯,所以基本采用一次性材料制成。而且这种造林杯会将苗木的根系困在杯中,不便于苗木根系的生长,进一步的降低了存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造林杯,解决苗木早期根系不够发达,从土壤中吸取的营养不足以支撑自身生长,造成苗木成活率低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一种生态造林杯,包括杯体,杯体由四个连接体首尾卡接而成,连接体首尾两端均设有用于卡接的t型卡槽,每个连接体之间通过两侧均设有t型凸起的卡条卡接;连接体包括支撑板、扇形板、槽板以及竖板,槽板为开设有凹槽的环形板,槽板内开设有通孔,槽板的一顶边与扇形板的内边焊接,槽板的另一顶边与竖板的底边焊接,支撑板的顶边焊接于扇形板和槽板的连接处;槽板内安装有滴头,滴头的出口通过通孔延伸至支撑板形成的环形内腔中。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进行了以下改进:
9.进一步,滴头为流量可调滴头。便于根据需要调节流量大小。
10.进一步,槽板上开设的凹槽为三角形凹槽。便于营养液向底部汇集,方便流出。
11.进一步,支撑板向外斜向设置。用于增大苗木与土壤的接触空间。
12.进一步,还包括底板,底板与杯体可拆卸连接。
13.进一步,底板上套有橡胶圈。
14.进一步,杯体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杯体拆分为四个可拆卸的连接体,便于回
收再次利用,比较节能环保,而且杯体为上下通孔结构,便于苗木根系从底部延伸至土壤中,便于根系的生长;通过扇形板、槽板以及竖板的结合形成了一个能够盛装营养液的盆体结构,槽板的底部设置滴头,滴头将营养液慢慢的滴入土壤中,采用滴灌的方式,能够长时间的给予苗木提供营养液,延长了苗木根系的适应时长,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杯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造林杯的剖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条与连接体配合的截面示意图;
20.其中,1-杯体、2-连接体、3-支撑板、4-扇形板、5-槽板、6-竖板、7-滴头、a-土壤、b-苗木、c-卡条。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2.如图1至图4所示
23.一种生态造林杯,包括杯体1,杯体1为上下通孔结构,苗木b位于通孔中,苗木b的根系能够从底部通孔延伸至土壤a中,便于根系生长发育,杯体1由四个连接体2首尾卡接而成,连接体2首尾两端均设有用于卡接的t型卡槽,每个连接体2之间通过两侧均设有t型凸起的卡条c卡接,卡条c插入卡槽中将两个连接体2卡接在一起,卡条c为三段,一段从连接体2的凹槽底端端口插入,另外两段从连接体2的凹槽顶端两个端口插入,四个连接体2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环形结构,采用卡接便于连接体2的拆卸,方便回收造林杯,能够多次利用,更加节能环保;
24.连接体2包括支撑板3、扇形板4、槽板5以及竖板6,槽板5的一顶边与扇形板4的内底边焊接,槽板5的另一顶边与竖板6的外底边焊接,在空间上,竖板6垂直设置,四个竖板6组成一个上下通孔的圆柱形结构,扇形板4与竖板6之间的夹角小于直角,槽板5为开设有凹槽的环形板,槽板5内开设有通孔,四个扇形板4、槽板5以及竖板6形成盆状结构,该盘状结构用于盛装营养液,支撑板3的顶边焊接于扇形板4和槽板5的连接处,四个支撑板3将槽板5以及竖板6的底部圈在中间,支撑板3用于插入土壤a中,支撑板3既能起支撑作用,还能将其余植物的根系隔绝于支撑板3之外,避免其余植物的根系影响移栽苗木b的发言,支撑板3、扇形板4、槽板5以及竖板6一体而成;
25.槽板5内安装有滴头7,滴头7的出口通过通孔延伸至支撑板3形成的环形内腔中,滴头7用于将槽内的营养液滴入土壤a中,滴头7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每个槽板5内均设有一个。
26.该造林杯将杯体1拆分为四个可拆卸的连接体2,便于回收再次利用,比较节能环保,而且杯体1为上下通孔结构,便于苗木b根系从杯体1底部延伸至土壤a中,便于根系向外生长;通过扇形板4、槽板5以及竖板6的结合形成了一个能够盛装营养液的盆体结构,槽板5的底部设置滴头7,滴头7将盆内的营养液慢慢地滴入土壤a中,通过限制营养液低落的量能够间接的锻炼苗木b的抗旱性,采用滴灌的方式,能够长时间的给予苗木b提供营养液,延长
了苗木b根系的适应时长,从而提高苗木b的成活率。
27.具体地,滴头7为流量可调滴头7。可以根据具体地形环境情况调节滴头7的滴速,提高实用性。
28.具体地,槽板5上开设的凹槽为三角形凹槽。三角形的角尖朝下,便于汇聚营养液。
29.具体地,支撑板3向外斜向设置。外斜向设置底部开口更大,便于苗木b根系的放置,根系舒展的比较好。
30.具体地,还包括底板,底板与杯体1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为插销连接、螺纹连接或者螺栓连接,例如在杯体1上开设通孔,底板上开设插孔,将插销穿过通孔插入插孔中,从而将底板连接在杯体1上,拆卸时拔出插销即可。底板与杯体1结合成的造林杯能够当培养器具使用,功能性更强,移栽时不用拔出苗木b,损伤更小。
31.具体地,底板上套有橡胶圈。橡胶圈位于底板与杯体1的接触之间,能够起到密封作用。
32.具体地,杯体1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聚四氟乙烯为白色、无臭、无味、无毒的粉状物,俗称“塑料王”,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密封性、高润滑不粘性、电绝缘性和良好的抗老化耐力。使用更长久,不易损坏。
3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先将种植地的土壤a挖坑,苗木b埋入土壤a中,将组装好的造林杯套在苗木b上,然后将造林杯的支撑板3插入土壤a中,支撑板3板将苗木b的根系圈在中间,苗木b的主干位于竖板6中,在扇形板4、槽板5以及竖板6形成的盆状结构中放入营养液,滴头7将营养液缓慢的滴入土壤a中。待苗木b完全成活后,拔出造林杯,并拆分回收再次利用。
3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